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0

燃情咖啡
首页 > 论文问答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什么类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许多多000

已采纳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逻辑学”到底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呢?黑格尔本人是这么说的: “逻辑学乃是纯粹理念之科学。所谓理念,就是作为思维抽象要素的理念”。(页63) 这句话的关键词乃是“纯粹的”。逻辑学所研究的对象——理念(或云“范畴”、“纯粹思维规定”、“纯粹概念”)——乃是“纯粹的”,或换句话说,是扬弃了感性表象之有限性的无限者。由此我们似乎不难推出:是否以纯粹思维本身为研究对象,应当成为逻辑学与一般经验科学之间互相区别的界标。 但这样说好像还是太玄乎了。读者可能会问:放眼四里,蓝天白云、狮虫虎豹,哪一个不是被感性地给予我们的经验事物呢?黑格尔所说的“纯粹理念”或“纯粹思维”又在哪里呢? 黑格尔的回答则颇耐人寻味。他说:“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的语言里”(《大逻辑》上册页7)。他的意思是:经验事物本身固然不直接是纯粹思维形式,但只要我们对它们进行了言说,纯粹思维形式就必定会渗入我们的语言之中。比如,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这片叶子是绿的”——就已经蕴涵了“是”的范畴与个体性范畴;而“太阳晒热了石头”这句话则又蕴涵了因果范畴。从这个角度看,“纯思形式”原来并不神秘,它们其实就隐身于我们的语言中,时时刻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打着交道。不过,也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它们了,所以哲学家一旦将这些思维形式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提了出来,一般人反而会觉得玄乎了。 这就又牵扯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哲学家到底是如何面对(而不仅仅是运用)那些思维范畴本身的呢?哲学家也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呀! 此问题的答案,就在于《逻辑学》的治学方法——反思——中。黑格尔分别用了两个词来表示“反思”这个意思。一个是拉丁语“Reflexion”,另一个则是德文土词“Nachdenken”(也有人译为“后思”的)。前一个词的本义是指光学上的反射现象。我们知道,光在碰到物体时会按入射角该变自己的方向——因此,我们若要看到光源,就得逆着光路回过头去看,而不能仅仅凝视着被光映照的物体。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纯粹范畴就可比作光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直接接触的感性表象则可比作被光映照之物体。要认识纯思,光看感性表象是不够的,我们还得逆着光路,返回到光源上去。这种返回也正是一种对于思想本身的追溯——而德语词“Nachdenken”中的前缀“Nach”,恰有“追溯、根据”之义。 这下事情多少有点清楚了:《逻辑学》是研究纯粹思维的学问,研究的方式则是“反思”。但仅仅说过这一步,我们还不足以彰显《逻辑学》的体系与其他哲学家的体系之间的差异。就拿黑格尔以前的大哲学家康德来说吧,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开列出来的范畴表,其实就是十二个纯粹思维规定;而他对于经验科学得以可能的前提所进行的“批判”,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哲学“反思”。黑格尔思想的原创性到底又体现在何处呢? 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说的确超越了前人,黑格尔在《逻辑学》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这一部分中,花了不少篇幅来批评康德。对于读者来说,准确理解黑格尔的康德观,也是切入《逻辑学》自身思想的一条重要通道。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康德版本的范畴理论与黑格尔版本的范畴理论并完全是一回事。就将范畴本身认定为没有感性杂质的思维形式而言,黑格尔的确深受康德的启发。但他却很难进一步赞同他的这位老前辈的下述三个主张:1)思维形式仅仅就其来源来说才是纯粹的,但就其运用来说,它们必须与经验质料相互配合才能构成货真价实的知识;2)纯粹思维形式只能是“先验主体”活动的产物,而“先验主体”又与“物自体”构成了两个不可被彼此还原的绝对极点;3)如果我们硬是要超越地将思之范畴加诸于经验之外无限者——如上帝、灵魂、自由——的话,那么我们只可能得到一串“辨证幻相”。对此,黑格尔的正面意见是:1)思维形式与感性质料间的关系,并不是外在的配合关系——相反,有限的感性表象本身就是无限的精神的外化;2)思维不仅仅是我们(即先验主体)的思维,而且还是事情本身(既超越的客体 )的思维。换句话说,“物自体”与“先验主体”原本就是一回事,因为物自体本身就是能动的精神;3)我们也不能像康德那样,因为惧怕矛盾而拒斥“辨证幻相”,因为辨证的矛盾运动其实就是事情本身(即绝对精神)的真相。 黑格尔对于康德范畴观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出了他对于康德的“批判”方法本身的批评。在他看来,康德所做的,只是从肯定经验事实(即实证科学的有效性)出发,对它们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进行反思。这种从结论到根据的外在反思是无法展现精神发展自身、外化自身的内在动力的,而至多只能将诸范畴像展列物品一样机械地摆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德的哲学反思是不彻底的,他通过“批判”方法而发现的“先验逻辑”,也仅仅处在《逻辑学》所研究的“辨证逻辑”的门槛上。 通过黑格尔的思想与康德思想之间异同的这番辨析,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来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界说了: 《逻辑学》研究的,其实就是事物自身的纯粹思维规定。这种研究需要的,乃是对于精神自身的自我逻辑运动的把握。
282 评论

月兮月兮

逻辑学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Logic)由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是我国目前在逻辑学领域内唯一正式出版的专业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逻辑学研究》为季刊,中英双语出版,逢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8日出版。主要包括下述栏目:符号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认知、逻辑与语言、逻辑与文化等,这些栏目已经成为反映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窗口,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建立公正的审稿、用稿程序,为学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成为国内外逻辑学研究者了解中国逻辑学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

343 评论

熊猫小胖

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逻辑上不会出现前后违背的情况唯一对应性。逻辑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直存在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数学和逻辑学是基础科学或者说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的一部分,但是波普尔提出对于科学的标准之后,正式宣布它们不是科学。 波普尔对于科学的标准是:只可证伪,不可证实。也就是说任何的科学理论只是可以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却不能被证明是成立的。比如人类发现到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于是就宣布天鹅就是白色的,这个命题被看成一个科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假设),其后无论再发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个命题绝对为真(证实),但只要发现了一只黑天鹅,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这就是波普尔对于科学的“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的”标准。

136 评论

相关问答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什么类型

    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逻辑上不会出现前后违背的情况唯一对应性。逻辑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直存在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数学和逻辑学是基础科学或者说科学的基础,是

    wangyan022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什么

    《逻辑学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Studies in Logic)由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是我国目前在逻辑

    xiaohoule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

    学术期刊的审稿是编辑部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由编辑和专家审读作者的原稿,对其内容和形式作出评价,据此进行选择的编辑活动。审稿决定着稿件的取舍,事关刊物的质量,是

    毛毛爱囡囡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什么专业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指导人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学科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原则性的一门极为重要的科学,纯粹理念就是人类大脑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如果

    夜未央周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逻辑学研究杂志审稿程序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副主编复审,主编终审,终审时决定是否录用的程序 :) 就是遇到的几个中文核心录用前的最后一审就是“主编召集编委开的终审会”,通过的话就

    奔跑吧笑笑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