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8

昆山angelababy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航天杂志的电影或电视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州大高中

已采纳
《飞天》是一部由王珈和沈东联合执导,刘之冰、于波等主演的剧情类型的电影,于2011年7月1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在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使得天问一号二号飞船与空间站连接的故事。 2011年,该片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张天聪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刻苦训练、专业技术过硬,但仍然在神舟七号宇航员选拔中失利。面对昔日战友的转岗离去和自身年龄偏大等种种压力,张天聪没有放弃飞天梦想,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航天员大队,成为谢朝阳、王立三、周晓苏等新一代航天员的训练教官。 面对国际对于外太空资源抢夺形势的加剧,中国政府决心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间站,而宇航员正是这项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张天聪不仅是新一代航天员的教官,同时也是他们的竞争者。怀揣着“飞天”之梦的张天聪与所有航天员一起经历着种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训练。为了进行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远赴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训练成绩赢得了俄罗斯、美国等同行们的尊重。 在长达数年的训练中,张天聪的执著和顽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尤其是女儿张思羽,放弃保送北京大学的机会,考入飞行学院,决心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 新一轮选拔来临,然而命运却再次和张天聪开起了玩笑。由于探望刚刚执行完抗洪抢险任务的女儿,张天聪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错失“飞天”的机会。 张天聪并没有陷在失败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晓苏组成新团队,角逐登陆中国太空站的机会。一切已经准备就绪,问天一号飞船在发射塔就位。投票会议上,谢朝阳组因为年轻的优势获得了问天一号的飞天资格,张天聪组备份,执行问天二号增援任务。 问天一号飞船上天后,一切运转正常。突然,远处飞来的太空碎片击中了太阳能电池板,电力系统受损,飞船陷入了严重危机中。千钧一发之际,问天二号点火升空。张天聪凭借出色的技术很快修复了破损的电池板,问天一号恢复正常。太空中,空间站和连在一起的两艘飞船在太阳的照射下,现出夺人心魄的美丽……[1]
231 评论

