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雯浩天使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河南省第一篇science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社区人员

已采纳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在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亿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发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请发明专利698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400份,获得成果转化费4亿多元。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 重大成果举例 申长雨: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长雨:2007年因研制出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防辐射和高光谱透过率的宇航员出仓面窗制品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刘敏珊、董其伍: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赵清香: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 1212 工业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 高丹盈:申报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炯天:主持完成的《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藏书量为9万册,中外文报刊18325 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馆藏资源体系;另外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5万种;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学术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CSTJ)、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等多种重要数据库,被美国化学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种权威性文摘期刊摘录。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综合评述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系统”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等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固定收录。 《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录。 《美与时代》是由郑州大学主管、河南美学学会和郑大美学研究所主办的美学和艺术学学术期刊,被出版署列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骨干期刊)。
323 评论

听风者三

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知名刊物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Technology B、Microelectronics Journal、Material Science Foru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 SCI收录12篇,EI收录16篇。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333 评论

18302209800L

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张衡 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他深入研究了我国的气候现象,写了许多篇文章,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竺可桢把 “一丝不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一生都用“一丝不苟”来严格要求自己。竺可桢观察物候,都留有详细的记录。有时因工作忙,不能亲自去观察,就请爱人和女儿帮忙作记录。他从1936年1月1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1974年2月6日),共计38年零37天,每天都写自然日记,从未间断,共写了40多本,有近千万字。最后写出了《物候学》一书。青年科学家周琪事迹简介 --------------------------------------------------------------------------------男,37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周琪长期从事克隆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多项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Development、Stem- cells、Developmental Biology、Biology of Reproduction、Human Reproduction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并成为获得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的首位华裔科学家,为我国在动物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先后在中科院和法国国立农业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第一次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小鼠,被“多莉羊”之父Wilmut博士誉为“该领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00年5月,他领导的中法科学家小组合作培育出第一只“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2000年10月,他用自己发明的“损伤切除术”,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头没有利用“多莉”技术生产的体细胞克隆牛“周让娜”,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1年8月,他又利用细胞周期同步技术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头中期体细胞克隆牛“奥运2008”。2002年底,周琪发明了能够精确控制大鼠卵细胞自发活化的专利技术,首次培育出克隆大鼠,获得第三届国际转基因研究genOway奖。 2002年底,周琪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国组建起实验室和科研网络,致力于开展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工作,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目前他已建立起小鼠、牛、大鼠和雪貂等多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建立了70余株治疗性克隆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建立了人类疾病胚胎干细胞系、人类孤雌干细胞系,改进发明了4项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他在科研方面努力倡导和推动国际合作,并积极对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管理提出建议,被聘为科技部“海外专家顾问组”顾问。 邓稼先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后被誉为"两弹一星"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1415926和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323 评论

妳是在誇我咩

求学生涯: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为公”。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清华园里的施一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故土情结:施一公的祖父是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平,云南大姚人。父亲出生于浙江杭州,但生长于江苏、上海等地,母亲来自江苏丹阳的吕城镇,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父母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河南工作。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两岁半就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全家搬往驻马店市。赴美留学: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此后,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9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施一公的妻子也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本科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他们有一对龙凤胎儿女。全职回国:已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回国时,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21 评论

叶子晓桐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镇。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4月30日 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Gregori Aminoff Prize)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长助理身份,会见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巴纳·德布勒森一行。2014年12月11日证实,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2015年08月,施一公拟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5年09月,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省第一篇science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镇。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

    差布丶多童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河南大学首篇science

    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周期

    阿尔卑斯1013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武汉大学第一篇science

    好是好,但是行政效率低。校园要自行车,电动得更好。

    DP天圆地方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河南大学science有几篇

    写论文依靠的是严谨的学术精神与深入其中的专业技能,没有任何其他捷径。论文造假迟早有一天会被扒出来。

    挑剔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河南师范大学science有几篇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1995年以来承担教育部和省级教改项目15项,6项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4门基础课程

    乖囡好好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