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1

碎花花11
首页 > 论文问答 > 法学论文方法论是什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别叫我龙爷

已采纳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262 评论

coloredglaze

《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ISBN:978-7-5093-1442-5)以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为主旨,在内容安排上基本贯彻选题、资料搜集、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具体撰写规范以及论文的修改、答辩、发表等时间顺序进行,从适用范围来看主要针对法学专业学习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乃至更为广泛的哲学、社会科学学习研究群体。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01 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1-02 选题的途径有哪些?1-03 选题的方法有哪几种?1-04 选题应具备哪几种思考方法?1-05 选题需注意哪些问题?1-06 选题与课题、主题、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1-07 标题和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1-08 标题和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1-09 论文题目的类型有哪些?1-10 论文题目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1-11 论文题目的设计应遵循哪些规则?1-12 副标题的使用规则有哪些?1-13 如何撰写英文标题?1-14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1-15 拟定论文提纲应遵循哪些原则?1-16 拟定论文提纲的方法有哪几种?1-17 文献资料搜集应遵循哪些原则?1-18 文献资料检索的方法有哪几种?1-19 常用的法律外文数据库有哪些?1-20 如何阅读学术论文?1-21 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与内容是什么?1-22 文献综述的撰写应遵循哪些规则? 2-01 选择论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2-02 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什么?2-03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2-04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哪几种?2-05 分析事物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06 什么是方法?2-07 什么是方法论?2-08 什么是个人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2-09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2-10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共通与差异所在?2-11 什么是法学方法论?2-12 法学方法论有何特征?2-13 法学方法论应当包括哪些内容?2-14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有何区别?2-15 法学方法论在法学研究中的意义?2-16 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方法论是什么?2-17 部门法是否存在其特有方法论?2-18 法学方法论缘何具有多元化趋势?2-19 什么是文献研究方法?2-20 什么是规范分析方法?2-21 什么是价值分析方法?2-22 什么是经济学方法?2-23 什么是成本分析方法?2-24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2-25 什么是法经济学方法?2-26 什么是实地研究方法?2-27 什么是访问研究法?2-28 什么是调查研究法?2-29 如何做好问卷调查?2-30 什么是抽样调查?2-31 什么是社会观测方法?2-32 什么是实验研究法?2-33 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于法学研究的影响?2-34 什么是比较研究方法?2-35 什么是历史分析方法?2-36 什么是历史比较方法?2-37 什么是类比法?2-38 什么是归纳法?2-39 什么是演绎法?2-40 什么是分析法?2-41 什么是综合法?2-42 什么是数学方法?2-43 什么是系统方法?2-44 什么是控制论方法?2-45 什么是案例分析法?2-46 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2-47 什么是博弈分析方法?2-48 什么是语言分析方法?2-49 什么是行为分析方法?2-50 什么是政策分析方法?2-51 什么是心理学方法?2-52 什么是法人类学方法? 3-01 正文中标题的撰写应遵循哪些规则?3-02 正文中的标题符号应当如何运用?3-03 目录的撰写应遵循哪些规则?3-04 如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3-05 作者署名应遵循哪些规则?3-06 如何准确标注作者的单位?3-07 作者姓名与单位名称的英译应遵循哪些规则?3-08 摘要具备哪些功能?3-09 摘要如何进行分类?3-10 如何撰写摘要(小摘要)?3-11 如何撰写详细摘要(大摘要)?3-12 摘要写作的方法有哪几种?3-13 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的关系是什么?3-14 如何撰写英文摘要?3-15 如何准确选取关键词?3-16 英文关键词的撰写规则有哪些?3-17 如何正确标引中图分类号?3-18 文献标识码的标引规则有哪些?3-19 序论应包含哪些内容?3-20 如何撰写序论?3-21 本论中结构安排的类型有哪些?3-22 结构的撰写应该遵循哪些规则?3-23 结论应包含哪些内容?3-24 结论与结语之间有什么区别?3-25 引文的种类有哪些?3-26 引文应遵循哪些规则?3-27 文献引证中句号、引号、注释符号并存时应如何处理?3-28 注释的种类有哪些?3-29 注释运用应遵循哪些规则?3-30 注释的内容应符合哪些规范?3-31 英文注释应遵循哪些规则?3-32 如何正解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著作?3-33 参考文献的类型及其标识是什么?3-34参考文献的著录应遵循哪些规则?3-35 如何撰写论文的致谢部分规则?3-38 论文中英文的书写应遵循哪些规则?3-39 论文中数字的运用应注意哪些问题?3-40 论文中的日期应当如何正确使用?3-41 论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有哪些?3-42 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3-43 论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应遵循那些规则?3-44 论文中插图的运用规则是什么?3-45论文中表格的运用有哪些注意事项?3-46 初稿的起草方法有哪些?3-47 论文初稿的撰写规则有哪些?3-48 如何表达一般学术及见解? 4-01论文修改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4-02 论文修改的要求是什么?4-03 论文修改的方法有哪几种?4-04 论文修改中应具备哪些思维方式?4-05 论文修改中如何高效应用计算机?4-06 校对的方法有哪些?4-07 常用的校对符号有哪些?4-08 校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哪些要求?4-09 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4-10 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4-11 答辩的一般程序是什么?4-12 答辩报告(答辩稿)何撰写?4-13 答辩前应做哪些准备?4-14 答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15 答辩后应做哪些工作?4-16 如何向国内外期刊投稿?4-17 如何向外文期刊投稿?4-18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106 评论

