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6

蛋爹是石头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戏曲议论文800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屁界的战斗猪

已采纳
中国戏剧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217 评论

KauluwehiS

1990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师从王金璐、曲永春等武生名家。199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获硕士学位。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表、导演室至今,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站,从事《戏曲表演动作论》博士后课题研究。长期从事戏曲、戏剧的演出、教学、导演、理论研究工作,因此注重于理论与实践,东、西方戏剧艺术研究相结合。1998年,应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邀请,先后担任中澳、中加大型舞台剧《中国人》、中加《龙狮》的中方艺术总监。199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洛杉矶参加音乐剧《海盗》、《辉煌》的排演。1999至2000年,担任中国演出团艺术总监,赴美国参加著名演出团体菲尔德演艺集团环美演出并进行戏剧考察。2003年攻读博士期间:随导师徐晓钟先生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的排演,担任导演组成员。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翻译、导演了百老汇喜剧《戏剧时光》;话剧:《奥赛罗》、《哈姆雷特》、《奥利安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家》、《日出》、《原野》、《雷雨》、《洒满月光的荒原》等剧目。2005年,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澳门《春华秋实――中国戏曲文化》展,导演澳门京、昆、川、粤、秦、越等剧种戏曲名家独角戏展演晚会。2004----2006年,先后参与戏曲数字电影:《杨门女将》、《对花枪》的创作,任导演组成员。主要学术成果:专著: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戏曲武戏发展史》(20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论文:《论戏曲程式中的肢体语汇系统》16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科研课题:《戏曲表演动作论》(约30万字) 《变脸神气在,移步要换形―对戏曲表演语汇合理化创新的建议》(9000字)――2005年天津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交融与嬗变――戏曲表演语汇的现代化进程》(30000字)――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京剧武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22000万字,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98年1期;《谭鑫培在京剧武戏发展史中的地位及贡献》7000字,发表于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98年4期;《行当规范可以突破,流派剧种亦可兼容》,2411字,发表于《山西文化》99年2期;《美乐听罢愁眉解、劲舞观后笑颜开---论音乐剧的娱乐性特质》4000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1期;《美国观剧之思考》6773字,发表于中央戏剧学院学刊《戏剧》2003年1期;《带你走进百老汇》5518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3期;《圆大师夙愿 传浓郁诗情――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排演述评》6617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8期译文 :《当代杰出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7432字,发表于《中国戏剧》2001年11期;《美国杰出戏剧、电影导演―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 6665字 。发表于《中国戏剧》2002年3期。

227 评论

多好的青年被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00 评论

錵小寶圓滾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中华文化,范围广阔。传统学科中的数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中的万里长城、阿房宫;绘画中的中国国画;文学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小说、神话、寓言;还有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服饰、饮食、武术等等,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当然,我并不觉得追赶潮流不好,我也喜欢新生代的偶像,但是我觉得对于传统的文化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的文化需要发展,但传统的文化更需要发扬光大。于是,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把传统文化向年轻的一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发扬、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中国传统的戏剧;新一代的影星、歌星也开始在自己的影片、歌曲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利用他们自身的号召力,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对戏剧有更多地了解,为发扬传统戏剧献上自己的力量,毕竟,这些年轻的歌手的老师也是上一辈的老艺术家;而老艺术家们也开始在传统中融入新元素,是传统戏剧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吸引年轻人,使年轻人不仅追赶潮流也爱上传统,对戏剧有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在,也有许多外国人喜欢上中国的戏剧,对中华文化也有深入地了解。戏剧,这一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璀璨的戏剧艺术将会在世界的东方放出光芒

305 评论

小统哥9888

我家乡的地方戏——川剧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发祥地——四川。这个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优美的景色,还有我们富有特色的川剧。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吹脸,是演员将粉末状的化妆品(金粉、墨粉、银粉)放置在舞台特定位置上的容器内或人物所使用的酒杯之类器皿中,到时闭眼、闭气、用口一吹,便使脸色变色;扯脸,是演员将画在绸了上的若干张脸谱叠在一起蒙在脸上,每一张脸谱有一根特定的丝线,并固定在特定位置上。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表演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的迅速扯下来。此法贵在巧妙、干净、利落;运气变脸,是演员运用气功的作用使剧中人物变脸;面具变脸,是演员根据实际需要,事先将不同的脸谱绘制在以木、纸、布、绸、橡皮等不同的材料上,也就是脸壳来施以变幻。怎么样,现在你对川剧有一些了解了吧。戏曲,是我国的特色,在戏曲中,我们能够学会许多东西,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听一些戏曲,了解更多关于戏曲的东西。

222 评论

吃要吃好的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戏曲议论文800字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

    壹只头俩只脑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中国戏曲议论文600字

    感谢大家

    闪耀的尾戒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中国戏曲议论文

    给你个网址吧,看短信息~

    春天里的流星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关于戏曲论文800字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

    虎潜山林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国戏曲议论文高中

    戏曲面临着观众老龄化的危机,长此以往,它将不复有生命力。戏曲亟待革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戏曲需要加强推广。当今社会是流行乐的盛世,戏曲逐渐被边缘化。要

    沸腾的苦丁茶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