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6

嘎嘎希尔
首页 > 论文问答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答案解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嘟嘟的哲妈

已采纳
杜泽逊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文献学概要》。全书共分十四章。其中,九、十、十一三章介绍了古典文献的重要体裁,并同时重点介绍其中的代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其中的一部代表作,以它为例,分析其收录原则、编辑体例等,从而让学生认识总集、别集、类书、丛书等不同的文献体裁。剩下的作品可以作为学生课下阅读或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分析文献。教材最后增设的三章,为该书独创,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传世文献,但出土文献的新发现,往往会在文献学界和相关学术领域引起大的震动,从而在局部掀起新的研究热潮。因此,关注非传世文献的发现和整理及其“二重证据法”,也是古典文献学教学的重点。“版本”一章不太好讲,仅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观看实物如线装书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才能使学生对版本有其感性认识。 但从纵观上比较,这部教材也有薄弱部分。比如在辑佚内容的编写上显得单薄简略。从当前的文献整理工作来看,辑佚所占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显然这部分内容是有待要加强得,教师需要为学生扩充这类知识点。
198 评论

suejasmine

1、下面《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B关羽——单骑救主  C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D武松——醉打蒋门神  2、诗歌演变的历程是:  A诗经-楚辞-唐诗-建安诗歌  B诗经-楚辞-建安诗歌-唐诗  C楚辞-诗经-唐诗-建安诗歌  D楚辞-诗经-建安诗歌-唐诗  3、以下有关我国古代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当时中亚南亚多个国家地区的地理文化政治情况  B《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政治文献汇编  C《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巨著  D《齐民要术》是一部介绍民间医学方法的医术  4、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皖南事变;②西安事变;③八一三事变;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5、农业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关于税收土地等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两税法——租庸调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B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俄国农奴制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日本明治维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桑辑要》  参考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西游记》第25回讲的是: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应错误。《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B。解析:诗经出现时间最为古老,成书于春秋时期;楚辞次之,在西汉时期成书;建安诗歌出现于汉末三国交替时期,唐诗最晚。  3、【答案】D。解析:《大唐西域记》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尚书》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可见D项对《齐民要术》定性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B。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7年7月7日,华北日军炮轰宛平城,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军队伏击新四军,扣押叶挺,制造“皖南事变”。根据历史事实的时间,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两税法唐中后期,租庸调制在隋代及唐前期;一条鞭法明代实施,摊丁入亩清代。故A错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抗日战争胜时期的方针,耕者有其田是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1978)全会以后实施的。故B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1861年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在1862年,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77年,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是中国1937年提出的口号,故C正确;《汜胜之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农政全书》北魏贾思勰所作,《农桑辑要》为元代著作,而《齐民要术》为明代徐光启做。故D错。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228 评论

