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0

YeezyYeez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审稿快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詹姆斯尐雪

已采纳
学校不错,发展也很快!
292 评论

酒窝喵喵兔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教育部科技司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国际刊号为ISSN 1000- 565X,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4-1251/T,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为46-174,国内定价主管主办:国家教育部科技司  华南理工大学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 工程科技II出版发行:广东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0-565X, 44-1251/T创刊时间:1957  影响因子 505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政治理论、哲学历史、经济管理、法律、语言文学、文化艺术、高主管主办:教育部  华南理工大学快捷分类:社会社会学及统计学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广东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9-055X, 44-1443/C创刊时间:1998  影响因子 261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169 评论

欢乐空间装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名《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季刊,大16开本,112页,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语言文学、高等教育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学”为本刊特色栏目。该栏目力求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之实际,旨在促进文工文理相互渗透,科技与人文融合相长。该栏目约请全国自然辩证法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撰稿,作者阵容整齐,学术力量雄厚,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复印报刊资料《科技哲学》主要源期刊。《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贴近生活实际、追踪学术热点、融合科技人文、服务教学科研为办刊理念,以学术质量为生命,以精品意识为灵魂,以争创社科名刊为目标。目前,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东省学术理论类“优秀级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文献检索分析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总被引频次为107,比2005年净增31次,增长幅度为41%。影响因子由去年的173上升至277,增长10个百分点。Web即年下载率由去年的1上升为8。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上3个数据的显著提高,表明学报办刊水平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进一步扩大。

217 评论

啊呜咖啡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五大核心期刊权威机构的评选结果均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理学版)、(医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核心期刊。

96 评论

逍遥七星

我觉得还可以,工科实力绝对很强。比同在青岛的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那是好得多,在山东省内,比山科大好的学校也就那几个国家重点大学:山大,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其他学校都不怎么样。你可以查一下,除了国家重点大学,还有哪个学校有这么多的两院院士。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另有特聘两院院士1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24名。 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9个教学系(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2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27个,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4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10余人,独立学院学生858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类学生32000余人。有教职工29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11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24名。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80个。2001年至2007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96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46项,科技经费6094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900 篇,出版著作581部;鉴定科技成果286项,获准专利57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8项。2004-2008年连续五年科研经费过亿元,2008年科研经费18187万元。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和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防水建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7个国家的77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近50项,在互访、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接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承办和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院士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蕴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维唐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陈 颙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芙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春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宋 扬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陶华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靳奉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6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