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还有谁没吃
首页 > 论文问答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么么三姨

已采纳
松潘-阿坝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是战略选区项目开展高原地区地震调查攻关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难点主要如下:地震测线经过高山、荒漠、河谷、草原及沼泽等复杂地形,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壑纵横。老地层广泛出露和近地表冻土层的普遍存在,对地震波能量的屏蔽、吸收、散射作用严重;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褶皱严重,产状多变,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新老地层互相切割。羌塘盆地是一个具有特殊地表、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勘探新区,其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整体信噪比偏低。(一)前期地震调查工作前期地震勘探概况松潘-阿坝地区地球物理工作开展较少,仅有的几条地震采集剖面由于受地层褶皱及地表覆盖等的影响,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仅有少数波组在剖面上可连续追踪对比。从以往采集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料上浅中层(5s以内)反射能量较弱或无明显反射。深层—超深层(5~8s)有较强的反射波组,且广泛分布。从以往地质资料看,本区深部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缺失中新生界,古生界最厚超过10000m。盆地周边断裂发育,地层倾角较大。依据区内出露头资料,本区三叠系以下地层密度和速度差异较小,造成波阻抗界面不明显,这可能是造成浅、中层无明显反射的原因之一。青藏高原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程度极低。仅在海相的羌塘盆地工作程度较高,二维地震勘探工作量有2640测线千米,其中在万安湖地区测网密度达到4km×4km。但是由于信噪比低,可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不多,影响了油气勘探的效果,以至于对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主要还是依据地表地质资料的分析综合,可靠性不高。因此提高或改善地震剖面的品质就成为能否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前期地震调查方法(1)地震采集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6月,松潘-阿坝地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组织胜利物探、物探局等单位进行野外地震采集攻关,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等取得了一定认识。其主要采集参数见表9-3。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单井激发)井深:14~25m接收道数:240道,少数480道、600道记录格式:SEGD道间距:50m,少数20m最大排列长度:5975m记录长度:12s采样间隔:2ms,少数1ms覆盖次数:60次,少数为120次至300次中石油1995年首次进入羌塘盆地,使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部分地区获得了可用的甚至较好的地震记录,但绝大多数资料品质极为欠佳。在激发能量不足的前提下,小道距、高覆盖次数试验的效果也不明显。在原始资料整体品质不高的条件下,虽然也进行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精细处理,不同公司处理或同一公司先后处理的剖面面貌都不相同,因此至今没有获得一条区域性基准剖面,仅有少量剖面的局部被用于石油构造解释。1998年INDEPTH-III分别在班戈、伦坡拉、多玛和双湖分段进行了深反射地震试验,采用井炮激发,井深15~18m,获得了有效反射信息,这提示加大井深和适当加大激发药量可能是改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地震资料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表9-3 原石油部门羌塘地区地震采集参数一览表(2)处理方法技术在松潘-阿坝地区,其前期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层析成像反演静校正与相对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线性校正后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折射多次波、速度分析与预测反褶积相结合的方法压制多次反射波;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线性相干噪音;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提高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与信噪比等。