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0

君君如冰
首页 > 论文问答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时间要求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芊芊寻2013

已采纳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有: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传统家族文化研究、闽南传统家族的结构、功能与社会变迁研究、闽南家族经济活动方式研究、闽台家族社会比较研究、两岸连氏研究等。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海文献整理与研究、闽海人物年谱编撰、闽南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涉台诗文研究、林语堂研究等。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方言研究、闽南方言口传文学研究、闽南方言与文化研究、闽南方言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信仰文献整理与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缘起及其流变研究、闽南民间信仰与各历史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研究、闽台宗教文化与民间习俗比较研究等。闽南民间艺术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舞蹈研究、闽南民间音乐研究、闽南民间美术研究、闽南戏曲研究等。 (图册资料来源 ) 截至2012年12月,闽南文化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荣誉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研究力量雄厚。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2%;50岁以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50%,45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1%,研究人员学科背景为中国语言文学的有25人,为历史学的有17人,为宗教民俗学的有2人,为艺术学的有1人,为经济学的有1人,学科结构与基地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其中,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支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邓文金教授、王建红副教授;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学术骨干为肖庆伟教授、张桂兴教授和陈煜斓教授;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马重奇教授,学术骨干为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施榆生副教授;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林国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闽南民间艺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郑玉玲教授,学术骨干为郭立红教授、周淑真副教授。 学术与研究团队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所科研团队】林国平教授、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段凌平副教授、马海燕讲师、钟建华讲师、罗臻辉助教、蔡惠茹讲师 【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马重奇教授、施榆生副教授、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林颂育讲师、吴晓芳副教授、吴文文副教授 【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1、闽海文献研究室陈庆元教授、萧庆伟教授、胡金望教授、汤漳平教授、邓文金教授、张则桐副教授、陈良武副教授、吕贤平讲师、胡明贵副教授、苏惠苹讲师、覃寿伟副教授2、林语堂研究室张桂兴教授、陈煜斓副教授、李少丹教授、向忆秋副教授、何时瑜副教授、李弢讲师 【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陈支平教授、王建红副教授、刘云副教授、郭联志教授、姬康讲师、潘茹红讲师、郑榕讲师、程群副教授、安拴虎编审、丁联副教授、朱均灵讲师、毛丽副教授、李毅婷讲师、施沛琳副教授 学术委员分会 主任委员:陈支平副主任委员:肖庆伟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马重奇、邓文金、王日根、王建红、杨彦杰、陈庆元、林国平、郑镛、张桂兴、胡金望、施榆生秘书:邓文金(兼) “十一五”期间,闽南文化研究院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5项,出版学术专著38部,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31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10项。同时,自2007以来,先后主办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开漳圣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10余次。 2014年“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创新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4年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历时一年多时间编纂而成《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两套丛书,汇集了两岸专家学者智慧,填补了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闽南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闽台文化交流》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闽台文化研究的重要刊物,该刊物从2006年创刊至2012年已连续出版32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还与台湾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真理大学、逢甲大学及台湾“中研院”、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等十几家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交流。
179 评论

鹭鹭的宝贝妞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有: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传统家族文化研究、闽南传统家族的结构、功能与社会变迁研究、闽南家族经济活动方式研究、闽台家族社会比较研究、两岸连氏研究等。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海文献整理与研究、闽海人物年谱编撰、闽南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涉台诗文研究、林语堂研究等。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方言研究、闽南方言口传文学研究、闽南方言与文化研究、闽南方言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信仰文献整理与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缘起及其流变研究、闽南民间信仰与各历史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研究、闽台宗教文化与民间习俗比较研究等。闽南民间艺术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舞蹈研究、闽南民间音乐研究、闽南民间美术研究、闽南戏曲研究等。 (图册资料来源 ) 截至2012年12月,闽南文化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荣誉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研究力量雄厚。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2%;50岁以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50%,45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1%,研究人员学科背景为中国语言文学的有25人,为历史学的有17人,为宗教民俗学的有2人,为艺术学的有1人,为经济学的有1人,学科结构与基地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其中,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支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邓文金教授、王建红副教授;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学术骨干为肖庆伟教授、张桂兴教授和陈煜斓教授;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马重奇教授,学术骨干为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施榆生副教授;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林国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闽南民间艺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郑玉玲教授,学术骨干为郭立红教授、周淑真副教授。 学术与研究团队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所科研团队】林国平教授、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段凌平副教授、马海燕讲师、钟建华讲师、罗臻辉助教、蔡惠茹讲师 【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马重奇教授、施榆生副教授、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林颂育讲师、吴晓芳副教授、吴文文副教授 【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1、闽海文献研究室陈庆元教授、萧庆伟教授、胡金望教授、汤漳平教授、邓文金教授、张则桐副教授、陈良武副教授、吕贤平讲师、胡明贵副教授、苏惠苹讲师、覃寿伟副教授2、林语堂研究室张桂兴教授、陈煜斓副教授、李少丹教授、向忆秋副教授、何时瑜副教授、李弢讲师 【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陈支平教授、王建红副教授、刘云副教授、郭联志教授、姬康讲师、潘茹红讲师、郑榕讲师、程群副教授、安拴虎编审、丁联副教授、朱均灵讲师、毛丽副教授、李毅婷讲师、施沛琳副教授 学术委员分会 主任委员:陈支平副主任委员:肖庆伟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马重奇、邓文金、王日根、王建红、杨彦杰、陈庆元、林国平、郑镛、张桂兴、胡金望、施榆生秘书:邓文金(兼) “十一五”期间,闽南文化研究院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5项,出版学术专著38部,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31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10项。同时,自2007以来,先后主办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开漳圣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10余次。 2014年“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创新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4年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历时一年多时间编纂而成《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两套丛书,汇集了两岸专家学者智慧,填补了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闽南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闽台文化交流》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闽台文化研究的重要刊物,该刊物从2006年创刊至2012年已连续出版32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还与台湾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真理大学、逢甲大学及台湾“中研院”、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等十几家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交流。

