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非人勿扰的201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司马迁写史记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啃鲍鱼的螺丝

已采纳
国关的吧?顺便求剩下的呗,谈谈中国传统价值观(儒教为主)与普世价值观(与西方文明融合)。谈谈司马迁撰写《史记》的主旨。佛教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佛教基本教义的理解(比如七情寡欲)。举例简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成就。谈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与社会结构特征。谈谈《论语》与儒家学说的形成(经典思想的形成)。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思想文化)。
180 评论

飞鸟鱼虫菲菲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纪实)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整理有关司马迁、《史记》以及发愤写史记的信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准备]小黑板 投影仪 课文录音带、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2、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捕捉课文中有关司马迁的信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意识。3、 渗透对学生认真读书、严谨学习态度的教育教学步骤:一、出示课题,初步汇报1、 出示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音乐响起,营造学习氛围)2、 看到这个题目,你明白了哪些知识?(司马迁写的《史记》;司马迁是在遇到什么磨难后发愤写的《史记》;司马迁写《史记》一定十分艰难)3、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这些知识呢?▲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他遇到了什么大事,需要他“发愤”写《史记》呢?▲ 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史记》有什么价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尝试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尝试自我释疑1、 学生在音乐声中,分别读书 A 一人一句 B 每人一小结或小结的一半 C 在音乐声中,每人再默读一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熟悉作者向同学们介绍的内容,走近作者;接着,再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受到文字中传递的信息,走进作者;然后,再默读静思,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捕捉到自己需要或想要了解的信息资源,为自我学习服务,贴近作者。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充分了解与熟悉,就不可能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感悟是在有所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常说:“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默雷特”,这个前提是“人们的心中要有个哈默雷特”的雏形吧!所以,先让学生在心中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再逐步添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在学习的实践中,锻炼其学习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化价值,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结构。)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课文后所获得的信息。①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不加任何限制,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自我读书所获信息的“面”的情况。② 教师相机梳理学生的发现,从中找到与学生“质疑”有关的材料,帮助学生学会取舍材料。③ 指名按要求介绍自己从读书中获得的有关司马迁这个人物信息。(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提醒学生互相学习,倾听的同时善于将大家的意见整合起来,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意识,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提高到最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营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④ 请回答的同学暂时站着,被发言的同学总结时运用其观点时方可坐下。(旨在引导学生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捕捉可以利用的信息。生生之间的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同时,也让站着已经回答问题的同学再次倾听其他同学的总结发言,及时判断是否已经说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地方了。如果学生能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纠正,相互补充的学习习惯,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学习场的效应。)2、 教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书本上没有的有关司马迁的介绍。(出示投影片)3、 对照书上的文字,说说哪里介绍了这个方面的内容。4、 训练:用上书上的文字信息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再来说一说你对司马迁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会处理资料,运用资料,学会根据学习需要取舍资料。这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关注的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问题。)三、课堂作业:1、 用三—五句话介绍司马迁。2、 学习运用课堂上的概括方法,尝试用简短的文字介绍《史记》3、 综合练习上的一、二两项。教后反思: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需要诸多要素构成的。我以为,教师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夫在诗外”。“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教师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占据更多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呼之欲出时,上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教师要有善于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能够将几十个小脑袋集中“管理”,协调他们的思维步伐,调整他们的思维节奏,促进他们由不同步,到同步,再到不同步。也就是将学习的过程按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成若干单元组合,按其单元类别因材施教,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第三,教师要有几招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妙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即时性的发展评价。这对于教学活动实在是太重要啦!因为,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学生能够轻松地接受学习任务,并视学习为快乐之事。而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才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第四,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应贯穿始终,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与学两股力量整合起来,就能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全神贯注地关注,注视着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纠正学生每一个你能发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点滴的进步。由于,长期不在教学第一线教书了,对教学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处理上有欠妥当的地方,当堂专项的书写强化训练还不够。担心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时还难以达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继续在读中把握文章中的文化信息,学会利用有价值的素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阅读中理解书中的词语和关键句子。2、 熟读课文,深入感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3、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促使有效阅读的实现。教学步骤:一、配乐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课文的情况。1、音乐声中,再次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密切地接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学校的课堂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容地阅读,品尝到读书的快乐。)2、学生评议并再次以读来指导与纠正。二、学生用心地读书,寻找有关《史记》的有关信息。1、学生默读,勾画相关的句子。2、交流汇报 (回顾采集学生发言中的部分交流的内容)● 我想《史记》书中一定写了许多英雄人物。因为“他从小就听到乡亲们讲述古代影响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就会在他的书里出现。● 这部《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2600年间的历史。虽然,树种没有直接说出来,我是从父亲的话里得知的……● 司马迁写这部史书十分不容易——得罪了皇帝后,入狱受了酷刑,几次都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了,最终坚持了下来。这是了不起的。● 司马迁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这部史书写出来!”这可以看出,他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尽力克制”自己。● 司马迁花了13年时间才写成了《史记》这部书。这部书有52万字。● 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史书,书上说“前无古人”的,说明司马迁是第一个写这种史书的人。● (学生插话)难怪资料说他是“中国史之父”呢!● (学生补充)司马迁写这部书受了很多的罪,入狱受酷刑了,他还坚持写书,说明他十分有毅力。3、教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他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记述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近2600年的历史。介绍了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共有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拓展性的课外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培养。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对于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识会选择与自己新近学习到的知识查声联系,形成学习的新连接。)三、讨论交流,共同寻找答案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2、相机板书: 对英雄的崇拜 司马迁发愤的原因 父亲的嘱托 史官的责任 对历史的热爱 教后反思: 这堂课比较多地对学生的表达习惯、表达能力进行了集中训练。学生在交流中能将自己所知道的出来,但不会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上课时是否回避这个现象呢?显然,回避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于是,我抓住这个语文表达能力训练的契机,暂时调整了教学的计划,将后面的任务暂时放一放,就此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与指导。先是重点扶持一个学生,让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一句一句有序表达,接着训练第二学生,等到第三个学生起来发言是,他就有了这个“表达应有序的意识了,继而训练全班学生,试着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我想语文课上学生还有学习语言表达的任务吧!进课堂前,学生的学习原貌能够在这堂课上有所改变或有所提升吗?教师能够扪心自问:学生今天的语文学习有长进吗?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承担引路人、指导者、合作伙伴等角色。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朗读,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注意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的能力,指导学生品词析句。教学步骤:一、检查课文朗读的情况。1、 音乐声中,指名学生朗读全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指出纠正之处。(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是要有个渐进的过程的。如何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达到这个要求时,应该心中有计划:初读时——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再读时——结合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生能够在表达中运用到生字,字义就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啦——精读时——对关键的词语,哪怕不是生字派生出来的生词,也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品读时——读出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妙处。)2、音乐声中,再次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教师适时抓住学生读错或读不准的重要的词句处纠正。

273 评论

jiangyue514悦兔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司马迁写史记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

    贝壳里的海221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司马迁史记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给你点提示吧,司马迁是在被汉武帝阉割之后写了史记的,这件事给司马迁的打击一直伴随他死去,在司马迁被阉割之后,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了人性的本质,重新认

    兔纸来个兔宝宝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司马迁写史记议论文题目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人(今陕西韩城南),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正是

    xiaomi595629661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史记司马迁议论文题目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公元前13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一直有志于论

    文姐吉祥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司马迁史记议论文题目

    司马迁是中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奋发,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

    kanyuan820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