针对羌塘盆地资料的特点,原石油部门总结认为,信噪比低和静校正量大是两大难题,从处理方法试验和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认识:1)羌塘盆地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恶劣的环境因素等造成所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才能采用针对性技术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叠前去噪的力度和范围要掌握适度,既要有效压制噪音,又不能损害有效波。3)通过试验和分析对比几种静校方法的效果,采用针对性强的通用技术。4)叠后去噪要适当,应注意保真,过重修饰会使剖面波组特征不明显。5)对同一批资料处理的流程要一致,否则对同一区块资料的解释会存在困难。前期地震调查认识从以往的地震工作分析来看,信噪比和静校正量大是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面临的两大难题。2004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3年的地震攻关,累计获得150km试验剖面,采取增加井,选择最佳药量,加大排列长度、小道距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二)选区地震调查工作战略选区项目在以往羌塘盆地地震攻关的基础上,抓住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为核心,根据本区所存在的面波、折射以及多次折射波、高频随机噪音的特点,拟定了采集施工中的主攻策略。地震采集方法具体采集参数见表9-4。表9-4 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一览表1)针对记录信噪比低,采取的对策是:检波器面积组合;增加检波器个数来压制随机干扰。其具体接收参数如下:组合形式:36个检波器沿线矩形面积组合;组合基距:LX=4m LY=11m;组内距:δx=4m δy=1m;组内高差:小于1m;埋深:不小于20cm。2)针对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采取的对策是:加密表层结构调查点,控制潜水面变化,具体激发参数如下:激发深度:高速层顶界面下3m;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5m(除砾石河滩外);砾石河滩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2m;激发药量:18kg。3)针对主要目的层埋藏浅,以往采用了48~60次的覆盖次数,再加上排列长度大,炮点距大,致使主要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低、成像效果差。采取的对策是:增加叠加次数,确保叠加效果;减小炮点距离,增加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可变线元观测系统,以利于获得较多的地质信息。4)针对本地区刮风时间长,雨雪、冰雹频繁等恶劣气候环境,采取检波器埋置;用仪器监视外界噪声,干扰大时不放炮;优选时段进行低噪音施工。5)针对河滩砾石井,含水丰富成井难,利用陶土粉和烧碱配成泥浆打井。2009年与2008年在羌塘地区开展地震调查的采集施工参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9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来进行,如表9-5所示。表9-5 2008年与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对比表地震资料处理针对羌塘盆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强化对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结合以往低信噪比资料处理经验,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1)静校正处理技术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求取长、中波长的静校正量;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解决短波长的剩余静校正量。(2)多系统、多方法的联合去噪选用不同处理系统的最佳去噪手段组合应用,有效提高叠前数据信噪比。(3)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增益曲线分析、时频分析等进行叠后剩余振幅分析与补偿,使波组特征清楚、强弱特征明显;此外,采用地表一致性多道反褶积,消除表层因素对子波的影响,改善叠加效果,提高剖面品质。地震调查效果地震攻关所获得的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齐全,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好,过渡自然,易于识别和追踪,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明显、可靠,基本可以达到了解地腹基底起伏和划分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如图9-15所示。通过对本次选区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基本了解了本区地层展布状况、侏罗系和三叠系主要目的层的展布特征、上覆盖层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基底埋深、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为西藏地区进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图9-15 TS2009-03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295 评论

