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5

夏可兒雲卿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皛白白皛

已采纳
财政影响政治,政治反作用于财政。我国财政是人民性财政,公共财政,建设性财政。具有公共性,非赢利性,法制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调节资源配置,平衡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经济要发展财政就要维持平衡。稳定财政收入需要国家税金的主要源头。缴纳好,管理好,分配好,财政支出才会很美好。总之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的稳步发展回馈于财政更加关键…
225 评论

樱桃大丸子子

“移动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吗?—基于肯尼亚M-PESA的探讨”,《农村经济》,1/2,ISSN 1003-7470,2015年第五期“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讨”,《经济问题》,1/2,ISSN1004-972X ,2015年第五期“金融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ISSN 1002-3976,1/2,2015年第二期“金融脱媒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ISSN 1000-1549,1/2,2015年第三期“基于AHP-DEA的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经济问题》,ISSN1004-972X ,1/2,2015年第一期“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经济问题》,1/2,ISSN 1004-972x,2014年第七期“我国金融产业集聚中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研究”,《经济问题探索》,1/2,ISSN 1006-2912,2014年第二期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关系实证研究”,《现代财经》,1/2,ISSN 1005-1007,2013年第十一期“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ISSN1009-6116,2013年第二期“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及应对之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3,ISSN 1000-1549,2012年第十二期“论中国货币供应量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现代财经》,1/2, ISSN 1005-1007,2012年第一期“完善收入形成市场机制,提高居民市场化收入”,   天津市社科第七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结构相对合理:经济运行良性循环之根本”, 《现代财经》,1/1,ISSN 1005-1007,2011年第九期“我国央行相对独立性测度与通货膨胀关系”, 《上海金融》,1/3,ISSN 1006-1428,2011年第六期“国民收入分配效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问题》,1/3,ISSN 1004-972X,2011年第五期“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基于1978-2009年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2,ISSN 1000-1549,2011年第一期“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问题》,1/2,ISSN 1004-972X,2010年第二期The Adjustment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underInternal and Externa Equilibrium,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1 N1 April 2010“居民收入形成机制的区域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问题》,1/1,ISSN 1000-4181,2010年第二期“改革开放后中国历次M2和M1增速剪刀差逆向扩大现象分析”,  《财贸经济》,1/1,ISSN 1002-8102,2010年第一期“中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整——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分析”,  天津市社科第六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健全金融协调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1/1,2010年1月19日,第九版经济学“金融支持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8月11日,专家版“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理论与现代化》,1/1,ISSN 1003-1502,2010年第六期“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2,ISSN 1005-8273,2010年第六期“天津市居民收入长效增长机制的构建”, 天津市社科第五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中国经济问题》,1/1,ISSN 1000-4181,2009年第三期《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9全文转载“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几点反思”, 《学术论坛》,2/2,ISSN 1004-4434,2009年第四期“从中国国民收入增长路径看居民收入长效机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2,ISSN 1006-6470,2009年第二期《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8全文转载“略论二元经济结构下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整”, 《现代财经》,1/1,ISSN 1005-1007,2009年第二期“借鉴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天津市居民消费增长”,《天津经济》,1/1, ISSN 100-339X,2009年第一期“内外经济失衡下中国投资消费关系的调整”,天津市社科第四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中国贸易战略调整中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协调”, 《经济问题》,1/1,ISSN 1004-972X,2008年第十一期“从历次通货膨胀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ISSN 1000-596X,2008年第七期“中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中国经济问题》,1/1,ISSN 1000-4181,2008年第一期《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5全文转载“中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1/1,ISSN 1000-5935,2008年第一期“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及其政策协调选择”,《经济经纬》,1/2,ISSN 1006-1096,2008年第一期“金融创新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天津市社科第三届优秀论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论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的监管模式选择”, 《现代财经》,1/2,2007年第七期“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2007年第二期《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5全文转载“中国经济内外协调运行的政策选择”, 《山西大学学报》,1/1,2006年第二期《国民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7全文转载“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中国目标模式的选择——基于高储蓄率、高贸易顺差背景的思考”,《经济经纬》,1/1,2006年第四期“生产过剩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探讨”, 《现代财经》,1/1,2005年第十一期“资金供求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经纬》,1/1,2005年第六期“金融风险隐患加重下中央银行的政策选择”, 《经济问题》,1/1,2004年第九期“完善我国住宅金融机构体系的对策”, 《中国房地产》,1/1,2004年第九期“贫富差距扩大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1,2004年第一期“从贫富差距的扩大看我国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调整”, 《财经理论与实践》,1/1,2004年第一期“发展和完善天津市住宅抵押贷款业务的对策探讨”, 《中国房地产》,1/2,2003年第六期“天津市住宅抵押贷款的运作模式及启示”, 《中国房地产》,1/2,2003年第五期“信用风险的信息经济学解析”, 《晋阳学刊》,1/1,2003年第四期“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看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消费经济》,1/1,2003年第三期“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1,2003年第二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六期全文转载“再造适合客户经理的业务组织架构”, 《现代商业银行》,1/2,2002年第十一期“海外创业板市场及其经验介绍”, 《浙江金融》,1/1,2002年第六期“重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之探讨”, 《经济问题》,1/1,2002年第六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探析”, 《晋阳学刊》,1/2,2002年第五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3第一期全文转载“关于加强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 《现代财经》,1/1,2002年第二期“美国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浙江金融》,1/1,2001年第八期“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 《金融研究》,1/1,2001年第七期“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财政与金融》(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五期“完善我国住宅金融的对策探讨”, 《中国房地产》,1/1,2001年第四期“关于完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配套服务体系的思考”, 《现代财经》,1/1,2001年第三期“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住宅金融机构体系”,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1,2001年第三期“加强我国住宅基金建设的对策探讨”, 《经济问题》,1/1,2001年第二期“西方国家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几点启示”, 《经济问题》,1/1,2000年第五期“发达国家住宅金融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晋阳学刊》,1/1,2000年第四期“经济民主制度:寻求国有企业‘善良代理人’的根本保证”, 《山西大学学报》,1/1,2000年第一期“加强税源监控势在必行”, 《税收与企业》,1/1,1999年第十一期“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问题》,1/1,1999年第十期“证券营业部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财金贸易》,1/2,1999年第七期“关于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经济问题》,1/1,1998年第九期“并购重组: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金融与市场》,1/2,1998年第七期“对阳泉市工农中建四家银行金融风险情况的调查”, 《金融研究》,1/3,1996年第九期“加强金融间接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生产力研究》,1/1,1996年第三期“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经济师》,1/1,1996年第三期“开征社会保险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 《税收与企业》,1/3,1995年第十期“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经济问题》,1/1,1995年第八期“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财政对策的探讨”, 《山西大学学报》,1/2,1995年第四期“能力培养:社会发展对大学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高教与现代化》,1995年第四期“存贷利率不宜继续下调而应有所提高”, 《当代经济文库中国金融卷》,1994年第十期“从分税制的要求谈地方财政的建设”, 《财政研究资料》,1994第35期“关于我国税制的一些思考”, 《财政研究》,1994年第六期“建立健全运行体制,尽快走向商业银行”, 《金融时报》,22“谈谈我国财政模式的选择”, 《财政研究》,1989年第七期 《交易所:功能、运转及效力》,2/2, 中国金融出版社,4 《金融脱媒:趋势、影响及应对策略》,2/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支持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中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2/4,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2《“双过剩”条件下中国经济政策协调研究》,1/1,厦门大学出版社,11《中国消费与投资关系的调整及其机制研究》,1/2,南开大学出版社,9《经济转型期的宏观调控研究》,天财百川文库之一,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货币金融学》,21世纪高等院校金融学科试用教材,1/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中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1/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金融学》,1/1,21世纪高校金融学试用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货币、资金与经济协调运行研究》,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获天津市第十一届(2008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TJSKJ-2-028)《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2/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货币银行学》,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住宅金融研究》,1/1,山西经济出版社,5

