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5

半调子810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丝绸之路的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t20121028

已采纳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嘉峪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和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4)西域都护的设立: 2、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 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 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能到达中国,并开创另一条比丝路更好的贸易要道,但他却在大的失望中带领欧洲发现了美洲这一块新大陆。于是哥伦布之后的探险家在美洲开启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时代,17世纪之后,荷兰与英国也陆续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扩展他们的势力。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326 评论

TracyJunli

有人说:丝绸之路名不符实?丝绸之路是否真实存在?丝绸之路上卖得最多的是丝绸吗?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后就消失了?玄奘与悟空走的丝绸之路是一样的吗?这些历史教科书上答得似是而非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11月30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在首都师范大学以“丝路出土文献所见的丝绸之路”为题发表演讲,或多或少地解答了上述问题。荣新江教授通过解读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和敦煌文书后认为,丝绸之路是真实存在的,汉唐朝廷官方都有专门的文献来记录道路所向。路上的丝织品的确是大宗买卖,唐初的玄奘与中唐的悟空走的路不一样,但无论是悟空之前还是悟空之后,丝绸之路一直都没有断绝过。南宋开辟海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是否断绝没有必然联系。腾讯文化记者现场记录了荣新江教授的部分演讲文字,经主办方授权发布。由于篇幅较长,特分为两篇发布,此为第一篇:今人所绘玄奘之路一、丝绸之路因真实的道路记录而真实存在1、汉代每个驿站都有里程簿,使者来了,热情款待;依据两支汉简能推出汉帝国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最核心的记载仍然是传世史料,不是说有了敦煌、吐鲁番的文书才有丝绸之路的详细记录。出土文书只是丝绸之路的辅助性材料,能够充实正史记录的细节。首先,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典籍里可以找到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张骞的旅行路线不太清楚,但玄奘一步一步走到哪,非常清楚。丝绸之路的其中一条路叫玄奘之路。唐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的《皇华四达记》有片段留存,记载了中国通向外面的道路,其中有一条从安西(今新疆库车)通向中亚地区的道路。这是唐朝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隋朝裴矩曾在张掖帮隋炀帝做生意,他招揽外国使者、商人,每来一个人就记下,写成《西域图志》。书现在已经失传——四十多个国家的内容丢了。但总序在《隋书·裴矩传》里留下来。总序记录了从敦煌一直到地中海的三条路,“总辏敦煌为咽喉之地”。总体而言,典籍记录了粗线条的丝绸之路,需要出土文书的细化。出土的汉简里,有两个关于“传置道里簿”的文本,置就是驿站。在额济纳出的汉简,记录了大致从长安到武威的路;而悬泉置出的汉简记录了武威到敦煌的道路。道里簿上,我们能看到驿站到驿站之间,走多少里,非常清晰。悬泉置是敦煌东边的驿站,用来招待外国使者。外国使者进了玉门关,官员恐怕担心进城里出乱子,有时不让他们进城。汉代边陲之地,在不同地点发现了两件同类文书,能够说明什么?可以据此推断汉代帝国治下,每个驿站里都有“传置道里簿”这些材料。现在有人说,没有丝绸之路,理由是没有详细记录。我觉得不需要那么多详细记录保存下来,有这两支汉简,就可以把整个汉帝国的交通路线全部勾勒出来。过去我们说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我认为,现在要大胆地说,有一分材料要说三分话,要说五分话。