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2

很多时候会想起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优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康康是逗逼

已采纳
中国经济报告》起初为内部刊物,于2006年起正式对外发行,起初为季刊,2013年1月正式改版为月刊。改版后的《中国经济报告》分宏观与金融、产业与公司、公共政策、理论与专栏、区域、国际、文化七大板块,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政府和学术背景,以开放、包容的编辑理念,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汇集多家观点的智库成果发布平台。目前,《中国经济报告》已通过邮局、37家机场书店、44家高铁站书店和30家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向读者公开发行。并且在中国联航全舱、南方航空部分航线头等舱进行展示。
167 评论

小梅0429

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西南财经大学(西财,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于1925年6月3日始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前身是光华大学,直属中国教育部,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经济学家》杂志是由中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中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该刊1995年6月评为四川省十佳社科期刊,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1998年被全国经刊联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1999年9月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8月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1年,我刊又再次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199 评论

知足知不足m

人口众多的大国优势  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转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长期维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在资源全球重新配置过程中,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潜力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尤其是随之带来的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开发能力。这些稀缺要素与中国优势的结合,是中国20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因。自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3年来的发展更充分显示出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比较优势:  (1)对外贸发展速度显著加快。200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幅仅5%,从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2003年增长1%,2004年增长7%,3年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全年外贸总额达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为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之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达GDP的70%左右,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只有36%。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因近年来美元大幅度贬值所致,通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改革,这种压力也不会对中国对外贸易构成实质性影响。二是针对中国出口的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案例和涉案金额增速很快,如200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额比上年增长了178%。但涉案金额的绝对数相对中国出口来说并不算大,约为22亿美元。随中国的积极应对和反贸易保护经验的积累,也不会对中国内生的比较优势构成根本性损害。  (2)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增长。自200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大关以来,中国已连续2年成为世界上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仅低于美国的121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由于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潜在市场的巨大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在短期内将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地位。  劳动力成本的长期比较优势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优势的长期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低成本优势将长期维持。东亚先期发展国家经验表明,随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这类产业很快会因工资成本上升在国际间发生梯度转移。由于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巨大,许多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形成的产业,20多年后工资成本仍没有多大变化。直到最近两年发达地区的“民工荒”才显露出工资向上的压力,距竞争力丧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况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和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社会政策改革,将延缓工资成本上升的过程。可以预测,这种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大体与城市化进程一致。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4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GDP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农村中仍积压着大批剩余劳动力。假设城市化率达到80%时,剩余劳动力潜力释放完毕,即使按照200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速度计算,即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由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也能维持40年左右。  (2)中国在中高技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1990年代以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升学为目的的中学教育和重视工程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势逐步显现,使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开始形成很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中心移往中国就是一个明证。欧盟委员会刚刚发表的2004年竞争力年度报告认为,过去中国商品一般集中在“质量好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上,但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产品成本低但技术含量高”的国家,已对欧盟形成“一种挑战”。目前,中国的这种优势才刚刚显露出来,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技术人才在工资成本上比较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只是时间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中高层次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人们担心中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将很快丧失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是,这主要是中国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所至:一方面,社会上积压了大批渴求接受高等教育和提高劳动技能的学子;另一方面,因高等教育规模限制和职业教育体系落后,公众受教育的需求和企业对低成本人才的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教育体系不能把潜在优势迅速转变为现实优势。1999年以来为扩大内需的高校扩招扭转工资上升趋势,随近两年扩招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已开始拉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显现出中国在这方面的潜在竞争优势。2004年全日制高校招生420万,近1998年的108万的4倍,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了20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9%。目前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超过50%,有重视教育传统的中国在这方面潜力还很大,随国民收入增加,这种潜力将逐步释放出来。  各层次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将使未来中国不仅在低层次产业具有极强竞争力,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也具有很强竞争潜力,这是任何先期发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情况。  巨大市场潜力的长期优势  除廉价劳动力优势外,同样基于人口众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吸引外资及其稀缺性资源进入中国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有了实施基础。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这个未来有可能超过北美和欧洲巨大市场,即使短期不能盈利,也要进入中国。这种行为给中国带来梦寐以求的高端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开发能力,这些稀缺性资源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结合,使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体系重构过程中具有了极大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刚跨过1000美元,市场需求的潜力还非常大。  中国要长期维持市场潜力巨大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除了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这是今后需求持续扩张的主要源泉;二是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对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由于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与改革不能单单依靠市场化来推进,社会政策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只要中国始终把自己的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至少还有几十年时间。

340 评论

真水岂无香

《中国经济年鉴》社是1993-11-18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炒面胡同33号。《中国经济年鉴》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1000153144,企业法人徐东良,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经济年鉴》社的经营范围是:《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报告》的出版(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以上期刊发布;提供与以上业务相关的咨询服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54193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中国经济年鉴》社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经济年鉴》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182 评论

甜甜婉儿

《中国经济报告》是正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当然是论文了。研究报告是高档次的论文。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优势

    《中国经济报告》是正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当然是论文了。研究报告是高档次的论文。

    听风者三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

    《商界》 《销售与市场》 《财会月刊》 报纸:《中国改革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财经报》 《金融时报》 《经济视点报》 《中年证券报》 《经济参考报》 等

    福娃小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级别

    经济研究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81/F   国际标准刊号:ISSN0577-9154  

    芳宝女郎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质量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小希很爱小希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中国经济报告期刊如何

    《中国经济报告》整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年鉴社的《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经济报告》杂志,形成媒体整合优势。

    真巧穆斯林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