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3

鸡汁小笼包包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的小猫zz

已采纳
一个民族历史的演变必定会映射在其文学上。西方文化虽然没有东方文化那么悠久,但是文学的演变却一样的丰富多彩,名家辈出。在西方文学史上,值得我们关注的人实在太多了,如天上的繁星,我唯独钟情于法国文学,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这种浪漫也深深地影响了法国的文学。一提到法国文学,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三仲马”。这三代人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具有传奇一般的气质和经历。一个绅士与黑奴的结合繁衍的三代人,其命运定于常人相异,就是这样的三代人,深深地影响了法国文学甚至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他们拥有魄力、勇气、骑士一般的忠诚和嫉恶如仇,但是却有强烈的报复心,经常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但就是这种性格使他们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流光溢彩。(其实老仲马不是文学家,但是因为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和孙子,所以这里也把它算在内。)仲马将军是写《三剑客》的大仲马的父亲,是位传奇式的人物。但是因为他的生不逢时,不没有给大仲马带来富裕的生活,大仲马是在母亲的呵护下度过了清苦的童年生活,青年时代的仲马浑身都洋溢着一种自发的力量和蓬勃的创造力,有人评论他是第二个狄德罗――一位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确,年轻的仲马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了超人的体力]宽宏大量的气度、丰富的想象力和虚荣心。不过,除此之外,年轻的时候他还是个着了迷的猎手,不学无术的饶舌者和狂热的戏剧迷,很早以来,他就被《哈姆雷特》中的大老鼠和《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一磅肉等传奇剧深深地感动了,他决定当一个剧作家。这个愿望对于才华横溢的大仲马来说不难实现。后来仲马结识了社会地位同他一样卑微的逢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随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同居。1824年7月27日,他们有了一个胖小子,洗礼时取名为亚历山大,这是仲马这一系第三个叫亚历山大的人。就这样,这位22岁的小官吏当上了父亲。但是,由于大仲马与拉贝从未履行过结婚手续,他们的儿子自然就没有合法的身份,小仲马一直被人们视为私生子。就是这样复杂的关系奠定了三辈人不平常的命运。这里我主要要介绍的是小仲马和他的《茶花女》。他的杰出的、身材魁梧的和对女人朝三暮四的父亲使他感到困惑和害怕。他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象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但是很快的他也陷入了恋情,他在杂耍剧院结识了玛丽?杜普莱西并与之陷入热恋,但是结果却是天人两隔。这段悲苦的恋情给小仲马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也正是这段恋情铸就了西方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明星――《茶花女》。《茶花女》通过一个出身贫苦、堕入娼门、苦于不能自拔的妓女的恋爱悲剧,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罪恶。这部作品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色,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时期的优秀作品。可以说《茶花女》就是小仲马与玛丽的自传,其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分别取自小仲马和玛丽两个人的名字。这部小说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成,其中寄托了很多很多小仲马对玛丽的思念。我是一个女孩,对于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有着异于他人的敏感。玛格丽特是一个温柔的人,当读到玛格丽特的信以及她死去的时候,我都不禁流下泪来。好的事物的破碎比任何东西都有冲击力。投入了全身心的《茶花女》很快就获得了很大的反响,是小仲马一举成名。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大仲马也参与了《茶花女》的创作,这纯属无稽之谈,从写作的风格以及感情来说,大仲马更擅长写历史性的文学,而且多情风流,根本不想当时的小仲马是一个情种。当问及是否帮助儿子创作的时候,大仲马只说了一句话:“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的孩子。” 《茶花女》取得成功的影响历久不衰,小仲马决定把其搬上舞台,果然,《茶花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其后虽然小仲马也有很多创作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都没有像《茶花女》这么成功的作品出现了。文学作品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停留,一方面是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就是它能触动我们的某一根心弦,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心对它产生了共鸣。我向往爱情,尤其是像玛格丽特与阿尔芒这样纯洁的爱情。不可否认玛格丽特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但是她又有着一般的妓女不具备的品格――高雅甚至说是高贵,又不丧失处女的纯洁善良。沉迷于肉欲的生活虽然能给妓女们带来金银珠宝豪宅马车,但是心灵的空虚是任何金钱都难以填补的。玛格丽特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幸运的遇到了阿尔芒,在我们看到他们两个爱情火花照亮的未来而高兴的时候,不幸却发生了。世人不会原谅他们这种爱情的,这种爱情太纯洁了,世俗的欲望是他们的爱情最终难产,玛格丽特在愤懑中积劳成疾旧病复发最后卧病不起,但是对于阿尔芒的背叛她最没有任何埋怨,并且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写下了日记和信,表达他对阿尔芒的无限情意。每当我回忆这一段,我都痛苦无比,小仲马的笔毫不留情,他剖析自己的记忆毫不手软,我相信他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一定在流血。玛格丽特死去了,但是《茶花女》永远留下来,成为后世人人称颂的经典名著。 当然像大仲马的《三剑客》《基督山恩仇记》也是传世名著,甚至比《茶花女》更具影响力,还有其他的作家的著作,都是文坛上不得不提的经典,但是我只是一个女人的身份来记述我心目中最能拨动我心弦的作品。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不同让我们开了眼界,同时给中国现在文学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为我们日后的人文方向发展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定要读更多的书,更多的西方文学来丰富我们的阅历和文化底蕴。
155 评论