jingmaotong

是介绍电视剧内容,花絮等的杂志。 中国的电视杂志与电影杂志的地位对比,似乎正与中国的电视和电影倒了个个儿。在这个众声喧哗(尽管这词有些老套)、各执一词的时代,中国的电视杂志却像患了失语症,不知道该怎样说话才好,于是只好东扯西拉地杂语。放眼看去,满目的电视杂志虽多,但没有一本能叫得响。这事看起来有些荒谬,与常理不符。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不尴不尬的出身 电视杂志先天出身不好,带着明显的计划体制色彩。几乎所有的杂志都是各省市广电管理部门或电视台的机关刊物、下属刊物。很多刊物当初甚至现在仍叫着“××(省市名)电视”的名号,一眼便能看出其身份来历。这种带有浓厚地区、部门色彩的特点给杂志们带来了不少限制。比如,它必须大力宣传鼓吹本省本台的电视节目或电视剧,即使是一部臭到家的戏,也必须吹得天花乱坠。比如,它必须受限于上级主管领导的口味,缺乏市场观念和意识,等等。 近年来,有些杂志开始试图走出这个框限,使出了种种解数:给杂志改名,在北京这样的明星云集、娱闻汇聚之处派驻记者或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将编辑部搬到北京……但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所有这些手段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电视杂志的不尴不尬还在于,它在与各地都有并且大都异常火爆的电视报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有些杂志像是后娘养的,领导更看重电视报;有些杂志则是电视报的附属,难以施展拳脚。中国的老百姓也习惯于每周买份电视报,而不是买本杂志。这与美国、欧洲的情况大相径庭。美国的《电视指南》价值数十亿美元,在全国各地出版不同的版本,一网打尽当地所能收到的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为当地的电视观众服务到家,其广告收入也十分了得。英国的《广播时报》则涵盖了从电视节目表、各种生活服务信息到深度新闻分析评论等众多内容,深得读者喜爱。 从欧美的情况来看,中国电视杂志的前景似乎是光明一片,但如何突破出身的尴尬,并在内容、定位上下功夫,将读者从电视报那里抢夺过来,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不咸不淡的内容 电视杂志不光处于电视报的阴影之下,还处在各种大众媒体的娱乐报道的压迫之下,缺乏比较优势。当前的电视杂志除了介绍电视节目(干不过电视报)之外,多以明星动态、访谈作为自己的主要报道内容。与报纸、电视、网络相比,它缺乏时效性,毫无疑问地处于下风。有些杂志在难堪之中,将触角伸向电影,大量报道电影界的人物事件。但是这又将自己置于与电影杂志一较高下的境地,也难有胜算。因为中国好的电影杂志还真有那么几本。 总体上来看,现在的电视杂志在内容上处于不咸不淡、缺乏特点的境况。他们所炒卖的东西,从一些更快更高更强的媒体上一样可以看到,而且做得更好。 以我陋见,电视杂志在内容上可以从如下方面下手,一方面抢夺电视报的市场,一方面取得与其他大众媒体的局部比较优势。 一是将电视节目表的功能做足(如果是周刊,这一点更易实现)。在将电视节目简单排列的同时,每期重点推介那些为观众所喜爱的、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目,围绕这些节目或电视剧,搞好相关的深度报道,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注。还可以重点介绍境外(如台湾)有影响的电视节目。这些内地的老百姓看不到的节目,往往有着十分精彩的内容,通过纸介予以传达,也同样可以吸引读者。 二是扬长避短,做足深度报道。每期可以围绕有影响的事件或人物组织专题,重点报道,加强访谈。这样庶几可以避开在时效性上与其他媒介进行对抗,而以深度优势达到其他媒介达不到的效果。现在已经有少数电视杂志在做这样的文章,但是似乎力度还不够,无论封面的推介还是专题的厚度,都嫌不足。有的还出现了基本错位。比如《大众电视》在改版号上做了一个关于刘晓庆的专题,栏目名称却叫做“娱事专列”,而一个名为“特别策划场”的栏目,做的却是几位明星的简单访谈。建议借鉴一些综合杂志和电影杂志对专题的做法。 三是加强分析、评论。改版后的《卫视周刊》除了做了一些专题,也有一些有趣的评论,但还只局限于各说各话,更像作者自己的马路随感,而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重磅炸弹”,与报纸上每天都见到的“小资豆腐块”没什么区别。据说该杂志又在酝酿改版,但愿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不三不四的定位 如果不单看内容,电视杂志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杂志办给谁看。简单地说,是办给那些整天看电视的人看,还是办给那些追求时尚、喜欢追星的少男少女们看。可以说,这个问题在当今绝大多数电视杂志那里都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而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电视杂志的前景不会有根本的变化。 前面已经提到,现在的电视杂志大多以明星娱闻作为主要内容,港台偶像、哈韩哈日,尤其是这些杂志的重点关注对象。从这里看,似乎将读者定位于青少年。但是,从杂志的包装来看,又太过简单。版式、封面的设计,乃至标题的用法都不够时尚,缺乏冲击力,甚至十分“老土”,还是上个世纪的面孔。定价也大多偏低。从这方面看,似乎更符合胡同里整天守着电视机的那些人的口味。 内容与形式的严重错位,使得这些杂志在两端之间游走,最后是谁也没抓住,谁也不拿你当回事。 总之,在我看来,现在的电视杂志正是处于这种“三不”状态:不尴不尬、不咸不淡、不三不四。接下来会怎样,没法说,让我们且看着。

308 评论

民辉窗帘布艺

答:中国的航天电影有很多。

278 评论

耀眼的小日

阿波罗18号,壮志凌云,空军一号,太空牛仔,地心引力,阿波罗13号,星际穿越,紧急破降,绝密飞行,空中决战,飞豹出击

83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航天杂志的电影或电视剧

    阿波罗18号,壮志凌云,空军一号,太空牛仔,地心引力,阿波罗13号,星际穿越,紧急破降,绝密飞行,空中决战,飞豹出击

    猫咪灰灰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有关航天杂志的电影

    最新的《太空旅客》就是关于太空生活的电影还有之前的《火星救援》《星际穿越》《地心引力》都是比较不错的太空题材电影

    水蓝冰蓝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有关杂志社的电视剧

    亲,去看看韩雪的《娱乐没有圈吧》,只是它是国产剧~不好看不要怪我呀~

    熊大熊二喜羊羊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有关航天杂志的电影推荐

    真实记录中国“ 两弹一星 ”研制和发射过程的大型文献纪录影片《东方巨响》以翔实而鲜为人知的史料,全方位地记述了中国“两弹一星”创业者这一庞大群体的英雄业绩;以生

    心晴joann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有关航天杂志的电影有哪些

    最新的《太空旅客》就是关于太空生活的电影还有之前的《火星救援》《星际穿越》《地心引力》都是比较不错的太空题材电影

    老幺2010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