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莉莉安c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英文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猪咩小宝er

已采纳
刊名:全球教育展望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9-9670CN:31-1842/G4邮发代号:4-35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全球教育展望曾用刊名:外国教育资料创刊时间:197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100综合影响因子:44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245 评论

我的臭熊熊

A、学术论文:60、2006,《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59、2006,《Is Our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lace》,《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V1,N58、2006,《“9·11”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问题》(第二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1期。57、2006,《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它》,《教育探索》第1期。56、2006,《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第二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6期。55、2005,《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全球教育展望》第5期。54、2005,《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援助策略》,《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53、2005,《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52、2004,《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51、2004,《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50、2004,《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49、2004,《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障碍的探究》(第二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第11期。48、2004,《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第12期。47、2004,《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教育科学研究》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3月9日第6版观点摘编。46、2003,《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45、2003,《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44、2003,《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比较教育研究》第2期。43、2003,《高中生应有怎样的技能素养》,《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42、200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育评论》第2期。41、2003,《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第3期。40、2003,《转变课程观:来自杜威和怀特海过程理论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39、200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评价》,《外国教育研究》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38、2003,《课程开发:含义、性质和层次》,《教育探索》第5期。37、2003,《后现代异域的课程话语》,《全球教育展望》第6期。36、2003,《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学科教育》第7期。35、2003,《皮亚杰的新生物学世界观与转变课程思想的丰富隐喻》,《比较教育研究》第8期。34、2003,《建构课程的新理念》,《全球教育展望》第8期。33、2003,《现代课程研究及其方法论》,《外国教育研究》第89期。32、200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二作者),《教育实践与研究》第9期。31、2002,《再造教育的文化: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参考》第1期。30、2002,《21世纪英国高中课程取向探究》,《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9、2002,《课程评价:类型和模式》,《课程研究》第24期。28、2002,《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4期。27、200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外国教育研究》第6期。26、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意义》,《教育评价》第6期。25、2002,《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全球教育展望》第7期。24、2002,《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23、2001,《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第1期。22、2001,《为成功而学习》,《课程研究》第1-2期。21、2001,《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教育科学》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2001,《课程改革及其基本问题》,《课程研究》第4期。《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5月15日第6版全文转载。19、2001,《对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6期。18、2001,《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全球教育展望》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17、200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6、2001,《课程设计取向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第11期。15、2001,《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全球教育展望》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4、2001,《解读课程行动研究》,《上海教育》第14期。13、2000,《从教育领域的危机谈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12、2000,《对21世纪师范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论丛》第1期。11、2000,《瑞典新的高中课程及改革特点与分析》,《课程研究》第1-2期。10、2000,《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学科教育》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9、2000,《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教育科学》第3期。8、2000,《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问题》,《外国教育研究》第3期。7、2000,《20世纪末德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动向》,《学科教育》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7月19日第2版、7月26日第2版全文转载。6、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学科教育》第4期。5、2000,《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教育选择》,《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4、2000,《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外国教育资料》第6期。3、2000,《20世纪末瑞典义务教育课程革新的理念与举措》,《比较教育研究》第6期。2、2000,《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1期。1、2000,《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下)》,《学科教育》第12期。(2000年以前略去)

300 评论

海棠花花

这个杂志档次比较高,很难录用的,最好把文章质量控制好。我前几个月的论文在志文网写的,质量不错,虽然过了,但是用了不少钱。自己写得了,实在不行,你可以去看下ugemiyjqth

329 评论

阳光365家具

1 每篇文稿字数一般在10000字以内为宜,不同期刊应酌情考虑。文稿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您可通过普通信件、传真或E-mail的任一方式向本刊编辑部投稿,不要寄给个人,以免遗失。2 作者在稿件上要写明自己的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区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有条件的,可附上电子邮件地址。3 如是课题、项目,可加题解说明,并请将批准件复印见示。4 切勿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限于人手,恕不退稿,请谅解并自留底稿。

329 评论

小龙女kelly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1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英文版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

    怀疑本身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英文

    描写昆虫的词语飞舞 翩翩 扑动 飘动 蠕动 蹦跳 吟唱 低呜 唧唧 啾啾 嗡嗡 嘤嘤 结网 抽丝 轻巧 灵敏 花纹 条纹振翅鸣叫 蝉声不断 知了声声 彩蝶纷飞

    带嘴过日子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英文文章

    《全球教育展望》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入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

    政哥哥哥哥哥哥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大全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普陀小吃货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1
  • 全球教育展望期刊好句摘抄初中英语

    九年级部分英语复习提纲1、take place 发生 come about 发生 2、By the way 顺便说 What`s more 更重要的是 W

    冷暖自知66暖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