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9

一人一兀
首页 > 论文问答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安装视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兔兔酱丶

已采纳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发展的地区之一,加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到400m3,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山东省水资源年内分配极其不均,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6-9月份,由此造成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大量弃水白白流走。针对山东省一方面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严重(1999年超采面积为16032km2)的局面,山东省科厅下达“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提出山东省不同类型水文地质区回灌补源模式和关键技术。通过研究,该课题完整地提出了该省不同水源、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工程形式的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取得了回灌补源关键技术的系列成果。该项目设置了位于胶东滨海、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南山丘区的6个示范区。邹平引黄灌溉补给地下水研究区(补源区)作为引黄补源模式示范区位于胡楼引黄灌区的东南部,总面积346km2,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补源区主要靠过清一干区供水补源。全长46km,,干渠以下干支渠16条,长约9km;斗农渠330条。供水干支渠与区内的主要排水河道及支流相连,构成了均匀分布的蓄灌结合的补源工程体系。邹平县引黄灌区远离黄河,其引黄不仅受到黄河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流区用水的限制,工农业用水得不到保证。为此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与自流区形成时间差,将黄河水蓄存于补源区,从而弥补补源区水资源不足的弱点。2研究实例与区域概况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mm。邹平县低山区至丘陵区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并以侧渗和基流方式下泄,至山前倾斜平原前缘排泄入小清河,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该单元还可具体分为低山丘陵基岩裂隙—孔隙水区、山前冲洪积扇孔隙水径流区和黄河泛滥平原孔隙水排泄区等3个子单元。在邹平县城以北的平原区主要是第四纪山前冲洪积地层的孔隙水。含水层岩性大多为细砂、粉砂或砂性粘土,东部富水程度大于西部,共有三个含水层组。第一含水层组:为全新统与上更新统地层,上下各层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可作为一个统一潜水含水层。其中含典型砂层2~3层,总厚2~25m。水位降深 6m的涌水量一般达20~40m3/h,最大者可达 80m3/h。第二含水层组:为中更新统地层,埋深为60~150m,层厚0~80m不等,富水性各地不一,单孔出水量一般在20~40 m3/h。第三含水层组:以下更新统地层为主,为承压水,埋深一般大于150m。底板埋深从县城南部水库附近的120m到小清河一线则达到800m以上。以中砂含水层为主,次为细砂及粗砂,砂层间有粘土隔水层,补给条件差。城区北部肖镇干渠以北地段,位于城区以外,也在现有水位降落漏斗之外,且地势平坦,无障碍物,输水条件好;加之松散地层总厚度达280~350m,砂层多,导水性强;已有的引黄渠系,还可通过引水期渠底下渗用来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进行人工补源,涵养含水层,实现地下水库的功效。因此被选作新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规划取水量0万m3/d左右(1,2)。规划面积约9 km2。根据对肖镇试验区干渠为期3年的观测研究表明(1),肖镇干渠引水后,渠两侧潜水位急剧上升,水位明显上升区的波及范围超过1km。据估算,肖镇干渠的年补给地下水总量可达到2万m3。近年来,邹平县城区范围迅速扩大,用水需求日益加大。邹平县城北地下水水源地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选定的新水源地。由于该水源地位于多条引黄渠网内,依据渠网条件、合理利用含水地层的容水和释水能力,可以形成地下水库。通过引黄期间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自由补给,是防止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剧扩展,实现水源地的稳定、高效和持续开发的技术关键。根据1997年至1998年在补源区东部的小店试验区的渠系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观测研究(2),新民河以东、西杜支渠以南、小店干渠以北3个渠段向地下水的直接渗漏补给量达5万m3/a,表明在此基础上扩大地下水开发是可行的。(注:黄委会引黄灌溉局深沟远引、蓄灌结合、地下水回灌补源技术在胡楼引黄灌区的推广 黄委会制黄基金项目,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邹平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6) 3地下水库渗流模型1边界条件处理1计算区范围与潜水边界类型本次计算区范围面积995m2,见图1。外部边界为:①北部小清河,取为分时段水头已知边界,水头值平时取河床标高,汛期(7~8月)按水头高出河床5m计。②马四干渠作为西部边界,潴龙河—孝妇河—胜利河作为东部边界, 在汛期(7~8月)取定水头边界,其他时间取隔水边界。④南部边界(自东向西)分别为35m等高线、黄山、黛溪河横截面及长白山脉北部50m等高线,其中以长白山、黄山作为隔水边界,皆取为分时段变水头边界。2潜水内部边界计算区范围内有杏花河向NE方向斜穿过;且众多水渠交错,其中南北方向的有:肖镇干渠、四干东延、利民河、长白沟、安袁河等;南北向的有马四干渠、六六河、新民河、青梅大沟等。计算中将考虑这些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引黄期均作为定水头边界,其他时段则作为隔水边界。3承压含水层边界与底部边界与潜水含水层内外边界对应的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边界都按隔水边界处理,以保证模拟结果留有较安全余地。将基岩视为孔隙含水层的底部边界,并统一将基岩设为定水头边界,水头值取当地地面标高值。2定解问题为充分反映三个含水层组的划分原则,采用准三维流模型,即把每个含水层组视为一个整体化水平侧向流动系统,水流纵向运动用层组间的越流来表示[1-2],其结构如图2所示。设潜水运动满足Dupuit假定,并假设深部基岩的水位保持不变。这样可分层建立微分方程,并与已给定的各种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相配合[3-4],获得一组定解问题如(1)式。3水均衡因素、含水层介质参数1源汇项①降水与蒸发项。