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7

Annaso安娜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河南水利杂志社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寻找梦想之旅

已采纳
去万方数据看一下吧,搜索农业二字,点击期刊搜索。会出现对应的农业类杂志,点击进入会有相应的编辑部联系信息: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具体杂志版费这个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没跟太多这类的杂志打交道,大概几百不等吧,具体看杂志社如何收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祝好。
228 评论

未暖rabbit

法制与社会》 《河南教育》《河南建材》《青年导报》《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河南外科学杂志》《河南农业》等。还有好多 就不一一说了需要在问给点分!!!!!!!!!!!!!!!!

325 评论

whatever345

可以发表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关于职称论文: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希望晋升中级职称的,那也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到省级刊物上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晋升高级职称的,则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其中三篇发表到国家级刊物,两篇发表到省级刊物。如果名额有限,还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一般字数的要求根据具体省份而定,有的是三千多字,有的是二千多字,不一定的。关于论文发表的小常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351 评论

青柠果茶

圈外说红楼 孔森红楼梦与明清史"满把清光护玉栏"是什么意思?单看"满把清光"像是实写月光如水可掬,捧一把月辉,蛮有诗意的,可是"玉栏"在哪?甄士隐的偏陋小院里有"玉栏"吗?"玉栏",是玉石雕琢而成的栏杆,依我看,是"雕栏玉砌"的简缩,在此是化用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里的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见,"玉栏"是皇宫的指代。既然如此,那么,捧一把月光就可以覆盖"玉栏"吗?显然是不通的。那么,"满把清光"该怎么解释呢?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想,爱玩脑筋急转弯的朋友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中秋"十五的满月"用它的"清光"笼罩了皇宫建筑群的玉石栏杆,栏杆还是那个栏杆,可是已经"朱颜改",不是大明王朝的皇宫了。因而才有诗的后两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那就是"满清"的月亮象一轮骄(矫,假也)阳升起,在满城火光的映照下,竟变得太阳般的血红,吸引了全城百姓惊恐的目光。史载: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三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七月八日,顺治帝在告上帝文中宣布:接受多尔衮奏请,“迁都定鼎,作京于燕”。八月十二日,顺治帝驾车从盛京出发,九月十九日到达京师,从正阳门入宫。十月一日,顺治行定鼎登基礼,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宣布继续沿用大清国号,纪元顺治。所以"满把清光扩玉栏"就成了满清占据大明王朝皇城皇宫立国的真实写照,"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也就成了北京百姓对满清占据北京立国的沉痛历史记忆。不仅如此,《红楼梦》开卷第一回里还记载了"十五满月"带来的另外两场灾难。就在甄士隐、贾雨村二人中秋赏月的前两天,贾雨村请甄士隐到他寄居的葫芦庙里小坐,还没说几句话,家里来人飞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忙辞别贾雨村回家待客,这一情节被蔡元培先生评为"叙新太爷到任,影满洲定鼎。"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新上任的太爷竟然姓严,甲戌侧批"严"字曰:"炎也。"炎"之来,火将至矣。"结果,到次年三月"十五",又逄"满月",葫芦庙失火,"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再就是八月十五过后,转眼过了春节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甄士隐的三岁女孩英莲乱中丢失了。后来被"拐子"卖给薛家,作了薛蟠的小妾,这暗示当年的"丢失"很可能就是被清军掳去的。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红楼梦》里聪明好学的"薄命女"香菱,没上过一天学,竟参加黛玉、宝钗们的诗社,还能写出很象样的诗来,使"香菱学诗"的故事成为《红楼梦》里的精彩篇章而广为流传。这位可爱又可怜的香菱姑娘最后被薛蟠的大老婆夏金桂(是一个带"金"字的满清代表人物)活活折磨致死,令人切齿。从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再到三月十五,《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竟一连写了三桩甄士隐亲历的悲惨故事,失国一一失女一一失火,都是十五"满月"带来的灾祸。所以,"十五满月"具有极强、也极为明确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满洲之月"。乾坤翻转,阴阳易位,满清取代了大明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就象是"满洲的月亮"瞬间变成了一轮骄(矫,假也。所以蔡元培先生说《红楼梦》视满清为"伪朝")阳,而"日"、"月"并举的大明王朝则象失去了阳刚的一轮"残月",成为中华民族伤痛的梦。现在,我们再看贾雨村这首《中秋赏月》诗的脂砚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条脂批的第一句话,是为了遮掩这首诗中隐藏的深意,但第二句话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这首诗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亦即在全书结构中起起的"关键"作用。"