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3

新驰销售一部
首页 > 论文问答 > 现代人杂志主编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越来越有感觉

已采纳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他出生于一个神父家庭,1846年进入彼得堡大学语文历史系研究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文学。大学毕业后在中学教语文。1853年后,到彼得堡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杂志撰稿。车尔尼雪夫斯基像
252 评论

沅希Angela8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wsl_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lz_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新空间》杂志社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xu-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莫愁》杂志陆编辑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爱情故事》    《小记者》李孟编辑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新青年》陈大霞编辑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xsdwh-  电话号码:0791-6161268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YAZI-COM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新女性》子规      《东方青年》上半月  dfqn@ly-  《东方青年》下半月      《中国校园文学》何睿编辑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hxsn_  依怡信箱: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编辑陶陶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wsl_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lz_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新空间》杂志社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xu-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莫愁》杂志陆编辑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爱情故事》    《小记者》李孟编辑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新青年》陈大霞编辑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xsdwh-  电话号码:0791-6161268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YAZI-COM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新女性》子规      《东方青年》上半月  dfqn@ly-  《东方青年》下半月      《中国校园文学》何睿编辑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hxsn_  依怡信箱: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编辑陶陶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wsl_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lz_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新空间》杂志社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xu-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莫愁》杂志陆编辑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爱情故事》    《小记者》李孟编辑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新青年》陈大霞编辑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xsdwh-  电话号码:0791-6161268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YAZI-COM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新女性》子规      《东方青年》上半月  dfqn@ly-  《东方青年》下半月      《中国校园文学》何睿编辑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hxsn_  依怡信箱: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编辑陶陶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关于稿费大约是多少上网查查看

231 评论

都市月亮飘飘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285 评论

福气娃娃TT

屠格涅夫(1818--1883),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国从封建农奴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典型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被人们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处女地》等。望采纳谢谢!♡

