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6

帅气小王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分类办法(试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优尼makeup

已采纳
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中国早在数年前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邓小平同志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学术期刊是科技及先进文化的载体,面对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面对信息通讯技术及信息处理现代化方式日臻完善的今天,作为载体的学术期刊就应先行一步,高瞻远瞩这是形势使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在发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获奖和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科技论文一般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它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研究最直接产出形式之一。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效率,特别是论文的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以及科研人员科技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科技论文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国内外管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如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其中,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文献计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通过对文献特征的统计分析,来研究文献体系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文献的变化规律和科学管理。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学以外的科学技术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标用于科学技术生产效率的评价,使决策者可以对科技研究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简单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例如出版著作数、发表论文数、被引用次数等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部门中作为考核、奖惩、晋升职工的评估依据。这些简单指标的组合,就可以评价大学、研究所、工业公司以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能力。在近10年中,文献计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各方面更趋成熟,研究层次更趋深入,定量化描述的手段与方法也日益改善。同时寻求更系统全面的数据集合,更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处理手段,最终有效地指导文献情报工作。近几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应用研究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对此十分重视,例如,美国、英国、匈牙利、印度等许多国家不仅把文献计量指标作为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管理的高度,认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献计量学应用所必需的大量数据,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我国著名学者赵红洲、蒋国华等人曾经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并以“学术榜”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1987年起,国家科委为了从一个侧面评价我国学科发展、科技投入产出情况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成就,委托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今改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利用ISI的三套出版物,对我国学者从198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接着,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从1998年起也逐年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简称《指标集》)。集内有100多项统计指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及其分布情况从总体上进行了客观的描述。该书的内容包括:统计源概貌,机构研究计量统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研究计量指标,地区研究计量指标,科技基金计量指标,合作研究计量指标,人才研究计量指标,文献评价计量指标。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连续资助了6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使其研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由于文献计量指标的评价功能与其它社会评价指标的功能是一致的,而且其研究成果和计量数据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因而越来越受到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事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这是90年代以来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显著特点与趋势之一。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的背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正规的文献信息计量工具,为应用提供大规模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来源,必须依托较为适宜的文献数据库才能进行。目前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大多利用SCI为数据源进行统计研究,但在本研究进行项目调研中发现SCI创建时间较短,在可追溯性方面不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检索工具(如地质学方面有200多年收录史的GeoRef),虽然SCI收录5000多种期刊,但由于其专业覆盖面很广,故每个学科的收录数量都不够。