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2

艳醉迷风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强求Jt

已采纳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发展师世界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解放思想和社会进步
192 评论

sailwithjada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科技文化,时时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因此,科技文化史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近几年高考对这一专题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今后,该专题仍会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在复习中与本专题相关的热点问题也应注意,比如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问题等。【学习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把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明确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另外,注意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政治经济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的反映——科技文化,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中国的科技文化也被广泛地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知识迁移】【重难点突破】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1)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3) 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及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的原因(1) 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在思维方式、方法上与世界科技明显不同。① 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② 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志。③ 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另外,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科学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实用性;经验性;封闭性;片面性。(2) 领先世界的原因: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② 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以及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③ 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广泛,外国先进科技的传入,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④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3)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即“李约瑟”难题:①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② 政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③ 思想: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④ 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第一,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学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第二,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学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学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第三,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第四,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精锐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① 政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② 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③ 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④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⑤ 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对“书画同源”的理解(1)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A、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B、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

230 评论

丸子的小雕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 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 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 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 ,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 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液 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 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 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 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 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eligot)首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 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 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 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 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 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 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从大科学技术时代向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转变。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既有别于个人主导下的小科技时代,也有别于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时代,而是一个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时代,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取代常规科学技术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发展的超大科技时代必然引起各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作为一个关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研究人员,本人愿在此与广大网友就“超大科技”问题及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与探讨,以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亟待开展 “人创造历史,却对自己正在创造的历史茫然无知。”西方哲人的这句名言陈述的好像正是我们面对的现实。100多年来,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史学传统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化的大潮中颠簸沉浮,进退失据,至今仍然处于追赶先进的路途上。因此,对于自己的近代史,往往觉得乏善可陈,不堪回首,或不屑一顾,或无暇顾及,或有意回避,甚至刻意编造。近代与古代的强烈对比,尤以科学技术史为特出,加之一段时期极左思潮的泛滥使人们讳言近现代史,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在相当程度上仍隐身于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中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和“求强求富”,到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多少希望、梦想和憧憬! 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和借鉴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力求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特性及其发展机制,总结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致力于解决眼前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却很少系统地探讨和总结我们一二百年来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们对如何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缺乏应有的认识。结果,我们不仅不易充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反而可能重复旧的失当的政策和举措。因此,在面临重任和挑战的今天,系统的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不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论文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 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

    阿岚懒懒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论文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发展师世界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曹婕倩风恬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论文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 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

    非你莫属88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论文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

    美乐淘淘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的历史文化书法绘画建筑,甚至的饮食,可以称之为是中国式的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他的艺术是伴随着他的历史一起成长的。13

    吃货在学厨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