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4

喵呜兔几
首页 > 论文问答 > 德国新音乐杂志官网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笼包不怕胖

已采纳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他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1828年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当时他立志要当一个钢琴家。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在舒曼随维克学习钢琴期间,与他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1840年秋,他们冲破家庭阻力,通过法院干预幸福地结合了。在为克拉拉而斗争的同时,舒曼也在为“新音乐”而斗争着。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并正确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  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结婚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舒曼 Robert Schumann 8~29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157 评论

追梦少年0215

吴玉龙大学期间创作的一首校园民谣《关于那场辩论》发表于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杂志1995年第10期,2000年8月入编《新世纪校园新歌作品集》(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出版发行);歌词《爱情门外》 发表于《通俗歌曲》杂志1996年第12期。同时,吴玉龙也爱好写作,音乐论文《呼唤绿色音乐》发表于《绿色天府》杂志2000年第3期。并有多篇文艺和新闻作品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2004年2月—6月吴玉龙创作完成歌曲《网络情人》 。2004年9月,《网络情人》荣登天虎音乐网“原创音乐榜中榜”第四名、季军 。2005年10月,《网络情人》挤身“新浪_中国网络歌曲排行榜”首期mu秀季度赛12强。2005年12月20日,《网络情人》 通过了“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网络大互动暨首届CCTV春节网上大联欢”网友作品初评。同年,《网络情人》被收录在《新世纪网络情人》、《网络特务》CD光碟(长春电影制片厂银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和《网络情缘网上情人网络新曲势》VCD光碟(辽宁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等歌碟中。2006年2月16日——3月2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官方网站——“国际在线—网络电台”每周四首播的“阿布说网”第30期和第31期“2005最火的十首网络歌曲”节目中 ,《网络情人》位列“十大当红网络歌曲”之首 。在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央视国际上,《网络情人》曾经连续10个多月位列“CCTV网络原创歌曲排行榜”前三甲,并两度蝉联冠军宝座。 2007年11月,吴玉龙原创歌词《爱情门外》 和《爱情天灾》 通过央视国际网站2008“春晚节目网上征集作品”初评。2011年3月,吴玉龙获准成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86 评论

