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1

请叫我阿虎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猫啃鱼头

已采纳
你的问题应该是有点问题的。既然是一本书,如何能够有影响因子呢,我想,地质找矿论丛,他是一部书,不管他们编写的质量如何,他的观点如何,这都是反应他们的经验或者搜集来的找矿经验,至于矿体的成因或者储矿的特征,各地是不同的。我虽然没有看过这一部书,但是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应该说,各个地区的成矿因素,储矿条件等,有他的特别之处,又有它的共同之处,就简单的回答这些,不知道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迷惑。
206 评论

花小卷2010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地质学报》英文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3)中国《万方数据库》;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6)中国地学期刊网;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8)CA《化学文摘》;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10)TULSA(Petroleum A);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14)Inside Conferences;15)Civil Engineering A;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20)SJR网站(国家不祥);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地质论评》《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地球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岩矿测试》《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力学学报》

311 评论

meiguihualei

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区内地貌单元类型较多,从滨海平原—侵蚀剥蚀中山区,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亦较多,近海地带的海水入侵、河流中下游冲洪积平原区的水质污染、地下水超采漏斗,山区、丘陵区崩塌、矿山开采带来的矿坑、矿渣堆、植被破坏等等,影响地质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甚多。为达到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清晰简洁、合理反映出区内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的目的,选用专家聚类法(亦称总分法)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首先拟定评价因子,给定各评价因子量化、分级标准;其次采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根据调查资料分别对各评价点的单项因子进行量化、分级;最后根据单项因子量化结果、权重,计算评价点的总分值,并根据计算出的总分值对区内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结论直接受到该项评价所考虑的各个因素的控制,尽管我们不可能把一切存在的因素都考虑进来,但总的原则是把那些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在内。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傅勒三角形法,如图12-9所示,字母代表前述各个评价因子,每两行为一组,如:第一行和第二行为一组,将评价因子A(地貌类型)与其他因子分别进行比较,在认为对地质环境质量较重要的因子上画一圆圈,同样把其他组依次进行比较,圈定较重要的因子,然后进行统计,计算因子的权重。评价点总分值的计算由各个因子的实测值或计算值,根据分级标准和评分标准得出各因子的分值,然后用下式计算出各个评价点的总分值: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式中:n为评价因子个数。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因子及分级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环境问题的特点,共选取评价因子16个,具体评价因子及其分级情况如下:(1)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类A为地貌类型中低山丘陵=1;剥蚀平原=2;冲洪积平原、盆地=3;滨海平原=4;B为包气带岩性厚度粘性土>2m=1;粘性土1~2m=2;粘性土5~1m=3;粘性土<5m=4;C为降雨量>700mm=1;600~700mm=2;500~600mm=3;<500mm=4;D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1;非自然保护区=4;E为植被植被发育山地=1;平原农耕区=2;丘陵梯田、荒草地=3;凸山=4;(2)环境水文地质类F为地下水质量1类=1;2类=2;3类=3;4类、5类=4;G为地表污染源无污染源=1;有轻微污染源=2;有中等污染源=3;有严重污染源=4;H为超采漏斗无超采漏斗=1;超采漏斗边缘=2;超采漏斗边缘与中心的过渡带=3;超采漏斗中心=4;I为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丰富区=1;地下水较丰富区=2;地下水较贫乏区=3;地下水贫乏区=4;J为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丰富区=1;地表水较丰富区=2;地表水较贫乏区=3;地表水贫乏区=4;K为地方病无地方病=1;有轻微地方病=2;有中等地方病=3;有严重地方病=4;L为海水入侵无海水入侵=1;海水入侵区=4;M为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无=1;轻微=2;中等=3;严重=4;(3)环境工程地质类N为地震烈度Ⅵ度区=2;Ⅶ度区=3;O为矿坑、矿渣堆、采砂无=1;有=4;P为崩塌、水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无=1;有=4;评价因子的基本分级权重由前述可知,每个评价因子分级均按4级处理,个别无法分出4级的评价因子根据其对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轻重情况取其中的2个级别或3个级别。1~4级给定的单项因子基本分见表12-6。表12-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单项因子基本分值表经过组织具有高级或高级以上职称的水工环地质专家,根据傅勒三角形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进行评判。经统计计算,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见表12-7。