216 评论

刺xin的刺刺儿

尼古拉大哥在高加索服兵役。托尔斯泰在大哥的建议下,于1851年5月到了高加索。从此,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一生难忘的戎(rónɡ)马生涯。高加索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许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在高加索群山环抱的山村里,住着强悍(hàn)的本地山民,他们不甘于沙皇的统治。沙皇的军队驻扎在此,就是为了对付他们,以防骚(sāo)乱的发生。1851年的6月,托尔斯泰平生第一次参加了战斗。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表现得十分勇敢。为此,总司令接见了他。“你好啊!我们年轻的鹰,不愧(kuì)是军人的后代,你是什么军衔?怎么,才是个志愿兵士?”“将军阁(ɡé)下,我还没有正式入伍呢。”托尔斯泰有点难为情地回答。“伯爵(jué),你的父亲曾参加过181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你的外祖父曾经是陆军元帅,你作为世袭(xí)军人的后代,有着远大前程。你正式入伍吧!”总司令说。“是!将军阁下,遵从您的命令,我愿为沙皇陛(bì)下效劳。”托尔斯泰正式参军,成了四等炮兵下士。没有战斗的时候,托尔斯泰常常躺在营帐外面,嘴里嚼着甜丝丝的草根,仰望着浩瀚(hàn)浩瀚(hàn):形容广大。无垠的天空,眺望巍峨的崇山峻岭,聆(línɡ)听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多么美啊!托尔斯泰一直想把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写下来,告诉别人,也让大家分享他的这份感受。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冲击着他。他常常回忆起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童年生活,想起故乡的树林、果园、白色的楼房、温暖的客厅,想起家人团聚(jù)时共叙天伦之乐的美好情景。他决定写一部以《童年》为题的小说。他小时候记的日记一直带在身边,这对托尔斯泰写作《童年》帮助很大。他以亲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塑(sù)造了小主人公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写了他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写完后,他将手稿誉(téng)抄了三遍。他没有用自己的全名,而是署(shǔ)了姓名的前两个字母:列·尼。他将手稿寄到了彼得堡的《现代人》杂志编辑部,他同时还给杂志的主编,俄国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怀着焦急的心情等着您的评判,这一评判也许将鼓励我继续做我心爱的工作,也许将使我把已经写好的东西付之一炬。”一个月以后,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回信。信中告诉他《童年》已被编辑部采用,并说:“我不知道您的续篇的情况,所以不敢武断,但我觉得作者是有才气的……请将续篇寄来。您的小说和才华都使我很感兴趣。”又过了一个月,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第二封信:“尊稿即将刊登在《现代人》第9期上。我仔细读了校样,觉得这部小说要比我第一次读时好得多。我可以肯定作者是有才华的。我认为对您这样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深信这一点,目前比什么都重要。”这两封信使托尔斯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童年》一发表,当时的作家都对它大加赞赏。著名作家居格涅夫写信给涅克拉索夫说,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天才,如果写作能引起他的兴趣的话。他向他表示祝贺、敬意和欢迎。另一位俄国著名作家陀(tuó)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西伯利亚流放,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请这位朋友打听一下,这位神秘的有才华的列·尼是谁。反应最热烈的,要算是作家巴纳耶夫了,他是《现代人》的编辑,他在自己的熟人中间到处奔走,朗读《童年》的片断。有一次,屠格涅夫和他的几位作家朋友在涅瓦大街上散步,远远看见对面走来了巴纳耶夫。屠格涅夫赶紧对朋友说:“巴纳耶夫来了,让我们躲开他吧!”一位不知情的作家奇怪地问:“为什么?你们吵架了吗?”“没有。不过我得避开他,因为他一看见我就准会向我朗诵起《童年》的片断。”那几位朋友顿时哈哈大笑。托尔斯泰初试笔锋,就获巨大成功。于是,他一鼓作气完成了童年的续篇《少年》和《青年》,这是充满激情的三部曲。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等作品。在高加索的一次冒险行动中,托尔斯泰差点成了当地山民的俘虏。那是1853年6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托尔斯泰和一个好朋友沙多,加上另外四个护送的士兵,护送一队载重马车去往另一个要塞。车队在山路上跋涉,走得非常缓慢,托尔斯泰无法忍受这种单调烦闷的行程,就对沙多说:“沙多兄弟,咱们走得太慢了。我们俩骑快些,赶到车队前面去,怎么样?”于是沙多和托尔斯泰违反了行军纪律,越过车队到了前面的山坡上。他们让另外的士兵在山谷中前行,自己走上山坡,观察周围的动静。就在刚刚走上山顶的时刻,他们就看见了三十来骑人马向他们驶来,他们正是当地的鞑靼山民!托尔斯泰赶紧向山谷下的伙伴报警,并和沙多拼命沿着山脊向后狂奔。当时沙多骑的是一匹托尔斯泰平常骑的跑不快的马,而托尔斯泰却骑着沙多的壮马,一会儿,沙多落后了,鞑靼人包抄上来,眼看就要开枪射中沙多,托尔斯泰不能舍下沙多,他想返身保护危急之中的朋友。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驻军中的哥萨克骑兵出现了。