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暮光绝恋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春冰帝

已采纳
卢小莉 马伯永(中国地质图书馆)摘 要 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和研究了地学类 OA 期刊的学科分布、出版国家和地区、回溯年代、出版语种、出版机构、期刊主题分布,出版费用等。研究结果为系统全面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很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积极开发利用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 地球科学 DOAJ 资源建设1 引言国家地质找矿战略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使得全国地质科研机构和地质工作者,对多元化信息资源的需求,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开放获取(OpenAccess)类电子期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的统计结果,截至 2012 年 4 月全球已有开放存取期刊 8864 种、文章超过 57 万篇,其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 551 种。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分析、研究、挖掘和集成这些分散在网络中的 OA 期刊资源,既是创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建设一流数字图书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地学科技成果的传播利用,全面发挥地质文献的保障作用的现实途径。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OA 是基于信息的“自由、开放与共享”理念的全新出版模式。通过该模式,能使学术交流更广泛、更经济、更有效。近年来,国内对 OA 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如陈美家梳理了我国大陆开放存取期刊实践现状。贾君枝等人研究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并分析 OA期刊的出版特点。沈鸥等人对医学 OA 期刊资源建设进行调查,并对其成就与问题进行分析。肖丹等人对其建筑与艺术类期刊的出版国家和地区、出版语种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已有成果为系统研究 OA 期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对地学类 OA 期刊的梳理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地学类 OA 期刊利用为主题,通过搜索国外地学类 OA 期刊,对已有可获得资源进行有效梳理,满足地质工作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DOAJ 是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一份OA 期刊目录,创建于 2003 年 5 月,它是目前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仓储。我们选用 DOAJ中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 551 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外地学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3 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现状DOAJ 采用主题数列表浏览和单个期刊检索等方式提供期刊浏览服务。在 DOAJ 系统中,每个期刊收录的信息包括期刊名称、ISSN号码(部分期刊有电子版的E-ISSN号码)、所属学科、出版机构、所在国家、语种、关键词、收录起始年份、出版费用等。1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科分布DOAJ 系统中 551 种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又细分为地球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和海洋学八类。每个类别期刊数具体见表 1。表 1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学科分布情况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环境科学类 OA 期刊主要集中在历史悠久且成熟的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中。而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海洋学这一类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中 OA 期刊较少。2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国家分布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分布在 60 个不同的国家。根据收录总数,出版地学类 OA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依次是德国和巴西,其出版的期刊分别占到总数的97%、07%和26%。表 2 给出了不同类别中,出版 OA 期刊大于 10 种的国家。表 2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国家分布情况从地理位置来看,DOAJ 系统中地学类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从表 2 中可以看出,除了分布在像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外,还广泛分布在巴西、印度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统计结果,DOAJ 系统中仅有 1 种地学类 OA 期刊是在中国,这与中国的地学发展现状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中国地学 OA 期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3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语种分布地学类 OA 期刊分为单语种和多语种两类,在 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中,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一共有 363 种,占到总数的 88%。在多语种地学 OA 期刊中,两种语言的期刊最多,语种最多期刊共使用了 6 种语言。为了进一步分析地学 OA 期刊中不同语种情况,对于多语种期刊分别在每种语言上各统计一次。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涉及 27 种语言。表 3 给出了期刊数目排序前 10 的语言类型及对应的期刊数目。表 3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语种分布情况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地学 OA 期刊的语种分布最多的前 3 种语言为英语(448 种)、西班牙语(122 种)和葡萄牙语(77 种),其中英语占有绝对优势。语种为英语的地学 OA 期刊分布较广,语种为西班牙语的地学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西班牙、智利、墨西哥;语种为葡萄牙语的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西班牙、葡萄牙。4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全文回溯年代对于 OA 期刊来说,全文回溯年代意味着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少。在对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统计发现,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有 76 种,只占到总数的79%。其中回溯到 2007 ~ 2010 年的期刊最多,说明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都是近年来才开始开放存取的。表 4 给出了不同学科类别中期刊回溯年代情况。表 4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全文回溯年代情况续表从表 4 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文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中,地理学、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类期刊占主要部分。此外,地理学、地球科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态势;地质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一直较为平稳。地球物理和地磁学和海洋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前半段,而气象与气候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后半段。在所有地学 OA 期刊中,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of Denmark,回溯到 1894 年。表 5 分别列出了回溯年代较长的地学 OA 期刊。表 5 DOAJ 中回溯年代较长的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5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机构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 307 个出版机构,其中绝大部分出版机构只出版一种地学类 OA期刊。表 6 给出了出版期刊数超过 5 种的出版机构信息。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共出版了 66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98%。表 6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出版者情况6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收费情况开放存取意味着期刊全文对用户来说是免费获取的。一般情况下,期刊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对论文作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对 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的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不收费的共有 374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88%。究其原因,发现地学类 OA期刊很大一部分是由各个地学类学会出版,学会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经费较为充足,所以不收费 OA占主流。表 7 给出了所有地学类 OA 期刊的收费情况。表 7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收费情况4 对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利用策略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各类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基本上都是分散存放,因此用户很难直接全面地检索到这些资源。国内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期刊网站来获取全文,也可以通过比较著名的开放获取期刊访问平台(如 DOAJ、Open J-Gate),来获取地学 OA 期刊资源。但是各个平台收录的资源有限,目前还没有机构将已有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已有的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没有很好地和已有的地学纸质资源和其他电子资源相结合。本文建议积极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在加强已有地学信息资源电子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和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的资源利用服务,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首先,整合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综合利用平台。在地学文献机构馆藏的数字化建设和地质科研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国内求全、国外求精的原则,对国内外电子图书、商业期刊、OA 期刊资源、机构知识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建设网络地学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地学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其次,完善综合平台服务功能,满足地质找矿突破战略信息需求。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满足地质工作者的多层次信息需求,包括一般的资源检索和查询,以及情报研究,如资源推送、专题数据库、课题跟踪等。5 结语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采用 Excel 统计工具对所收录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当前地学领域的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学术交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使用语言最多的是英语;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Denmark;出版地学类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研究结果为系统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120 评论