哇塞小熊

一、巴洛克时期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牧歌选辑 晚祷(1610年)。 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歌剧《仙后》。歌曲选辑。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 曲目: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长笛协奏曲(二首)。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29。竖笛协奏曲K622 。低音管奏曲K191。法国号协奏曲(四首)。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竖笛五重奏K581。法国号五重奏K407。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C大调弥撒曲《加冕》。安魂曲K626。长笛四重奏(共四首)。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一~九唬(第五号命运 )(第九号英雄 )。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序曲选辑。浪漫曲 (G大调与F大调)。三重协奏曲OP56。歌剧《费黛里奥》。庄严弥撒曲OP123。给爱丽丝 。绮想轮旋曲。 三、浪漫时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摩西幻想曲。《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 曲目: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钢琴曲《邀舞》。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序曲选辑。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歌剧《赛米拉密德》。歌剧《灰姑娘》。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歌剧《唐?巴斯瓜雷》。歌剧《爱情灵药》。歌剧《联队之花》。歌剧《宠姬》。 (6)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曲目: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即兴曲D899、D935、D946。乐兴之时D780。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流浪者幻想曲D76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歌曲集(任选)。八重奏D803。弦乐五重奏D956。小提琴奏鸣曲(四首)。小提琴幻想曲D934。 (7)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 曲目:幻想交响曲 。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歌曲集《夏夜》。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练习曲(二七首)。前奏曲(二六首)。圆舞曲(十四首)。夜曲(二一首)。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马厝卡舞曲(任选)。即兴曲(四首)。叙事曲(四首)1 2 3 4 。诙谐曲(四首) 。幻想曲OP49 。摇篮曲OP57 。船歌 (9)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曲第一~四号(N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狂欢节OP9。克莱斯勒利纳OP16。交响练习曲OP13。幻想小品OP12。森林景色OP82。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钢琴五重奏OP44。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小提琴奏鸣曲(二首)。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0)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匈牙利民谣幻想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巡礼之年。第三号《爱之梦》。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浮士德》交响曲。 (11)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茶花女》。歌剧《阿伊达 》。歌剧《奥泰罗》。歌剧《麦克白》。歌剧《游唱诗人》。歌剧《命运之力》。歌剧《纳布果》。歌剧《假面舞会》。歌剧《唐卡罗》。歌剧《法斯塔夫》。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安魂曲1 2 6 。 (12)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曲目:交响曲第一~四号。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竖笛五重奏OP115。竖笛奏鸣曲(二首)。小提琴奏鸣曲(三首)。大提琴奏鸣曲(二首)。第三号钢琴奏鸣曲。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钢琴五重奏OP34。弦乐四重奏(三首)。弦乐六重奏(二首)。钢琴三重奏(三首)。钢琴四重奏(三首)。法国号三重奏OP40。竖笛三重奏OP114。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小夜曲(二首)。德意志安魂曲。歌曲集(任选)。 (13)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意大利随想曲45。交响幻想曲《暴风雨》18。《一八一二年 》序曲。斯拉夫进行曲OP31。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哈姆雷特》幻想序曲。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A小调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三首)。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歌剧《尤金?奥涅金》。弦乐小夜曲OP4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曼弗列德》交响曲。钢琴曲集《四季》。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14)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国作曲家。 曲目: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轻歌剧《蝙蝠》。 四、现代时期 (1)杜卡(1865~1935):法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2)西贝流士(1865~1857:芬兰作曲家。推荐曲目: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卡列里亚》组曲。悲伤圆舞OP44。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3)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曲目: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F大调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序奏与快板。钢琴三重奏。 (4)布劳克(1880~1959):瑞士作曲家。 曲目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小提琴协奏曲。 (5)巴尔托克(1881~1945):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管弦乐协奏曲。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舞蹈组曲。罗马尼民俗舞曲。弦乐四重奏(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二首)。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嬉游曲。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两首狂想曲。 (6)高大宜(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 曲目:《哈利雅诺斯》组曲。孔雀变奏曲。格兰达舞曲集。马罗许塞克舞曲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7)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俄国作曲家。 曲目: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敦巴顿橡园》协奏曲。士兵的故事。《普钦涅拉》组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管乐交响曲。舞蹈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黑檀》。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168 评论

