•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5

唯一201314
首页 > 论文问答 >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汉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晴小猪猪

已采纳
汉族的汉,是由汉朝而来的由于汉朝主要拓展北疆,所以北方的兄弟民族称中原为"汉",唐朝拓展南疆,所以南方地区的兄弟民族称中原为"唐",但"汉"真正作为民族的族称,是很晚的事情了在很古的时候是自称"夏""华"的。汉朝的开国君主是汉高祖刘邦
114 评论

Iceberg2013

汉族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人数约占我国总人数的93%,占世界总人数的1/5。汉族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民族融合和扩张过程,大约始于公元前21-公元前8世纪居住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华夏部落。尽管目前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的人口聚居区还是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以及台湾岛和海南岛。汉族人口大规模迁移到诸如云南、新疆等省份相对来说发生较晚。这些不同的迁移历史是否会在这些群体的遗传结构上留下相应的遗传印迹?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来推测中国人群的迁移历史?各地汉族人群间是否存在遗传差异?如果有,差异究竟有多大?这些都是中国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带领的创新研究群体及其合作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姚永刚、张亚平及其合作者选择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组作为遗传标记,他们首先测定了来自6个不同省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汉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序列,结合报道的全序列信息,建立了我国人群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将他们自己检测的和报道的汉族线粒体DNA序列归入不同的世系类群并统计出其分布频率,结果发现汉族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化,其基本特点是,南方群体间的差异较大,北方群体间的差异较小;南方人群中发现一些比较古老的单倍型类型,而其中一些类型在北方样本中几乎没有,即南方群体中保留有较北方更多的古老类型。南北人群间的差异并不大于南方人群间的差异。   他们的研究结果从母系遗传方面说明,将汉族人群按地理位置合并为“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或者选用一个或两个汉族地理群体来代表整个汉族人群的这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反映汉族遗传结构的全貌。对云南等地晚近迁入的汉族人群的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的源于黄河流域到后期始于长江流域的向周边和边远地区的扩张,并没有在遗传上取代这些地区以前存在的人群,相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将当地人的基因库同化为汉族的一部分。有史记载以来中原地区汉族人群向南方和西南方向的扩张也只是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征服过程,而这种征服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汉文化的渗透和同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汉族本身是多源的基因库被同一个文化(汉文化)同化、融合和统帅的产物。南方汉族群体中含有较北方群体更多的古老类群和未定类型,提示南方汉族可能更古老。虽然人群的迁移性很大,由此导致较高的基因流,这虽然或多或少地模糊了人群扩张分化的历史,但历史的痕迹显然在遗传上还是有所保留。   我国科学家确定的东亚人群线粒体DNA世系的这种系统发育关系,有助于指导今后对于东亚人群线粒体DNA全序列的测定工作:通过选择他们发现的目前研究还远远不够的处于系统树基部分枝的世系,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存在的研究空白。这种系统发育关系的确定,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DNA提供了世系类群分类框架,还矫正了过去这一区域古人类线粒体DNA分析中的一些错误。同时,他们的工作也有助于线粒体DNA遗传疾病的研究。《科学时报》3 文/王雨宁

272 评论

流云归晚

汉族始于黄帝时代,历经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逐渐形成。至今已有4700年(一说:5000年)的文明史。汉族的族源以华夏民族为主。  汉族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汉"真正作为民族的族称,是在元朝以后的事情了。  而汉王朝之所以称“汉”,是因为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得势于“汉中”这个地方(在陕南)  至于汉中为什么叫汉中,那是因为汉江从城边穿过。  像我们今天的“汉字”、“汉族”等都是此因。

107 评论

小倩TINA

(1)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则FGF9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为208×6=1248个.(2)SYNS形成的原因是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由此可见,FGF9基因中相应位点的第一对碱基和第二对碱基都发生基因突变才会导致SYNS,即至少有2对碱基发生突变.(3)由以上分析可知,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色盲基因用B、b表示,则Ⅲ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其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2×(12×12)=18.(4)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正常的概率是81%,则a的基因频率是9%,A的基因频率是1%,则AA的基因型频率是1%,Aa的基因型频率是18%,在患者中Aa的概率为18%1%+18%=1819因此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1-23×1819×14=1619.(5)FGF9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若对Ⅲ2进行基因治疗,则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在患者体内应该能够增殖,合成并分泌FGF9.要得到一个数量足够的受体细胞纯系,应该用克隆培养(细胞克隆)方法培养.(6)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①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故答案为:(1)1248                (2)2(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8           (4)1619(5)分泌          克隆培养(细胞克隆)(6)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360 评论

疯哥觅食

传承的是文明而不是人种,好比别人开了家店,你们家买了去继续开。虽然,人不一样了,但店还是店。

20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