芊芊寻2013

有啊,这个是常见的课大学生创业基础 军事理论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影视鉴赏 音乐鉴赏 军事理论(新版) 形势与政策(2016版) 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版) 中华诗词之美 社会心理学 心理、行为与文化 创新思维训练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 创业基础 创业创新领导力 创业精神与实践 国学智慧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美术鉴赏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情绪管理 形象管理 创新创业 书法鉴赏 个人理财规划 生命安全与救援 美学原理 舞蹈鉴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6版) 中华民族精神 形势与政策(2016版) 创业管理实战 中国古代史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女子礼仪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世界建筑史 中国文化概论 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 文化地理 中西文化比较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中国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幸福心理学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 就业指导 当代中国经济 大学启示录:如何读大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魅力科学 有效沟通技巧 大学生创新基础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创业创新执行力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6) 艺术导论 科学启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版) 西方文明通论 化学与人类 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 安全教育 微商创业指南 东方电影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 西方哲学智慧 辩论修养 东方文学史 艺术美学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园林艺术概论 考古与人类 大学生就业指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西安交大版) 民俗资源与旅游 先秦君子风范 九型人格之职场心理 项目管理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华版)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戏剧鉴赏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 形势与政策(2016秋季) 逻辑学导论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数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版)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文艺美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欧洲一体化 全球变化生态学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大学生爱情兵法 美术概论 现代大学与科学 管理学精要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穿T恤听古典音乐 探索发现:生命 新伦理学 戏曲鉴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016版) 世界古代文明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公共日语 清史 物理与人类文明 考古发现与探索 人人爱设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西方美术欣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本科版) 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 科学通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军事理论(南开版) 如何高效学习 军事理论(同济版) 古代名剧鉴赏 《易经》十讲 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 经济学百年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家园的治理:环境科学概论 欧洲文明概论 蒙元帝国史 宏观经济学 今天的日本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就业指导 电影与幸福感 航空与航天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中国哲学概论 大学生魅力讲话实操 军事理论(第二版) 明史十讲 领导学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 基础生命科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信息、激励与政策 宪法的魅力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 国际商务管理 经济与中国经济 大学生安全教育 德国史 景观地学基础 秦汉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微商创业入门 宗教民俗学 礼仪与社交 走进《黄帝内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6版) 国际经济学 隋唐史 重说中国近代史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语言与文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2 微观经济学 前进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 应用文写作 儒学与生活 英美文化概论 法理学 西方文化概论 中国陶瓷史 百年风流人物:康有为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宋辽金史 科学与文化的足迹 大学生生理健康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 艺术鉴赏 比较经济学 大学生创业导论 西游记鉴赏 《老子》《论语》今读 文化遗产概览 意大利文化 什么是科学 《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 形势与政策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刑法学总论 葡萄酒与西方文化 市场的力量:中国经济改革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 中国书法史 诗词格律与欣赏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东南亚文化 商法 情绪管理与阳光生活 大学国文(上) 高等数学(上)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2016版) 数学的奥秘:本质与思维 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伦理学概论 《诗经》导读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文艺复兴:欧洲由衰及盛的转折点 世纪世界史 儒学复兴与当代启蒙 大学生心理学 俄国近代思想史 《论语》导读(上) 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数学大观 广播电视概论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 商业计划书的优化 文艺学名著导读 民歌鉴赏 社会史研究导论 探究万物之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商法的思维 世界科技文化史 文学人类学概说 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 经济法 带您走进西藏 品类创新 抽象艺术学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 创业文化与创新思维 大学生创业基础(二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文的物理学 创新创业大赛赛前特训 古希腊的思想世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学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医基础理论 创业文化与社会发展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 舌尖上的植物学 公共管理导论 法社会学 新兴时代下的公共政策 易经十讲 化学与人类文明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管理学 21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老子论语今读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 百年风流人物:载湉 深邃的世界:西方绘画中的科学

