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60

噗噗小维尼winnie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amsongsam

已采纳
我这里可以帮你代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可以发8月!
269 评论

华鑫绿创

征稿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2.文章20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附作者照片、简介及有效联系方式;3.所有来稿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4.来稿无论我刊选用与否,都会在一个月内将审理结果通知作者。来稿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照片、简介(单位、职务、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正文、参考文献及作者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等)。栏目设置:(一)求是:政策研究 (省、部级领导及与专家阅读并投稿版块)1.视界:政策解读;2.视点:领导讲话解读;3.视野:全球信息化趋势解读。(二)求实:电子政务研究 (江苏省政府网络中心主任阅读并投稿版块)1.政见:电子政务专题专栏;就江苏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现象分析、问题探讨、对策研究等。2.政务:电子政务案例专栏;有典型地选择江苏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案例,探讨电子政务的意义认识、建设思路,进而为政府提供新的管理经验和应用案例。3.政绩:江苏电子政务建设状况、经验交流、考察报告、调研等。(三)求本:行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信息化行业领导及各市信息化相关人员阅读并投稿版块)1.案牍:站在政府的宏观角度,关于全省信息化行业建设提出的带有政策性建议的文章。2.案议:具体分析全省信息行业的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在思路和方法上给予启迪。3.案例:通过具体案例的形式,就信息化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对于具体个案的反思及总结。以点反映面。4.案卷:在信息化行业发展中,各个分支的行业协会所累积的经验等文章,也可以是一些课题的开题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及结果报告等内容。(四)求索:理论研究 (高校信息化专业的师生及网络中心主任及其工作人员阅读并投稿版块)1.论文:学术论文专栏;高校信息化专业师生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理论、观念和学术性问题的探讨研究及对策建议。本栏为本刊的前沿学术理论探讨平台。文章作者以信息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主,内容力求最新课题和研究成果。2.论道:CIO专栏;对江苏信息化过程中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预测研究,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决策支持。3.论证:信息产业案例专栏,江苏各地信息产业一线从业人员结合实例所谈的关于具体做法、经营理论、经验体会和管理实践等各类文稿。文章须围绕某个较为具体的实例产生的问题展开探讨交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论坛:言论专栏;社会各界一切有关信息化的言论,用小论文或者小杂文的形式一事一议信息产业中的现象或问题。要求有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甚至可以是一家之言。(五)求新:应用技术研究(信息化产品的制造者与使用者阅读并投稿版块)1.点拨:产品、产业专栏;知名专家、新品制造者和新技术开发者发表的技术观点文章。探讨江苏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技术问题,力求从应用技术角度提出IT产业的方案和措施。2.点子:管理、案例、营销专栏;实战经验汇总。3.点击:探索专栏;企业风采、经验交流,主要反映企业心声,展现企业面貌,并介绍企业产品、技术和未来发展。(六)封页·广告·插页(每一版块必须设置这一版块的内容精髓彩页并配一个广告或者公益广告)注:A上列各版块及其栏目的排序为目录方式,在实际编排中的排序不受版块限定,当根据稿件主题、内容、形式、风格和篇幅“轻重张弛”、“错落有致”、“有机互补”等原则穿插编排。B栏目设置偏于细化,目的在于提供选题和组稿方向,实际采编中可随机调整。

