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4

阿达殿下
首页 > 论文问答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帆杰作

已采纳
松潘-阿坝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是战略选区项目开展高原地区地震调查攻关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难点主要如下:地震测线经过高山、荒漠、河谷、草原及沼泽等复杂地形,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壑纵横。老地层广泛出露和近地表冻土层的普遍存在,对地震波能量的屏蔽、吸收、散射作用严重;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褶皱严重,产状多变,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新老地层互相切割。羌塘盆地是一个具有特殊地表、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勘探新区,其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整体信噪比偏低。(一)前期地震调查工作前期地震勘探概况松潘-阿坝地区地球物理工作开展较少,仅有的几条地震采集剖面由于受地层褶皱及地表覆盖等的影响,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仅有少数波组在剖面上可连续追踪对比。从以往采集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料上浅中层(5s以内)反射能量较弱或无明显反射。深层—超深层(5~8s)有较强的反射波组,且广泛分布。从以往地质资料看,本区深部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缺失中新生界,古生界最厚超过10000m。盆地周边断裂发育,地层倾角较大。依据区内出露头资料,本区三叠系以下地层密度和速度差异较小,造成波阻抗界面不明显,这可能是造成浅、中层无明显反射的原因之一。青藏高原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程度极低。仅在海相的羌塘盆地工作程度较高,二维地震勘探工作量有2640测线千米,其中在万安湖地区测网密度达到4km×4km。但是由于信噪比低,可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不多,影响了油气勘探的效果,以至于对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主要还是依据地表地质资料的分析综合,可靠性不高。因此提高或改善地震剖面的品质就成为能否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前期地震调查方法(1)地震采集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6月,松潘-阿坝地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组织胜利物探、物探局等单位进行野外地震采集攻关,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等取得了一定认识。其主要采集参数见表9-3。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单井激发)井深:14~25m接收道数:240道,少数480道、600道记录格式:SEGD道间距:50m,少数20m最大排列长度:5975m记录长度:12s采样间隔:2ms,少数1ms覆盖次数:60次,少数为120次至300次中石油1995年首次进入羌塘盆地,使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部分地区获得了可用的甚至较好的地震记录,但绝大多数资料品质极为欠佳。在激发能量不足的前提下,小道距、高覆盖次数试验的效果也不明显。在原始资料整体品质不高的条件下,虽然也进行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精细处理,不同公司处理或同一公司先后处理的剖面面貌都不相同,因此至今没有获得一条区域性基准剖面,仅有少量剖面的局部被用于石油构造解释。1998年INDEPTH-III分别在班戈、伦坡拉、多玛和双湖分段进行了深反射地震试验,采用井炮激发,井深15~18m,获得了有效反射信息,这提示加大井深和适当加大激发药量可能是改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地震资料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表9-3 原石油部门羌塘地区地震采集参数一览表(2)处理方法技术在松潘-阿坝地区,其前期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层析成像反演静校正与相对折射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线性校正后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折射多次波、速度分析与预测反褶积相结合的方法压制多次反射波;FK域均值加权减去法压制线性相干噪音;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提高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与信噪比等。针对羌塘盆地资料的特点,原石油部门总结认为,信噪比低和静校正量大是两大难题,从处理方法试验和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认识:1)羌塘盆地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恶劣的环境因素等造成所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处理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才能采用针对性技术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叠前去噪的力度和范围要掌握适度,既要有效压制噪音,又不能损害有效波。3)通过试验和分析对比几种静校方法的效果,采用针对性强的通用技术。4)叠后去噪要适当,应注意保真,过重修饰会使剖面波组特征不明显。5)对同一批资料处理的流程要一致,否则对同一区块资料的解释会存在困难。前期地震调查认识从以往的地震工作分析来看,信噪比和静校正量大是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面临的两大难题。2004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3年的地震攻关,累计获得150km试验剖面,采取增加井,选择最佳药量,加大排列长度、小道距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二)选区地震调查工作战略选区项目在以往羌塘盆地地震攻关的基础上,抓住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为核心,根据本区所存在的面波、折射以及多次折射波、高频随机噪音的特点,拟定了采集施工中的主攻策略。地震采集方法具体采集参数见表9-4。表9-4 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一览表1)针对记录信噪比低,采取的对策是:检波器面积组合;增加检波器个数来压制随机干扰。其具体接收参数如下:组合形式:36个检波器沿线矩形面积组合;组合基距:LX=4m LY=11m;组内距:δx=4m δy=1m;组内高差:小于1m;埋深:不小于20cm。2)针对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采取的对策是:加密表层结构调查点,控制潜水面变化,具体激发参数如下:激发深度:高速层顶界面下3m;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5m(除砾石河滩外);砾石河滩最小钻井深度不得小于12m;激发药量:18kg。3)针对主要目的层埋藏浅,以往采用了48~60次的覆盖次数,再加上排列长度大,炮点距大,致使主要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低、成像效果差。采取的对策是:增加叠加次数,确保叠加效果;减小炮点距离,增加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可变线元观测系统,以利于获得较多的地质信息。4)针对本地区刮风时间长,雨雪、冰雹频繁等恶劣气候环境,采取检波器埋置;用仪器监视外界噪声,干扰大时不放炮;优选时段进行低噪音施工。5)针对河滩砾石井,含水丰富成井难,利用陶土粉和烧碱配成泥浆打井。2009年与2008年在羌塘地区开展地震调查的采集施工参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9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通过提高覆盖次数来提高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来进行,如表9-5所示。表9-5 2008年与2009年地震调查采集施工参数对比表地震资料处理针对羌塘盆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问题,强化对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结合以往低信噪比资料处理经验,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资料品质。(1)静校正处理技术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求取长、中波长的静校正量;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解决短波长的剩余静校正量。(2)多系统、多方法的联合去噪选用不同处理系统的最佳去噪手段组合应用,有效提高叠前数据信噪比。(3)地表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增益曲线分析、时频分析等进行叠后剩余振幅分析与补偿,使波组特征清楚、强弱特征明显;此外,采用地表一致性多道反褶积,消除表层因素对子波的影响,改善叠加效果,提高剖面品质。地震调查效果地震攻关所获得的剖面,浅、中层反射波组齐全,主要反射波组连续性好,过渡自然,易于识别和追踪,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明显、可靠,基本可以达到了解地腹基底起伏和划分构造格局的地质任务,如图9-15所示。通过对本次选区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基本了解了本区地层展布状况、侏罗系和三叠系主要目的层的展布特征、上覆盖层的构造格架及构造样式、基底埋深、基底形态及断裂特征,为西藏地区进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图9-15 TS2009-03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317 评论

