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

谁的吴邪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调查报告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ffee0528

已采纳
所谓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 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 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 1 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 2 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 3 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怎样开展社会调查? 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 第二步,计划。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 第三步,设计指标。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 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第六步,培训与准备。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1 社会性 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 2 针对性 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 真实性 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 典型性 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 1 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往往设计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专题情况,新生事物,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 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而撰写的报告,它把实践过,感觉到,理解了的客观事物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用以指导实践,一般在报刊或会议材料中用得较多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方面进行专题调查,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或计划提供依据,这种的专题明确,材料集中具体,针对性强,有说服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用调查到的大量事实,揭露某一问题的要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达到弄清是非,教育群众,解决问题的目的 3 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报报告和实际建议型报告 理论研究性报告是为了提出或补充或证实或证伪某个理论观点而写的,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理论观点的提出和论证都特别讲究方法,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实际建议型报告是针对事物调查研究后,为提出某种工作或政策建议而撰写的报告,大多属于专题报告,党政部门,各行各业,都采用它 调查报告的撰写 1 主题的确立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一篇调查报告是否有质量,有价值,是否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决定的因素就在于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要正确,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大量占有资料,全面了解历史和现状,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主题才是正确的主题主题要新颖,有新意,即对某事物的调查研究能揭示出别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深,而且富有时代气息或能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主题要鲜明,即他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应该十分明确,一目了然,毫不含糊,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主题要集中,即目的性要明确,内容要凝练,重点突出,围绕主题说深说透,而不能贪大求全,蜻蜓点水 2 主题的形成和提炼 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所获得的材料中分析归纳而产生的往往被某些材料深深触动,得到启发,发现了它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主题 3 材料的取舍 首先,要选择好材料,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琐碎的材料,而选用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材料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即既要选择现实的材料又要选择历史的材料;既要选择正面的又要选择反面的;既要书面的又要数字的其次,要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再次,要对调查材料作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体现事物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体现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4 提纲的拟定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骨落就是说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拟定提纲就是要安排严谨妥当的结构写作提纲有两种,条目提纲是从层次上列出调查报告的章节目,观点提纲是在此基础上列出各章节目所要叙述的观点 5 报告的撰写 (1)布局要恰当,结构要完整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应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围绕主题,合理地安排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开头,或称总提,引言,叙述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采取的方法及其过程等,文字尽可能少,简明扼要二是主体,分章节陈述调查材料并有叙有议,是调查报告的正文三是结尾,是结论和建议,也是调查报告的总结,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个部分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根据内容的要求 (2)常用的结构方式有:第一,纵式结构主要是依照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按次叙述,阐明观点第二,横式结构根据基本经验或突出几个主要问题,分参层阐述第三,纵横交错结构按内容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析说明,篇幅长的可以用小标题,以清眉目,突出重点 (3)要用观点统帅材料,善于把观点与材料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概述材料概括表达观点能简要得介绍调查对象的概况,给人一个总印象,用对比材料阐明观点,能把问题说得具体深刻,用数据说明观点能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4)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用广大群众易懂的语言,提倡通俗易懂的文风摆事实讲道理,切忌滥用深奥的专业名词 如有不好的地方 请多多指教!!!
303 评论