据该县气象部门多年系列资料统计,得出不同保证率P条件下年度降水量分别为:P=95%,2mm;P=75%,0mm;P=50%,4mm。并根据近15年的分月统计数据,用样条光滑插值函数给出各所需时刻的降水强度p和水面蒸发强度值ew。预报年份则按这15年的月度平均值计算。试验表明,降雨入渗系数a 和潜水蒸发系数C及潜水位埋深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②灌溉项。本县灌溉水量既随时间变化,又随地域变化。灌溉回归系数取1~3。③抽水项。系指地下水水源地和集中抽水地域,在计算区内主要涉及县城城北新水源地、城东北企业集中开采区、城南黛溪河水源地以及几个乡镇集中开采区。其中:城北新水源地按照供水规模规划动态地增加抽水点及水量。2含水层参数据水动态拟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得到: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6~8m/d,北部为3~5m/d;给水度,南部取10,北部取05。第一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6~8m/d,北部为3~5m/d;储水系数,统一取0005。第二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6~8m/d,北部为2~3m/d;储水系数,统一取000 5。纵向渗透系数:统一取KC 1 = 02m/d,KC 2 = 02m/d,基岩与上覆含水层间的越流系数统一取 bC 3 = 000 012/d。4、地下水库引黄补源数值模拟计算 4.1 补源方式1 补源时段的设定以10d(即1旬)作为时间步长,补源时段分为两种类型:①灌溉型:完全按照农作物灌溉基本需求分配引黄时间(累计有12旬/年),并假定除补源期和雨季(7月中旬~8月份)之外,渠道不具有补源作用。②常年型:渠道内保证常年有水,也假定雨季(7月中旬~8月份)不需补源,即引黄时间为31旬/a。2 新井位设置与计算阶段划分新井位全部设在肖镇干渠以北的渠网内,全部计算过程设定为10年,并分成两个阶段:①新水源地供水能力增加期(2001~2004):鉴于19200m3/d供水能力是通过施工逐步达到的,模拟中也对供水能力进行了动态调整。②新水源地供水均衡期(2005-2010):本阶段用于揭示水源地形成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的水源地稳定性。2 不同补源条件下的水源地开发能力将上述各要素代入数值模型方程求解,得到2001年底的地下水库与周边地区地下水(包括潜水与两层承压水)的水头分布值。模拟表明,在用水集中的乡镇和县城区,都产生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最深的降落漏斗,位于县城东北企业密集区,最大降深值为127m。具体潜水面形态见图3,从图3中可清晰看出县城东北与礼参、韩店、朱套几个地域型降落漏斗。1 不进行引黄补源当不进行引黄灌渠补源时,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仅有大气降水与地层的内侧向及深部的水流运动,会出现水位持续下降、水源枯竭的现象。县城东北部企业集中开采区的水位埋深可从2001年底的127m下降到2005年底的529m,到2010年底时则达到890m,10年下降763m;而新水源地水位埋深从2001年底的014m下降到2010年底时的308m,10年下降294m(参见图4)。2 灌溉型补源即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有限度的引黄补源,每年只有4个月的补源期。在此条件下,几个关键点的地下水潜水位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渠网内新水源地的最低水位随季节有所起伏,2001年底埋深为915m;到2005年底水源地形成时,降至603m,4年下降了712m;2010年底又降至385m,6年降幅只有782m。这样的水位值与降落速度基本上可满足水源地开发的正常要求。3 常年型补源保持引黄灌渠内常年有水,即通过灌渠向水源地进行常年补源,如图6所示。从图6可见,渠网内新水源地抽水点2001年底水位埋深915m,2005年底415m,5年下降500m;2010年底774m,5年仅下降359m。显示出新水源地成孔期水位呈一定下降趋势,但后期水位下降非常微弱,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且季节性起伏波动也比灌溉型的明显减弱。县城东北部常年补源条件下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虽然继续下降,但水位下降速度非常缓慢,其中水位埋深最大的413号点由2000年底的127m下降至2004年底968m (4年下降841m);2010年底降至656m,10年只下降529m,说明常年引黄补源条件下,县城东北水位漏斗下降得到基本遏制。4 改造型补源减少城北企业开采区的开采量是阻止潜水位降落漏斗继续下降的理想途径,其可选方式之一是在减少城东北开采水量的同时,通过增加渠网内开采,保证总开采量的平衡或进一步增大。仍采用灌溉型引黄补源方式,并从2005年开始,将城东北集中开采区的开采量减少1/4,从28 800m3/d降为21 600m3/d;同时在渠网内增设6口井的供水量7 200m3/d,几处关键点的地下水位变化如图7所示。从水位变化效果看,城东北开采区在减少开采量之后,潜水位持续回弹,6年内由埋深632m减少到917m,上升了715m;而渠网内最大降深处水位埋深从603m下降为463m,6年只下降了860m。这种现象说明,采取减少城东北地下水开采量,扩大渠网内地下水开采的方针,既能激发引黄渠道对地下水源地的补给,提高水源地的产出效率,又能有效地抑制城东北老开采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急剧下降的势头。5 结 语(1)在山东省引黄灌溉补源区充分利用与自流区灌溉用水形成的时间差,在自流区不引水的时期,将黄河水蓄存在补源漏斗区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缺水的矛盾,是适时引黄灌溉、蓄灌结合、以井保丰的典型模式。(2)在城区北部肖镇干渠以北,马四干东延渠及曹家支渠以南约9 km2面积内圈定新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是适宜的。建立的模拟模型可以用于地下水调蓄水库的供水能力和开发利用模式的预报和评价。(3)不同的补源方式模拟,为该区的地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坚持引黄补源,在保证总开采量平衡前提下,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扩大渠网内地下水开采,将激发引黄渠道对地下水源地的补给、提高水源地效率、抑制开采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急剧下降。参考文献[1]薛禹群主编,《地下水动力学》[M],地质出版社,9[2]孙讷正,《地下水流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M],地质出版社,5[3]薛禹群、谢春红,《水文地质学数值法》[M],煤炭工业出版社, 9[4]陈崇希、唐仲华,《地下水流问题数值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6[5]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0[6] RDavid GPyne, Ground Water Recharge and Wells, A Guide to Aquifer Storage Recovery, Lewis Publishers,2000 [M][7] 刘青勇,马承新,张保祥,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研究与示范,水利水电技术,2004(2):57-
281 评论