是要塞的哨兵报的警。他们脱险了。原来鞑靼人只想活捉沙多,因而没有向他射击。托尔斯泰后来将这次经历略作改动,写成了短篇小说《高加索的俘虏》。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不断向外扩张,1854年土耳其对沙俄宣战。已是炮兵准尉的托尔斯泰被调往塞瓦斯托波尔前线作战。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黑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这里风景优美,有辽阔的天然海港,但那时已被弥漫的硝烟和战火包围。俄国军队士气高昂。海军上将亲临前线视察,他慷慨激昂地向官兵发问:“弟兄们,决战的时刻到了,你们敢死吗?”“我们敢!乌拉!(俄语,万岁的意思)”士兵们齐声呐喊。为俄罗斯而战的狭隘的爱国主义使托尔斯泰热血沸腾。他在战斗中表现得沉着、勇敢。战斗间歇,他趴在掩护的地方写作。士兵们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慨、临终前的痛苦呻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他写成了三篇有关塞瓦斯托波尔战斗的特写。托尔斯泰在高加索与塞瓦斯托波尔的戎马生涯,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巨作《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了动人心魄的再度创造。1855年1月,经历4年多战火考验的托尔斯泰来到了彼得堡。那时,他已是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了。这位年轻的伯爵和作家,经历过保卫战战火的洗礼,身上带着黑海的海风和高加索积雪的味道,出现在上流社会和彼得堡文学圈的交际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1857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决定到国外去旅行。他先乘驿站马车到华沙,再从那里乘火车经柏林去巴黎。巴黎,是令列夫·托尔斯泰充满幻想的城市。到巴黎的第一天,他就到了大歌剧院,在这儿度过了传统的狂欢节,观看了莫里哀和博马舍的喜剧。他还到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去听演讲,参观了著名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如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拉雷兹墓地、卢浮宫等。在巴黎一个半月,对他触动最深的,是他亲眼看到街头公开用断头机对罪犯执行死刑的场面。当天夜晚他彻夜未眠。从这时起,他不再认为法兰西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创越性,他由喜欢转而憎恶巴黎。他给朋友写信说:“从今天起,不仅我永远不再去看行刑,而且我永远不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政府中工作了”。次日,他就离开巴黎到了瑞士的日内瓦。在日内瓦,列夫·托尔斯泰专程参观了卢梭写长篇小说《新爱洛依丝》的地方——克拉兰镇。这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城。眼望着碧绿如镜的湖面,欣赏着起伏如练的青山,置身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列夫·托尔斯泰幸福极了,他觉得优美艳丽的大自然的美景通过他的双目注入他心灵深处,自己也成了这无限美景的一部分。列夫·托尔斯泰来到了瑞士小城琉森,这儿因风景优美而成了外国间老旅游云集的地方。列夫·托尔斯泰住在漂亮的、面临日内瓦湖的瑞士旅馆里。一天黄昏,他散步归来。突然,在六弦琴伴奏下异常美妙的歌声吸引住了他,那诗意的音响和甜美的歌声激起他愉快、神奇和美的感情。他寻着歌声,看到人丛中一个身穿破旧黑衣、身材矮小的流浪歌手在边弹边唱。大约有上百个衣着华丽的游客(主要是英国人)簇拥在歌手周围,谛听着歌手的歌唱,这是个标准的男中音。瘦小的人儿唱了约半个小时,便摘下帽子伸向听众,但文雅的听众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谁也没往帽子里扔一个铜板。于是,歌手又重唱一曲,但仍然没有人给他一个小钱。矮小的歌手似乎变得更小了,他伤心地叹口气,走出人群。被这些所谓文明人的无礼弄得怒不可遏的列夫·托尔斯泰快步追上了歌手。他热情地邀请歌手和他一起去喝酒、吃饭。面对着衣着讲究但态度真诚的“老爷”,歌手一时不知所措。他谢过后,提出在一家小咖啡厅就餐,列夫·托尔斯泰却带他进了高级的瑞士饭店。侍者把他们引进了普通餐厅。列夫·托尔斯泰问歌手想喝点什么,歌手点了一般的葡萄酒,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高级威士忌。”侍者们对列夫·托尔斯泰毕恭毕敬,却围着歌手嘻嘻哈哈,讥笑、嘲讽不止。列夫·托尔斯泰气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他厉声对侍者们说:“你们因为他穿得寒酸,因为他是卖唱的,因为他穷,就对他如此无礼!可他的品质比你们高一千倍。因为他不侮辱人,而你们却在侮辱他!”说毕,他站起身领着歌手进入了饭店的高级餐厅,并故意坐在一对英国夫妇身旁,硬是把这对英国夫妇从座位上挤走了。临别时,歌手双手紧紧握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右手,用泪汪汪的眼睛深情地、敬重地注视着列夫·托尔斯泰说:“先生,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懂得艺术,最尊重艺术家的人。谢谢您的盛情和丰富的晚餐!”根据这段经历,列夫·托尔斯泰在1857年6月27日至29日,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短篇小说《琉(liú)森》,它刊登在同年9月号的《现代人》杂志上。据达吉亚娜姑妈说,他在给人们朗读这篇作品时,激愤得浑身发抖。1857年7月底,列夫·托尔斯泰从国外返回彼得堡,一星期后就回到了家乡。