并且SCI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各科学间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此外SCI中没有“分类号”一项,不能按学科进行分类检索,因此用它进行某学科的统计就很困难,一些文献统计项目为了用SCI进行各学科综合统计研究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对原始数据重新进行分类等加工、录入,这一点可反映出数据源选定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可以认为利用SCI对国内外地球科学进行分学科和领域论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使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统计分析,论文研究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论文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组自行设计并完成了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公共查询系统技术实现对地学文献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输出,实现地学文献的信息化管理。(1)系统运行环境:服务器: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I 800、RAM/256M、Disk/20G;客户机:DINDWOS 9X或WINDOWS NT及其以上平台,PII 350、RAM/64M、Disk/9G;网络:互联网;数据库:MS-SQL 2000。(2)系统结构: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采用了三级B/S体系结构,三层结构包括客户机、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方式又称瘦客户机系统,在客户机端没有或者有很少的应用代码。客户机负责数据结果的显示和用户请求的提交。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负责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请求。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空间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所有的响应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其中,Web服务器位于系统的中间,是原型系统的枢纽与核心部分,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前端是Client/Brower,中间是Web Server,后端是Sql Server。图1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应用的结构图(3)系统总体功能:数据库管理:实现数据输入与维护、查询、显示输出等,系统也提供Web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可在远程或本地进行编辑、浏览、维护。系统可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初评估、总评估:依据文献查询结果进行学科、主题、作者、研究单位、研究区域等相关度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交换功能:系统可通过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为其它标准格式,如2709等国标数据。系统具有完整的桌面管理和帮助系统。(4)系统构成框图(图2)与主要功能图(图3)。图2 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的构成框图(5)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在中文WIN2000下利用SQL2000、ULTRADEV、VBSCRIPT进行开发。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选定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建库主要收集和利用《GeoRef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eoRef)、《中国地质文献库及检索系统》(以下简称GDS)作为数据源,GeoRef是中国地质图书馆在1982年开始引进的美国地质调查所信息中心所建的地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北美地区自1785 年以来的和世界上其它地区自1933年以来的地质文献,包含了地球科学领域国际上公认的5000余种期刊、会议资料等,总共约220万余条,其收录范围覆盖了地球科学近40 个类目,是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检索数据库。GDS由中国地质图书馆所建,收录1985 年至今的400 余种期刊、专著、论文集和国际会议中文资料,累积文献量达20 余万条,收录范围基本覆盖了地球科学、土地科学等40个类目,是我国地球科学和土地科学研究领域最大型的检索系统,是国内最权威的地质学文献数据库。选取上述两个数据库作为本系统数据源的主要原因是:①GDS的基本结构和选刊原则等诸多方面与GeoRef接轨,建库依据了文献计量学的结果;②两种数据库均有较为严格选刊标准,收录文献的种类较多,即将国家级单位主持的地球科学类专业杂志悉数收录,也将一些地方主办、流通区域有限因而影响较小的地球科学杂志收录;③两种数据库收录时间较长,GeoRef已有200年数据,GDS的数据年限已有近19年,非常适合于我们对多年来地球科学论文情况进行分析;④两种数据库的分类系统设立既遵循了地球科学的学科分类,又是从检索文献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且GDS是参考了GeoRef的类目名(表1、表2)。所以根据GeoRef和GDS得到的分析结果应该是代表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不足之处是两种数据库都缺少引文分析。图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示意图表1 GeoRef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表2 GDS数据各学科使用代码列表续表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实例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是利用国内外地学文献统计分析系统,检索提取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科技人员群落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榜的测定;检索提取分类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选项有:题目、作者/单位、刊名、出版社、出版年、卷、页、文献索取号、语言、载体形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识别号、记录状态、文献类型、目录级别、文献载体、ISSN号、ISBN号、会议、版次。如想了解我国近年来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通过系统选择框架结构中“出版年”,输入“年代(1997、1998、…2001)”,检索出各年代收录的全部文献,再选择系统框架结构中的“作者/单位”输入、并通过Excel运算处理,即可得到如下的统计数据(表3)。