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0

~凭凑不齐~
首页 > 论文问答 > 现代交通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S妈是顾大厨

已采纳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为了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广州走在我国前列。(1)北京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智能交通在交通总投资中占有5%的比例。(2)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目前,广州市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通的要求。2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目前,公路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另外,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沿线设施的管理养护机构等相关数据;甘肃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建立了甘肃省1:100000和兰州市1:5000的交通电子地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在我国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又一项智能交通新技术。2001年,广东省采用组合式ETC技术在广韶公路、虎门大桥完成ETC示范工程并使组合式ETC技术进入了真正的可操作阶段;2003年,长沙机场高速路开通了当时最先进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2005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升级版”的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增加了抓拍取证、违章稽查等功能。2007年底,北京市11条高速公路的56条车道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其余223个收费站的1006条车道安装了一卡通读卡机,实现刷卡电子付费。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于2007年7月10日在上海试验开通。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情况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显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在“九五”期间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交通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使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也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产业化基地。”国家建设部与欧洲的ITS组织ERTICO联合建立了EU-China计划;国家科委于1998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ITS应用研讨会;国家计委在1999年4月的科技立项会议中将ITS列为100个重点科研领域之一。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3月组织全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目前,我国已取得了包括智能导航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等成果在内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新成果。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不足与对策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交通科研和建设部门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时间短,技术基础薄弱以及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等原因,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研究情况分析并结合我省开展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不足(1)缺乏统一部署,各省和地区内单兵作战,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一旦全国联网,必将导致重大损失和浪费。(2)受制于固有的科研和生产模式,一些先进的智能交通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3)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还没有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入科技发展的内容之一。这对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相当不利的。(4)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智能交通技术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不利的。2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策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有效保障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舒适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管理的新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尚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进程,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1)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交通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领导组织,例如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织等,这些组织担任统一制定国家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实现ITS技术和保障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局部利益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我国目前尚无这样的组织,而且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体制仍属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这也人为的造成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国家级的智能交通技术领导机构,整合行业资源,促进全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协调发展。(2)大力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积极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对人才的需求。(3)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新技术产业化应大力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一些已经成熟的、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尽快转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健全针对智能交通新技术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4结论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制加以完善。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98 评论

applealing

一、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是指载运工具以及围绕载运工具相关的基础设施、通信控制和组织管理等,是独立的国家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有4个:①道路与铁道工程;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④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在2007~2009年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前20名,取得较好成绩。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公路设计与养护技术、智能运输系统及相关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汽车运行状态监测与控制等相关内容。近年来,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及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委托项目等,年均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年均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从事本领域研究的现有教授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10名;此外本学科还聘请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及安徽省内交通运输管理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通过专业学习,可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报考条件报考者需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 3、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四、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方向:施工与监控技术、沥青与改性沥青及其添加剂、桥梁监测、检测及加固技术、公路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路面结构设计与新材料、路面结构水害分析与排水系统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处理与防护技术、桥梁结构耐久性、桥梁结构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铁路修建技术、铁路路基处理及沉降控制技术、铁路运输安全技术轮轨关系、车-线耦合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及其管理技术、交通安全技术、区域交通系统状态特征提取与集成技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交通系统规划理论、区域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系统特性理论、交通系统安全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及控制、运输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载运工具运行与检测诊断、载运工具减摩及控制技术、物流信息及其编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五、工程硕士培养方式 1、工程硕士以在职不脱产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期间不迁户口、不转人事关系等。 2、工程硕士学习期满、修够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工程硕士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其他学位有关条件,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六、报考要求及程序具体报考要求请致电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领域所属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领域代码:430123 授权时间:2007年2.领域简介合肥工业大学始于1999年招收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是当年全国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的20所高校之一。2002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综合运输系统规划、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开发、载运设备运用等,目的是为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该专业学术队伍由4名教授和近10名副教授组成,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它横向科研项目及生产性课题,科研项目饱满,项目经费充足。该学科队伍在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市政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并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五年发表论文150余篇。 培养目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内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国语。 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道路工程设计及道路交通系统仿真(2)区域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理论与方法(4)现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建模仿真技术(5)载运工具运用与交通安全 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5年。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7.课程设置方案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熟练掌握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以及交通控制相关的实验与仿真软件,深入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从实际工程中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热点问题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9.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2)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3)论文应具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能表明作者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4)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实用性,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5)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的先进性。要能表现出作者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论文撰写与答辩。(7)必须经导师批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8)论文评阅、答辩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均按国家教育部和《合肥工业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10.其他说明专业选修课也可从校内其他相关学科的培养方案中选择。

248 评论

昏昏头了

交通运输管理可以写信息技术的应用,海运管理等等。开始也不懂,还是上届学姐给的文方网,写的《现代物流理念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方法研究》,里面的分析数据都做的好好的,非常专业

8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