托尔斯泰厌恶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是,贫困落后的俄罗斯大地仍在农奴制的束缚(fù)下呻吟呻吟:指病人因痉而发出声……尔斯泰一想到自己不能解放农奴,不能为他们做点真正的好事,就感到如坐针毡如坐针毡(zhān):形容心神不……次回来,他决定在故乡干出点什么来。这天早晨,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客厅召来了6个身强力壮的农奴,对他们说:“你们都很年轻,有手艺。我还你们人身自由,你们自己出去吧,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一个钱也不要你们的。”可回答他的竟然是一片沉默,既没有感激也没有欢呼。农奴们一个个离开了。托尔斯泰觉得心里好受些了,他毕竟做了一件好事。可没过几天,那个红脸膛(tánɡ)的花匠(jiànɡ)伊凡内奇竟又出现在托尔斯泰的家里。他摘下帽子,对托尔斯泰怯(qiè)生生地说:“老爷,我感谢您对我的好心肠。可是,我又能上哪儿去呢?我连自己的茅草房也没有,也没有田种。老爷,求求您,还是让我伺(sì)候您吧!”托尔斯泰感到十分茫然无措。可怜的俄罗斯农民哪!你们既如此善良,又如此愚昧(mèi)。因此,他想到农民不仅需要人身自由,更需要知识,需要教育。托尔斯泰决定立即着手在家乡兴办学校。他让管家挨家挨户去通知办学的事情,并张贴了告示:伯爵(jué)要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办学校,农奴的孩子都可上学。学校不收学费,课本将由学校发。农奴们又议论纷纷了。“真是稀奇!哪有上学不用交学费还发书呢?该不会是吧?”“恐怕是伯爵老爷的花招,他让孩子们上学,把孩子们训练好了去给沙皇打仗,去吃土耳其人的子弹。”不过,多数农奴倒是认为,这是白捡的便宜事。老爷是让孩子们念书,又不是服苦役。让孩子读点书,长点见识,将来说不准也能干大事,兴许还能当上老爷呢!于是,很多孩子都来报名了。清晨,椴木林里的黄鹂(lí)叫得好欢,路上的野菊湿漉漉(lù)的,露珠打湿了孩子们的小布鞋,他们在上学的路上一蹦一跳地说笑着。“喂,你看,冬尼娅的衬衫真白,就是太大了。”“这是大姐的,妈妈说上学得穿干净点。”冬尼娅羞涩(sè)地说。阿辽沙今天穿上了哥哥新做的树皮鞋,走路时把脚抬得蛮高。卡兵卡平时乱草似的黄头发今天梳得特别整齐,还闪着亮光,原来他抹了牛油在头发上。孩子们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好像过圣诞节似的。孩子们来到新建的学校。这地方多么干净!多么美!农奴的孩子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屋,窗户这么宽敞明亮。旁边还有树林和花园。楼上的台阶上走下来一个人,身材魁梧魁梧(kuíwú):(身体)强壮高大。,卷曲的棕色头发,裤腿塞在锃(zènɡ)亮的皮靴(xué)里。他笑着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想起父母的叮嘱,想这位就是老师,伯爵(jué)大人,于是说:“祝您健康,大人!”“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不要叫我大人了!”伯爵说道。孩子们觉得这位老师亲切和蔼,就没有什么恐惧心理了。托尔斯泰给孩子们讲课了。他教孩子们认字、写字、画画、唱歌……还给他们讲历史故事,讲1812年卫国战争,讲拿破仑逃走时俄国农民怎样诱法国军队落入陷阱,又怎样活捉他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们非常喜爱老师,喜爱这个学校。托尔斯泰的学校吸引了很多孩子,学生由22人增加到70人。他请莫斯科的大学生来任教,还创办了教育刊物,名叫《雅斯纳雅·波良纳》,在俄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托尔斯泰的办学效果越来越好,他在许多村子还办了分校。他埋头于教育事业,探索着俄国教育改革的道路。在这期间,他去考察了西欧的教育状况。一天,德国魏玛的一所中学里,上课铃声刚过,校长带着一位陌生的穿燕尾服的人走进了四年级的教室。这节是德语课,老师认真地讲解着课文,同学们专注地听着。最后是做课堂作业。课堂秩(zhì)序井然,教学程序无懈(xiè)可击。下课以后,老师收齐了作业本,正要走出教室,那个陌生人走上来恳(kěn)切地请求说:“先生,能把这些作业本借我看一看吗?”“当然可以,不过我要很快发给学生。”教师为难地说。“没关系,我马上给他们一人买一本新的。”教师诧异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端庄的年轻人。校长过来介绍说:“这是从俄国来的托尔斯泰伯爵,他来考察我国中学的教育情况。”托尔斯泰就这样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考察着,他很想为俄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寻找一条新的出路。1863年6月,托尔斯泰的学校却因一件意外的事,遭到警方的大搜查。这事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在托尔斯泰从莫斯科请来当老师的大学生中,其中有一位被怀疑是地下的革命党人。得到线索,沙皇的警察像猎犬一样跟踪而来。这天,塔季扬娜姑妈正在屋子里做衣服。突然,院子里冲进了几辆三驾马车,并从车上跳下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还有县警察局长、宪(xiàn)兵上校……年迈的姑妈和仆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宪兵们也不盘问,就迅速地搜查起了庄园里所有的房间。这时,机灵的女仆阿克西妮亚忽然想起,托尔斯泰的床头柜里还放着进步作家赫(hè)尔岑(cén)的著作,就赶紧假装倒水跑进卧室,把书塞在围裙里出去了。警察翻箱倒柜,把托尔斯泰的私人日记全部翻了一遍。又撬(qiào)开马厩(jiù)的地板,找地下室,看是否藏着革命传单。结果,他们一无所获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得到…此时,托尔斯泰正在草原上疗养身体。7月份他回家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他赶到警察局,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地斥责局长:“先生!