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2

星无畏惧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民族精神的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云片儿糕

已采纳
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人在难处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这场大灾难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场大灾中,有多少无名的英雄;在这次大灾中,我们向一切以给人民谋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好总理、向奋斗在抗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千千万万在这次地震灾难中的无名英雄致敬!向我们的无畏的灾区各族人民的不怕困难、积极互救、自救的群众致敬!
187 评论

karastt823

锡伯族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贡献作  者 : 李宁刊  名 :  新疆地方志出版日期 : 2019期  号 :  第2期页  码 : 56-58ISSN : 1004-1826影响因子 : 1118(2018)关键词 : 锡伯族;爱国主义;屯垦戍边参考文献格式 : 李宁锡伯族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贡献[J]新疆地方志,2019,(第2期)摘 要 : 锡伯族属于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尽管人口较少,但是锡伯族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贡献却很大,具体体现在军事保卫祖国、语言文化传承、屯垦戍边、维护民族团结和弘扬尚武精神等方面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民族精神的参考文献

    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

    小狼雪子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民族精神参考文献

    导言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一、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二、研究的目标及方法三、研究体系及研究内容四、主要研究成果与主要观点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六

    小小米珠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民族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

    寒风夜雨11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关于民族精神的文献综述

    民族精神在何方 文化战争

    周大侠go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关于建党精神的参考文献

    中国的建党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

    umaumauhauha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