伊可grace

回答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可知论,它认为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方法论是要求我们该怎么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待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要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群众观是一致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不能离开实践,也就是不能离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贯彻到底。 第二,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一过程,就是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正是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第三,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发展的过程。集中起来的意见究竟正确不正确,只有靠广大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同时,群众在实行这些意见的过程中,又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从而丰富和发展领导的意见。如同实践和认识需要反复循环一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要永不间断地实行下去。�� 总之,"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更多6条 

353 评论

QQ荔枝蜜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323 评论

linkaixinlang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那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操作方法01规范研究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0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0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04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05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06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07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08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21 评论

水云间秋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  纵观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论研究,而马克思一生则鲜有此类著作,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粗略陈述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说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方法论著作是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吞活剥的方法论巨作,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统一,是一部科学方法论的典范”。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犯了范畴错误,即无论《资本论》包含多少方法论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二是“科学方法论”并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它具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不仅会经常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现象主义、反人道主义错误,也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内容。再者,马克思也从未褒奖过科学方法。他只是将科学看作一种“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后人给马克思的哲学冠以“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褒奖。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这才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一)拯救人类的社会实践重于一般方法研究  在德国,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既是黑格尔哲学占优势的时代,也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开始觉醒和对古典哲学产生巨大厌恶的时代。特别在一些科学家眼里:它充满空话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连串粗鲁的经验错误,毫无价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评判的引文堆积;“即使您看一看现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以及他们的同谋者,您也会由于他们的规定而毛发悚然。”这种把哲学当作远离社会现实的玄学,像康德那样一辈子没有离开哥尼斯堡也能够成为哲学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快就被他所唾弃。特别是1848年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扫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借助新生阶级充满朝气的活力,推动德国的科学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投身社会,改造社会,试图改变德国的落后状态之后,这种气势磅礴的革命热情也就激励着哲学家从天上回到人间,从虚幻回到现实,不再企盼用高谈阔论和思辨的方法来解救一切。  