送哦夏季

对点训练巩固 考点探究突破 高考真题体验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 语文 系统知识归纳 对点训练巩固 考点探究突破 高考真题体验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 语文 系统知识归纳 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应学生用书P97) (2012年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自 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含义。“劫”在古文中一般有三种解释:劫掠,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佛教用语,意为极长的一个时期。佛教认为在每一“劫”之后,世界俱毁,然后重新开始。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A项“为”均为“介词,被”。B项“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无实义”。C项“以”均为“介词,用、拿”。D项“其”,第一句为“加强语气的副词,大概、应该”;第二句为“代词,他们(指‘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答案:D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原文语意理解的能力。本文题目为“自戒”,综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本文实为作者自勉、自戒、励志之文,故“劝谏他人”错。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本题中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用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与:给予;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为判断句的标志。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参考译文】有品行的人,即使是极其贫穷极其卑微都可以推荐他;没有品行的人,即使是极其富有极其显贵都不可以亲近他。这是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敢有一分一毫超越理法违背本分,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秉持忠孝仁义,对待家人能和睦相处,对待乡人和蔼可亲,不把危害遗留给他人,绝不留任何的后来祸殃。没有品行的人,诡诈奸佞残暴嫉妒之心始终充塞心间,心中所想眼力所到之处,都与法理相违背,垂涎三尺贪得无厌,侵吞贪婪之心像火一样炽烈燃烧,这种人,如果让他得其时居高位便会凭借权势胁迫于人,即便死亡也将有害人之谋留存,其余孽仍会对人产生毒害,这种人将难以福善终。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好的品行,就可以保全自身、保护家园、呵护子孙,遗留下美好的德行被乡里人所传颂;身居高位的卿相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家庭、国家、天下灭亡,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由此,我敢断言:没有品行的卿相,还不如有品行的普通老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然而我在品行这方面或许有一点不好的方面,有德之人将要拒绝与我交往,我又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之交往呢?既然害怕别人会拒绝我,那还不如从别人拒绝与我交往的原因方面入手,反过来拒绝我自身的一些不好的德行,大概还是能够做到吧。不了解情况,胡乱地去评论别人,和小人没什么两样;能时刻省思检讨自身的不足,这个人就不失为真正的君子。我应该终身朝着这句话去努力啊!我年少而且愚昧,唯有沿着我父亲所走的道路去走,常常提心吊胆害怕有所背离,从而玷辱了父母的英名,我愿意在这条有行的大道上继续前进,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所以写下这篇文章自我劝诫,时时勉励。(对应学生用书P98)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范围,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与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下边分别进行介绍: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也有人把“所”“者”称为特殊代词。文言文中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是多样的,甚至有的还具有实词意义。关于代词,首先是要辨析代词和非代词。这也就成为虚词考查的一个常见设题点,近几年来多次在这一点上设置障碍。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上面例题中的选项考查的都是辨析代词和非代词的能力。A项“其”为代词,指代“家”“国”这两个词;“其”则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意为“大概、差不多”。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转折;C项“焉”为语气助词,不译;“焉”为代词,指代前文的“师”;D项“若”为连词,表假设;“若”为代词,在文中指代“项庄”。【答案】 B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解析:A之:代词,他,指沛公;结构助词,的;B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不译;疑问代词,哪里;C何:都是代词,作动词的前置宾语,可译为“什么”;D其:代词,它的,指代“晋国”;副词,放在句首,表示推测。答案:C介词是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的成分。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对介词的考查,有时是辨析介词与非介词的区别。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两个“为”均为介词,但意义不一样。“为”表“因为”,“为”义为“替、给”;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于”相当于介词“在”,“于”相当于“到”,表处所;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以”是“用、拿”,“以”是“因为”;D项两个“为”均为介词,表被动。【答案】 D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以:介词。凭借;因为;B于: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在”;表比较,可译为“比”;C为:动词,是,叫做;介词,可译为“对”“向”;D因:介词,趁着,趁此。答案:D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别的副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则”等。对副词的考查,同样包括区分副词与非副词的能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项“则”是表判断的副词;“则”是表假设的连词;B项“且”为副词,表“将要”;“且”为连词,意为“尚且”;C项“遂”为连词,表承接,意为“于是、就”;“遂”为副词,意为“最终”,表示结果;D项“及”均为“等到”之意,以表时间。【答案】 D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则: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那么”;副词,表示判断,是,就是;B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C且: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副词,将要,快要;D何: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答案:D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成才之路)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汇总精讲: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01 评论

相关问答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答案解析

    对点训练巩固 考点探究突破 高考真题体验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 课标版 · 语文 系统知识归纳 对点训练巩固 考点探究突破 高考真题体验 与名师对话 高

    可可奈美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答案

    三星堆出土新文物,青铜材质的“瑗”专家对此表示,古代人的青铜铸造工艺非常精湛,他们掌握了先进的铸造工艺,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夕颜无照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课答案

    ????

    玉面小达摩1986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网课答案

    如果想要查询网客上面题目的答案,最好是针对每一道题单独搜寻不会有专业的某一节网客上的所有题的答案,所以如果哪一个不会做,你可以把这个题复制复制,然后针对这个问题

    姣姣Devil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出土文献的新发现答案在哪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

    李晓诗125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