山中彩虹

(一)专著编著类   《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一套5本125万字,其中涉及本人的4本。  1、《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作者王景新,24万字。  2、《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ISBN7-5017-6682-7/F5392),作者王景新,25万字。  3、《村域经济转轨与发展—国内外田野调查》(ISBN7-5017-6683-5/F5393)作者王景新。  4、《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ISBN7-5017-6686-X/F5396),作者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  5、《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实践与政策》,论文集,54万字。  6、《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专著,詹成付、王景新合著3万字。  7、《从传统到现代——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60年》,28万字,王景新、车裕斌等著。  8、《农村改革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改革30年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  9、《溪口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专著,2万字,与廖星成合作。  10、《中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研究》,21万字,与鲁可荣合作。  11、《村域发展管理研究》,9万字,陈凤荣、赵兴泉、王景新合著。  12、《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万字,王景新、鲁可荣、郭海霞合著。  13、《诸葛:武侯后裔聚居古村》,9万字,独著。  14、《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6万字,王景新、鲁可荣、刘重来等编著。  1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应用经济学类)重点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二)论文类   2003年度  1、《由国营农场走向社区农业—“三道模式”的调查、分析与评价》论文,独立。  2、《越南农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7200),执笔。  3、《越南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考察》论文(4500字),2中1。  4、《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意义、现状、趋势》论文(7000字),独立。  5、《用“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指导农村深化改革》,论文(5000字)。  6、《西部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户经济能力》,论文(7000字),独立。  7、《苏浙农村土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2500字),独立。  8、《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系列文章,独立。2004年度  9、《乡村现代化中的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对江苏、浙江发达地区的调研》,论文(7000字),独立。  10、《“新三农”问题值得关注—对无地、失地、外出打工农民现状的剖析》论文(3000字),独立。  11、《家庭经营制度走向何方》,论文(3200字)。  12、《乡村工业化诱致用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以江苏、浙江发达地区为例》,论文(8000字)。  13、《农地制度创新与家庭经营》论文(3000字),独立。  14、《“新乡村运动”轰轰烈烈——对苏浙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考察》论文(8000字),独立。  15、《全面小康初现长三角》背景报告(3000字)。  16、《长三角乡村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调研报告。  17、《长三角乡村工业化、现代化及其农地制度重构的新趋势》,论文(8000字)。  18、《家庭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和改革出路》,论文(3500字),独立。  19、《城乡一体化与‘三农’新问题》,论文(7000字)。  20、《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04ZDZB17阶段成果(16000字)。  21、《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现状和趋势——浙江农村问卷和实地调查比较分析》,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  22、《东部农村转型诱致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浙江、江苏两省农村调查报告》,浙江省哲社规划办2003年度重点课题。2005年度  2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论文(8000字)。  24、《“新乡村建设”的意义——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论文(3500字)。  25、《小组织激活大产业——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调研报告(5000字),与本人指导的研究生合作。  26、《我国村域经济初现“三足鼎立”新态势》,论文(3500字)。  27、《新书介绍<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财政学透视>》,书评。  28、《浙江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7000字)。  29、《长三角现代化进程与“三农”新问题》,论文(4000字),独立。  30、《中国新乡村建设悄然兴起——写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出版之际》。  31、《中国农民组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预期》,论文,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2、《在工业反哺的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建议》,建议报告,8000字,独立。  33、《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问题》,论文。  34、《我国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趋势》,论文,4500字。  35、《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崛起——苏浙新乡村建设系列调研报告》8万字。  36、《海南农民组织建设调查报告》(2万字),与研究生倪建伟合作。  37、《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报告,5万字。  38、《协调发展:村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7万字,课题主持人,与朱华友、车裕斌、张根福、方湖柳等合作。2006年度  39、《工业反哺条件下的中国新乡村建设》。  40、《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论文,3万字。  4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论文,8000字。  42、《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43、《长三角村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现状评估与展望》,调研报告,6万字,与车裕斌合作。  44、《如何保证海南新农村建设资金?三农问题专家王景新认为——财政集体私人是三大财源》。  45、《再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历史局限与改革出路》,论文,6000字。  46、《新农村建设:难题待解》,论文,3500字,民政部《中国社会导刊》。  47、《浙江师范大学王景新教授谈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合作社要以农民自愿为基础”》。  48、《新农村建设要培育和造就新农民》访谈(光明日报记者田永胜问、王景新答),2万字。  49、《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900字,《农民日报》2006年12月15日。  50、《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论文,4万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1、《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国际研讨会综述》,1万字,合作。  52、《农民土地使用权立法再建议(15条)》,合作。  53、《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次处在历史关节点上》,合作。  54、《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发展》创作于2004年4月22日。2007年度  55、《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的意义和基本框架》,论文,3000字。  56、《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论文,6500字。  57、《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论文,13000字。  58、《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建议报告,4600字。  59、《保护遗落的文明》,论文,2500字。  60、《新农村建设中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以浙江兰溪诸葛村为例》。  61、《再论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趋势、问题及政策》,论文,7500字。  62、《只有郊区没有乡村的大上海》,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史芳等采访,3500字。  63、《合作社是有效维权载体――专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景新》作者赵威。2008年度  64、《村域经济研究取得新进展——<浙江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发布》。  65、《村域经济转型与乡村现代化――上海农村改革30年调研报告》,论文。  6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现代化和村域经济转型》,上海调研报告,月5万字。  67、《亟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论文,3500字。   68、《农民互助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基于潭门渔民协会的实证研究》,合作,2/2,论文,3500字。  69、《村域经济转型》主打栏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部名刊,CSSCL选用期刊,刊号ISSN1673-8179,双月刊)2008年第3期。本推出由王景新教授主持的主打栏目——《村域经济转型》。  70、《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三十年》,论文,1万字。  71、《明确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论文。  7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论文,1万字。  73、《农村土地和劳动力不宜过度转移》,论文,4500字。2009年  74、《村级组织运转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调研报告,7000字。  75、《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条件、路径和建设思路》,8000字与黄中伟合作。  76、《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回顾与展望》,论文,6000字,人民日报《内部参阅》。  77、《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上),研究报告,作者陈凤荣、王景新等,农业部经管司(站)“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研究课题组”集体成果,课题主持人为陈凤荣、王景新,课题参与人员包括金国峰、骆鹏、葛深渭、梁开银、袁志军、刘继红、王彩明、禤燕庆、邓红亮、李琳、林海森、罗鹏。  78、《经营村域集体经济应借鉴有益经验》,2000字。  79、《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论文,1万字。  80、《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1万字,与赵旦合作。  81、《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8000字,与研究生李玲合作。  82、《资金互助合作社对苏浙农民意味着什么——小额信贷,农民不用愁啦》。2010年  83、《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调查》,3000字 。  84、《长江三角洲的村域集体经济》,5500字,王景新、赵旦。  85、《村域经济研究是个大课题》3000字,《中国经济时报》,与柏晶伟合作。  86、Green Low-carbon Poverty-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the Desert Areas--UNDP--Case Study in China’s Xinjiang Hotan Region,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1 N2 July 2010 (102-119页)。合作,3中 5万字。  87、《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论文。  88、《温州“强镇扩权”:探索现代小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论文,7000字。2011年  89、《农村土地的用途管制与制度创新》,论文,4000字。  90、《当前土地问题的症结所在》论文,4000字。  91、《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思想90年发展脉络》,论文,11000字。  92、《农户融资需求与对策的静态博弈》,与研究生陈曦合作。  93、《少边穷地区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额调查》,与研究生严海淼合作。19000字。  94、《荒漠化地区绿色扶贫开发模式创新——中国-UNDP新疆和田红柳大芸产业开发案例研究》,调研报告,9000字。  95、《村域经济转型发展态势与中国经验》,论文,13000字。  96、《江南村落土地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王景新、麻勇爱、詹静,论文,8万字。2012年  97、《村级集体经济的贫困与干预发展——以湖北汉川、老河口两市为例》,调研报告,11000字。  98、《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90年:思想脉络、建设成就与基本经验》,论文,11000字。  99、《少边穷地区的村集体经济——新疆和田调查》,4000字,王景新、严海淼。  100、《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论文,2000字。  101、《新疆和田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多种功能》,3000字,王景新、依木沙丁沙吾提、马合木提沙比尔。  102、《边境山区村域的绿色田园生活——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箐口村调查笔记》,3500字。  103、《苏浙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评价》,与学生合作,2/2,约3000字。  104、 Chinese Experience in Village-wide Economy through Collectivization and Reform after 1949 (《1949年以来村域经济转型的中国经验》,论文,4万字。  105、《村域集体经济历史发展:广西万秀村的印迹》,调研报告,7万字,王景新、余勇亮。  106、《为研究“三农”问题提供学术支撑——“近现代(百年)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学术研讨会述要”》,800字。  107、《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从家族公社到合作经济》,论文,5万字,独立。  108、《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和集体农庄制度演变及重新评价》,独立,论文,4万字。2013年  109、《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1/2(王景新、余勇亮),论文,4万字。  110、《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以浙江省为例》,论文,王景新、陈敏、严海淼。  111、《“农户经济”:将长期存在并有效发展》,独立,论文,3100字。  112、《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论文,3万字。113、《“两区同建”:德州市推进平原农区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探索》调查报告。由季昆森、洪高、王景新、程必定、谢培秀、杜欢政、庞波,联合调查。2014年  114、《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论文,王景新、郭海霞,3万字。115、《“两区同建”破解中国新型城镇化难题——山东德州农业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同步建设调查报告》 。116、《中国特色城镇化渐入佳境——评《中国的城镇化》,中国经济时报A10读书版,11日。117、《“全域扶贫”接轨“新型城镇化”——巴中市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刘笑萍、刘龙青、吴一鸣、郑潇潇、周庆运,联合调查。118、《“两区同建”后的新问题、新发展——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跟踪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吴一鸣、范丹、倪建伟、李琳琳,联合调查。119、《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就近城镇化——丽江市华坪县调查》调查报告,由王景新、庞波、陈林生、肖胜和、王小玲、李琳琳,联合调查。

