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6

火辣小白羊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医杂志社刘国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的陆小晶

已采纳
已经开业了 前不久开馆的 那天正好从那经过 场面还挺大的
272 评论

掬黛小公主

1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 刘渡舟,傅士垣等.伤寒论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 刘渡舟,聂惠民,傅世垣.伤寒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 刘渡舟.中国伤寒论解说.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83第1版;1985年第2版;1988年第3版.6 刘渡舟,苏宝刚,庞鹤.金匮要略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8 刘渡舟,程昭寰.肝病证治概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 刘渡舟,白永波等.伤寒论讲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1 刘渡舟,李宪法,秦克枫等.伤寒论辞典.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12 刘渡舟,杨波,侯钦丰等.肝病源流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 刘渡舟.我对甘温除大热的体会.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1):59.14 刘渡舟.我对“战汗”证的一点体会.中医杂志,1961,(5):4.15 刘渡舟.阴火与阳火的证治.中医杂志,1962,(4):11.16 刘渡舟.试论水气上冲证治.浙江中医药,1976,(6):209.17 刘渡舟.阴虚性的肝胃不和证治.新中医,1978,(1):16.18 刘渡舟.对《伤寒论》一书几个问题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8,(2):18.19 刘渡舟.谈谈温胆汤证及加减运用的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8,(4):17.20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条文排列组织的意义.陕西中医,1980,(1):4.21 刘渡舟.《伤寒论》刍言.新中医,1980,(4):12.22 刘渡舟.运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2):17.23 刘渡舟.谈谈成无己对《伤寒论》的贡献.湖北中医杂志,1980,(3):23.24 刘渡舟.谈谈人体的津液链.陕西中医,1980,(4):1.25 刘渡舟.谈谈《金匮》泽泻汤证.中医杂志,1980,(9):17.26 刘渡舟.谈温经汤的方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3):12.27 刘渡舟.清阳下陷的病机和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1):23.28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12.29 刘渡舟.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陕西中医,1981,(1):7.30 刘渡舟.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新中医,1981,(9):11.31 刘渡舟.《伤寒论》方证概述.辽宁中医杂志,1981,(9):28.32 刘渡舟.分析《伤寒论》几种载药上浮的方法.陕西中医,1981,(6):1.33 刘渡舟.谈谈“水证”的证治.北京中医,1982,(1):18.34 刘渡舟.怎样正确使用小青龙汤.北京中医,1983,(4):8.35 刘渡舟.“六经”析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9.36 刘渡舟.小柴胡汤解郁功效例举.中医杂志,1985,(5):12.37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之水火痰郁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4):23.38 刘渡舟.使用“经方”应灵活变通.光明中医,1989,(2):9.

241 评论

莫小小爱吃肉

过万重山漫想刘 征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笔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三峡是大禹开凿的,那是古代神话,不是事实。考诸文献,《禹贡》里已有四川某些山川的记载,这篇最早的地理志,多数学者认为成于战国时期。巴郡和蜀郡也是战国时的秦开始设置的。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稿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人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种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239 评论

M15981511985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是刘征。  1926年生,原名刘国正,北京人,汉族,中共党员。语言教育家、作家。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北京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讲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寓言诗及讽刺诗集《海燕戒》、《花神和雨神》、《最后的香肠》、《枭鸣集》、《刘征寓言诗》、《刺和花》,诗词集《流外楼诗词》、《画虎居诗词》、《霁月集》、《逍遥游》、《古韵新声》,寓言诗《老虎贴告示》,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美先生和刺先生》、《从画虎居笑谈》、《人向何处去》、《清水白石集》,论文集《语文教学谈》、《剪侧文谈》、《实和活》,《刘征诗书画集》、《刘征文集》(5卷)等。已出版三十种著作。  刘雪莲也编写过《过万重山漫想》  刘雪莲,1999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文学学士。该年7月进入通钢一中,从事语文教育,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宗旨,努力钻研教材,编写的《过万重山漫想》一课被吉林教育信息网教案库收入,撰写的论文《从胡同文化看汪老》在《中国教育丛刊》上发表并获奖。参加工作以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杂志社刘国正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是刘征。  1926年生,原名刘国正,北京人,汉族,中共党员。语言教育家、作家。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北京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

    dreamy8594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中医杂志主编刘国正

    过万重山漫想刘 征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船出了夔门,忽然

    素食更好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中医杂志主编刘国正是哪里人

    作者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生于北京。著名的语言教育家、作家。现任《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他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时

    请叫我开森果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中国杂志社社长刘积英

    《中国印刷》杂志社是2003-03-20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6号6层D-709。《中国印刷》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

    yuxinchen008 1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中国报导杂志社刘璐

    刘璐,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79年,刘璐担任《梁祝》的解说员,从此踏上了主持的道路。之后,她又主持过《文化生活》、《花信风》、《旋转舞台》、《戏曲欣赏》、《

    小袅袅09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