所叹者三春也",是指作者在书中所写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贾家四个小姐的名字元、迎、探、惜谐音即"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的悲剧命运,惜春的"判词"里就说"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也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好像"三春"命运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结构。而这条批语却告诉读者:完全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错觉,在全书结构中起"关键"(注意:这是脂批用词)作用的却是"三秋",即脂批所谓"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用中秋诗起",自然是指这里《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这首《中秋赏月》,隐秘地记载了满清入主中原,占据大明王朝皇城、皇宫立国的史实。"用中秋诗收"则是在全书结尾处,即《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一零八回里所写,贾宝玉、史湘云二人于中秋之夜,望月慨叹,各赋七绝一首,欠日,八月十六,傍晚,二人便"白首双星吊斜阳",史湘云望着那骄(矫)阳西沉,"竟是含笑而去",几个月后,贾宝玉望着初升的太阳,满含着热泪,自沉大海,完成了全书无比悲壮的结局。(请参看拙作《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白首双星吊斜阳》)"又起诗社于秋日",指《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诗",这是全书情节发展部分处于中间部位的一个小高潮。长篇小说首尾距离太远,中间有个小高潮两头都能得到照应,也是长篇小说结构的常式。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个小高潮中,首届"海棠诗会"与贾府"螃蟹宴"同台上演两场好戏,可谓热闹非凡,又寓意深刻,满汉矛盾,钗黛交锋,相互交错,煞是好看。(欲知详情,可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白首双星吊斜阳第三节"海棠诗会螃蟹宴")《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在全书结构中的作用,依我看,主要就是这些。接下来,笔者试对第一单元即故事开端部分其它回目的内容,简要梳理如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间接描写宝黛二人家世来历,照应贾宝玉衔玉而生,也为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铺垫。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写从林黛玉眼中看贾府大门、仪门、角门及荣禧堂匾额,暗示黛玉荣国府女主人身份。借迎见黛玉贾府上下人等出场。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感,照应前世姻缘。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薛幡因夺香菱打死冯渊,贾雨村初到任金陵引出"护官符",交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亲姻关系。薛姨妈以管束薛幡为由,投奔姐姐王夫人,领宝钗薛幡兄妹住进贾府梨香院。至此,宝、黛、钗聚首荣国府。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先是贾宝玉在警幻仙子处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除钗、黛外,毎人一首"判词"诗及配画一幅,暗示其命运。唯有钗、黛二人合用第一首"判词,配一幅画,耐人寻味:"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是: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堪怜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脂砚斋真是批得太明白了。只是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并列女主角写在同一首"判词"里?历来研红人士众说纷纭,我的揣测是(请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玉良缘"成笑谈》)接下来,是警幻仙子请贾宝玉喝百花叶露烹煮而成的"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之茶,饮"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制而成的"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之酒。然后,由警幻仙子"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十二个仙姑伴舞,请贾宝玉听《红楼梦十二支》曲。《红楼梦十二支》共十四支曲,第一支曲是"引子",自然是总揽全书,第十四支曲"飞鸟各投林"自然是全书结局。这里,让我们一起先看"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甲戌眉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引子"集中于一点,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自问自答,正如脂批所言,就是"石头"亦即"宝玉,其实也就是作者,是自开天辟地最重情义之人,所以,才"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但问题是脂砚斋对这句话中"怀金悼玉"颇为引人注目地批了"大有深意"四个字,着实让人颇费寻思。按我们一般人的习惯思维,那一定是指"怀"薛宝钗之"金",","悼"林黛玉之"玉",但既然如此情通理达显而易见,脂砚斋为何要如此故弄玄虚?脂砚斋是个故弄玄虚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一定真的是"大有深意",特意指出来,提醒读者去揣摩。在《红楼梦索隐》里,国光红先生揣摩的结论是,此"怀金悼玉"所"怀"所"悼"的是同一个人,就是妙玉,因为她原是满清皇宫里的一个落难格格,"金"枝"玉"叶,笔者大以为是。