151 评论

奥迪风度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1个 ,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6个科研创新平台。入选福建省首批科技拥军示范基地。截至2014年5月,学校建立了闽南文化研究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文化诗学研究所、语言文化研究所、德育研究所、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图书情报研究所、离散数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季羡林研究所、巴哈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测试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文艺传播学研究所、膜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编辑学与文化产业研究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所、漳州经济发展研究所、人口家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精细化工研究所、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漳台休闲食品与茶饮料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台商研究中心、法治漳州研究中心、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 。省级重点实验室:粒计算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交流基地、闽台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创新平台: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粒计算重点实验室、菌物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文化诗学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闽南文化研究院 2006年至2015年6月,全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700项左右,其中以学校为依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1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3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高飞教授参与的“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祝峰教授于2012年荣获国际IEEE粒计算学会杰出贡献奖 。截至2012年末,学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20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75篇 。2012年以来闽南师大主持福建省“十二五”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5项。2004-2011年,学校资助出版教材、著作36部,参编80多部,译著10部,申报专利12项 。入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评出的“201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究十大领军院校” 。2014年5月,获4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立项中的1项 。2013年,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一般项目3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特别委托项目1项,共获得资金资助102万元 ;共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批准金额合计285万元 。获得22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其中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7项,共计获得资助经费5万元,在福建省高校排名中位居第五。获得福建省2013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立项17项,其中杰青2项,重点1项,产学研1项,一般项目13项;社科A类立项21项,其中新世纪1项,重点3项,语委专项1项,一般项目16项。获得3项2013年省教育厅A类第二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计划(两岸职业教育专项)。获得2项2013年度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1项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 。获得4项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关于下达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3年立项项目,2项年度项目,2项一般项目 。学校共有6项入选2013年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项目计划,立项率达86%,立项数为漳州市各单位最高;17项入选漳州市人文社科项目,其中6项一般课题,2项青年课题,9项自筹课题 。2013年初至9月份,全校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4项,授权11项。另9月份学校教师与企业共签署合同8项,总金额26万元,到帐经费49万元,其中,当年度项目到帐经费89万元,历年度到帐经费60万元 。 截至2015年8月,图书馆已拥有纸质图书220万册,电子图书37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5000多种;订购有中国期刊网、方正Apabi教学参考书、超星数字图书馆、SD、Springer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40多个。其中2013年图书文献购置经费投入2万元,新购置图书11万册、电子图书786万册。在自建数据库方面,建有《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语言学科专题库·闽方言》、《语言学科专题库·英语学习策略》、《闽师文库》、《闽台生态农业库》、《馆际互借全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数据库》、《附书光盘系统》等8个数据库 。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时间要求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1个 ,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6个科研创新平台。入选福建

    往昔岁月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时间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

    赫拉克里斯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时间表

    经查 闽台文化研究 没有在出版总局备案,没有ISSN与CN,不属于公开发表的期刊,只能算内部资料。

    doubledennis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通过时间

    闽台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

    Hello,umi酱!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闽台文化研究期刊初审时间多长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

    洋葱没有心77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