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0

人訫可畏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三峡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游的Alice

已采纳
我们熟悉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此地。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又败走麦城,被东吴一方所杀。刘备当时听说关羽的死讯,一意孤行,发动起夷陵之战
240 评论

桠枫娇娇

架空层A区:后勤集团教材供应中心B区:图书馆三线书库、大楼监控室  C区:三峡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一楼A区:中文社科书库(I类文学)、图书借还处  A区西:文献资源部、办公室、职工活动室  B区:三峡大学档案馆  B区西:三峡大学校史馆  C区:中文社科书库(J类艺术、K类历史地理)二楼A区:中文社科书库(F类经济、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A区西:水电特色资源室  B区:中文社科书库(A类马列毛邓、B类哲学宗教、C类社会科学总论、D类政治法律、E类军事)  B区西:学术交流空间、物业办公室  C区:中文社科书库(H类语言文字)三楼A区:中文自科书库(T类工业技术、U类交通运输、V类航空航天、X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类综合性图书)  A区西:信息服务部、古籍阅览室、技术部  B区:中文自科书库(N类自然科学总论、O类数理化、P类天文学地球科学、Q类生物科学、R类医药卫生、S类农业科学)  B区西:外文书库  C区:中文自科书库(TP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四楼A区:中文参考图书阅览区(自科类)  A区西:电子阅览室  B区:中文参考图书阅览区(社科类)  B区西:自主学习空间  C区:工具书阅览区五楼A区:现刊阅览区  A区西:空中花园  B区:自主学习空间、报纸阅览区、漂流书屋  B区西:空中花园  C区:当年过刊六楼A区:过刊库1(人大复印资料;A-N类过刊)  B区:过刊库2(专利文献;Q-Z类过刊)  C区:三峡大学期刊社