一个美好的食袋

看你的文章质量,还有就是你是通过哪个方式投稿的。如果是有编辑自己联系你,审稿就快在这个评职称的高峰期,有不少人在咨询中外医学研究这本杂志。那现在晟斯医学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外医学研究这本杂志的信息以及投稿的注意点。一、《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介绍级别:省级期刊国际刊号:1674-6805;国内刊号:23-1555/R旬刊;审稿时间:1个月内《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学术讲座、护理与康复、社区卫生、中医中药、政策研究、医药之窗、创新管理、影像与检验、调查研究、个案报道、国外医学等。二、《中外医学研究杂志》论文的字数要求论著、综述等文章一般在5000字左右,短篇经验交流在2500字左右,个案报道不超过1500字。三、《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投稿注意事项1。论文不收审稿费2。切勿一稿两投3。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4。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二、《中外医学研究杂志》论文的字数要求论著、综述等文章一般在5000字左右,短篇经验交流在2500字左右,个案报道不超过1500字。三、《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投稿注意事项1。论文不收审稿费2。切勿一稿两投3。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4。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

329 评论

命丧与她丶

专栏5-1 谈地质勘探工作中的若干客观规律和业务政策问题(节选)在地质勘探工作内部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在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或方法时,必须以地质的观察和研究为基础。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科学的地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力求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其实质的过程。观察(包括野外观察和室内的鉴定试验等)是对地质资源客观实际的科学实践;研究是经过思维加工,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地质现象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多次反复循环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地质勘探工作是通过使用多种勘探手段和技术方法来进行的,然而地质的观察和研究则是最基本的方法。它应当贯穿到地质勘探工作的全部过程,并为各种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提供地质依据和指出要解决的问题。在综合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时,必须以地质的观察和研究为基础,按照地质的依据和目的,合理地布置使用。当前的情况是,在地质的观察和研究两个重要的环节上都存在不够认真和不够及时的缺点。认识来源于实践,故在进行地质现象的观察时,应采取严肃认真和客观的态度。各项原始记录、素描、数据和试验鉴定的结果,都必须真实并力求准确,切忌以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有经验的地质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并帮助经验少的同志进行实际观察。一切不重视实际观察和不严肃对待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科学理论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也必须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在综合研究时,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已得的资料,正确地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做出科学的推断与结论。这里要反对两种偏向,一种是不认真研究实际资料,或者资料尚不充分时只凭主观臆想即轻率地下结论的做法;另一种是不肯深入思考,不联系地质科学理论进行综合概括,只把资料机械地拼凑起来的现象罗列的做法。在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为了认真地做好地质的观察和研究,还必须加强地质工作的业务建设(重视对地质业务的领导,制定工作规范、规程、工作方法指南,做好地质资料档案工作,充实试验研究设备等等),并结合实际需要,认真进行地质科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便不断提高地质勘探工作质量与科学技术水平。作者:宋应,原载《中国地质》1962年第1期地质工作的特点是集调查和研究于一体,科学技术研究贯穿于地学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的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形成产品的过程都需要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地质填图为例,在西方国家这是一项科学工作,经常由大学的教师和研究生来承担。例如,在美国国家合作填图计划中,每年都有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同大学合作的地质教学填图项目(专栏3-2)。实际上,许多著名的地质大师都长期从事地质填图工作。如果说研究与调查存在差别的话,那主要体现在工作方式和侧重点上:研究侧重于数据的解释,而调查更偏重数据的采集。当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解释都由一个机构来承担的时候,研究与调查结合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无论管理上如何强调,“两层皮”的现象都不可避免。当前,地质调查工作中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即轻野外,重室内;轻观察,重测试;轻调查,重研究;轻技术,重科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地质工作者对野外轻描淡写,或在野外根本没有理清地质体的关系,便采样分析,进而发表论文。这种工作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地质界就引发过一场争论,其结果认为地质观察和研究是地质调查(勘探)的基础,研究需要调查为基础,调查需要以理论为支撑,各种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取得地质成果为目的(专栏5-1)。尽管20世纪60年代在地质调查与科研结合上已达成共识,但因受体制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未能有效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由同一支队伍来承担。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专栏5-1 谈地质勘探工作中的若干客观规律和业务政策问题(节选)在地质勘探工作内部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在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或方法时,必须以地质的观察和研究为基

    优异空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 许多人在小学时就学过,按等级划分的话,理论居於中等—它比纯粹的假说有把握,但与定律相比又略逊一筹。然而,

    三鲜豆皮皮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经验

    现在是普刊,费用偏高。《资源与产业》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杂志设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资源战略、资源开

    毛头猴子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地质调查与研究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呵呵,很容易搜到

    可可奈美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

    远离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