因为这是有制度规定,所以可以推演出来。悬泉置有道里簿,另外的置也就必须有,每一个驿站都得有,不能断。官员接待使者,要把他们从这个站送到那个站,下一个站必须依据道里簿知道,多少人多少天后会到,要准备粮食。今玉门关遗址汉代非常大方,使者一进玉门关,吃喝拉撒睡全包。每天要吃什么,吃了多少,都有一个账簿。有的使者出使之后,汉代朝廷和他的国家打起来了,但他不知道。结果没得吃,就质问官员,今天为什么没得吃?官员自然不招待他,甚至要处罚他。这些档案材料在悬泉置里都有发现。长安到玉门关的路线都有记载。玉门关之外呢?《汉书·西域传》记录了玉门关以西到罗马帝国的道路,每个西域王国的都城,记着至都护治所多少日,至长安多少日,至周边的其他国家多少日,有的还记有确切里数。这些信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把这些记录连接起来,就是具体的丝绸之路地理簿。中间可能因为个别档案丢失、使臣记录缺失等原因,道路情形空白,但基本上汉代使者所能走到的地方、外来的使者报告给汉代的道路信息,都有留存。我们不能只看到一篇文献的具体的地名、里程,还可以由小见大,理解整个汉帝国的丝绸之路。2、唐代丝绸之路上各州有图经,记录各地道路;不能只依据出土的个别文书断定道路有无汉以后,各朝代都有类似“西域传”的文献,到唐代就更细致了。如《沙州图经》(唐代州的图经,类似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卷三的敦煌县部分,有“一十九所驿”的记录。它是武则天时期编制、玄宗开元时期改定的文本,当是这些驿废了,没废时期的最原始的东西没存下来。唐制,每州必编图经,三年一造,报尚书省,每三年修订一次,修订完后旧的就作废,不留,当废纸扔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敦煌偶然存下来的几段,其中有“一十九所驿”这一条。《沙州图经》这条记录从沙州州城驿开始,记着“右在州东二百里,因州为名。东北去清泉驿四十里”,清泉驿,“右在州东北四十里”,距横涧驿多少里,……沙州到瓜州的驿站怎么走,什么时候通畅(如雪天不通),等等。图经的敦煌县部分,除了驿的部分必录之外,道(四通八达的道路)怎么走也要记录,然而道路部分的条目没有保存下来。残存的《沙州图经》卷五,是沙州上元年间塔里木盆地东边(今若羌和且末地区)的路线记录。这里说的就是“道”。如关于石城镇部分(今天的若羌),以它为中心,有六条道路,记载得清清楚楚。又如《西州图经》(今吐鲁番的图经),也有11条道路的记录。记载得更规范,道路还有名字,如大海道、他地道等。《西州图经》唐代沙州辖区很大,塔里木盆地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它的。这些路线不是随便写的,图经中每个条目的设计都是官府规定的。如果规定的条目本州没有,比如祥瑞,那也得写上“没有”。每一个州都有道路和驿站的条目,把这些条目接起来,就是详详细细的丝绸之路,如将从沙州走到瓜州的条目、接上石城镇的条目,又走到且末,从且末又能走到于阗。这些肯定能够接起来,因为唐令规定,每个州必须三年一报图经。你不报的话,州刺史就会被撤职。修图经可是地方官的政绩。唐朝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虽然没有留下图经,但讲到于阗要造图经,这意味着地方官府也造图经,唐朝中央官府已经摸清了于阗地区的道路,推而广之,从于阗到叶城,到疏勒(喀什),这些道路都应该有,而且也会记得很详细。什么季节路会比较好走,什么地方的山路特别窄,马过不去,人可以过去,这种中古时期的交通信息的书写非常了不起。内地的交通网络也是一样的,比如北京幽州到其他州怎么走,都有记录。把从长安向外的基本干道,接上《沙州图经》,接上《皇华四达记》,再接上于阗地区的图经,就可以把整个大唐帝国的丝绸之路编缀起来。需要指出的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所记的路线,开篇就从焉耆开始,实际他应该是从高昌开始的。为什么从焉耆开始呢?高昌(吐鲁番)在他离开的时候还是西域,等他回来的时候,高昌已经被唐太宗灭掉了(高昌贞观十四年被灭,玄奘贞观十七年返回)。唐朝灭了高昌之后,把吐鲁番变为直辖的正州,立为西州。这时候,玄奘如果把西州归入西域,那就会在政治上犯错误。所以,你不能看见一张吐鲁番契约,上面记录这么一点买卖信息,就怀疑这怎么能重构丝绸之路。别忘了,还有《沙州图经》等等文献。从出土文书看丝绸之路,要全面去看。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3、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也没有断绝,悟空走了一遍,接下来的僧人、商人照样走现在很多人谈丝绸之路都是依据汉籍。往往说,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就不畅通了;南宋开辟了海路,陆上丝绸之路就断绝了,理由是汉文史料没有记载。其实,陆上丝绸之路,汉文史料没有记,其他文字的史料有记。阿拉伯地理文献专门有一类讲道路,一站一站地讲,与中国典籍一样。像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佚名《世界境域志》都是这类书。