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10

小特别1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儒家思想变迁史论文题目解析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奇的小米

已采纳
从汉武帝开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近代开始是被批判的典型。从最近有所反思,重新评估儒家思想的作用。
248 评论

好吃的深海鱼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30 评论

xiaxia910000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非常具有一定的私吸取和紧以为戒的地方。

285 评论

心泊-李伟

儒家应该分三个阶段:一,成型阶段,百家争鸣之时,法家、道家、儒家等等诸子百家,在这个阶段,儒家只是众多学说中的一家,慢慢在不断完善之中慢慢生存下来、崭露头角,便是代表了儒家的先进性与包容性。那个时候的儒家是一种比较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是一种先进的学说。其实百家争鸣,其中暗合了哲学思考的兴起,也就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哲学大发展。主要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二,大发展时期,就不得不提董仲舒这个人,董仲舒对于儒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把儒家与帝王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把儒家学说发展成了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三纲五常”也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造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种形态。三,进入相对更为封建与严苛的时期。儒家从开始一直到北宋前中期,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开明包容的学派,对于人的影响多在于社会伦理与品德思想方面,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礼义之所在。对于华夏的影响也是极为正面的。但是进入到北宋后期与明,儒家的发展慢慢有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开始束缚许多人性。这里要说的就是比如“男女大防”问题,北宋后期以前,男女之防,还不到后来明清这么严苛。严苛到女人只能在闺房里不能出门,女人不能见陌生男子等等。甚至到后来的三寸金莲等等,其实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朱程理学的进步,也是哲学观念的大发展,到后来王阳明,也有许多正面的进步。儒家一道,总是被现代许多人妖魔化。其实不然,儒家的本质还是在于人与人,人与天地的关系。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现代人的伦理观与是非观,对于人性的解读,也主要来自儒家。没有儒家,也不会有中国现代社会与家族凝聚、国家意志的统一,一个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与社会,这是中华文化最为值得骄傲的。世界上古文明并非只有一个,但是真正几千年下来保持一致性的传承的,就剩中国了。儒家在这方面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否定儒家,其实就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家庭观,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从内心到外在完全否定一遍,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可以这么去否定,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一个为人的意义了。

107 评论

PP的猪窝

儒家思想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正如笔者在《人性善恶论》中指出的,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这一点,儒家并没有错。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门。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而且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用来治国,对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会有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完全适用。将来也会适用。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经验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想,使得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礼的思想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改变其中过于僵化的部份而已。儒家思想因此为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李先生讲的尊老观就包括在这纲常伦理中。三纲五常一直是反儒学的人批评的一个靶子。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这些社会规范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现代价值观的地方。但是,这些纲常只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到社会规范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人们可以说,这些表现形式过于刻板,不够变通;或者说某些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一种思想可以影响到许许多多的方面,也会有无数的表现形式。某个方面不适用,或某个形式不合理,并不代表这种思想在其他场合和既然儒家思想有如此多的内容(本文列举尚不完全),人们就不能仅凭某个事件和某个方面妄下“儒家思想过时”的断语。如果站在客观和历史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繁荣,其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时至今日,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地方。当然,儒家思想成型于两千多年以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着糟粕,这是我们必须舍弃和批判的。

319 评论

小涛涛偶巴

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孔子和《论语》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孟子和《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是“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荀子和《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劝学》一篇为其代表。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著述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董仲舒: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王阳明:王守仁,汉族,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344 评论

妮妮乖乖58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112 评论

學僧Young

你这个题目都够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内容博大浩繁,谁免费答?

299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