166 评论

北极豆豆鱼

让我来吧,但是请那些滚一边去。

253 评论

飞天之梦想

1. 应当吸取文明戏堕落的教训 文艺评论通讯 1984年第1期2. 论王思玷小说的艺术特色 东岳论丛 1984年第3期3. 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苏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4. 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 湖北大学学报 1985年第6期  5. 论《该隐》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  6. 鲁迅对中西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  7. 略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逻辑层次 当代文艺思潮 1986年第6期  8. 论中西比较文学 批评家 1986年第5期  9. 略论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命运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  10.严复的哲学认识论对鲁迅的影响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  11.古老中国的心声 山东文学 1986年第7期  12.个人与类略说 青年思想家 1987年第1期  13.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化 文学评论家 1987年第2期  14.再谈文学与文化 批评家 1987年第5期  15.寻根文学的寻根 文学研究参考 1987年第11期  16.孔子、基督与中西文化 山东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  17.关于文学和文化的对话 文学评论家 1988年第2期  1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危机 青年思想家 1989年第2期  19.论鲁迅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鲁迅研究 1989年第14辑  20.关于建立文学文化学批评的设想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1.从中西文化比较看形式主义批评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22.从中西民族性格的比较看太阳文学与月亮文学 文学评论家 1989年第3期  以上三篇为“青年评论家”小辑  23.试论拜伦对鲁迅的影响 中国比较文学 1989年第2期  24.失范后的现代文学研究 北方论丛 1989年第2期  25.鲁迅与中国文化传统 山东社会科学 1990年第4期  26.论文学的使命感 文学评论家 1990年第4期  27.略论中国文化对死亡的超越 东岳论丛 1991年第2期  28.艺术的悲剧精神与作家的逆境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1年第1期  29.鲁迅、尼采与孔子、耶稣 鲁迅研究月刊 1991年第4期  30.论孔子对鲁迅的影响 齐鲁学刊 1991年第4期  31.胡适与中国的比较文学 山东社会科学 1992年第6期  32.生存的困境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4期  33.五四与文革:两个迥然相异的文化运动 法言(香港) 第二卷第五期  34.孔子论《诗》与鲁迅论《诗》 文史哲 1992年第1期  35.面对现代化:当代中国作家的双重选择 文学评论家 1992年第6期  36.关于戏曲及其现代化的思考 戏剧丛刊 1992年第5期  37.审美:中国文人的至境 文艺百家 1992年第3期  38.鲁迅与新文化运动新论 文艺理论研究 1992年第1期  39.不得已: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世界 1993年第1期  40.荒原上的野草:门外谈诗 黄河诗报 1993年第5期  41.鲁迅的艺术选择与文化选择 山东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  42.鲁迅与雪莱 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第3期  43.论鲁迅“恶”的文学观及其渊源 齐鲁学刊 1993年第4期  44.鲁迅与萧伯纳 东岳论丛 1993年第2期  45.释圆圈:《阿Q正传》新探 百科知识 1993年第12期  46.中国本土与异域文化冲突的基本类型及其转换 中国比较文学 1993年第2期  47.摄取外来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比较文学 1994年第1期  48.不知死焉知生与不知生焉知死 百科知识 1994年第7期  49.鲁迅与辛亥革命 山东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  50.拜伦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年第2期  51.世纪末话“主义” 天津社会科学 1994年第2期  52.鲁迅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选择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53.经典之我见 文学世界 1995年第1期  54.摄取文学的文化精魂 天津社会科学 1995年第3期  55.鲁迅与墨子 理论学刊 1995年第5期  56.中西诗学及其现代对话 东方丛刊 1995年第3辑  57.文学的五四精神及其沦丧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  58.文化的碰撞与认同 中外文化与文论 1996年第2辑  59.五四文学的西化方向及语法规则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2期  60.对鲁迅文化的多维透视 当代学术信息 1997年第5期  61.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文史哲 1998年第5期  62.文学与癌症 百科知识 1998年第4期  63.谈“消解” 文学世界 1998年第4期  64.“吃”与中国文化 百科知识 1998年第11期  65.秋风秋雨悼吾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年第1期  66.鲁迅:在医生和患者之间 山东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67.继往开来泣吾师 鲁迅研究月刊 1999年第1期  68.五四:为民主政治扫清道路的伦理革命 东方文化 1999年第3期  69.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 文学评论 2000年第1期  70.新世纪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前景与方法 文学评论 2000年第4期  71.参与跨文化的文学对话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2期  72.论鲁迅不用之用的文学观及其矛盾展开 东岳论丛 2000年第2期  73.鲁迅是表现主义者吗?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  74.走向21世纪的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7期  75.巴金与基督教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第3期  76.论文学研究会理论倡导与文学创作的矛盾 天津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77.一个温情的反异化神话 外国文学 2000年第5期  78.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东方文化 2000年第5期  79.不废江河万古流 齐鲁学刊 2000年第6期  80.重估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10期  81.后殖民语境中的东方文学选择 文史哲 2000年第6期  82.价值重建:面向21世纪的文学课题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  83.世风流俗的大雅之路 中国图书评论 2001年第5期  84.论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变 山东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  85.是祸是福? 东方文化 2001年第5期  86.走向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   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的正脉 鲁迅研究月刊 2001年第12期   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价值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春之卷  89.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长江学术 2002年第1辑  90.论中西文化合壁的新文学传统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夏之卷  91.鲁迅改造国民性研究的出路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5期  92.意象与Image的维度 中国比较文学 2002年第2期  93.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笨人策略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9期  94.对20世纪文学研究中全盘西化现象的反思 文学评论 2002年第4期  95.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 齐鲁学刊 2002年第4期  96.鲁迅是阴冷阴毒的无赖吗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第12期   现代中国文学摄取外来文学的深层语法 中国现代文学(韩国) 第23号2002年12月   论鲁迅与屈原的深层精神联系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6期  99.对20世纪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反思 南都学刊 2004年第2期   论梁实秋批判五四文学之得失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论梁实秋对文学批评学科的建构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   面对左翼: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演变 齐鲁学刊 2004年第5期  103.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中国文化研究 2004年第3期   论梁实秋人性论的性质及其演变 理论学刊 2004年第12期  105.重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价值 外国文学 2004年第6期   论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及是非功过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第12期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江汉论坛 2005年第1期   论梁实秋的文体批评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   梁实秋:慎言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学家 东岳论坛 2005年第1期  110.梁实秋的当代文化魅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11.论梁实秋的文学跨学科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2005年第2期   学科的由来、困惑与出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年第5期   关于弘扬鲁迅精神的随想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第4期  114.中西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鲁迅:持续不断的文化魅力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3期   走异路:为家乡所放逐 鲁迅研究月刊 2007年第4期   鲁迅小说不如张爱玲的吗? 理论学刊 2008年第3期  鲁迅传统的形成及其当代命运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4期  119.鲁迅是革命家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  中国文体意识的中和特征 湘潭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  新世纪的思想学术建构与生态批评 理论学刊 2009年第6期  季羡林:跨文化研究的典范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4期  阿Q画圆圈与中西文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图书评论 2010年第10期,新华文摘 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清华传统 文艺研究 2011年第1期  伯林批评理论的矛盾及文化身份的根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  现代中国文学西化追求的经验教训 中国比较文学 2011年第1期  论中西文化的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  论钱钟书诗可以怨的合理性及限度 复旦学报 2011年第4期  儒家伦理的宗教功能及其文化作用 理论学刊 2012年第3期  文学与戏剧及影视关系新论 艺术评论 2012年第5期  论悲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体转型中的错位 北京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论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须重新划定 文艺研究 2012年第8期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 外国文学研究 2012年第4期  对孙景尧先生几个学术片段的追思 中国比较文学 2012年第4期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一味趋新之教训的反思 扬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  莫言获诺奖的现代意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鲁迅:颠覆既有文本形式的文体家 理论学刊 2013年第7期  鲁迅是谁?——文化身份的规定性与当代解读的片面性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鲁迅价值再议 艺术评论 2014年第2期