318 评论

艾吃艾美

学校征文比赛活动方案怎么写

189 评论

天地为凭

太长了 贴不下。。。。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目 录一、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小城镇合理有序发展…………………(1) 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统筹规划小城镇发展…………………………(1) 科学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 实施发展重点小城镇的策略…………………………………………………(2)

138 评论

佳佳13817062298

如何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对重大社会问题、事物、人物等的考察。它对于树立先进典型,披露事实真相,提示客观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工作开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调查报告的写作结构,一般包括以下4部分:  一、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可写成公文标题,或写成一般文章题目形式。双标题可分正题和副题,正题提示文章的主题,副题标明调查单位、内容和文种。  二、引言。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366235这部分一般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做必要的交代,点明主旨。  三、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写好它,以整篇调查报告关系重大。主体部分要详细阐述所调查事项的发展过程、原因、结果、典型事例等。在写作上要注意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安排材料常采用两种类型:①按事情发展变化自然顺序的贯通式,这种结构类型多用于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比较清楚,线索比较清楚,涉及的方面不很繁杂的调查报告;②小标题式,按内容的性质,分成几个部分,以并列方式安排,每部分列出反映内容的小标题。  四、结尾。这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或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或得出结论、指明方向;或提出问题、建议。但我们的调查报告要注重提出建议,以待更好的研究课题。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调查报告怎么写

    如何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对重大社会问题、事物、人物等的考察。它对于树立

    西由位门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调查报告

    发展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小城镇建设以来,通过近20年的努力,我市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么,在小

    boboyoung1983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调查报告怎么写才正确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

    活力的维维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论文3000字怎么写

    太长了 贴不下。。。。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目 录一、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小城镇合理有序发展……

    七七七绮哥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论文3000字

    我提供资料 也可以现做

    星愿乐活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