176 评论

Ilovesmile

南开大学就是靠中西文学来支撑的 你说怎样呢、+*

237 评论

PolarBella

A.G.斯蒂芬斯:论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论文摘要:评论家A.G.斯蒂芬斯在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向澳大利亚国内介绍欧美同时期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他提携了国内众多的作家。在其大量的编辑手记和专栏评论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澳大利亚文学创作的问题,如澳大利亚文学的创作标准和文学民族化以及文学经典等。他对这些问题的创见性认识奠定了他在20世纪初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界的地位: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论文关键词:A.G.斯蒂芬斯;澳大利亚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标准;文学经典;文学民族化   在短短一百余年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上,评论家A.G.斯蒂芬斯(AlfredGeorgeStephens,1865—1933)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位饱含民族主义激情的文学评论者,A.G.斯蒂芬斯提携了众多与其同时代的澳大利亚作家和诗人,向其国人推介了许多同时期的海外文坛作家,并终其一生坚持倡导其澳大利亚文学创作的普遍标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文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文学创作的民族化。然而,他的努力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人误解和忽视。不过,他毕其一生的努力为他在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一位坚毅的澳大利亚民族文学旗手。   澳大利亚文学评论家利安·坎垂尔(LeonCantrel1)在其1978年整理出版的《A.G.斯蒂芬斯写作选集》(A.G.Stephens:SelectedWritings,1978)一书中这样评论斯蒂芬斯:“澳大利亚产生这样的一位知识广博的评论家还是尚属首次,他深谙文学创作的标准,并且从不慑于将它援用到文学评论中去”…”,“他的批评与编辑工作,尤其是通过悉尼《公报》杂志着名的红页专栏,成就了他在澳大利亚文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从1890年到本世纪(20世纪)头几年走红的每一位重要的澳大利亚作家都在A.G.斯蒂芬斯的作品中被评论过”,“都与他有来往”…。另一位澳大利亚文学评论家汤姆·英格利斯·摩尔(TomInglisMoore,l90l—I978)则将A.G.斯蒂芬斯描述为“澳大利亚文学形成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孤军”。这样的评价得到了澳大利亚着名文学评论家万斯·帕默(VancePalmer,1885-1959)的认同他认为,斯蒂芬斯的文学评论是给其同时代作家的“一份十分幸运的礼物”。这些评论之所以给予A.G.斯蒂芬斯如此之高的地位,原因主要是:作为一位文学编辑,他慧眼独具、成竹在胸;作为一位文学评论者,他恪守标准、坚毅不拔;作为一位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者,他审时度势、洞察内外。   1865年8月27日,A.G.斯蒂芬斯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图乌姆巴(Toowoomba),是家中13个孩子中的长子。父母均是英国移民,1863年在英国结婚后来到澳洲。1877年,A.G.斯蒂芬斯成为其父创建的图乌姆巴语法学校的第一位报名入学的学生。14岁时,他通过了悉尼大学的入学考试,第二年就跟随当地的一位印刷师当学徒。1886年,他从悉尼技术专修学校毕业后成功加入新南威尔士州印刷者协会。1888年,在从事印刷业和写作与出版的兴趣方面略有所成后,斯蒂芬斯回到北部,加入了昆士兰印刷者协会,并且担当起《金皮采矿者》(TheGympieMiner)杂志的编辑一职。由此,他开始了一生在澳大利亚从事新闻和文学工作的事业。   此后,他担任过多家杂志和报纸的编辑,其中,他供职最长的一家杂志是《公报》(hTeBulletin),从1894年起到1906年11月,长达12年之久。1893年至1894年间,他用卖出自己所拥有的《阿耳戈斯》(TheArgus)杂志的股份所得,去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海外旅行。此次旅行加深了其爱国情结,使他成为慷慨激扬的民族主义者,并开始了他一生创立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事业的活动。供职于《公报》杂志期间,他于1896年8月29日出版的新一期《公报》杂志中设立了着名的文学专栏“红页”(RedPage)。此前,此专栏只是该杂志前内页的新书介绍列表,有时附有简短的评论。“红页”专栏设立后,斯蒂芬斯将其改为周刊,一方面,它向读者介绍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它推介国内的文学新作。“红页”专栏很快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之窗”…。1906年11月,由于与当时的杂志经理不和,他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公报》杂志。