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7

大美美美女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公共预算管理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uteorange290

已采纳
预算管理一、战略管理控制和经营绩效管理控制   1、战略管理控制  基于管理控制系统角度考虑,“马格纳斯构建了包含战略模式、战略使命和战略地位为三个关键变量的战略模型。”他进而构建了战略模式、战略使命、战略地位以及管理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假定关系图,指出管理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应用应当建立在战略模式以及由它决定的战略使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来说,管理控制制度应当与战略地位相适应。不同的战略地位导致控制设计可能是严格控制,也可能是松弛控制,而管理控制系统中对严格控制或松弛控制最敏感的就应该算是预算系统了。  2、经营绩效管理控制  所谓评价则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有效的经营绩效评价标准至少应当包括财务因素,而财务因素的主要来源便是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根据这一标准既可以考核经营绩效,又可以确定进一步的激励和报酬水平。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促进可运用的资源(如人、设备、设施、时间、资金、材料等)发挥最有效的功能。如同战略管理控制系统一样,经营绩效管理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整个管理控制系统监督程度的不同分为严格控制与松弛控制。而严格控制或松弛控制对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预算管理产生极大影响。  二、预算与战略和经营绩效间的相关性  1、预算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战略作为预算的前提,为预算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框架;另一方面,预算作为一种在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可以将既定战略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固化与量化,以确保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将制定、执行预算同公司的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调整公司策略,得到有关机遇和挑战的反馈,最终提高公司战略管理的水平。  2、预算管理控制与经营绩效管理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预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已经证明,高水准的预算目标对管理者的态度和业绩存在积极影响,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在整个管理控制系统中,预算与战略和经营绩效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逻辑主线、首尾相连的循环过程。在战略管理的前提下,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进行预算管理控制,再以预算管理确定的标准为依据来衡量管理者的经营绩效,而经营绩效又反过来决定着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是否应当采用既有战略,还是实施新战略。  三、对预算管理控制的重新认识  1、对预算管理的错误认识及原因  目前,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其中最为典型、最容易使预算管理失去理应发挥作用的错误看法,就是将预算管理仅仅看成是财务部门自己的工作。预算管理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者使用的预算模型不准确,因此给出的预测就是错误的,实际业绩当然就很难与之相符合;二是,在以预算为依据对管理者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激励的机制下,管理者的职能可能会导致他们对预算的编制水平和实际报告的执行情况产生偏差。因为在预算编制的开始,管理者可能就会故意影响预算编制过程,使做出的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他们还可能调整自己的实际经营行为,其目的是要使实际执行情况符合他们的期望,以达到预算水平。  这两个原因的思想根源就在于将预算管理孤立于企业战略和业绩评价等部门。一方面,不能做到围绕战略管理目标进行全员参与预算,无法构建或得到正确的预算模型,故而预测错误,实际业绩无法与之相符合;另一方面,预算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绩效评价过程的管理控制,这就使得经营者在预算制定或执行过程中偏离预算管理的初衷,做出创造个人利益的自利行为。  2、构建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充分相关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若想构建与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充分相关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应在如下几方面对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加以改进:  第一,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应当是全员参加、战略统筹的过程。应当按照责任和权力相对等的原则,分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凡是对于企业战略和目标实现具有影响作用的部门或个人,应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相关部门充分参与制定并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前提下要实行严格预算控制。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允许适度的、并经各部门协调统一后的预算弹性和预算灵活性。  第二,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实行绩效管理控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管理控制相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首先要反映员工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应强调企业的长期业绩,而不是短期效益;其次要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还要注意激励中的约束问题,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第三,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强调预算管理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激励下级单位努力、协调供产销活动、沟通信息和发现未来困难的重要地位。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预算管理作用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明确目标、成本控制、完成上级任务、实施奖惩的依据、资金调度、激励下级单位努力、协调供产销活动、沟通信息和发现未来的困难。在这一排序中人们观念中预算管理最重要的作用本应属于预算的最基本功能,而这些基本功能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长期发展对整个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要求,因而必须在观念上更新对预算管理作用的认识,强调预算管理对实施奖惩、激励、协调、沟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140 评论

一首ciao情歌

中文论文1、“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马骏、郭巍青),《武汉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2、“交易费用政治学:现状与前景”,《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3、“公共预算经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4、“公共预算理论:现状与未来” (马骏、叶娟丽),《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5、“收入生产、交易费用与宪政体制”,《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6、“公共行政中的街头官僚理论” (叶娟丽、马骏),《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7、“包税制的兴起与衰落:交易费用与征税合同的选择”,《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8、“官僚组织、交易费用和区别性组合:新的思路”,《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9、“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 (马骏、叶娟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新绩效预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11、“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 (马骏、侯一麟)《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12、“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来自某财力紧张省份的调研”,《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3、“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马骏、於莉),《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14、“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5、“尼斯堪南模型:理论争论与经验证据”,《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6、“中国省级预算中的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 (马骏、侯一麟),《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5期。17、“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18、“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研究: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视角”,《学术研究》2005年第11期。19、“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面对问题的勇气”,《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公民参与预算:美国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1、“新西兰公共预算改革” (牛美丽、马骏),《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2、“中国政府投资决策体制研究:一个案例研究”(马骏、周燕),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3、“中国核心预算机构研究:关于中部某省会城市的案例研究”(马骏、於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4、“中国预算改革政治学:成就与困惑”,《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5、“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6、“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7、“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王绍光、马骏),《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28、“西方公共行政学中的争论: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马骏、颜昌武),《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29、“政治问责研究:最新的进展”,《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4期。30、“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重建:双向运动的视角”。载苏力、陈春声主编《中国人文社科三十年》。三联出版社2009年。31、“整合政策与预算:我国公共治理面临的一个挑战”(马骏、岳经纶)。《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09年第3卷。32、“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第1期。33、“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34、“走向税收国家:中国财政国家转型研究”。《吉林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5、“税收、租金与治理:理论与检验”(马骏、温明月)。《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36、“中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研究”(林慕华、马骏)。《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37、“中国公共行政学: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4期。38、“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第1期。39、“中国预算改革:未来的挑战”(马骏、林慕华)。”《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6期。1、《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 (马骏、叶娟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马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3、《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马骏、侯一麟、林尚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4、《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马骏、王浦劬等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公共预算读本》(马骏、牛美丽、岳经纶、林慕华),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2008年由中国发展基金会赠送4000全国人大代表。6、《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马骏、张成福、何艳玲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7、《公共行政百年争论》(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为人民看好“钱袋子”》(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0年1月人代会期间发给黑龙江所有省级人大代表 。9、《美国进步时代政府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治国与理财:公共预算与国家建设》(马骏)。北京:三联出版社2011年。11、《公共预算:比较研究》(马骏、赵早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236 评论

美酱老师

亲,你收到答案了吗能分享一下不?

158 评论

施ccccceci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共预算管理论文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

    小悟空harrywa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论文 关键词:资本经营 全面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论文摘 要:资本经营企业集团由于其 管理体制 和业务范围的特殊性,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本

    35号小祁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预算管理论文

    几时需要?可以帮忙

    超爱吃的丫头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公共管理论文

    不需要。公共管理是针对政府管理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一方面强调管理目标的“公共性”,即公共权力必须履行公共职能; 另一方面强调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雨田里得麦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预算管理的论文

    提纲那就列好的

    比福爷爷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