又因为国光红先生据《红楼梦》文本考出这个妙玉格格是废太子允礽遗孤,故而我以为这个"金枝玉叶"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满清皇家格格,而是"满""汉"合婚的结晶,因而此处的"金"、"玉"就是隐指"满"、"汉",这样,"怀金悼玉"中就寄托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良好愿望。(请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枝玉叶"竟何人》)对《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曲"引子"里劈头就推出的那个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国光红先生也有开拓性的发见,以为"谁为情种?"可以"别解"为一个"陈述句,就是说可称之为"谁"的人,就是个"情种",而秦可卿和妙玉都是可称之为"谁"的人,因为"谁"是"言"、"鸟"之合,也就是"能言之鸟",秦可卿和妙玉都是这种"能言之鸟"。秦可卿曲目《好事终》里就藏了一只"吉了",("好事"为"吉","终"为"了")也就是"鹩哥",妙玉的"妙"字里,也藏了一只"八哥"因为"妙"为"少、女,"少女卦"兑"字竖看为"八、兄","八哥"也,亦即"八格格"。总之,秦可卿和妙玉都是"能言之鸟",并且极其相似,从而又由此得出又一个结论,就是在《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是妙玉的"引子"和替身,这就把当年刘心武老师"秦学"里关于秦可卿可能是满清皇宫里的一个格格的揣测大大的向深处推进了。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照应警幻仙子之妹兼美亲授宝玉云雨之事,大有意味,因为兼美是秦可卿乳名,就伏下秦可卿"淫丧"结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伏下"二进"、"三进",是从下层百姓视角冷眼观看宁荣府盛衰变迁,亦庄亦谐,意味深长,饶有情趣,堪称《红楼梦》一书的精彩篇章,也是一条独特的结构线索。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从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到第六回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再到这一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场合集中笔墨塑造了王熙凤的形象,并通过对王熙凤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侯门日常生活的奢华和腐糜。此回第一次写宝钗之病,是"从娘肚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埋下全书重大隐义,不但暗示了宝钗"终身误"的个人命运悲剧,而且隐藏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惊人的"国事"隐情,是作者构拟"宝、黛、钗"婚姻爱情纠葛这条叙事明线的着意所在。(欲知详情,请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玉良缘"成笑谈》)"宝玉会秦钟"情节也在全书结构中起独特作用。秦钟之名初见,就有一条脂批,令人不解:⋯方知他学名唤秦钟。【庚辰双行夹批:设云"情种"。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就完全照应了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曲"引子"里提出的那个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借"秦钟"之名予以回答,那就是秦可卿。秦钟字鲸御,可卿,鲸卿,姐弟俩名字合起来谐音就是"可敬",就是《红楼梦》故事里最重情义的可敬之人。并且,这条批语还进一步佐证了国光红先生对第五回里"‘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的解释,就是秦可卿本是废太子允礽遗孤妙玉的"引子"和替身,她将替妙玉而死。而这一隐情将成为"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从而构成包含了重大隐情的叙事暗线,跟"宝、黛、钗"婚恋纠葛这条叙事明线相互交错,相互生发,相互推动、展演,使全书呈现出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疑案迭出,悬念不断的艺术魅力。总之,第五回至第七回,作者在进一步强化已有的一条叙事明线即"宝、黛、钗"婚恋纠葛的基础上,又为全书不动声色地增添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条副线,另一条就是以在十二钗中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神秘色彩的秦可卿、妙玉二位故事为核心内容的叙事暗线。这两条叙事线索的构拟和预设,极大地扩展了《红楼梦》一书的视野,丰富和深化了《红楼梦》一书的内涵,提高了《红楼梦》一节的艺术魅力。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暗含酸",又回到宝、黛、钗婚恋故事这条明线上,宝钗生病,宝玉探病,引出宝玉的玉和金钗的金项圈,由金莺点出两件宝物上镌刻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暗示了二人的"金玉良缘"。接着,黛玉也来探病,见宝玉在,就不自禁酸语迭出,真情毕露。至此,宝、黛、钗婚恋纠葛正式拉开序幕。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写宝玉、秦钟入贾家私塾学堂,金荣等恶少争风吃醋,混战一场。回末有如此批语:【蒙:此篇写贾府学中,非亲即族,且学乃大众之规范,人伦之根本。首先悖乱,以至于此极,其贾家之气数,即此可知。】【蒙:正是。】可见,这《红楼梦》第九回,作者用意之深。与其说是写一场学堂小儿闹剧,不如说是一个象征和暗示,是对全书故事发展的总的社会背景的概括,是一派礼崩乐坏的末世景象。我以为,到此为止,完成了全书叙事结构的故事开端部分,构成了全书的第一单元。由此可见,《红楼梦》一书是以九回一个单元来布局全书内容的,十二个单元共计一百零八回。也许有朋友会说了,为什么不能把第十回归入此第一单元呢?你往后面一看就知道了,第十回里秦可卿莫名其妙地病了,又总看不好,请了太医张友士,第十一回宁府给贾敬作寿,设家宴,秦可卿竟没有入席,病情加重了,到第十三回,就又莫名其妙的夭亡了。这从第十回到第十三回,是不是把秦可卿这条暗线情节陡然地向前推进了一把?如果你承认这个,那还能把第十回归到前面的故事开端部分吗?所以我断定,《红楼梦》一书是以九回一个单元规划布局的。以后情节发展,还会证明: 的确如此。

