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8

Iceberg2013
首页 > 论文问答 > 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娜娜nancy

已采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政府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  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246 评论

飞天舞88

郭象哲学思想剖析(21千字)(《中国哲学》第一辑8三联书店)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与张岱年先生合署)(12千字)(《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4人民出版社)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13千字)(《历史论丛》第一辑8齐鲁书社)叶适(20千字)(《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三9齐鲁书社)“莫若以明”释(5千字)(《中国哲学》第七辑4三联书店)开展对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综合研究(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一3复旦大学出版社)汤显祖哲学思想初探(12千字)(《汤显祖研究论文集》5中国戏剧出版社)▲(日本《中国古典研究》第三十三、四号1988、12)龚自珍(13千字)(《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三9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读汤老两篇旧文(4千字)(《燕园论学集》4北京大学出版社)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千字)(《文史知识》1984年第四期中华书局)不无遗憾(6千字)(《读书》1985年第六期三联书店)易卦爻象原始(15千字)(《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日本《中国——社会与文化》第二号6)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15千字)(《文史哲》1986年第一期选载部分内容(10千字),题名为《近代中国佛学的特点及其评价》)(《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一期)(《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论文集》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20千字)▲(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5卷第一号1986年)东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观世音灵验故事杂谈(20千字)(《中原文物》特刊1986年)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8千字)(《文史知识》1986年第八期)(日本《东洋学术研究》第27卷1988年,题目改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融合的问题》)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5千字)(《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日本《中外日报》18)(《中日佛教研究》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万木草堂口说〉整理杂谈(13千字)(《古籍整理与研究》第一期10)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5千字)(《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二集4中华书局)胡适禅宗史研究评议(12千字)(《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三期)▲(日本《曹洞宗宗学研究所纪要》创刊号3)▲(韩国《六祖坛经的世界》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金知见编韩国民族社12文末增一“补记”)“何晏”、“王弼”、“郭象”、“向秀”、“谭嗣同”等辞条(25千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20条)1987年)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0千字)(《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一期)▲(日本《中外日报》28)黄宗羲心性说评述(8千字)(《黄宗羲论》——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2浙江古籍出版社)▲(日本《东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五号6)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与初期禅宗思想(10千字)▲(日本《松ケ冈文库研究年报》第二号1988年)(《隋唐佛教讨论会论文集》2三秦出版社)杨度的“新佛教论”(5千字)(《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一期)▲(日本《中外日报》23)(《中日佛教研究》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借古为今乎?恋古非今乎?——《康有为学术著作选》编后(5千字)(《书品》1989年第二期)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简要的原始资料——《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编后(5千字)(《书品》1989年第三期)论传统文化(8千字)(《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摘要刊登)(《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论文集》3北京大学出版社)佛教的和平精神(3千字)(《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四期)择儒学之善者,为现时代服务(5千字)(《书林》1990年第三期)熊十力“量论”杂谈(三则)(8千字)(《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2三联书店)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7千字)(《知与行》1990年第一期)(《探索与交流》1990年第四期)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10千字)(《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论文集》12香港法住出版社)禅悟的认识论意义(6千字)(《法音》1991年第一期)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7千字)(《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一期)▲(韩国《退溪学报》第六十八辑12)“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5)(《北京大学校刊》20第三版)(《唯物辩证法问题的再探讨》3人民出版社)胡适的朱熹研究(9千字)(《朱子学刊》1991年第二期)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5千字)(《一九九○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2)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15千字)(《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4中华书局)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4千字)(《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二期)胡适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评述(12千字)(《中国哲学》第十五辑5岳麓书社)(《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5三联书店)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4千字)(《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二期)(台湾《中华禅学》第十八期6)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15千字)(台湾《199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9台湾佛光出版社)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8千字)(《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5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东亚现代化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6千字)(《东方文化与现代化》10时事出版社)东方智慧的魅力(13千字)(《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11北京大学出版社)理学大师马一浮(8千字)(《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12上海人民出版社)袁宏与东晋玄学(25千字)(《国学研究》第一卷3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6千字)(《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二期)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4千字)(《学术论丛》1993年第四期山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儒家修养论今说(13千字)(《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论文集》8北京大学出版社)读帛书〈系辞〉杂记(7千字)(《道家文化研究》第三期8上海古籍出版社)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5千字)(《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9吴轩出版社)神会的顿悟说(10千字)▲(韩国《白莲佛教论集》第三辑12韩国白莲佛教文化财团)(《禅学研究》第二辑)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14千字)(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1卷2期2台湾辅仁大学)荀子礼乐论发微(8千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三期中华书局)(《东亚文化的探索——传统文化的发展》11台湾正中书局,内容有增补)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15千字)(《国学研究》第二卷7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15千字)(《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三期四川中华论坛杂志社)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7千字)(《东方文化研究》8北京大学出版社)胡适读禅籍题记、眉批选(30千字)(《胡适研究》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20千字)(《国学研究》第三卷12北京大学出版社)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13千字)(《21世纪中国与日本》10北京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16千字)(《东方文化大观》[代序]12安徽人民出版社)东方理学宗主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附:圃隐诗拾遗(50千字)(《风流与和魂——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二》7沈阳出版社)深刻的见地,平实的评论(2千字)——读匡老评述儒家孔孟思想的两篇旧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期中华书局)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千字)▲(《21世纪韩国国学的方向与课题》7韩国安东大学出版)栗谷经学思想研究(11千字)(《亚文》第二辑199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仁山先生小传、欧阳竟无先生小传、吕秋逸先生小传太虚大师小传(8千字)(《近代学术史丛书》《杨仁山卷》《太虚卷》河北人民出版社)欧阳建《言尽意论》正读(6千字)(《人民政协报》1998年2月16日第3版)儒学在现代韩国(12千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一期中华书局)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15千字)(《燕京学报》新四期5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6千字)(《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1998年6月)中国的佛教与儒教(20千)(《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张岱年先生九十寿庆纪念论文集》1999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3千字)(《上海佛教》1999年第三期1999年6月)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15千)(《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年7月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8千字)(《文史哲》1999年第期,发表其中第一部分)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7千字)——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孔子研究》1999年第四期,发表一部分)(《群言》1999年第11期,发表一部分)“无我”与“自我”(5千字)——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二期,2000年6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8千字)(《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2000年6月)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10千字)(《中日近现代佛教的交流与比较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8千字)(《中国禅学》第一卷中华书局200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5期)禅学的文本阐释与诗意接受——读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3千字)(《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278 评论

苏州小诸葛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是古老而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通晓中国古今文化的文坛之士。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全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可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悠久且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

    飞翔的等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修中圈儿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以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非人勿扰的201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左右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耶丽芙小熊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传统文化论文三千字怎么写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大家族djz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