此后,从1907年至1933年他去世时止,斯蒂芬斯只是零星地供职于各家杂志和报纸,靠从事自由撰稿和演讲得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斯蒂芬斯1894年结婚,婚后生有6个子女,家庭负担沉重。他于1933年4月15日去世,去世时负债巨大。   A.G.斯蒂芬斯一生着述颇多,其文论思想散落于他所编辑的各类文集的引言或杂志专栏评论中,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其成为l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文学评论奠基人和旗手的地位。他对文学创作、文学经典以及文学民族化的真知灼见时刻闪现在他那文笔精炼而又观点独到的字里行间。   一、A.G.斯蒂芬斯的澳大利亚文学创作标准论   自1788年首批欧洲白人移民定居澳大利亚后,有笔头记载的澳大利亚文学主要是殖民文学。一个世纪后的1888年,当移民们庆祝定居澳大利亚整整100年时,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活动不断风起云涌,此时的澳大利亚文学正处于一个由殖民文学走向民族文学的分水岭。1901年,澳大利亚宣布结束殖民统治,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国家。作为编辑兼文学评论者的A.G.斯蒂芬斯正生活于这样的年代。他以其敏锐的眼光提出了澳大利亚国内文学创作的标准论:澳大利亚文学必须有自己的普遍性标准(universalstandards),那就是,澳大利亚的文学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本土特色。A.G.斯蒂芬斯曾分别于1901年、1907年和1922年发表了三篇题为《澳大利亚的文学》(AustralianLiteratureJ、盯、II)的短论,专门论述澳大利亚的文学状况及其文学创作,并提出了自己对新兴的澳大利亚文学该向何处去的看法。   三篇论文的核心正是澳大利亚的文学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本土特色。在《澳大利亚的文学(II)》一文中,他指出:“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学繁荣是靠掠夺希腊的文学宝库而形成的。大批的形象、大量的情感以及众多的想法——所有从古典文学中重新发掘的财富都被那些中世纪的精英所利用。他们窃取了现成的笤帚。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其说是激发灵感的时期,倒不如说是一个大规模盗窃的时代。”   对澳大利亚而言,他认为,作家不能像欧洲白人前辈那样去窃取他国的文学经典,而应该“将已有的技法应用于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我们的作家可以在自己的新环境中去重复古老的故事——这是这个时代和澳大利亚所要求的全部。创新是文学的魅力,多变是艺术的调味品,因此一本书不经意地提及了金合欢树就给它打上了澳大利亚的印记”。还是在此短论中,斯蒂芬斯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学与另一国文学的不同在本质上只是因为地方特色不同而不同,而文学的激发手段仍然相同并且一直是占优势地位的。他很形象地借用酒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所有酒精带来的不同愉悦感仅仅是因为酒中所含百分之二的香料物质的不同,不同国别的文学也无外乎于此。法国白兰地与澳大利亚威士忌的不同也只是地方特色的不同。我们只能用新瓶装旧酒,如果我们酿了新酒,那还是古老的酒精给了新酒以酒效。“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澳大利亚来重述这个熟悉的世界,我们的文学才是澳大利亚的文学,才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学。”   在有关澳大利亚文学创作标准的讨论方面,斯蒂芬斯评论的一个典型就是澳大利亚着名作家亨利·劳森(HenryLawson,1867-1922)。斯蒂芬斯曾多次撰文评论劳森及其作品,观点中肯。在评价劳森及其作品时,斯蒂芬斯认为,“作为澳大利亚作家的代表,劳森是澳大利亚到目前为止培育出的最具原创性和特色的澳大利亚作家之一”“,其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作品是个人的、地方性的,体现了澳大利亚的价值,但其“卓越的澳大利亚特色削减了其作品的世界性文学的力量。他的眼界狭小。这也就增加了他对澳大利亚的诉求,但却降低了他对文学的诉求”。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斯蒂芬斯在用一种双重的文学标准衡量劳森,其实,斯蒂芬斯在用十分恳切的态度批评劳森及其作品,他意在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眼界狭隘’的文学可以传播极为重要的历史学和社会学意义,而无需成为伟大的作品。依照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劳森显然失败了。但依照澳大利亚体验的最高标准,他的‘短处’和其功劳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作为一位澳大利亚作家,劳森对于澳大利亚读者来说,显然要比其他国家的作家更重要。这是因为劳森在用自己视野中的澳大利亚阐释这个为人熟知的世界,他的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是澳大利亚的,然后才能成为世界性的。斯蒂芬斯在《澳大利亚的文学(III)》一文中指出,“尽管那些历史久远的国家自然而然在艺术的开发和对美的认识上比澳大利亚走得更远,但没有哪个国家的地方文学比澳大利亚的地方文学更具活力。