由此,尽管马克思早年是一位忠诚的、习惯于沉思冥想的黑格尔信徒,然而,随着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了悟,对资本主义不合理制度的明察洞鉴,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分析,自1841年之后在他的学位论文及笔记中就开始怀疑黑格尔哲学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认为那只是彼岸世界而非此岸世界的真理;那只是对天国而非对尘世的批判。在1843年发表的《黑格尔的“权利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黑格尔整个哲学存在的缺陷,认为他的哲学是绝对的抽象,是纯粹的方法论概念。在1844年完成的《巴黎手稿》中,又继续对黑格尔进行了系统批判,并将其延伸到更广泛和更有争论性的青年黑格尔派(如《神圣家族》及《德意 志意识形态》)和普鲁东的著作中(如《哲学贫困》),明确认定:人生目的就是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幸福,而不是仅使自己获得安逸;为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而斗争,将是每个人最崇高的责任。关于从抽象的哲学研究回到对社会现实的虔心关注,他在给李斯基的一封信中给予了真切、清楚的表述:“对我来说,推动这种确有裨益的发展,呈递一部驳斥迄今为止的德国哲学和德国社会主义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为公众准备我的‘经济学’观点是必要的。我的经济学立场本身就处在以前的德国科学的对立面。”面对这个把普通劳动者变成魔鬼,剥夺其一切自由权利的社会,“无论何时我都不会停留在平静和安谧之中,我将要不断地怒吼”,“公开地向广大的世界挑战。”尤其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同这个腐朽不堪的君主立宪制作斗争,同这个彻底自相矛盾和正在扬弃自身的混合物作斗争。“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象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从此马克思就不再是一般的只会呆在书斋里或讲台上,玩弄、臆造几个空疏无用的概念和名词的哲学家或是一个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学者,而是终生都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战斗不止。他对于社会和人本身的关爱,探求人际间的各种现实关系,谋求解放全人类的道路,更胜于对一般的逻辑和方法的关照。1843年秋他到达巴黎后,就以极大热情投身当时巴黎各革命团体的沸腾生活,并同各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激烈的政治论争,身体力行“使政治国家返回实在世界。”1845年之后,他就被许多国家的反革命势力视为“一个危险的革命家”而遭受多次逐出、逮捕和审判。在五六十年代的民主运动复兴时期,他又投入紧张繁忙的实际活动。尤其是1864年在伦敦创立著名的“第一国际工人协会”之后,他几乎把全部身心都无私地奉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竭力把各国工人运动统一起来,把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纳入一致行动的轨道,试图让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生存的权利,彻底砸碎锁在他们身上的镣铐,使其实现人的真正本质。他是一位对全世界的劳苦大众充满同情心、爱心的最博学的哲人;他的善良和人道可以说是学人中无与伦比的。他一生的志向决不是仅仅为别人的行为和实践创立一些抽象的方法论教条,而是要深入社会,亲自实践,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全身心地改造眼前的吃人社会。  二、方法是通过实践对事物自身逻辑的认识  虽然马克思关注现实,将全部精力都用于社会规律的发现和组织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奋战,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对方法论的思考。他深知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实现成功的工具。因此他对以往的方法论并没有完全沉默,而是进行了普遍的反思。比如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认定把方法仅仅作为一般性的反映是太专横了。他说:“我正在压缩我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一篇总论,因为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每一个将证实产生结果的预言似乎都在使我混乱,而且那些一向追随我的读者全都决意从特殊上升到一般。”所以方法不应是某种抽象的、形式化的、翱翔于一门科学的具体内容之上的程序。宁可说方法需要从对具体事物的详细研究中成型;而黑格尔的做法则相反,他把到达真理的途径和主观形式相混淆;违背了他自己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辩证法。事实上,马克思早在1837年在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就表示要抛弃康德-费希特式的到达一门法学的形式化途径。从那以后,他进一步把方法看作一种抓住事物自身规律的逻辑。既然这种逻辑不是可确定的一种先验的东西,那么纯粹的、形式化的方法论在认识论中就不应该拥有地位。由此出发,马克思在《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又对黑格尔的逻辑学进行了总批判。指出,在逻辑的科学对特殊的实在科学,如社会科学的关系中,黑格尔跌入一种新的形式主义,他把逻辑学所确立的纯粹逻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特殊群集中。这样,当他把社会实体纳入其预先制定的逻辑之下的时候,也就失去与事物本身的逻辑接触,特别是失去与市民社会和现代状态的逻辑接触。马克思不仅批判了黑格尔的形式逻辑,也批判一些“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将形式主义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比如在1858年写给恩格斯的信中,他就贬低FerdinandLassalle将黑格尔的逻辑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尝试。他说:“我在这种尝试的一个注释中,看到这个家伙打算在他的第二部巨作中,象黑格尔一样介绍政治经济学。对他的伤害,使他开始懂得:第一次将辩证描述的观点带进一门科学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尽管是批判而不是应用一种抽象的、完形的逻辑体系于这样一类的体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对马克思来说,对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描述,只有通过对那种体系进行最彻底的经验的和概念的研究,才是可能的。