表3 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1997~2001年收录国内研究机构论文数量国内外学科结构统计分析利用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系统对GeoRef数据库100年、GDS数据库15年期刊论文进行学科的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利用分析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进行检索,GeoRef数据库的检索式:分类号的字段代码、GDS数据库的检索式:选择检索系统框架结构中的“分类号”,输入分类代码,采用上述方法我们采集了国外100年、国内15年的分类数据,编制了国际地质科学体系学科结构的百年演变图及国内地质学科体系学科结构近20年演变图(详见第一章)。中外综合性期刊地学论文对比研究(1)《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辑)》、《Nature》和《Science》的地学学科结构的统计分析《Nature》和《Science》分别是英国和美国主办的世界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所发表的地学文章一般都反映了地质科学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而《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也可以算是我国顶尖的综合性科学杂志,4种杂志的学科结构,反映了近年来地质科学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及其变化趋势。比较4种期刊可知,第四纪地质学方面的论文数都居于其它学科之上,说明近年来对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日趋重视。词频统计结果也表明与其相关的术语出现最多,如“第四纪”、“新生代”、“全新世”等。因为第四纪从时间上离人类活动的历史最近,因此研究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等,无不与我们人类的生存这个重大问题密切相关。《Science》和《Nature》上关于宇宙地质(或球外地质)的论文排名在前5位,比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的排名要靠前。球外地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及到未来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科学问题,当然它还反映了我们对地球起源等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之所以国内这方面的论文还比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可能与国家经济实力、技术设备水平有关,其次是对人类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从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外两著名期刊上关于经济地质(包括矿产、能源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而国内两大期刊在油气地质、金属矿床两类论文数量均名列前茅,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能源的需求量大有关。另外,地质找矿仍然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占相当大比重,这方面的成果(论文)也就很多。(2)《Nature》和《Science》国别分布的统计分析从表4、表5可看出,前10位除中国之外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遥遥领先,英、法、德为第二梯队,明显落后于美国。这表明只有经济上相对强大了,科技的发展才能得到有力支持。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也很重视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而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之所以能够跻身前10强,说明我国在地学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表4 在《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图4反映了过去20多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地学论文的情况,论文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近6年以来迅速攀升,表明我国地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已经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表5 在《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数前10位的国家图4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地学论文数量变化曲线(3)《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机构分布的统计分析对《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Nature》和《Science》4种期刊1996~2001年每一年不同单位发表论文数的多少进行了排序,从图5、图6看,在《Natur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58%、28%、15%、11%、2%;《Science》上大学、研究所、国际组织、公司和其他分别占47%、27%、4%、05%、24%,大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研究所。这与《中国科学(D辑)》、《科学通报》情况完全相反(表6、表7)。从表6、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发表地学论文最多的单位是研究所,其次才是大学或学院。按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排序的结果表明,中科院地质所、地球物理所及其所属各实验室发表论文数最多,其次为地科院、地震局、海洋局等所属研究所。中科院论文数遥遥领先于其它研究所。大学中学术论文数量较多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排名未分先后)。图5《Natur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图6《Science》1996~2001年发表地学论文机构分布表6《中国科学D辑》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表7《科学通报》1996~2001年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分类统计中外期刊地学论文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根据选定的国内外地学期刊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源,采集和分析了16000多个数据,从而对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能源地质学、行星与宇宙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地质观测技术等研究学科和领域进行了专题调研,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详见学科分述部分)。
306 评论