Nightwish阳光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 ——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4年在汉堡作了第一出歌剧欧米亚(Almira),获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历至意大利,在意大利写了不少歌剧、清唱剧、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剧阿格利批拿(Agrippina)。 1710年亨德尔移居伦敦,在汉堡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1年的歌剧作品利努度(Rinoldo)获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资助下写了清唱剧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圣歌。1717年定居英国,1719年得到国王的支持,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演出他的歌剧。这个时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剧作品利达米士图、骄里奥些萨(Giulio 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连达(Rodelinda)。1726年加入英国籍。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亨德尔作了大量英语清唱剧和为清唱剧而作的乐器音乐,其中包括不少伟大的协奏曲,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 《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42年弥塞亚(Messiah)首演。继后以大概每年两首的速度创作清唱剧,一直持续到1751年,因为那时他的视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弃。1742-1751年这段时间的著名作品有森逊(Samson)、所罗门(Solomon),1759年病逝于伦敦。虽然亨德尔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整过作曲生涯中他都没有使用巴赫的对位法。亨德尔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戏剧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给后世的最大艺术遗产是他的清唱剧作品。 主要作品 水上音乐 皇家焰火音乐 <弥赛亚>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一生狂妄不羁的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 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当然,想要完整的评论莫扎特的音乐,绝非这区区近千字能够表达的。 而想要真正地体会莫扎特,最主要地还是去听他的作品,而他的千余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重奏〈狩猎〉》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主要作品: 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 罗西尼(GioacchinoRossini,1792~1868) 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十岁从蒂塞学和声,后在波伦亚音乐学院从马太学对位。受作为歌剧演员的母亲影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十年后所作《塞维尔的理发帅》,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是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的搁笔之作《威廉·退尔》,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且推进了大歌剧体裁的形成。此后近四十年不事歌剧。在近四十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代表作品: 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 乐圣: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on,1770~1827) 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教会合唱团的歌手。由于很早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练琴。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同时挑起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爱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他集中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先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门德尔松(F.Mendelssohn,1809-1847) 德国作曲家。生于银行家家庭。1822年起,先后赴瑞士、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等地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五部交响曲;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无词歌》四十八首以及多种题材和体裁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优美生动,结构完整严谨,配器精巧。他在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使巴赫这部名作得以在乐坛占据重要地位。他还协助舒曼创立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 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教师家庭。1805年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08年入帝国神学院学习。1812年随萨里埃里学习作曲。 舒伯特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与《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鹅之歌》等。 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新型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开创者。在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贡献。 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 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帕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1871~1872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1887)及《法尔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于米兰。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钢琴诗人”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1830年11月华沙起义前夕,肖邦离开祖国经维也纳到法国巴黎定居。 在维也纳,肖邦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包括德国诗人海涅,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等,特别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关系,对肖邦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创作上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肖邦的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由于40年代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给肖邦精神上带来沉重的打击;远离故乡;亲人和挚友相继逝世;都给他身心带来深深的创伤。1836年他开始患肺结核,症兆日益加重。1848年,衰弱的肖邦去英国短期教学和演奏,他为流亡国外的波兰同胞开了最一次演奏会。回巴黎后,他的健康急剧恶化,终于1849年10月17日病逝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 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阿列维。1839年在罗马悉心研究宗教音乐,并反映在创作中。他是梵蒂冈国歌《教皇进行曲》(1846)的作者。归国后,曾担任过合唱团指挥,并创办“古诺合唱团”。 在歌剧《浮士德》中可以显示出他合唱写作的特长。《浮士德》作于1859年,取材于古典名著,音乐朴实平易,配器丰富巧妙,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抒情歌剧的代表。此外,尚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十余部歌剧、三部交响乐及大量宗教歌曲等。他以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为伴奏所作《圣母颂》流传极广,是跨年代合作的典范。 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 德国著名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父早死,从母意在莱比锡海得堡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年取得母亲的谅解,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求师于著名钢琴家维克。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由于长期过劳,1856年在波恩附近的精神病院中去世。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套曲《狂欢节》、《大卫同盟盟友》、《儿童情景》及《交响练习曲》、《蝴蝶》、《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十二首》以及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 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 法国作曲家。是继法国作曲家古诺之后,打破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歌剧从浅薄、浮华中解放出来的杰出人物。 比才最为出色的歌剧《卡门》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最为人门喜爱的歌剧之一。著名的《卡门序曲》和其中的儿童合唱、《哈巴涅拉舞曲》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可是比才在歌剧创作中独特的探讨之路却充满了艰辛。他曾创作了不少歌剧,均在他的时代不受欢迎,《卡门》的首演也遭到了失败,因当代人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据说他曾为此整夜痛苦的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而且只是因为被评论界攻击和嘲骂,《卡门》才连续上演了几个月。比才在《卡门》上演的同年去世才活了37岁,生前没有享受到他的卓越艺术带来的荣誉。但是这部歌剧却受到了国外音乐家的赏识和赞扬,预言“十年之后,《卡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其实不到十年,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时获得了极大成功。 比才的音乐之路是颇给人启示的,当他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时,以他的才华,19岁就获得了罗马大奖和奥劳巴斯一等奖,当他为法国歌剧开辟新路的时候,却一再承受失败。可见任何创新之路都不可避免要经受坎坷和考验。但历史最后总是公正的。比才留给人们的珍品还有为都德的话剧《阿莱成姑娘》写的音乐,后来编成组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生于距奥地利边境不远的匈牙利赖丁小镇。1821年举家迁居维也纳,从车尔尼学习钢琴,向萨列里学习作曲。从11岁便开始了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在巴黎他受法国革命思潮和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吸收肖邦、柏辽兹和帕格尼尼等人的成就。1848年以前,他在欧洲各地演出,受到狂热的欢迎,成为一代具有超凡技艺的钢琴巨人。这一时期主要创作钢琴作品。1848—1861年期间,任德国魏玛宫廷乐队指挥与音乐总监,大力扶植进步的作曲家,演奏他们的最新作品。1854年组织了“新魏玛协会”,几年后进而组织“全德音乐协会”,使魏玛成为当时音乐文化中心地之一。此期间还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交响乐作品。由于与塞恩—魏特根斯坦公主的婚姻受挫,在一次关于歌剧演出的争议之后,迁居罗马。接受了低级的圣职,但仍为慈善事业演奏,奔波于罗马、魏马、布达佩斯,从事创作、教学工作。教授出一批钢琴名家。去维罗特探望女儿科西玛时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另一方面他把钢琴视为万能的乐器之王,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他的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大大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主要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虽然是单乐章,但其内容表现的幅度广阔,表现手法显示出李斯特的独创个性。两首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一》和《A大调第二》接近于他的乐队作品。李斯特还有大量的19世纪歌剧咏叹调和交响曲的钢琴改编曲。在聆听音乐机会缺乏的19世纪,李斯特这些改编曲在浪漫主义音乐的推广与普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作曲家李斯特对19世纪的标题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之后,首创出“交响诗”的音乐体裁。这种浪漫主义更为理想的交响乐形式,来源于贝多芬、威柏、门德勒的序曲。李斯特13首交响诗的标题,明示出它们与文学、绘画、戏剧的密切联系。如《匈奴战役》与绘画相关,《玛捷帕》以雨果同名诗歌为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角色,《普罗米修斯》则与德尔的诗篇有联系。与柏辽兹不同,李斯特不注重用音乐去描绘场景、事件,他也从不陷入琐细的音乐解说,而追求对作品的内容或艺术形象进行哲理性的概括。他的交响诗更近于贝多芬《交响曲》的传统。李斯特的交响诗是单乐章,保留了奏鸣曲式的一些特征,各段落速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似把交响曲套曲浓缩在一起,以主导动机贯穿变化达到音乐的统一和戏剧的发展。他的交响诗还有《塔索》、《山岳》、《理想》、《匈牙利》等,其中最常演奏的是《前奏曲》。体现了他的炽热、夸张的音乐情感特点。李斯特还写有《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他的交响诗在19世纪下半叶被各国音乐家广泛采用,成为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乐队体裁。