阿拉伯、波斯的文献与中文文献正好在中亚可以交叉。将它们的记录连缀起来,就能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吐鲁番出土的粟特语文献《国名表》,按顺序记下了他们所知道的国家,抄得非常整齐,有学者怀疑这可能是摩尼教徒教区所在地的记录,从西到东,有拂林、波斯、安国、布哈拉、石国、粟特、拔汗那、竭盘陀、佉沙、于阗、龟兹、焉耆、高昌、萨毗、吐蕃、吐浑、弭药、薄骨律等,作为摩尼教的传播路线。可备一说。粟特语文献《国名表》1920年代在北大教书的钢和泰买了个敦煌卷子,正面是藏文,背面是用于阗语写的发愿文、抒情诗,还有一段写一个使者从于阗走到沙州、朔方,又回过头来走到西州回鹘(吐鲁番),一直走到库车(龟兹),他把每一站、每个小地名写下,如吐鲁番、乌鲁木齐这些元代以后汉文史籍里面冒出来的名字,在这个卷子的地理行纪部分就有了。这是925年(唐朝907年灭亡后中原进入五代时期)的文献。我觉得,有文献的根基在,有粟特文、于阗文所记录的这些东西,就不能否定中唐以后陆上的丝绸之路仍在运行。实际上,中原地区这边没人过去,那边的人就会过来,丝绸之路上照样通行。我反对把丝绸之路看成是一个人从罗马走到长安的一条路。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不是某个人的路。汉代使者甘英走到底格里斯河口,帕提亚的波斯人说,那个红海里面有怪兽,你去了会被吞了,他就没有走到大秦。他本来是要去罗马帝国的,为什么不让甘英走过去呢?因为波斯人要赚中转贸易的钱。事实上,丝绸之路上的每一个民族都要赚中转贸易的钱。如果让你一个人一路走过去就不是丝绸之路了。没有人从长安直接走到罗马,但是丝绸的的确确走过去了,希腊罗马的文献里有那么多穿丝绸的记载,丝绸哪来的?还不是一站一站倒卖过去的。陆上丝绸之路没有断的证据是,这条路上的僧人一直都在走。有的学者认为悟空(中唐僧人)西天取经回来之后,丝绸之路没有了。但在敦煌文书里出现了十几个、二十几个僧人行走的例子。原因在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敌对,别的人过不去,但僧人和商人能走通,僧人有时还肩负着沟通使命。说丝绸之路断了,是后人自己设的障碍,建立了一些走不通的子虚乌有的理据。当然也有走到半截被人干掉的,也有饿死的,也有走迷失路的,比如法显说看着人骨头往前走,这是有记载的,还有没有记录的。把阿拉伯地理文献、波斯地理文献、中文地理文献接起来,把传世典籍和出土文书接起来,我们就有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记录。二、丝绸之路上使者、士兵往来不断,政治角力、商贸往来很热闹1、中亚国家派人经高昌向柔然求兵对抗嚈哒;南朝刘宋派人联合柔然攻打北魏;傀儡高昌必须出人出马迎送使者地理文献记载了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出土文书则记录了丝绸之路的一些动态、实态,有商品、动物、植物、人的活动。有些文书真是特级品,如果没有它们,一段历史很可能就是空白。前几年我们帮吐鲁番博物馆整理了部分吐鲁番文书。有一份474年到475年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是一张纸片。当时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阚氏高昌王国——一个被漠北柔然汗国控制的小傀儡国。文书记载高昌王国迎送使者、出多少人出多少马的事。其中有一条文字,写着“九年十二月二日送乌苌使向焉耆”,意思是送乌苌使者翻过银山道到焉耆去。乌苌就是今天的北印度、巴基斯坦地区。焉耆在塔里木盆地南边。又如“十年闰五月送焉耆王[往]北山”。北山方向就是去柔然汗国的都城。焉耆王要亲自去那里进贡,而高昌王要出很多人、马送他。又如“十年三月十四日,送婆罗门使向焉耆”,婆罗门就是今中印度地区的笈多王朝。凡是到焉耆方向的,应该是从柔然汗国都城回国的使者,到北山方向的应该都是去柔然汗国。又如“送吴客并子合使[往]北山”。吴客是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刘宋从建康派出去的使者。“子合”是今天叶城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山里边的小国。刘宋使者不能通过北魏去柔然,只能沿长江到成都,走汶川、松潘,到青海湖南边,走到格尔木,由于不能去北魏控制下的敦煌,只能继续往西,翻过阿尔金山到若羌、且末。到那儿跟子合使会合,通过塔里木盆地,到吐鲁番盆地,再去柔然。这些使者的路线图上,涉及北亚(柔然)、东亚(刘宋)、中亚(焉耆、子合)、南亚(乌苌、婆罗门)。一张小小的纸片,包含着这样大的历史画面。史书上没有这件事的记载,但刘宋曾派使者绕道去柔然、请求联合夹击北魏的事真实存在。柔然决定第二年派30万大军南下打北魏。但是等刘宋的使者回来之后,已经改朝换代,刘宋变成萧齐,也就没有出兵北上。如果这张纸片没有挖出来,我们对这段历史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中亚、南亚的国家的使臣要去柔然?