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地方文学比澳大利亚的地方文学被倍加审视和珍惜”。由此,澳大利亚作家创作的文学首先就应该是具有本土特色或民族特色,这就是20世纪初澳大利亚文学创作的标准。   二、A.G.斯蒂芬斯的文学经典认识论   A.G.斯蒂芬斯的视野非常开阔,他总是用“向外看”的方法来“向内看”,引领澳大利亚作家的文学创作,所以,他非常留意国外作家及其作品。这些作家,无论是欧洲的还是美国的,如勃兰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罗伯特·彭斯、罗素、斯蒂芬·克莱恩等等,无一不在其审视和评论的范围。这些欧美作家的作品在A.G.斯蒂芬斯生活的年代有的虽然还未成为文学经典,但他利用“红页”专栏及时绍介,不吝提出自己的看法,言辞肯切。他认为,夏洛蒂·勃兰特“有着非凡的观察和分析力、颇为引人瞩目的才智,以及敏锐而带有强烈感情的语言天分……她的洞察力和行文能力使其成为天才”在评论罗素时,斯蒂芬斯认为罗素的行文风格就如其大脑一样玄不可测。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作品《红色勇士勋章》,在他看来,更像是托尔斯泰和左拉的作品。他认为,斯蒂芬·克莱恩“意在呈现事物本来的面目,呈现本真的男女。他从不赋予其作品中的对象任何诗化的痕迹,从不使用花哨的修饰语,除非它能更准确地反映事实。他认识世界的能力与其语言表达能力相当:他的语言使其思想活灵活现”,但他“缺乏史诗般的理性,而想象力对于这种理性十分重要……他的思维太过靠近描写的对象;而它需要宽广的视角。他的小说都是些精美的图案或轮廓的描绘,与外在的世界断裂”。我们可以看到,A.G.斯蒂芬斯始终以批评者的眼光审视这些欧美作家。   关于文学经典问题,几乎所有的文学批评家都会对其阐释一番独到的观点,A.G.斯蒂芬斯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诗歌中的时尚就如同服装中的时尚一样,但不同的是,在诗歌领域,我们的祖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荷马、但丁、弥尔顿对于后人的影响深远,尽管他们的诗歌,按照现在的创作标准,已经倍显沉重、落伍,但他们依然被人崇敬,这是因为“我们从父辈们那里继承了崇敬的传统,我们很难强大到将它从我们的思想中抖落”“。这样的传统已经深深地刻印在后来的每一代作家心中,他们无法摆脱。因此,“只有那些口味很差的人才会拒绝承认《失乐园》和《得乐园》是人类诗歌史上的两首最伟大的诗歌成就之一”。   尽管如此,斯蒂芬斯还是指出,今人对荷马和但丁的态度只不过停留在口头上而已,人们关心更多的是现在的诗人和作家。他在《诗歌中的时尚》(FashionsinPoetry)一文中这样写道:“即使你去问那些应该具有品味和经典口味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正在阅读的却是济慈、海涅,或是斯蒂芬·菲利普斯;如果你去留意他们正在不厌其烦地着述哪些作家的话,你会发现是勃朗宁、马拉美,或是吉卜林。但丁与荷马毫无疑问都是大家;但他们的作品却是与雷德的《地方政府议案》一起被束之高阁。”…这是因为“荷马毫无疑问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位或几位伟大的诗人,但那不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有其它的想法、其它的品味、其它的需求。荷马的魅力和人文主义将会一直有其价值,但是使2700年前希腊人欣喜若狂的直白情感和单一场景并不是现代读者所期待的富于诗意的最高恩赐”。

246 评论

威武的灰姑娘

望自己努力,3千字还好,网络小说每天最少就要写3千字。。- -!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论文

    望自己努力,3千字还好,网络小说每天最少就要写3千字。。- -!

    火山红虎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西方经典文学鉴赏论文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分析《红与黑》的人物形象塑造 录入日期:2008-02-23  来源: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团支部《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他讲述的主人公于连

    爱多肉的milk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经典文学鉴赏论文

    我重新走进学堂成为一名学生、捡起久违的语文课本时,心情是十分激动的,这不仅意味着我可以重温儿时的梦想,而且意味着我得到了一次充实自我的机会。然而,面对细腻、优雅

    紫衣Helen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经典文学鉴赏论文范文

    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论文怎么写?一个字,抄。经典文学的赏析论文太多了,如果自己写不出独特的观点出来,干脆找几篇赏析文章拼凑一下。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

    宝妮Angel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分析《红与黑》的人物形象塑造 录入日期:2008-02-23  来源: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团支部《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他讲述的主人公于连

    来去匆匆的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