255 评论

米苏and妮娜

舒曼钢琴产于南京,前身是南京钢琴厂,是国内最早出口欧洲国家的钢琴品牌,品质好,性价比很高。

107 评论

永丰YF窗帘窗饰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 , 《狂欢节》 , 《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 , 《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夜》 ,《奉献》 , 《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艺术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19世纪标题音乐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舒曼艺术歌曲在创作方面的主要特点。    1声乐作品借助诗歌的明确语义,充满真情,富于幻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2舒曼的艺术歌曲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一些叙事曲 3舒曼的艺术歌曲与德国民歌的联系比较隐晦,旋律很短小,大多不是结构完整的乐句 4舒曼的钢琴伴奏写作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

129 评论

maodougouzaizi

所有老外的专集都能再线欣赏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德国新音乐杂志官网

    所有老外的专集都能再线欣赏

    且吃且增重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德国新音乐杂志

    舒曼 Robert Schumann 8~29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 舒曼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

    kokomi0827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德国新音乐杂志电话

    1994年去日本之前,舒曼是上海的宠儿。作为一个知名的节目主持人,她甜美的声音曾每天漂浮在城市的上空。6年后,出人意料,舒曼携带着一部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反战纪

    榜样的力量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德国新音乐杂志有哪些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女王Z大人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国际音乐杂志官网

    PitchFork,独立音乐信息杂志,是一个优秀的音乐杂志平台,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际音乐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暗旦无光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