辩证的描述必须从对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分析中形成,而不是通过应用预制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反对将黑格尔的逻辑未加批判地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法”应用于实在科学;反对把逻辑描述为一种独立的科学介绍给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但他承认黑格尔的逻辑表达了有关辩证法的某种基础,且总是赞扬黑格尔拥有伟大的经验主义的和历史的意识。这种意识使他能够构造一种逻辑揭示如此多的有关他所探寻的具体科学的真理;使他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需要的许多东西,都能够出现在他手边的黑格尔著作中。也正是由于马克思的研究从黑格尔那里获得了无人可以取代的精神武器,以至他在论及黑格尔的逻辑学时,一方面认为将黑格尔的逻辑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实在科学,不可避免地要陷入逻辑的神秘;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运用经过重新装饰的黑格尔的逻辑总是能够显示巨大的方法论能力。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的重新装饰,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可略见一斑。在那里,他在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时,并没有完全否定黑格尔从概念出发的抽象推理作用,倒是首先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实证论,指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因为在这里,人们只是看到事物浑沌的表象,没有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发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同时坚持走完两条道路:一是从具体到抽象,二是从抽象到具体。前者是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后者是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再现为具体。只走前者,人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和表面的;只走后者,又必然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8](P23)由此,我们说马克思对于方法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想用新的方法论形式取代居先的形式化的方法论。二是一旦形成他的总批判,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东西留给一般方法,剩下的将是描述那正在探索的特殊科学,以与正在研究的对象的逻辑相一致。三是马克思对方法进行反思的积极结果,是通过特殊科学本身所捕捉到的实际形式。  三、社会理论批判是实践方法论的灵魂  马克思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的哲学中始终充满着批判的风格和战斗的精神。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他思考的则主要是如何改变世界。既然如此,在方法上他的独到之处就是,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始终是他的哲学特色。也正是在企图去除往日的哲学即宗教的意义上,马克思才坚持:哲学应该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应该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而且他所谓的和所进行的“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包括对以往一切经济学和哲学方法本身的批判,都是对现实方法的反思和反映,而不是凭空臆造。比如,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论著中,都是从批判前人,审查历史,批判地掌握前人的成就,批判地克服前人的观点而开始自己的创作过程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从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同样不是从正面论述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从批判普鲁东的经济学说作为论证的起点;在1857~1858年的一系列经济学手稿中,他也是从批判巴师夏、凯里和达里蒙等人的著作入手,试图在其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真正的经济学规律的。在这里,马克思很清楚:“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为一切批判都是辩证的扬弃,都是革命的序曲,本质上都具有某种进步意义。俗话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一切巨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无情和猛烈的批判作为前奏。批判的意识、批判的方法和批判的精神自古以来都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法宝。为什么“批判”会具有如此重要作用呢?这显然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所谓批判就是评价和审断,就是揭露和解决矛盾。它需要怀疑、发问、研究、尝试、摸索、实践、比较和鉴别,需要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洞察。一个人只有具备批判精神,才可能洞鉴古今,明察秋毫,远见卓识,防患未然。反过来,若没有怀疑和批判,就容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保守僵化,将平庸之作看作是宏篇巨制,将凡人之举当作是神工妙力。没有批判就没有创见,没有自由和自我;就容易受欺和被奴役。  马克思认为,近代以来,人类首先应该批判的是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宗教。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因为宗教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幻想和荒诞、谬误和欺。不是宗教创造了人类,而是人类创造了宗教。不是人类远离天国,而是天国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宗教给予人类的是一个被幻觉颠倒了的世界。宗教就是这个被颠倒的世界的总理论。它包罗万象、自相矛盾,毫无批判,只有信仰和服从,只有上帝,没有自我。而对宗教的批判,一经摘取那装饰在人类精神中的虚幻的花朵,就会陆续砸烂捆绑在人类肉体和灵魂上的各种锁链。