进击的银酱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杂志是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联合主办的应用类技术刊物,多次获得国家机械行业和上海市优秀期刊奖,并被定为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主要报道材料的金相检验、物理测试和力学性能试验等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上述三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涉及领域有机械、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自1963年创刊至今,始终追踪材料测试领域的新动向、新热点。辟有试验与研究、测试技术与方法、质量控制与失效分析、综述、试验设备与应用、实践经验、标准化、人员培训、专题讲座等栏目。《理化检验-物理分册》面向生产、注重实用,是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中从事理化测试、科研、教学人员的良师益友。 实验与研究试验技术与方法质量控制与失效分析实践经验实验室认可 主办: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ISSN:1001-4012CN 31-1338/TB地址:上海市邯郸路99号邮政编码:200437

267 评论

热腾腾的鱼粥

附录 APPENDIX附录 APPENDIX第三十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徐绍史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副理事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京彬 马永生 邓 军 刘玉辰 朱伟林 李丕龙 李金发 杜金虎 邱建刚 范蔚茗 徐水师 琚宜太秘书长: 朱立新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画排序)朱 晴 朱立新 李建伦 李耀刚 杨文采 沈建忠 姜建军 胡清波 柴育成 阎凤增 彭土标 彭齐鸣 董树文 韩豫川潘 懋理事: (按姓氏笔画排序)丁 俊 丁孝忠 万 力 马申达 马永生 王 平 王 达 王小烈 王云龙 王立峰 王训练 王汝成 王志红 王果胜王京彬 王建青 王瑞江 毛景文 方先知 邓 军 邓运华 邓志奇 石建省 龙长兴 田凤鸣 田震远 史长义 冯安生冯志强 曲亚军 朱 晴 朱 敏 朱文A 朱立新 朱伟林 朱祥坤 任小华 任雨来 庄育勋 刘山青 刘 卉 刘玉辰刘亚川 刘传正 刘庆成 刘建朝 刘俊来 刘鸿飞 关凤峻 江新华 汤 毅 孙柏年 严光生 杜海燕 杜金虎 李 俊李大华 李子颖 李文渊 李文鹏 李丕龙 李在文 李连举 李金发 李建功 李建伦 李洪喜 李高生 李海兵 李海忠李超岭 李献华 李德连 李耀刚 杨艺华 杨文采 杨志刚 杨金湖 杨经绥 杨树峰 杨振宇 吴玉龙 吴永平 吴湘滨邱建刚 邱增果 何先涛 何远信 何南飞 沙金庚 沈建忠 宋永祺 宋光齐 宋胜武 张 陟 张 群 张训华 张永波张亚钧 张金昌 张顺金 张晓东 张培震 张维亮 张新兴 陈 汉 陈正国 陈宁璋 陈伟海 陈华文 陈军峰 陈建平武 强 苗丰民 范蔚茗 林畅松 欧阳志鸿 罗立强 金之钧 金若时 周海民 周新源 单昌昊 单海平 孟宪来 项尝培赵 越 赵文智 赵先良 赵保胜 赵宪敏 郝 芳 郝梓国 郝静野 胡 平 胡时友 胡建卫 胡清波 胡瑞忠 柏贵生段子清 侯金武 侯春堂 侯增谦 姜玉池 姜建军 姜树叶 姚华舟 姚秉忠 姚建新 贾跃明 夏 鸣 柴育成 倪师军徐义刚 徐水师 徐绍史 徐振坤 郭文秀 郭正堂 唐京春 黄润秋 崔 滨 阎凤增 琚宜太 彭土标 彭齐鸣 董书宁董树文 蒋忠诚 韩子夜 韩晋芳 韩晓峰 韩豫川 程 新 程利伟 舒良树 舒德干 谢富仁 楼小东 蔡剑辉 谭克龙熊先孝 熊盛青 潘 懋 霍全明 霍雅勤 魏连伟 魏国齐 魏雄斌副秘书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万 力 尹功明 付水兴 叶建良 白星碧 陈正国 陈国胜 周少平 周尚国 姚 超 郝梓国 姚超美 郭齐军 崔炯成程爱国 雷时斌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理事长徐绍史 国土资源部 部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 原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马永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地质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7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王京彬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楼4区邮政编码:10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邓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校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总地质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邮政编码:10001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刘玉辰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3号邮政编码:10003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副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石油大厦邮政编码:10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李丕龙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总裁助理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邮政编码:10003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李金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 副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邱建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一号邮政编码:10008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范蔚茗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政编码:10086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徐水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东路19号中国煤地大厦11层邮政编码:10003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琚宜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 副局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邮政编码:10002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朱立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朱晴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矿产勘查协会 秘书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甲16号邮政编码:1000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李建伦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北顺城街1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李耀刚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177号邮政编码:10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杨文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院士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沈建忠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处长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政编码:10086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胡清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副院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姜建军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柴育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常务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邮政编码:10008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理事长阎凤增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原总工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红莲南路55号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彭土标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副总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政编码:10012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彭齐鸣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 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韩豫川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局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三区甲20号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副院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常务理事潘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院长地址:北京大学东门逸夫贰楼(新地学楼)2442室邮政编码:10087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秘书长朱立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万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副校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尹功明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处长地址:朝阳区亚运村华严里1号邮政编码:10002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付水兴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5号院4区邮政编码:10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叶建良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院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白星碧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副司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邮政编码:1008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陈正国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北顺街1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陈国胜 中国核工业集团地质矿产事业部 副处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十四号楼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周少平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科学技术局地球科学处 