羅潔愛爾

管单位:辽宁省地震局主办单位:辽宁省地震局 吉林省地震局 黑龙江省地震局主 编:高常波地 址:沈阳市黄河北大街44号辽宁省地震局(东北地震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110034电 话:024-86580104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8565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73/P

203 评论

梁小姐12

《地震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任主编是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地震学报》英文版与《地震学报》中文版自1994年起内容一一对应,同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学及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自2009年开始,《地震学报》英文版将更改英文刊名《Acta Seismologica Sinica》为《Earthquake Science》,届时期刊的封面、版本以及版式将作相应的调整。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接受独立提交的英文稿,《地震学报》中文版中的一些优秀的论文仍将继续在《地震学报》英文版上同时出版。 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1992年获国家地震局首次科技期刊评比国际交流奖。1992年获中国科技协会首届优秀学术期刊评比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国内刊号:CN11-2022刊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国际刊号:ISSN1000-9116邮政编码:100081文 种:英文刊 期:双月刊开 本:16开

288 评论

宇晨yuchen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蓝色泡泡沫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电话号

    松潘-阿坝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是战略选区项目开展高原地区地震调查攻关所选择的代表性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难点主要如下:地震测线经过高山、荒漠、河谷、草原

    久美雍希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电话

    应该是大部分高原地区板块比较坚固稳定,正因如此,周围板块挤压不过而插入该板块之下形成高原,板块稳定厚实,是一个比较坚固的整体,才不容易在内部发生大地震。我也是猜

    一个美好的食袋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高原地震期刊官网订阅电话

    应该是大部分高原地区板块比较坚固稳定,正因如此,周围板块挤压不过而插入该板块之下形成高原,板块稳定厚实,是一个比较坚固的整体,才不容易在内部发生大地震。我也是猜

    我豆是我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地震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随着人口的密集化和建筑高度的增加,地震一旦发生,给人类造成的创痛就非常巨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地震研究与应对地震上不敢松懈,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研究部门,组织了

    忘记高傲 1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