鵼鵼小舞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内该行业的顶级期刊吧  《结构工程师》由同济大学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  期刊主要介绍工程结构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涵盖建筑结构、抗震防灾、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测量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文章主要来源于高校教师、研究生以及工程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以结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大专院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  期刊设结构分析、设计、试验和施工等多个栏目。主要有:结构分析,包括结构建模、经典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等;设计方法研究,包括结构选型、结构方案比较、结构构件设计、构造措施等;工程抗震与抗风,包括结构物、构筑物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分析等;地基基础,包括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围护等;试验研究,包括结构(构件)性能的动静力试验研究、结构耐久性试验、耐火试验等;结构加固与改建,包括结构的检测、鉴定、改造、加固、修复等;和工程施工,包括基础、围护及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控制等。  本刊已开通网上投稿系统,可实现作者自助在线投稿、在线查询等功能,新投稿作者可直接登录我刊网站投稿。请务必留下常用联系方式及常用邮箱,以便联系,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本刊网站:structural-  本刊邮箱:  QQ在线咨询:279671431

142 评论

添喜lucklily

战略选区项目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地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地区的难点地区开展地震、非地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开展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勘探发现和成果,形成了针对深水的海域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西部复杂山地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宽线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针对火山岩覆盖区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应用于复杂山地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6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集成。(一)海域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陆坡区水深急剧变深,达300~3200m,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海底非常崎岖的地形地貌。由于深水崎岖海底,造成长期以来在该地区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很差,反映在信噪比低、多次波绕射波发育,地震资料从浅到深,相位连续性差,能量衰减快,特别是海沟的下边,至海底2s之下,没有较好的反射。深水崎岖海底严重影响了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同时造成了构造形态的严重畸变,难以进行目标评价,更谈不上对深水扇的精细刻画,深水崎岖海底的地震勘探技术亟待提高。要从根本上改善深水崎岖海底地区的地震资料的品质,必须要从全面提升原始资料采集的质量与资料处理技术这两大环节入手。分析总结以往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地震资料所采用的电缆,都是利用常规电缆,即电缆长度小于7000m的电缆。由于电缆长度的制约,造成对深水崎岖海底地区的地震信号不能充分进行接受,这是地震资料采集环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由于没有形成与深水地震资料相配套的集成创新资料处理技术,严重影响了对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造成构造形态严重畸变,时间构造图无法反映本地区构造的真实形态。战略选区项目启动后,针对南海北部深水崎岖海底的地震攻关策略是:首次采用长电缆长度7000m以上的长电缆进行地震资料采集。由于采用长电缆技术,获得地震资料的浅、中层信噪比大幅提高,同时深层信号能量有所提高。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应用了以下几项集成创新技术及方法:①分频去噪及波动方程压制崎岖海底多次波技术;②叠前深度偏移消除崎岖海底影响技术;③移动平均消除崎岖海底影响的时深转换方法。通过长电缆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与集成创新处理技术的紧密结合,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品质显著提高,所获得的高品质地震勘探成果,为我国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取得重大天然气勘探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略选区项目在南海北部深水崎岖海底所获得的长电缆地震勘探创新应用,标志着我国深水区长电缆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进入新的阶段。(二)复杂地区宽线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本项配套技术系列主要由以下5项构成:高精度卫片遥感信息观测系统设计技术近年来利用卫片遥感数据避开障碍物或激发接收条件较差的地段,合理选择检波点、炮点的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卫片遥感数据的利用使复杂地区的观测系统设计工作更直观、针对性,大大缩短了设计和施工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复杂近地表结构精细调查和建模技术高速层激发技术(1)逐点设计激发井深。(2)高速层界面的确定。(3)优选激发岩性。宽线采集技术宽线采集主要技术:一是采用三维近地表调查和建模技术,对宽线的每一条激发、接收线计算三维静校正;二是观测系统设计时用三维设计理念,单线有较高覆盖次数(至少不低于单线二维覆盖次数),通过野外验证,确定最佳的采集参数;三是根据精细近地表模型,逐点设计激发深度和检波器组合,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宽线采集主要优点:一是增加有效覆盖次数,提高了对干扰的压制能力;二是多线激发和接收增加了炮点选择范围,有利于优选激发点。与宽线采集工作相互配套的针对性处理技术在选区项目中西部复杂山地地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和大庆外围盆地火山岩覆盖地区采用宽线地震勘探技术所取得的效果表明,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资料长期不过关的地区,通过该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基本查清了构造特征;结合资料处理中采用针对性处理技术,有望获得勘探认识上新的突破,复杂地区宽线地震勘探技术值得推广应用。(三)高原地震调查战略选区项目在高原地震攻关中,是围绕着确保野外采集施工质量,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资料信噪比来进行的。