您侵犯了我的人权,侮(wǔ)辱了我的全家。算您走运,当时没让我在家碰上您,否则我会杀了您!”这场无理的搜查,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他第一次领教了沙皇政府的残酷(kù)无情。从此,他更加同情那些深受欺压的悲苦无靠的农民了。1862年,34岁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应该把婚姻和家庭问题提上日程。近一个时期以来,他和莫斯科的宫廷御(yù)医别尔斯一家关系十分密切。别尔斯家中的年轻人非常多,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列夫·托尔斯泰特别钟情于他们家的二女儿索菲亚。八月初,索菲亚的母亲柳鲍(bào)芙带着孩子们去伊维茨庄园看望自己的父亲,途经雅斯纳亚·波良纳,顺路去看望自己童年时代的朋友列夫·托尔斯泰。柳鲍芙有心促成列夫和大女儿莉莎的婚事。列夫·托尔斯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给他们家的二姑娘索菲亚铺好被褥(rù)。第二天,他们又一起到郊外去野餐(cān)。几天后,列夫·托尔斯泰又跟随他们一家人到了伊维茨。在一个温馨(xīn)、迷人的夜晚,列夫·托尔斯泰向索菲亚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用粉笔在桌面上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迅速念道:“您的青春和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无缘。”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欣赏索菲亚的聪明和反应之敏捷。接着,他又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又念道:“在你们家里存在着一种关于我和你姐姐莉莎的错误观念,您和您的妹妹塔涅奇卡要为我辩护。”由于圆满解答了这高深之至的测验,也由于她感觉到了他对她的爱,索菲亚兴奋和喜悦得两颊(jiá)通红。列夫·托尔斯泰越来越倾心于索菲亚,他喜欢她的质朴、开朗和睿(ruì)智。三个星期后,列夫·托尔斯泰交给索菲亚一封信,信的结尾说:“作为一个诚实的人,请您告诉我:您是否愿意做我的妻子?只要是出自您的内心,您可以大胆回答,假如您心里还有阴影,最好说不行。”索菲亚激动地看完了信,就奔向自己的父母。列夫·托尔斯泰在她们母亲的房间等待答复。索菲亚刚一跨进门,列夫·托尔斯泰就赶忙问道:“事情怎么样?”“当然,同意。”索菲亚幸福地答道。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刚刚结束,列夫·托尔斯泰就和新婚的妻子乘坐一辆六套马车前往雅斯纳亚·波良纳。这是一个清爽宜人的秋日黄昏,天还下着蒙蒙细雨。第二天他们到了雅斯纳亚·波良纳。达吉亚娜姑妈戴着包发帽,披着披肩,亲热地迎接索菲亚。按照古老的习惯,她拿着圣象为她祝福,列夫的哥哥谢尔盖也遵(zūn)循着古老的习惯,把面包和盐献给她,而且,把所有的经济账簿、钥匙全部交给了年轻的女主人。婚后的生活很幸福,列夫·托尔斯泰曾写信给好友费特说,“亲爱的费特,我结婚两个星期了,真幸福,我变成了一个新人,一个崭(zhǎn)新的人。”后来,无数的事实证明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索菲亚不仅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还是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上的得力助手。索菲娅对丈夫的文学天才显示了极其感人的献身精神。她有非凡的精力,抄写了丈夫堆积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如山的手稿。她还有一种惊人的技巧,能识辨他的常常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的字体。在妻子的支持和倾尽全力的协助下,列夫·托尔斯泰终于选定了自己所走的文学创作的道路。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现代人杂志主编

    尼古拉大哥在高加索服兵役。托尔斯泰在大哥的建议下,于1851年5月到了高加索。从此,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一生难忘的戎(rónɡ)马生涯。高加索山脉是亚洲

    隐形冠军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现代人杂志主编是谁

    名言   勇气,是金钱买不到的。——拿破仑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培根命运的女神

    sisley0522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现代》杂志主编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风雨飘摇,“一二八”淞沪抗日的硝烟仍未散去。在当局的政策压制下,一些左翼文艺刊物如郁达夫等编辑的《大众文艺》、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等,均

    小夕玲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现代舰船杂志主编是哪里人

    个人喜欢《世界军事》《国际展望》感觉文章内容易懂,比较适合普及军事知识三大知识(《兵器知识》《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品牌老,权威,也有不少读者,有些还是家中几

    了了大哥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现代杂志的主编

    杂志总编不能比主编出名,

    午夜的咖啡香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