这正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彼岸世界的真理消失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就是揭穿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就是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对政治的批判也就是对现实社会制度的批判。这种批判显然不会只停留在理论上,最终要由批判的武器演变为武器的批判。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主要进行的是理论的批判,但他更关注武器的批判。无论是哪里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他都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比如1848年他支持波兰主张土地革命的政党;1849年他支持德国极端革命民主派;对于1870年的法国革命,他尽管事先警告过法国无产阶级不要举行不合时宜的起义,但起义一旦发生,他还是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迎接冲天的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并且在革命失败后,对巴黎公社作了一个极其深刻、准确、出色而起积极作用的革命的估价。马克思的这种批判精神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且得到高度评价。譬如在霍克海默看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批判》中开创的批判传统,“不仅仅是人类当下事业中显示其价值的一种研究假设,而且是创造出一个满足人类需求和力量的世界之历史性努力的根本成分。无论批判理论与具体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多么广泛,该理论的目的绝非是仅仅增长知识本身。它的目标在于把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四、社会历史实践是其方法论特点  追索实践概念的成型根源,应该是从康德和黑格尔开始的。只是他们的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可知论或唯心论色彩。康德一方面没有把实践看作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没有认识到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另一方面把人类实践主要限于伦理学,要人们拒绝激烈的政治革命,温文尔雅地追求道德完善,认为“纯粹实践理性的无制约的对象的全体,就是所谓的‘至善’。”黑格尔虽然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且把真理看作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为“前者就是认知真理的冲力,亦即认识活动本身——理念的理论活动。后者就是实现善的冲力,亦即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这两种密不可分的活动常常是消灭主观和客观片面性的两种手段。但是他的实践依然只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而马克思的实践方法论的最大功绩就是既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论,将它从理念世界拉回到世俗世界,也把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纳入人类实践,导入认识过程;认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物质材料决非人的主观所固有,而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但“他又决不是在无中介的客观主义的意义上,即决不是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这种人之外的实在。”而是处处把实践和历史看作是实现人和自然统一性的中介。在他那里,外部世界既是人的实践要素,又是存在着的万物总体。人类生产力作为知识和实践的产物,由于给物质世界打上烙印,因而与其说否定了不依赖于意识的物质世界的存在,不如说完全确证了它的存在。因为“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于人说来也是无”;“单纯的自然物质,只要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其中,也就是说,只要它是不依赖于人类劳动而存在的单纯的物质,它就没有价值。”反过来,自然科学之所以没有给人们提供任何对自然实在的直接意识,也是因为人们对实在的认识主要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上。在人的一切认识中,“甚至连最简单的可靠的感性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才提供给他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与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因此承认社会要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优先地位。相反,坚持外部自然及其规律对社会中介的先在性,在认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涉及到究竟是肯定物质、实践第一还是精神、理论第一的哲学基本问题。而马克思在这里显然坚持了唯物论立场,并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唯物主义。以至马克思眼里的自然和物质也就不同于以往一切唯物论者的认识。  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实践主体总是使认识对象,自然界或物质材料与自己处于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关系中,这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说物质对象或自然界是最高的存在原则。再说,人在实践中,所接触的物质本身也从未是绝对的抽象,总是从质、量、时间和空间、运动和速度等各方面都给予具体规定了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普遍性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来说,只存在于具体和特殊之中。物质的实在性只存在于与人的社会实践和意识相互关联的关系和相对性中。不存在脱离具体规律独立存在的自在实体。自然和人都具有实践的、感性的、直观的性质,且只有用感性直观来规定和修正自身的思维,才是真实的、客观的。人作为思维主体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在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够认识自然与人本身。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反过来,一切理论若离开实践就是“纯粹的经院哲学”。