344 评论

小北京西城

王爱军1,2薛星桥1,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摘要】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是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三峡工程建设安全的主要基础工作。开县、万州区、巫山县的38个滑坡灾害专业监测点,采用大地形变监测、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推力监测、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TDR时间域反射监测和宏观监测等综合系列监测方法。每个滑坡灾害点,采用2种以上监测方法,分别监测滑坡体地表内部变形或受力变化;重要灾害点采用4~5种方法同时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对滑坡监测及监测成果统计分析,多种监测数据成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反映了滑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特征,证实监测方法合理有效,监测成果将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三峡库区 地质灾害 预警工程监测方法 应用1 前言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三峡工程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基础工作。三峡库区共有38个滑坡灾害专业监测点在进行专业监测工作,其中重庆市开县14个、万州区14个、巫山县10个。2 监测方法1 大地形变监测采用全站仪监测。在滑坡体外选取地质条件较好、基础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监测基准点,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作为监测点,标志点全部采用混凝土强制对中监测墩。2 深部位移监测采用钻孔倾斜仪进行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测斜钻孔,分别在其主滑方向和垂直主滑方向上进行正反两回次自下而上的测读,监测点间距5m,使用移动式“CX-01型重力加速度计式钻孔测斜仪”,监测数据稳定后自动记录,每期监测共记录4组数据。3 滑坡推力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钻孔,在钻孔中选择适当的深度部位,预置一系列滑坡推力传感器,用传导光纤连接至地面,每次监测采用“BHT-Ⅱ型崩塌滑坡推力监测系统”测量记录各点数据。4 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在裂缝的两侧适当部位安置数套裂缝计,进行原位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机械式监测具有干扰少、可信度高、性能稳定特点,监测记录数据可直接做出时间—位移曲线,测量结果直观性强。仪器一般量程范围在25~100mm间,读数器的分辨率为01mm,操作温度在-40℃~+105℃之间。5 地下水动态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钻孔,对地下水水位,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温度等参数监测,采用自动水位记录仪、孔隙水压力监测仪等仪器监测。其中孔隙水压力监测仪的孔隙水压力量程为-80kPa~200kPa,分辨率1kPa,精度5%F·S;土体含水率量程为0至饱和含水率,分辨率1%;温度量程为0~70℃,分辨率1℃,精度1%F·S。6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在滑坡体外选取地质条件较好,基础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监测基准点;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作为监测点,标志点全部采用混凝土强制对中监测墩,观测时采取多点联测。GPS监测方法,可进行全天候监测,不受通视条件限制,同时监测 X、Y、Z三维方向位移量,方便灵活,并可监测灾害体所处地带的区域地壳变形情况。采用的美国 Ashtech公司生产的UZ CGRS型GPS,最小采样间隔1s,最少跟踪和接收12颗卫星,使用Ashtech Solution 6软件解算,精度可达水平3mm+1ppm,垂直6mm+2ppm。7 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TDR)监测即采用电缆中的“雷达”测试技术,在电缆中发射脉冲信号,同时进行反射信号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监测钻孔,将同轴电缆埋入监测孔,地表与 TDR监测仪相连接,把测试信号与反射信号相比较,根据其异常情况判断同轴电缆的断路、短路、变形状态,推断出电缆的变形部位,进而推算滑坡体地层的变形部位和位移量。TDR监测采用了固定式预置同轴电缆,成本低,可进行自上而下的全断面连续监测,量程范围大。8 宏观监测以定期巡查方法为主,对变形较大的滑坡体,据其变形特征布置一定数量的简易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及时掌握其变形动态。对于每个滑坡灾害点,采用2种以上监测方法,分别监测滑坡体地表变形和滑坡体内部变形或受力变化,重要灾害点采用4~5种方法同时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监测点的布置应重点突出,控制滑坡的重点部位;照顾全面,力求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情况。钻孔孔口周围用混凝土浇筑,布置精确监测点位。3 监测效果分析根据2003年7月至12月滑坡灾害专业监测数据资料,初步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监测方法及应用效果。1 大地形变监测大地形变监测,开展了开县大丘九社和巨坪九社滑坡、巫山县狗子包滑坡和板壁塘滑坡,共4个滑坡的监测。以下以开县大丘九社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效果。大丘九社滑坡位于开县镇东镇大丘九社斜坡上,滑坡平面形态近似矩形,剖面上呈凹型;分布高程205~300m,滑体长约250m、宽约300m,面积710万m2,估计厚度20m,体积约140万m3。滑坡发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及砂岩互层组成的平缓层状斜坡中,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砂岩及砂岩碎块石土,表层为松散土壤,局部出露砂岩碎块石,为崩滑堆积体滑坡。图1 开县大丘九社滑坡累计位移量曲线图(a)X方向(b)Y方向(c)H方向 D1——监测点编号大丘九社滑坡体上布置了3排监测点,每排3个共计9个监测点,滑坡体对面斜坡上布置了2个基准点,分别在2个基准点进行监测。监测网布置既控制了整体滑坡体又突出重点,采用前方交汇法施测。8月5日进行了首次测量,9月21日进行D1第二次测量成果与之对比,表明变形趋势明显,滑体向 NEE向滑移。10月24日监测成果表明各监测点的变形趋于缓和。11月和12月监测成果表明各监测点无明显变化(见图1)。监测数据与宏观调查定性分析相一致。利用全站仪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其特点为监测方便,可随时对一些危险滑坡监测,既可以在滑坡体上设置永久性监测桩,又可以设置临时性监测桩;监测精度高,测点中误差可达到5mm;不仅能测定相对位移,而且能监测绝对位移;在满足测量条件下可进行连续监测,监测滑坡滑移的全过程,不存在量程限制。但该仪器监测受天气因素和光线条件制约,难以在雨雾条件和夜间实施监测,且受地形和通视条件制约,施测以人工操作为主,不易实现自动化监测。2 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点为开县6个滑坡、16个钻孔,巫山县5个滑坡、19个钻孔,万州区8个滑坡、24个钻孔,共计19个滑坡、59个钻孔。