研究员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政编码:10086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周尚国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副主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邮政编码:10002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姚超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主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邮政编码:10072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专职副秘书长郝梓国 中国地质学会 专职副秘书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姚超美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勘查处 处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三区甲20号邮政编码:10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郭齐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7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崔炯成 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管理部 总经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油大厦2009室邮政编码:10002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程爱国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 副会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东路19号中国煤地大厦11层邮政编码:10003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副秘书长雷时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地质处 处长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红莲南路55号邮政编码:100055中国地质学会分支机构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廷栋 秘书长:耿树方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学哲学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朱训 秘书长:毕孔彰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影小区23-4-202邮政编码:10008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翟裕生 秘书长:陈宝国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地质学史研究室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文A 秘书长:胡远彪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汝成 秘书长:蔡剑辉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孟宪来 秘书长:余际从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苏民 秘书长:赵志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龙长兴 秘书长:雷伟志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申达 秘书长:周华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邮政编码:51007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建省 秘书长:张发旺地址:河北省正定县中山东路92号水环所邮政编码:05080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产资源保护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亚川 秘书长:陈炳炎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成都综合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科技处邮政编码:61004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耿树方 秘书长:范本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洞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玉池 秘书长:陈伟海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地质所邮政编码:541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汪贻水 秘书长:王静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2号1118房间邮政编码:10081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洪涛 秘书长:施俊法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达 秘书长:张林霞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77号勘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秘书长:刘传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立强 秘书长:吴晓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测试中心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立新 秘书长:史长义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物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中国地质博物馆宣传联络部邮政编码:10003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玉池 秘书长:裴建国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所邮政编码:541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志红 秘书长:徐金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项礼文 秘书长:姚建新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古地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日祥 秘书长:杨振宇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地质力学所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建军 秘书长:侯春堂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培震 秘书长:刘俊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前寒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海峰 秘书长:王惠初地址:天津市大直沽8号路4号天津地质所邮政编码:30017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建伦 秘书长:李俊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北顺城街11号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鞠建华 秘书长:李志忠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航空遥感中心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21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寿嘉华 秘书长:陆春榕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烈荣 秘书长:郑桂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北京地矿局邮政编码:10019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宝珺 秘书长:林畅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郝梓国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姜建军 秘书长:王艳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经绥 秘书长:吴才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地质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祥坤 秘书长:李延河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毓川 秘书长:毛景文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资源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委会主任委员:陈建平 秘书长:陈建国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润秋 秘书长:伍法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邮政编码:100029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金武 秘书长:郝爱兵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之钧 秘书长:孙冬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8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群 秘书长:靳秀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邮政编码:71005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地质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寿嘉华 秘书长:王弭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徐霞客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张宏仁 秘书长:曲兴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邮政编码:10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桩基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竹占 秘书长:胡平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平 秘书长:米宏泽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物化探所邮政编码:065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大陆地壳与地幔研究分会主任委员:许志琴 秘书长:杨经绥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 秘书长:王猛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中国地质学会省级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北京地质学会理事长:魏连伟 秘书长:刘学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地质大厦邮政编码:10019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天津市地质学会理事长:任雨来 秘书长:李学美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长实道8号邮政编码:30019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河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张维亮 