不论自然概念还是社会概念,都首先不是从思辨或物理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规定的。比如各种对立理论之间的矛盾解决,只有借助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地将构成人类认识的诸要素统一起来,并作为它们相互转化的中介。无论是人的局部经验概括还是特殊领域的理论认识,或最普遍的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断地将实践对象统摄在自己的目的之下,从对存在着的现实进行解释转向对它进行变革,致使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也创造客观世界。所以实践既是理论检验和科学划界的原则,也是检验哲学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标志。  马克思的方法论特征不仅在于把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将历史与现实、人和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中“历史”概念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尤为重要。他对于历史和世界的意义的阐释,既不同于叔本华的所谓历史是杂乱无章的事实的堆积,也没有像黑格尔那样把历史从属于理念或目的。他认为这个世界包含的全部能动意义,无非是人类通过各种行为、实践调节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而达到的目的。即使人类社会能够从较恶的社会进达于较善的社会,也不需要增加任何外在目的,只能从历史发展的史实中去寻找一系列解释上的联系。因为人的本质是残酷地隶属于维持其生存的物质条件的。人类当前只有首先从理论上把自己作为自身的原因来看待,才能达到其本质和实在的现实统一。为此马克思关心的主要是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在这个“绝对第一的基质”中,一切都已经同社会实践产生的认识和事物交织在一起。这样它也就不是绝对的第一,而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既然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亦即人对于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具有实践的、感性的、直观的性质,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亦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现实的一切都是从作为存在物的人和自然界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感性意识开始的。正是从社会实践的具体性而不是从有关物质的抽象体出发,唯物主义才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彼此合乎规律的产生是不证自明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尽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有其特殊性,但自然史和社会史却在差异中达到统一。相对于人类,“全部历史都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作为人的人’的需要成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所作的准备。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是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然而形而上学唯物论却没有看到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类史只是自然史的附属,是生物学规律的一种纯粹现象。而马克思则认为现实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社会,不是一般的自然史或人类史。现实中不存在自然和社会的绝对分离。在人的面前总是摆着一个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作为合规律的、一般领域的自然,总是同被社会组织起来的人在一定历史结构中产生的目标相联系。“人的历史实践及其肉体活动是连接这两个明显分离的领域的愈趋有效的环节。”  所以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是人类行为的自然后果,不是预先设计的结果。劳动、资本、乃至科学的异化都将成为不堪忍受的力量约束着人的主观性,限定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因此,“对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描述,只有通过对那种体系进行最彻底的经验主义的和概念的研究,才是可能的。辩证的描述必须从对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分析中形成,而不是通过应用预制的辩证法。”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学论文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

    zhangyekiki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学术论文方法论是什么

    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详细在大学学业完成前都是要提交毕业论文,然后学校采用论文检测进行审核论文是否合格,它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部分,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

    cll19880211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是什么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

    jessica8918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法学论文选题刑法方向是什么

    首先,你要大概确定你选题的范围,即属于哪个部门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还是国际法,等等。这个可以根据兴趣或专业熟悉程度选择,标准不一。 其次,在选定了范围之

    karastt8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论文研究方法对比法是什么

    对比分析法不是研究方法。 是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对比分析法也叫对比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

    枫月絮影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