271 评论

may123456789

】: 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全球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5%左右,控制着世界贸易额的65%以上,还控制着世界工艺研制开发和技术转让的80%。跨国公司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中,跨国公司不仅是争夺国际市场的主力军,而且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以微观分析为重点的研究方法,以价值链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竞争和竞争战略的理论,描述了跨国公司国际化价值链的特点,分析了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 一、 竞争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是与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历史范畴。自亚当·斯密时代起,经济学家就开始建立竞争理论,斯密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最好的政策就是给私人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约翰·密尔继承了斯密的传统,他认为,“必须保证交易的自由,竞争也许不是可能设想的最好的刺激,但在现今是一种必要的刺激,要到什么时候,进步不再依赖于竞争,对此无人能够预见。” 马克思把竞争看作是历史范畴,并且第一次揭示了在竞争现象背后所掩盖的经济关系本质。他不仅仅把竞争当作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洞察和预见性地分析了竞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在马克思看来,竞争的各利益主体主要是资本家为追求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角逐过程。从生产力方面看,竞争引起了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竞争是单个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或垄断利润,整个资产阶级共同瓜分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从历史趋势上看,竞争的增强必然引起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步入垄断阶段。然而,垄断不但没有消灭竞争,相反使竞争更趋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之日趋尖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名著相继问世,二人不谋而合地提出了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理论,对传统的自由竞争理论进行了修正。垄断竞争理论否定了以往垄断和竞争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观点,肯定了两者的交织并存,使理论更符合客观现实,垄断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普遍接受的前提。垄断竞争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本身的特殊和精深 WP=3 的内涵,而在于它的出现使传统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全部运动过程,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市场竞争是商品生产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价值量的形成离不开市场竞争。其次,商品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市场竞争。第三,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 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发生于各个企业之间,实际上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因此,价值链是分析竞争的切入点,价值链把一个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产、供、销系统形成统一整体,它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服务)和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两大类。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进行各项活动的方式反映了企业的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决定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竞争优势是竞争战略的核心,它来自企业价值链中的某些特定环节。 二、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超越竞争对手而获得超额利润。“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即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采取相对较低的价格,或者因为其不同寻常效益带来溢价。” 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核心竞争力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核心竞争力就将失去价值。从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的关系看,核心竞争力并不要求公司在每个业务方面都有高超的能力,它来自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环节,而不是全部环节。所以,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关注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并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关键环节上。 通过对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分析,作者认为,跨国公司建立和培育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有:①跨国公司通过“本土化”建立竞争优势。因为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生产要素,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还可能得到东道国政策的支持。②通过跨国并购建立竞争优势。因为当跨国公司寻求对外扩张时,并购通常是达到预期目标的最快途径;并购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取所有权资产(如专利、商标、当地特许权及供应与分销网络)和当地市场知识以及与政府的联系渠道。③通过战略联盟建立竞争优势。建立联盟,可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节约开发成本;也可以提高专业化程度,实现规模经济,在相互补偿中取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小论文

    】: 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全球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5%左右,控制着世界贸易额的65%以上,还控制着世界工艺

    熊猫大王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关于财政金融的论文

    你怕是不知道,百度金币特别好赚。并不是很稀罕你的100分

    小超人0606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题目

    实在不知道的你就可以看下{金融}这本里面的范文呀,既有好多题目可供你参考,在网上都能搜出来,两全其美了~~

    飞翔25874325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关于财政与金融的论文2000字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3000字,原创

    努力中的女人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有关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3000字,原创

    贪嘴森淼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