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3

飞天小杨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杜甫的文献综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云飞扬了

已采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31 评论

香蕉君诶嘿嘿

1、《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年10月版(专著)2、《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3月版(专著)3、《杜诗学研究论稿》,齐鲁书社2008年6月版(专著)4、《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专著)参编著作:1、《唐诗鼓吹评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第三作者)2、《北岳庙碑文选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3月版(撰稿人之一)3、《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5月版(第三作者)4、《小学语文古诗百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三作者)5、《杜律启蒙》,齐鲁书社2005年6月版(第三作者)6、《杜甫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二作者)7、《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年10月版(第四作者)8、《杜甫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编委)9、《点校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二作者)10、《河北文学通史》,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一卷第五编撰稿人)教学科研获奖:1、2008年10月,专著《清代杜诗学文献考》获第十一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2、《立足文化建设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获2000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首批获2003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参与人)4、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获得2007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参与人)5、《多媒体手段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人)6、2009年11月,《杜集叙录》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第十二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特等奖(第四作者)7、2010年7月,《河北文学通史》获河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第一卷第五编撰稿人)发表论文:1、《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2、《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5期、《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3、《〈唐诗鼓吹〉版本刍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4、《论杜甫的君臣观》,收入《世纪之交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2年版5、《顾宸及其〈辟疆园杜诗注解〉》,《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第1期6、《顾宸生平钩沉》,《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7、《2001年杜甫研究综述》,《2002年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清代山东杜诗注本概要》,《东岳论丛》2003年第1期9、《〈四库全书总目〉所体现的杜诗学》,《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1期10、《〈饮中八仙歌源〉于汉代谣谚考》,《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4期11、《全唐诗》底本所体现的杜诗学》,《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12、《萧云从〈杜律细〉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13、《杜甫家室问题考辨——与王辉斌先生商榷》,《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 期14、《杜甫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诗歌比较——兼谈王梵志生活时代的判定》,《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5、《申涵光〈说杜〉一卷辑佚》,《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4 期16、《论清代杜诗学对后世的启迪》,《广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 期17、《顾炎武的杜诗学》,《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8、《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成书时间考辨》,《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 期19、《宋人崇杜的经济因素解析》,《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20、《“不笺一字是功臣”——论明清杜诗学中的一种极端倾向》,《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4期21、《张笃行〈杜律注例〉考论》,《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3期22、《陈醇儒及其〈书巢杜律注〉》,《杜甫研究学刊》2008年第1期23、《清代杜诗学文献整理研究状况述评》,收入《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年版24、《一段被忽略的历史:杜甫是玄宗封禅泰山的亲历者》,《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5、《贾开宗〈秋兴八首偶论〉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6、《杜诗校勘学述略》,《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27、《燕赵杜诗学文献概要》,《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8、《潘柽章〈杜诗博议〉辑考》,《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9期29、《纪容舒〈杜律详解〉考论》,《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第2期30、《论傅山的杜诗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二)31、《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考论》,《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5期(第二)32、《吴若本〈杜工部集〉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3期33、《赵次公〈杜诗先后解〉考论》,《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19期34、《〈明皇杂录〉佚文拾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1期(第二)35、《卢坤“五家评本”〈杜工部集〉考论》,《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第1期36、《〈清史稿·艺文志〉著录顾宏〈杜诗注解〉辨正》,《集美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二)37、《赵次公〈杜诗先后解〉辑佚综述》,《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第2期(第二)38、《樊晃〈杜工部小集〉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2期(第二)39、《卢世?〈杜诗胥钞〉及〈读杜私言〉考论》,《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第2期(第二)40、《论杜诗注释学史上的经验及其教训》,《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二)主持项目:1、200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杜诗校勘、注释与评点学史研究》,项目编号:09JYA751016(主持人)2、2006年国家博士后入站项目《杜诗学文献研究》(主持人)3、2007年河北省社科发展研究课题《燕赵杜诗学文献研究》,项目编号2007166(主持人)参与项目:1、2000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杜诗学史》(参编)2、2000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杜甫大辞典》(编委)3、200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燕赵思想家评传》(《高适评传》)4、2004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文学通史》(《中晚唐文学》部分)5、2006年高校古委会“十一五”规划项目《杜集叙录》(编委)6、2007年全国高校古委员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点校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第二)7、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唐至两宋文化转型期的震荡与选择——以杜甫与宋代文化研究为中心》(第二)

234 评论

潘朵拉的音乐

男屌丝,未婚,读过几年书,写过几首诗,混的还可以,名气仅次于李白,估计有基情!

182 评论

CATLION123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杜甫的文献综述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

    我爱欧文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关于杜甫的文献综述高中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

    怪叔叔是绅士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有关杜甫的文献综述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个人成就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yvonnejiang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关于杜甫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个人成就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晚点寿司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有关杜甫的文献综述作文

    和规范化付款或

    爱笑的颜小妞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