267 评论

唐尼小姐

《意义世界的埋葬》,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有人在思”》,原载《书法研究》1993年第3期《关于“文物”之哲思》,原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集刊(一),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论艺术的古典精神》,原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画面”、“语言”和“诗”——读福柯的<这不是烟斗>》,原载《外国美学》集刊第10期,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版《漫谈庄子的“自由”观》,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希腊奥林帕斯山上诸神与希腊神话之古典精神》,原载《外国美学》第12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原载《自然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人”“有”一个“世界”“(存)在”》,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6年6月版《世纪的困惑》,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死”观》,原载《中国文化》第14期《“哲学”如何“解构”“宗教”》,原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7期《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原载《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刊《科学性思维方式视角中的柏拉图“理念论”》,原载《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论哲学的“创造性”——重谈德国古典哲学》,曾部分载于《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古典哲学的永恒魅力》,1999年10月7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原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6期《哲学作为创造性的学问》,原载《哲学门》第一卷[2000]第2期《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试读<大学>》,原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000年2月3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哲学的辛苦》,2000年8月14日于北京《与新生谈学习哲学》,2000年12月9日整理成文《“哲学”“活在”法国》,原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3期《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期《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2002年8月16日北京《哲学的三种境界》,2003年9月21日于北京《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序,2004年3月16日于北京《哲学的“未来”观念》,2004年11月16日北京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意义世界的埋葬》,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

    Summer若然霜寒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简历

    核心学术期刊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七碗爱玉味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让我来吧,但是请那些滚一边去。

    呼啦啦达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我这里可以帮你代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可以发8月!

    常陆院尼美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法学研究》2005年3期,约3万字。(《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转载。)《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与国家的给付义务》,《中国法学

    张小凡09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