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木糖不纯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ao7taotao

已采纳
我刚写了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  题 目: 新农村建设问题探究  姓 名: ###  学 号 :##########  所在学院 :############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刘会平 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1 年 05 月 17 日  新农村建设问题探究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数的1/5,而中国却有9亿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种植技术的提高,交通的便捷,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污染问题,解决了农村吃水难,吃菜难的问题,农村文体教育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让儿童有学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关键词:新农村 经济 建设 文体教育  时间:5月3——5月17  地点:学校附近的村庄  对象:学校附近的村庄中的村民和村长  目的:更好的了解新农村的发展了解农民生活  正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好思政部马列教研室本学年的实践教学,根究学院要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做了走访调查,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有一种特别之情,借此实践活动,重温久别的家乡情怀,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经过全党全国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向前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与目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现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才能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一、乡村道路建设  在农村有一句古话:"要想富,先修路"。从中便可以看出道路的修建是制约这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交通便利了农副产品便能及时的卖出去,新技术也能很快的别农民所利用,还有高效的化肥,农药,机械用具等到达农民的手上,提高土地产量,国家提出了“村村通”工程,村庄与村庄至少有一条水泥路相连接,至今,已基本完成了任务,从此,农民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在周围的村庄,下雨天不能出行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新的科学技术能够及时的运用到植物上,农民脸上乐开了花  二、税收的改革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但巩固成果的任务更为艰巨。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紧迫任务,又是解决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  三、经济的发展  自从农村减免了税收后,以及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农民手里逐渐也有了些积蓄,国家更是提出小额贷款的举措,大力支持农村的发展,大棚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养殖业,种植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的田间地头不再是清一色,随处可见大棚蔬菜,房屋瓦房的养殖区,高效的新作物等装点这大地。  四、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对我们村的了解以及村支书的谈话知道,在我们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高尚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鼓励、引导和带动群众崇尚文明,营造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这项活动的举行更好的推动了我们村乡村文明的建设。  文体教育的发展  现在农村有好多室外健身器材供老人与儿童使用,让儿童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避免了老人因孤独而犹豫的状况,更多的老人可以在一起健身交谈,而且很多农村现在都有老年人俱乐部,在那里老年人可以下棋,画画,写字等多种娱乐活动,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又使他们找到了晚年的朋友,他们也不再感到孤独,而是更好的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了,儿童上学也不再交学费,而且上学的环境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住上了新房,有了体育场,有了升旗仪式,儿童们佩戴红领巾,有礼貌的向叔叔阿姨们问好!  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省、市、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农民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二是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垃圾的处理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三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薄弱。四是信息资源交流不便。五是土地不能合理规划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人投身于建设中去。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基层领导人员党的觉悟意识,提高科学知识,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加强沟通协调。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  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积极运用科学种田,做到因地制宜,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劳动。  加大建房力度,为提供更多的可耕地面积,大力宣扬小康住宅,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注重环境整治,组织和发动群众及时清理“三堆”,整治环境,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形成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  抓好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带头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问题。  新农村已经得到很好的建设,而且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相信未来的农村一定会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水平再创新高,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充满了期待与祝福,愿华夏儿女幸福安康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342 评论

小黑妈跃跃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28周。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当代农村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调控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社区发展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掌握当代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人类学及发展管理等范畴在内的综合的分析方法;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村区域、社区分析、规划、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发展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农村发展概论》(陶佩君,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规划》(朱朝枝,福建农业大学);《发展项目管理》(汤锦如,扬州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侯立白,沈阳农业大学;李新然,云南农业大学);《普通发展学》(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式发展规划》(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传播与沟通》(王德海,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援助概论》(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

210 评论

yyy777777777777777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化 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的论述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农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民成为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身份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应该包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   实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业化、企业化,最终结果是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要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吸纳。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传统农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脱胎换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市场化的农业。一部分农民成为新型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劳动者,一部分农民成为工业和其它产业的经营者、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现代城镇居民。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这也正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套、城市功能的健全、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人口、用地规模扩张,城市化需要坚实的经济作基础,兴旺的产业作支撑。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过程,更是逐步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推进城市化要积极稳妥,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基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我国建国至今,在不同的时期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57年。这是我国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的时期。围绕着156项重点工业项目进行的工业基本建设,吸引了较多农民进城镇和工矿就业,一批重点城市扩建,城镇人口增长极快,从1949年的5765万增加到1957年的9949万,平均每年增加523万人,城市化水平从建国时的6%增至4%,平均每年提高6%。   剧烈波动动荡阶段1958—1965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工业项目上上下下,这种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极大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使其呈现出动荡起伏的特征。   停滞阶段1966—1978年。这一阶段正处于政治动荡,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时期。由于有效需求缺乏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使国民经济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城市停工停产,工业扩张无力,无法吸收城市自身的就业人口,非城市化的思潮达到登峰造极。   稳定发展阶段1979年-2002年。1979年至2002年,是我国城市化稳定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开始,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人口增加较快。此外,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重新认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巨大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打工、经商,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2002年的十月,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向高潮。笔者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明确写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独特的高速发展时期。   十六大之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眼光仅仅集中在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方面,忽视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的推力更是不容忽视。十六大确定了大力发展农业、极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从而把城市化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倡导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方面。这首先从理论上符合了城市化的定义:即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不断膨胀,城镇数目不断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性地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得以改善并逐步实现现代化。   因此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一致的,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质量的显著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城市化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第二、三产业就业,从而提高城乡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加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容量和辐射力;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的各种差距……而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既有来自于城市二、三产业的拉力,也有来自农村的推力,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忽视农村在城市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将给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要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使我国的城市化顺利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的建设。目前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正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这一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由不平衡发展趋于平衡的规律。在某种形态的城市化开始时,是在首先实现突破的地方取得发展,然后再向更多的地方铺开。当一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时,也是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迅速发展,再逐步向经济后进地区铺开。例如英国于18世纪后半期首先实现工业革命,到1850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0%。1900年,当世界城市水平为3%时,英国则激增至78%。直到20世纪后半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才发展到与此相当的水平。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如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的全面实施,,这种东西部城市化水平的极度不平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城市化也必将进入一个高速的、趋于平衡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城市化率要提高,就必须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到城市中来,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比例。而目前我国城市现有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岗位根本不能满足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即通过推动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就地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并改变这些农村地区的面貌,使之成为城市地区;我国城市化的质量要提高,不仅要注重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必须保证农村地域在向城市地域转变过程中的质量,以及新转化为城市居民的那部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而这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要靠进入城市之后去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必须在进入城市之前就得到培训。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N]学习时报,2006   颜昌成推进城镇化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3   余戎,罗清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偏离以农民为本的表现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

    明天星期天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农村发展概论结课论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饕餮江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

    美眉要加油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1000

    这个什么时候交

    美丽的大蒜君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新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

    十米之上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