余文文214

滴水灌溉 dripping irrigation灌溉,指人工补给农田水分。借助工程措施,从水源 (河流、水库或井道) 取水,通过渠道 (或滴灌即“滴水灌溉”的简称,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灌溉水成点滴地缓慢浸入作物根系部分的一种灌水方法。优点是省水,省平地工作量,不污染地下水,不抬高 更多解释>> 与"滴水灌溉"相关的文献前10条 更多文献>> 膜下播前滴水灌溉技术正膜下播前滴水灌溉技术,是在采用地膜种植和实施加压滴灌灌溉技术的基础上不经过播前灌溉直接进行播前土地处理,并且在处理好的土地上将地膜和毛管铺设好后在播种前实施土壤滴水灌溉的一项播 详情>>新疆农垦科技 2010年02期 下载下载 榆林市马铃薯滴水灌溉技术应用探讨通过近几年在榆林市开展马铃薯滴水灌溉试验、示范,总结出马铃薯滴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提高肥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量、防控疫病发生等优点,并指出应用中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详情>>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05期 马铃薯; 滴水灌溉技术; 应用; 优点; 注意问题; 陕西榆林;下载下载 柑桔园微灌溉系统正 微喷灌和滴灌均属微灌溉系统。这种灌溉方式的优点是节水、节能且可保护植株免受霜冻伤害。 灌溉可使植株产量提高39%~64%,柑桔植株产量与地表微灌溉系统覆盖率直接相关。因此,在 详情>>中国农学通报 1995年04期 下载下载 干旱区膜下滴灌制度对土壤盐分分布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土壤盐渍化在干旱区越来越加重。因此在干旱区盐碱粉砂壤土中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得灌溉水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就此问题,2007~2009年进行了 详情>>土壤学报 2011年04期 土壤盐分; 滴灌制度; TDR; 棉花; 籽棉产量;下载下载 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研究试验设计采用9个水分处理,探讨对加工型番茄产量的影响,从而寻求最佳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和滴水次数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但在番茄需水敏感期(开花期、结果期)滴 详情>>

285 评论

阿迪思念

目前《中国农学通报》和《农学学报》都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核心期刊,投稿到刊出一般半年左右,流程规范,学术影响逐年提升,是发文的较好选择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安装视频

    目前《中国农学通报》和《农学学报》都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核心期刊,投稿到刊出一般半年左右,流程规范,学术影响逐年提升,是发文的较好选择

    智慧女神美美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安装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

    我究竟怎么了555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安装包

    《灌溉排水学报》,即原《灌溉排水》期刊,于1982年创刊,现为双月刊,80个页面,大16开本,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爱旅游的小M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灌溉排水学报》,即原《灌溉排水》期刊,于1982年创刊,现为双月刊,80个页面,大16开本,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我想文文静静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灌溉排水学报官网下载地址

    主办有《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泥沙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国内核心水利期刊。

    韩建忠00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