131 评论

wxb2066472463

圈外说红楼 孔森红楼梦与明清史"满把清光护玉栏"是什么意思?单看"满把清光"像是实写月光如水可掬,捧一把月辉,蛮有诗意的,可是"玉栏"在哪?甄士隐的偏陋小院里有"玉栏"吗?"玉栏",是玉石雕琢而成的栏杆,依我看,是"雕栏玉砌"的简缩,在此是化用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里的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见,"玉栏"是皇宫的指代。既然如此,那么,捧一把月光就可以覆盖"玉栏"吗?显然是不通的。那么,"满把清光"该怎么解释呢?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想,爱玩脑筋急转弯的朋友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中秋"十五的满月"用它的"清光"笼罩了皇宫建筑群的玉石栏杆,栏杆还是那个栏杆,可是已经"朱颜改",不是大明王朝的皇宫了。因而才有诗的后两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那就是"满清"的月亮象一轮骄(矫,假也)阳升起,在满城火光的映照下,竟变得太阳般的血红,吸引了全城百姓惊恐的目光。史载: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三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七月八日,顺治帝在告上帝文中宣布:接受多尔衮奏请,“迁都定鼎,作京于燕”。八月十二日,顺治帝驾车从盛京出发,九月十九日到达京师,从正阳门入宫。十月一日,顺治行定鼎登基礼,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宣布继续沿用大清国号,纪元顺治。所以"满把清光扩玉栏"就成了满清占据大明王朝皇城皇宫立国的真实写照,"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也就成了北京百姓对满清占据北京立国的沉痛历史记忆。不仅如此,《红楼梦》开卷第一回里还记载了"十五满月"带来的另外两场灾难。就在甄士隐、贾雨村二人中秋赏月的前两天,贾雨村请甄士隐到他寄居的葫芦庙里小坐,还没说几句话,家里来人飞报"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忙辞别贾雨村回家待客,这一情节被蔡元培先生评为"叙新太爷到任,影满洲定鼎。"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新上任的太爷竟然姓严,甲戌侧批"严"字曰:"炎也。"炎"之来,火将至矣。"结果,到次年三月"十五",又逄"满月",葫芦庙失火,"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再就是八月十五过后,转眼过了春节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甄士隐的三岁女孩英莲乱中丢失了。后来被"拐子"卖给薛家,作了薛蟠的小妾,这暗示当年的"丢失"很可能就是被清军掳去的。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红楼梦》里聪明好学的"薄命女"香菱,没上过一天学,竟参加黛玉、宝钗们的诗社,还能写出很象样的诗来,使"香菱学诗"的故事成为《红楼梦》里的精彩篇章而广为流传。这位可爱又可怜的香菱姑娘最后被薛蟠的大老婆夏金桂(是一个带"金"字的满清代表人物)活活折磨致死,令人切齿。从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再到三月十五,《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竟一连写了三桩甄士隐亲历的悲惨故事,失国一一失女一一失火,都是十五"满月"带来的灾祸。所以,"十五满月"具有极强、也极为明确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满洲之月"。乾坤翻转,阴阳易位,满清取代了大明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就象是"满洲的月亮"瞬间变成了一轮骄(矫,假也。所以蔡元培先生说《红楼梦》视满清为"伪朝")阳,而"日"、"月"并举的大明王朝则象失去了阳刚的一轮"残月",成为中华民族伤痛的梦。现在,我们再看贾雨村这首《中秋赏月》诗的脂砚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条脂批的第一句话,是为了遮掩这首诗中隐藏的深意,但第二句话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这首诗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亦即在全书结构中起起的"关键"作用。"