秘书长:刘胜民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24号邮政编码:05008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山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岳盛林 秘书长:李凤德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27号邮政编码:03002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赵保胜 秘书长:乌恩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80号社会主义学院B座4楼邮政编码:01001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辽宁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汤毅 秘书长:王宏亮地址:沈阳市北陵大街29号邮政编码:11003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黑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振新 秘书长:崔滨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63号307室邮政编码:15009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长:张阿根 秘书长:朱火根地址:上海市灵石路930号邮政编码:20007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陶培荣 秘书长:朱士鹏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邮政编码:21001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浙江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楼小东 秘书长:王功逸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545号邮政编码:31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学文 秘书长:柏林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邮政编码:23000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福建省地质学会理事长:何南飞 秘书长:丘文芬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49号邮政编码:35000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江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吕细保 秘书长:黄越地址:南昌市站前路176号邮政编码:33000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山东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柏贵生 秘书长:王来明地址:济南市建筑新村南路35号邮政编码:25001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段子清 秘书长:张天义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光北街9号王鼎国贸大厦3号楼811室邮政编码:45001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湖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孙亚 秘书长:沈贵文地址:武汉市武昌公正路27号国土资源厅学会办公室邮政编码:43007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方先知 秘书长:胡秋君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223号邮政编码:410007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欧阳志鸿 秘书长:李鉴伦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地质大厦1808室邮政编码:51008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杨政中 秘书长:张如放地址:广西南宁市中心路2号广西国土资源厅大楼5楼邮政编码:530028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理事长:廖正伟 秘书长:符和生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南沙路88号邮政编码:570206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学会理事长:李英儒 秘书长:董世琳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邮政编码:100035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四川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宋光齐 秘书长:秦钢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人北综合楼邮政编码:350003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贵州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在文 秘书长:廖莉萍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164号邮政编码:55000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云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连举 秘书长:张家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87号地质大厦附楼201室邮政编码:650051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西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多吉 秘书长:刘鸿飞地址:拉萨市北京中路21号西藏地勘局地勘处邮政编码:85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陕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张德新 秘书长:周明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号邮政编码:710054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甘肃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郭玉虎 秘书长:黄万堂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星巷168号邮政编码:73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青海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刘山青 秘书长:李怀毅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青海地质调查院邮政编码:81001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刘卉 秘书长:韩伟地址: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915号邮政编码:750002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胡建卫 秘书长:张冀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金银路52号国土资源厅办证大厅5楼邮政编码:830000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吉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晓峰 秘书长:张兴洲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鸽子楼323室(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邮政编码:130061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工作职责秘书处工作职责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常设工作机构之一,是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批示精神和学会理事会决议的执行部门,是指导和协调分支机构及省级地质学会开展工作的部门,其主要工作内容及职责如下:◇负责学会常务理事会议、秘书长会及年度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等会议的筹备及学会学术年会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申报、推荐,组织开展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评审工作。◇负责学会相关文件、制度、计划、总结、报告等的起草,负责日常文件的收发、分类、立卷、归档。◇负责学会宣传工作,包括内部刊物《中国地质学会会讯》、《情况通报》等的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学会网站的内容更新、发布、维护等。◇负责分支机构申报、年检等工作。◇负责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认证申报、培训、档案管理等日常业务工作。◇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禹启仁处长华丽娟副处长孟庆伟工程师金耀仙李彬飔孙莉莉期刊处工作职责◇负责《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3种期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对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省级地质学会主办或协办的刊物,做好管理、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网站的日常维护。郝梓国处长章雨旭副处长周健研究员张玉华工程师费红彩高级工程师刘恋黄敏王晓娟李捷孙立卿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分类办法(试行)

    附录 APPENDIX附录 APPENDIX第三十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徐绍史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副理事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京彬 马永生 邓 军 刘玉辰 朱伟

    明鑫花卉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论文分类办法(试行)

    两所地大同宗同源,以前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是总部,实力要强一些。但现在两校分开了。总的来说,两校实力差不多,各有所长,科研教学领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校友会活动不

    Cherry6151123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分类办法

    按内容分:可将杂志分为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两大类。按学科分,可将杂志分为社科期刊、科技期刊、普及期刊等三大类。按时间分,可将杂志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

    火野丽Q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最新

    岩石学报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地质论评地学前缘 地质学报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矿床地质 沉积学报 地质科学 中国地质地球学报 现代地质 高校地质学报 吉林大

    活着的梦想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有哪些

    时尚,金融,数码,家居,建筑,美容,创意,设计,广告,美食,美酒,亲子育儿,地理,旅游,收藏,专业学术,时政,投资,音响,养生类等等

    Cathyshenzhen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