以下以开县虎城村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效果。虎城村滑坡为堆积层滑坡,位于开县长沙镇虎城村斜坡。该滑坡在平面近似矩形,剖面为凹形,分布高程330~400m,纵长约300m,横宽约500m,滑体估计平均厚度12m,面积15万m2,体积180万m3。滑坡发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的水平层状岩层斜坡上,滑体上部为崩坡积紫红色碎石土层。滑坡威胁居民400余人及其财产安全。该滑坡布置了3个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钻孔。Kx-162钻孔位于滑体的中部。2004年10月,在5~5m测试深度处发生明显的位移变形,本月变形量56mm,变形方向247°。11月,没有增大趋势,累积形变58mm,略小于10月份累积变形量,变形方向253°(见图2)。Kx-165钻孔位于滑体的下部。2004年10月,在0~5m测试深度处发生明显的位移变形(见图3),本月变形量45mm,变形方向241°。11月,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累积变形39mm,同10月份累积变形量相近,变形方向240°。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图2 开县虎城村滑坡 Kx-162钻孔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a)EW方向(b)SN方向图3 开县虎城村滑坡Kx-165钻孔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a)EW方向(b)SN方向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方法,可在滑坡体上一定部位布置的钻孔中,监测滑坡体内垂直方向上的浅层、中层、深层、滑动带等滑移方向和相对滑动位移量;但在滑坡发生较大或急剧加速的位移变形时,由于钻孔和孔内测斜管变形、破坏,测斜仪探头不能送入钻孔之内,可能使钻孔失去监测价值。3 滑坡推力监测滑坡推力监测共设有2个测点、4个钻孔:巫山县淌里滑坡钻孔2个,曹家沱滑坡钻孔2个。以下以淌里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方法与效果。淌里滑坡位于巫山县曲尺乡长江干流左岸斜坡上,滑坡在平面形态上呈不规则的圈椅状,前缘分布高程90m,后缘高程400m,平均坡度约30°~40°,纵长约800m,横宽150~250m,滑体厚20m,面积24万m2,体积490万m3。滑坡发育于三叠系巴东组(T2b)灰岩、泥灰岩、泥岩中,滑体物质主要为泥灰岩及泥岩碎块石土,表层多为松散土层,下部碎块石土结构密实。Ws-t-tzk1推力孔位于滑体的下部,Ws-t-tzk2推力孔位于滑体的中部。其滑坡推力监测成果数据见图4、图5。推力监测曲线图表明,各次监测数据规律性强,基本一致,传感器没有发现明显的数值变化。滑坡推力监测结果与宏观监测结果和同时进行的钻孔倾斜仪监测结果相一致,说明此阶段滑坡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的微变形状态。图4 巫山县淌里滑坡 Ws-t-tzk1钻孔滑坡推力监测曲线图图5 巫山县淌里滑坡 Ws-t-tzk2钻孔滑坡推力监测曲线图滑坡推力监测方法属于固定点式监测,在钻孔中预置传感器,用传感光纤连接,在地面用滑坡推力监测系统采集传感信息,可在滑坡体上一定部位布置的钻孔中,自上至下监测滑坡体内垂直方向上的浅层、中层、深层、滑动带等滑坡推力变化量,可定期进行数据采集监测;在对采集和传输处理系统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可实现无值守自动化连续监测。4 结论(1)通过多手段的综合监测,掌握了被监测滑坡体的表面、内部自上至下滑移带的变形及受力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其反映了滑坡位移变化及动态特征,取得了进行灾害预警的重要基础数据资料,说明采用的监测方法合理有效。(2)钻孔倾斜仪深部位移监测方法,当滑坡体发生一定量缓变位移后,部分钻孔不能再进行全孔施测,造成勘察监测资金浪费和滑坡体监测点及监测部位减少。(3)目前一月一次的监测周期,难以保证在滑坡发生滑移险情时能进行有效监测。为此应在进行专业监测的同时,进行群测群防监测。特殊情况下,对危险滑坡灾害点,调整监测方案,进行加密监测或连续监测,使监测满足预警预报要求。(4)从长远发展考虑,监测应以免值守、易维护、低成本、固定式、自动化快速连续采集传输和半自动化监测及人工监测相结合为方向,以建立起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参考文献[1]王洪德,高幼龙,薛星桥,朱汝烈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监测预报系统及效果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59~63[2]王洪德,姚秀菊,高幼龙,薛星桥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的扰动地球学报,2003,24(4):375~378[3]张青,史彦新,朱汝烈TDR滑坡监测技术的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64~66[4]董颖,朱晓冬,李媛,高速,周平根我国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3(1):105~107[5]段永侯,等中国地质灾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45 评论

a416066323

建都建好了,还议论干嘛呢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峡论文参考文献

    建都建好了,还议论干嘛呢

    lathermatthaus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长江三峡论文参考文献

    作者说的“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右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确实不假,可是不知道有哪家媒体曾经报道说过“预计到2009年启用时,共耗时15年,耗资可能超过

    呼啦啦达人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三峡工程参考文献

    敖A鳈 刘秀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文在介绍“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应用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并通过丰都县生态敏感性分

    装修徐工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三峡大坝参考文献

    引子水电站基本修建在水流湍急,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因为强大的水量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能量,一般这种情况下,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因为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下,时常会发

    余文文214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海峡两岸论文参考文献

    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跪求两岸关系论文,600字左右解答: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

    阿尔卑斯101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