所叹者三春也",是指作者在书中所写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贾家四个小姐的名字元、迎、探、惜谐音即"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的悲剧命运,惜春的"判词"里就说"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也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好像"三春"命运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结构。而这条批语却告诉读者:完全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错觉,在全书结构中起"关键"(注意:这是脂批用词)作用的却是"三秋",即脂批所谓"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用中秋诗起",自然是指这里《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这首《中秋赏月》,隐秘地记载了满清入主中原,占据大明王朝皇城、皇宫立国的史实。"用中秋诗收"则是在全书结尾处,即《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一零八回里所写,贾宝玉、史湘云二人于中秋之夜,望月慨叹,各赋七绝一首,欠日,八月十六,傍晚,二人便"白首双星吊斜阳",史湘云望着那骄(矫)阳西沉,"竟是含笑而去",几个月后,贾宝玉望着初升的太阳,满含着热泪,自沉大海,完成了全书无比悲壮的结局。(请参看拙作《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白首双星吊斜阳》)"又起诗社于秋日",指《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诗",这是全书情节发展部分处于中间部位的一个小高潮。长篇小说首尾距离太远,中间有个小高潮两头都能得到照应,也是长篇小说结构的常式。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个小高潮中,首届"海棠诗会"与贾府"螃蟹宴"同台上演两场好戏,可谓热闹非凡,又寓意深刻,满汉矛盾,钗黛交锋,相互交错,煞是好看。(欲知详情,可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白首双星吊斜阳第三节"海棠诗会螃蟹宴")《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在全书结构中的作用,依我看,主要就是这些。接下来,笔者试对第一单元即故事开端部分其它回目的内容,简要梳理如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间接描写宝黛二人家世来历,照应贾宝玉衔玉而生,也为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铺垫。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写从林黛玉眼中看贾府大门、仪门、角门及荣禧堂匾额,暗示黛玉荣国府女主人身份。借迎见黛玉贾府上下人等出场。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感,照应前世姻缘。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薛幡因夺香菱打死冯渊,贾雨村初到任金陵引出"护官符",交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亲姻关系。薛姨妈以管束薛幡为由,投奔姐姐王夫人,领宝钗薛幡兄妹住进贾府梨香院。至此,宝、黛、钗聚首荣国府。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先是贾宝玉在警幻仙子处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除钗、黛外,毎人一首"判词"诗及配画一幅,暗示其命运。唯有钗、黛二人合用第一首"判词,配一幅画,耐人寻味:"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是:可叹停机德,【甲戌夹批:此句薛。】堪怜咏絮才。【甲戌夹批:此句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脂砚斋真是批得太明白了。只是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并列女主角写在同一首"判词"里?历来研红人士众说纷纭,我的揣测是(请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玉良缘"成笑谈》)接下来,是警幻仙子请贾宝玉喝百花叶露烹煮而成的"千红一窟"【甲戌侧批:隐"哭"字】之茶,饮"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制而成的"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之酒。然后,由警幻仙子"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十二个仙姑伴舞,请贾宝玉听《红楼梦十二支》曲。《红楼梦十二支》共十四支曲,第一支曲是"引子",自然是总揽全书,第十四支曲"飞鸟各投林"自然是全书结局。