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4

niuzhiro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水土保持学论文3000字有关河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arenchao1983

已采纳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三是其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是其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在古代,人类早已结合农业生产开始水土保持工作,中国历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商代人民已创造了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的区田法。此法颇似今天干旱地区农民采用的掏种法和坑田法。公元前 6世纪楚国令尹已在今淮河流域建成历史上有名的陂塘。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中国农民根据当时耕地向山区、丘陵区扩展的客观需要,创造了不少坡地保水抗旱栽培经验,如圳田法、高低畦种植法等。在西汉时坡地上已出现雏形梯田。战国魏文侯和魏襄王时邺令曾引漳灌邺(治今临漳西南40里的邺镇),引洪淤灌并改良大片盐碱滩地,使之能生长稻粱。为了利用泥沙资源,清代农民已开始打坝淤地,并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起汰沙澄源的作用。在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方面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已采用封山育林方法在山区大面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已十分重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坡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总结中国古代人民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历代有不少学者或官吏提出许多重要的水土保持理论。西周《吕刑》一书中就有“平治水土”的记载。涉及水土保持理论的文献最早见于东周的《国语》。书中指出:“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作者认为山陵是土壤聚集的地方,沼泽是百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河川可以通水和调节气候,沼泽能拦蓄洪水。因此,古代先王有不毁坏山陵,不垫高沼泽,不在河流修堤防,不进行沼泽排水的说法。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对保护森林和水土保持,起了一定的作用。东汉王充在他著的《论衡》一书中明确指出:“地性生草(指五谷及牧草)、山性生木”,总结了合理利用山地及荒山、荒坡造林的经验。1743年御史胡定提出在山西和陕西的溪涧筑坝淤地,保持水土以治黄河,但未能实行。此外,至今对水土保持工作仍有重要意义的古代水土保持理论还有:“森林抑流固沙”、“沟洫治黄”、“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治水先治源”等。   世界其他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特点与各国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滥伐森林而引起山地荒废。为此,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实施了森林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奥地利1884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荒溪治理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治荒溪侵蚀的森林措施和工程措施体系。1886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以日本关东山洪及泥石流灾害为契机,在原有治水在于治山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防沙工程学,相当于水土保持工程学。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及日本,主要针对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土壤科学及山地农业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开始形成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学教授HH贝内特创立了以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耕作土壤为中心的土壤保持学。美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原和原始森林而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有密切的关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水土保持法案》。苏联学者在1917年以后,继承了BB多库恰耶夫、ПΑ科斯特切夫和BP威廉斯等人景观学说的思想体系,创立了农地森林改良气候土壤学、水利改良土壤学及农业改良土壤学,体现了采用综合措施改良土壤,维护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观点。这些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指导了苏联种植护田林带、实施草田轮作、建造池塘和水库,以保证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区农业稳定丰产计划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1952年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56年成立了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5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64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定》。1965年成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198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据统计,截至1987年,全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占原50年代水土流失总面积150万km的33%,其中黄河中游地区累计初步治理面积约4万km,占流失面积43万km的31%。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提高山地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生产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变单一的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调节河流洪峰流量与减小输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截至1987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所已达70余个。在人才培训方面,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为北京林业大学)于1958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并于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83年以后,西北林学院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水土保持系或专业。30多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面积广大,某些地区仍有滥砍滥伐和陡坡耕种等现象,局部地区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大于治理,因此水土保持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水土保持 - 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与危害;②水土流失规律与水土保持原理;③水土资源评价方法及水土保持规划;④水土保持措施;⑤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⑥水土保持法规及管理。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与一些基础性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如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造林学、水工结构、 水力学、 农田水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景观生态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水土保持 - 治理原则   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除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规外,还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综合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各项技术措施规划与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小坡地径流损失放在首位。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在斜坡上修筑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径流的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地表径流,减小径流的侵蚀能力。②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可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料和土壤聚合物、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作物等。③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草,调节地表径流,防止侵蚀。④对于已受侵蚀的土地,除防止进一步侵蚀外,要辅以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把土地的保护与改良结合起来。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规划和设计。⑦优化选用生态经济效益优良的方案
196 评论

silvia147852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蒋德麒编中国部分).世界土壤保持(SoilConservation—ninternational study).美国华盛顿: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研究(第4册),1948:189.2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蒋德麒参加部分编写).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3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蒋德麒修订).水土保持,农业出版社,1973.4 陕晋水坠坝试验研究工作组.水坠坝.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5 辛树帜,蒋德麒主编.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6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工程局(蒋德麒主持).陕北韭园沟辛店沟八日暴雨中水十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黄河建设,1956(12):9—27.7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坡地固体径流和液体径流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7(12):16—29.8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农业技术措施及其对保持水土和增产作用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8(2):26—32.9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草木樨栽培及其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和合作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黄河建设,1958(2):33—37.10 黄委会西北工程局,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主持).西北黄土区森林改良土壤措施及其对保持水土和生长影响的研究.黄河建设,1958(5):39.44.11 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蒋德麒执笔).复式梯田是黄河中游黄土地区一项多快好省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1960(1):16.18.12 蒋德麒,朱显谟.水土保持.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3 蒋德麒,赵诚信,陈章霖.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地理学报,1966,32(1):20.36.14 龚时昭,蒋德麒.黄河中游黄士丘陵沟壑区沟道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在1977年巴黎召开的国际侵蚀及内陆水流输沙学术讨论会上交流).中国科学,1978(6):671.678.15 蒋德麒,戚赉棣,谭节升.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980年在英国悉尔索举行的国际土壤保持会议论文集,土壤保持的回顾与展望,中文本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编印,1984:289.300.(英文本:Giang Deegi,Qi Meidi,Tangieshang.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in the Wuding River Val-ley, China,《Soil Conservation—Problems and Prospects》,th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oil Conservation at Silsoe, UK,in 1980. Great Britain:John Wiley & Sons Ltd. CIT Press,1981:461—479.16 陕西省神府煤田水土保持考察组(蒋德麒是主要参加人之一).关于神府煤田开发做好水土保持的考察报告.水土保持通报,1986(5):1.9.17 蒋德麒,向立.陕西省的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国际培训班讲义,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988.18 蒋德麒,向立.治理水土流失,人类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中国水土保持,1990(4):2—6.19 蒋德麒,向立.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当代治黄论坛,水利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111—121.

103 评论

活力的维维

你是一个傻子吗?这都不会!

105 评论

shally9073

先根据你要写的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来一段在根据你对变化的看法,写一些措施

210 评论

UPSILON宇普西龙

我也在写呢,纳闷~~!

210 评论

心海若冰

-=909000000`-`-`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土保持学论文3000字有关河南

    -=909000000`-`-`

    辉帅LED照明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水土保持论文3000字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

    君绮罗222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水土保持学论文3000字

    拿一本水保方案改改

    chenjialu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水土保持的论文3000字

    土木工程与环境保护土木1005班 蔡兴学 U201015175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在大量建设的同

    美眉要加油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水土保持论文3000字高清

    农业面源污染,N的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等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

    Lucky小钰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