我的解释是,因为嚈哒(yèdá)南下攻打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打败了萨珊波斯,正在占领中亚,那些小国家感到安全威胁,要向柔然求兵。公元500年以后,据北魏史书记载,许多中亚国家向北魏求兵来打嚈哒。北魏没有出兵,以至于整个中亚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基本上是嚈哒的天下。2、中亚宁远国密集派使者来唐求兵攻打石国,石国求救大食;大唐与大食在怛罗斯大战还有一份文书,是天宝十年(751年)西州官方旅馆接待各路来使的记录。那时西州改为交河郡,仍是吐鲁番地区。名单上记着谁从哪来了,谁到哪去了,如果这个人走了就打个勾。文献的内容很丰富,有段文字记载着“宁远国王男屋磨”。我们之前看到的吐鲁番文书许多是鸡零狗碎的小事,百姓借东西,谁家干活雇了人等等。发现这样的文书,我们心情非常激动。名单上所记宁远国王的儿子屋磨,在《册府元龟》里被我们找到了。名单里面有很多“宁远国”字样,都是在天宝十年。宁远国就是今天的费尔干纳(即汉武帝发兵攻打的大宛国)。文书里说,宁远国第二般(般即般次、批次)首领将军等五人来,又说“奉化王(唐朝把宁远国王命名为奉化王)男一人”,“第四班将军首领”,“第五班将军首领葛勒”。这些都是宁远国的官。怛罗斯之战在看到这个文书之前,据《册府元龟》所见,我们原先以为宁远国王的儿子来大唐,只是一次平常的特使来朝之事。根据这份文书,我们知道,宁远国的特使如此密集地来大唐,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怛罗斯之战的前奏。怛罗斯之战的起因就是宁远国跟石国两家打起来了。石国请了阿拉伯(大食)军队帮忙,宁远国王派几班人来唐朝求兵。唐朝派高仙芝去打,在怛罗斯遇到了大食军队,由于唐军葛逻禄部突然逃跑,高仙芝大败。又比如,其中有“天威健儿赴碎叶”的记载。碎叶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贝希姆城,曾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天宝十年时,唐朝已经放弃碎叶,改镇焉耆,但唐朝为什么派打吐蕃的劲旅——天威军去碎叶呢?因为高仙芝的部队要打石国,担心石国盟军突骑施从后头包抄,所以发天威军用来挡住敌方援军的。这是文书告诉了我们史书上没有的东西。文书里还有很多唐代四镇行官、兵将往来的记录。仔细分析就发现丝绸之路上非常繁忙,各种各样的人走来走去,有内廷的宦官,有各国使臣,他们到西州客馆里,客馆就要管吃管住,一天下来他们吃什么,就记在另外一个账单里。唐朝是一个文书国家,什么东西都会记着。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我们完全不知道丝绸之路会有这么繁忙,不然我们会觉得丝绸之路是个沙漠充斥的地方,偶尔会冒出几个骆驼来。(笑)我们搞历史的,对90%的历史都不知道,只知道那10%,但可以推出20%或者30%,我们一定要知道,文书有它的贡献和局限性。

126 评论

小乐乐9

第一章 张骞出使西域第二章 三绝三通第三章 动荡、繁荣与衰落第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第五章 不绝于道的商旅第六章 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第七章 东来西往的僧侣第八章 农业经济作物的互惠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交流第十章 四大发明的西传第十一章 宗教的输入与传播第十二章 美术音乐舞蹈杂技等的交融

181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丝绸之路的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张骞出使西域第二章 三绝三通第三章 动荡、繁荣与衰落第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第五章 不绝于道的商旅第六章 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第七章 东来西往的僧侣第八章 

    游客小孩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有关丝绸之路的论文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瑞贝卡tt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有关丝绸之路的论文题目

    加QQ"364368523

    我的飞飞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丝绸之路有关论文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熊猫小胖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关于丝绸之路的论文题目

    你写错了,应该是1500字吧

    终极尐壊疍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