这里,让我们一起先看"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甲戌眉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引子"集中于一点,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自问自答,正如脂批所言,就是"石头"亦即"宝玉,其实也就是作者,是自开天辟地最重情义之人,所以,才"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但问题是脂砚斋对这句话中"怀金悼玉"颇为引人注目地批了"大有深意"四个字,着实让人颇费寻思。按我们一般人的习惯思维,那一定是指"怀"薛宝钗之"金",","悼"林黛玉之"玉",但既然如此情通理达显而易见,脂砚斋为何要如此故弄玄虚?脂砚斋是个故弄玄虚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一定真的是"大有深意",特意指出来,提醒读者去揣摩。在《红楼梦索隐》里,国光红先生揣摩的结论是,此"怀金悼玉"所"怀"所"悼"的是同一个人,就是妙玉,因为她原是满清皇宫里的一个落难格格,"金"枝"玉"叶,笔者大以为是。又因为国光红先生据《红楼梦》文本考出这个妙玉格格是废太子允礽遗孤,故而我以为这个"金枝玉叶"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满清皇家格格,而是"满""汉"合婚的结晶,因而此处的"金"、"玉"就是隐指"满"、"汉",这样,"怀金悼玉"中就寄托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良好愿望。(请参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枝玉叶"竟何人》)对《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曲"引子"里劈头就推出的那个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国光红先生也有开拓性的发见,以为"谁为情种?"可以"别解"为一个"陈述句,就是说可称之为"谁"的人,就是个"情种",而秦可卿和妙玉都是可称之为"谁"的人,因为"谁"是"言"、"鸟"之合,也就是"能言之鸟",秦可卿和妙玉都是这种"能言之鸟"。秦可卿曲目《好事终》里就藏了一只"吉了",("好事"为"吉","终"为"了")也就是"鹩哥",妙玉的"妙"字里,也藏了一只"八哥"因为"妙"为"少、女,"少女卦"兑"字竖看为"八、兄","八哥"也,亦即"八格格"。总之,秦可卿和妙玉都是"能言之鸟",并且极其相似,从而又由此得出又一个结论,就是在《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是妙玉的"引子"和替身,这就把当年刘心武老师"秦学"里关于秦可卿可能是满清皇宫里的一个格格的揣测大大的向深处推进了。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照应警幻仙子之妹兼美亲授宝玉云雨之事,大有意味,因为兼美是秦可卿乳名,就伏下秦可卿"淫丧"结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伏下"二进"、"三进",是从下层百姓视角冷眼观看宁荣府盛衰变迁,亦庄亦谐,意味深长,饶有情趣,堪称《红楼梦》一书的精彩篇章,也是一条独特的结构线索。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从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到第六回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再到这一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场合集中笔墨塑造了王熙凤的形象,并通过对王熙凤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侯门日常生活的奢华和腐糜。此回第一次写宝钗之病,是"从娘肚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埋下全书重大隐义,不但暗示了宝钗"终身误"的个人命运悲剧,而且隐藏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惊人的"国事"隐情,是作者构拟"宝、黛、钗"婚姻爱情纠葛这条叙事明线的着意所在。(欲知详情,请看拙文《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之"金玉良缘"成笑谈》)"宝玉会秦钟"情节也在全书结构中起独特作用。秦钟之名初见,就有一条脂批,令人不解:⋯方知他学名唤秦钟。【庚辰双行夹批:设云"情种"。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就完全照应了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曲"引子"里提出的那个设问"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借"秦钟"之名予以回答,那就是秦可卿。