战略选区项目针对羌塘盆地地震攻关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强化对本工区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及原始资料的分析,结合低信噪比地区资料的处理经验,通过以下几个针对性处理技术攻关,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①静校正处理技术;②多系统、多方法联合去噪;③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从所获得的地震攻关成果剖面来看,地震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较为齐全,且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好,过渡自然,易于识别和追踪,深层反射有所改善,反映的构造特征较为明显、可靠,基本可以达到了解地腹基底起伏和区域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通过对选区羌塘地震资料精细的解释,基本获得了区域地层展布状况、侏罗系和三叠系主要目的层展布特征、上覆盖层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基底埋深、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为进一步在西藏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西部山前带及地表复杂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地区。由于山前带地表复杂,表层岩性多变,低降速带影响大、地下构造复杂,给大面积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与二维技术相比,具有精度高、信号均匀,能有效抑制噪声和减少静态位移影响,消除了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的闭合差等优势,特别适合复杂地下局部构造情况。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更有利于开展进行重磁电资料的约束反演及综合解释,能够得到较为真实反映地质现象的剖面和三维资料,补充深层地震勘探资料的不足。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在柴达木选区工作获得了成功应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在花土沟-狮子沟地区完成的高精度重磁、三维电法(MT)勘探,这是国内第一次在油气勘探复杂区实施的重磁电三维综合地球物理勘探;②在PC机群上率先实现了三维MT反演并行算法,并应用于实际MT资料;③首次实现了三维MT反演数据在Landmark工作站上三维显示与解释,直观展示电磁法成果,提高了综合解释能力和效果;④实现了与地震资料同一平台的重、磁、电资料三维解释。(五)火山岩覆盖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火山岩覆盖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大杨树盆地是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典型的火山岩覆盖型盆地,钻探表明该盆地具有较好的含油气勘探前景。在前期重磁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坳陷区先后两次部署了25条测线的地震勘探。但由于表层火山岩的强屏蔽作用,造成了甘河组火山岩地层下地震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地震测区二级构造单元不能落实,严重制约了勘探的步伐。从地层物性数据可知,基底与盖层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可利用重力资料反演盆地基底深度。而在重力反演解释中,又可利用地震资料对浅层甘河组火山岩的良好反射来确定该组火山岩的厚度及分布,消除甘河组高密度火山岩对重力反演基底深度造成的影响进行校正,磁力资料又可解决不同类型火山岩分布。通过对该区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解释,较好地确定了基底分布情况,进一步提升了对该区的地质认识。战略选区项目通过在大杨树盆地这一典型高位火山岩覆盖盆地开展重、磁、电-地震联合正反演、综合解释攻关,探索了火山岩覆盖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黔南-桂中坳陷位于贵州省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是典型的南方海相残留盆地。针对探区海相碳酸盐岩裸露,以及铁路、公路、高压线、工厂等人文干扰因素严重的特点,战略选区项目采取了详细踏勘、认真选点、深埋电极磁棒、多套电极组合和现场远参考处理等措施,压制了人文干扰,提高信噪比,较大地改善了采集资料质量。在分析多年的MT勘探成败经验,认识到施工难点和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对策,通过南方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电法(MT)勘探攻关,获得了一套提高原始资料质量的采集技术和方法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观测数据质量,表明采集技术攻关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通过对MT资料处理攻关,确定了“利用有效视电阻率处理、综合信息二维反演成像系统为依托的二维连续介质反演、最优化信息异常分层技术和电阻率界面成像”的资料处理方法;处理成果真实,处理技术是成功有效的。结合区域地质、地震、钻井等资料,依据首支视电阻率、测井电阻率和井旁测深反演电阻率统计获得的岩电特征,按电法剖面的地质解释方法,较可靠地解释构造分区、断裂、地层展布,以及局部异常体等地质构造,成果可信度高。战略选区项目在黔南-桂中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是有成效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六)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战略选区项目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复杂山地地区开展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的应用攻关是较为成功有效的。如果能够在目前已经取得成果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相关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增加台站密度,有望达到更高的精度和成像分辨率。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战略选区项目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地区、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地区的难点地区开展地震、非地震、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

    芬达果味十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经验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

    winnietang1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李四光(一九七○年六月)在最近历史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毁灭性地震,一九六○年智利大地震以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有愈加频繁的趋势,我国不在例外。邢

    兔兔水桶腰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投稿经验

    岩土工程技术既不要审稿费也不要版面费,环境科学研究不要审稿费但要版面费,还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也都不要。

    莎拉爱吃沙拉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高原地震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投稿格式大致都一样,万维书刊网上有一般的投稿格式可以参考,在期刊简介的页面下边。上面也有该期刊的投稿方式,并且可以直接投稿到编辑部,非常方便投稿。看看去吧,您会

    xiaxia910000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