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及分区标准根据全区341个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点,经过因子量化,给定单项因子基本分,依照前述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评价点的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值,按表12-8中所列的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对区内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图12-9 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的傅勒三角形表12-7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单项因子权重表表12-8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标准表三、地质环境质量分区特征通过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把各地段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明显地区分出来。现根据各级地质环境质量区的分布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对其分布的规律性(图12-10)及其特征简述如下:图12-10 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区图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Ⅰ)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崂山中低山区、北部大泽山低山区、西南部大珠山、小珠山、铁山丘陵区,另外在莱西市北部河头店镇—产芝水库一带丘陵区,大沽河下游中部北王珠镇—南村镇、仁兆镇北部地段。分布面积3km2,占全区面积的8%。(1)崂山中低山区该区一般无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质量好于Ⅲ级,有少量崩塌点,采矿、采石坑少,植被较好。(2)大泽山低山区该区一般无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质量好于Ⅲ级,有少量崩塌点,采矿、采石坑少,植被较好。(3)大珠山、小珠山、铁山丘陵区该区一般无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质量好于Ⅲ级,有少量崩塌点,采矿、采石坑少,局部有轻微水土流失,植被较好。(4)莱西市北部河头店镇—产芝水库一带丘陵区该区一般无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质量好于Ⅲ级,无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采矿、采石坑少,局部有轻微水土流失,植被较好。(5)大沽河下游中部北王珠镇—南村镇、仁兆镇北部地段该区一般无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地下水质量为Ⅲ级,地下水虽开采较强烈,地下水超采漏斗不明显,局部河道有采砂,水土流失轻微,植被较好。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Ⅱ)在4个级别的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中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冲洪积平原、剥蚀堆积准平原区的大部分地区(简称北部平原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胶南市东南部山前—沿海地带,青岛市市区周围,崂山东南部山区。分布面积9km2,占全区面积的3%。该区一般具有一种较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但各个地段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1)北部平原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区内的冲洪积平原区,一般是由于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质量稍差引起的,地下水质量为Ⅲ—Ⅳ级;剥蚀堆积准平原区有少量采矿、采石坑分布,植被较好。(2)胶南市东南部山前—沿海地带区内的冲洪积平原区,一般是由于地下水质量稍差引起的,地下水质量为Ⅲ—Ⅳ级;剥蚀堆积准平原区、丘陵区有少量采矿、采石坑分布,植被较好。(3)青岛市市区周围该区多为城市建筑所覆盖,地下水质量一般为Ⅲ—Ⅳ级,并有地表污染源、排污河道等,城区外围有少量采矿、采石坑分布。(4)崂山东南部山区位于崂山中低山区内,地表切割深度较大,在风化作用、水流动力影响下,具有潜在的崩塌等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Ⅲ)主要分布于青岛市北部的平度—莱西北部采矿区、大沽河中游冲洪积平原莱西孙受—平度仁兆段和沿海冲海积平原区。分布面积9km2,占全区面积的8%。(1)平度—莱西北部采矿区区内分布有多种矿产资源,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采矿坑、矿渣堆,并且在采选矿过程中形成大量废水,由此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山体边坡、植被破坏,地表水、地下水遭受污染。(2)大沽河中游冲洪积平原莱西孙受—平度仁兆段地下水污染是该区段最重要的地质环境问题。大沽河接受上游莱西市排放的污水,并通过河床渗漏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程度较重。(3)沿海冲海积平原区位于沿海诸河流的最下游,地表水、地下水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距离海咸水区较近,地下水的开采易引起海咸水入侵。地质环境质量差区(Ⅳ)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平度市西部、滨海地带海咸水入侵区。分布面积8km2,占全区面积的1%。(1)平度市西部包括平度西南部胶莱河下游的冲洪积平原、平度明村—新河剥蚀堆积准平原和明村—灰埠冲海积平原。在平度西南部胶莱河下游的冲洪积平原区内,具有地下水高氟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症、地下水污染、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超采漏斗等地质环境问题。平度明村—新河剥蚀堆积准平原区内,分布有大理岩裂隙岩溶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超采漏斗,矿山开采较多,并由此产生矿坑、矿渣堆、植被、山体边坡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明村—灰埠冲海积平原区内,淡水资源贫乏,并有地下水污染、海咸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2)滨海地带海水入侵区该区多为原生咸水区、海水入侵区,近海地段地表分布较多盐田、海产养殖池,无淡水资源。

165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区内地貌单元类型较多,从滨海平原—侵蚀剥蚀中山区,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亦较多,近海地带的海水入侵、河流中下游冲洪积平原区的水质污染、地下

    飘零雨迹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sunshieeos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要求

    v

    lin10241121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多少正常

    大于2。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

    cloverEcho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地震地质期刊影响因子多少合格

    大于2。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

    烽火馋眠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