秦钟字鲸御,可卿,鲸卿,姐弟俩名字合起来谐音就是"可敬",就是《红楼梦》故事里最重情义的可敬之人。并且,这条批语还进一步佐证了国光红先生对第五回里"‘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的解释,就是秦可卿本是废太子允礽遗孤妙玉的"引子"和替身,她将替妙玉而死。而这一隐情将成为"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从而构成包含了重大隐情的叙事暗线,跟"宝、黛、钗"婚恋纠葛这条叙事明线相互交错,相互生发,相互推动、展演,使全书呈现出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疑案迭出,悬念不断的艺术魅力。总之,第五回至第七回,作者在进一步强化已有的一条叙事明线即"宝、黛、钗"婚恋纠葛的基础上,又为全书不动声色地增添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条副线,另一条就是以在十二钗中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神秘色彩的秦可卿、妙玉二位故事为核心内容的叙事暗线。这两条叙事线索的构拟和预设,极大地扩展了《红楼梦》一书的视野,丰富和深化了《红楼梦》一书的内涵,提高了《红楼梦》一节的艺术魅力。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暗含酸",又回到宝、黛、钗婚恋故事这条明线上,宝钗生病,宝玉探病,引出宝玉的玉和金钗的金项圈,由金莺点出两件宝物上镌刻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暗示了二人的"金玉良缘"。接着,黛玉也来探病,见宝玉在,就不自禁酸语迭出,真情毕露。至此,宝、黛、钗婚恋纠葛正式拉开序幕。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写宝玉、秦钟入贾家私塾学堂,金荣等恶少争风吃醋,混战一场。回末有如此批语:【蒙:此篇写贾府学中,非亲即族,且学乃大众之规范,人伦之根本。首先悖乱,以至于此极,其贾家之气数,即此可知。】【蒙:正是。】可见,这《红楼梦》第九回,作者用意之深。与其说是写一场学堂小儿闹剧,不如说是一个象征和暗示,是对全书故事发展的总的社会背景的概括,是一派礼崩乐坏的末世景象。我以为,到此为止,完成了全书叙事结构的故事开端部分,构成了全书的第一单元。由此可见,《红楼梦》一书是以九回一个单元来布局全书内容的,十二个单元共计一百零八回。也许有朋友会说了,为什么不能把第十回归入此第一单元呢?你往后面一看就知道了,第十回里秦可卿莫名其妙地病了,又总看不好,请了太医张友士,第十一回宁府给贾敬作寿,设家宴,秦可卿竟没有入席,病情加重了,到第十三回,就又莫名其妙的夭亡了。这从第十回到第十三回,是不是把秦可卿这条暗线情节陡然地向前推进了一把?如果你承认这个,那还能把第十回归到前面的故事开端部分吗?所以我断定,《红楼梦》一书是以九回一个单元规划布局的。以后情节发展,还会证明: 的确如此

3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水利杂志社

    圈外说红楼 孔森红楼梦与明清史"满把清光护玉栏"是什么意思?单看"满把清光"像是实写月光如水可掬,捧一把月辉,蛮有诗意的,可是"玉栏"在哪?甄士隐的偏陋小院里有

    帅哥啦阿妹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杂志社

    去万方数据看一下吧,搜索农业二字,点击期刊搜索。会出现对应的农业类杂志,点击进入会有相应的编辑部联系信息: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具体杂志版费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fantienan002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河南水利杂志社地址

    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省级的,核心的都是有的,也是不一定也是要发郑州的,其他的期刊也是可以的。

    大嘴闯天下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河南水利杂志社招聘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你好,河南水利系统还算是可以的部门,不过进入的门槛很高但是如果择业只看工资待遇的话,不建议考公务员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轻舞飞扬舞翩跹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杂志社地址

    刊名: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主办: 河南省水利厅周期: 月刊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8853 CN: 41-138

    lukylukycat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