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9

大飞猪猪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刊投稿要求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爷很忙2

已采纳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0�2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311 评论

全力羽羽

时代教育为半月刊,栏目有:教育科学前沿、管理纵横、创新实践、科学研究、学科改革与发展、职业技术交流、研究生论坛、本科生园地。内容涉及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研究生及本科生园地、综合文稿等。有参考文献、有英文目次和摘要。 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后勤与科研管理、研究生学术初探、考试探讨等学术论文来稿以及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外语、计算机、教育管理等各学科教学经验、科研成果。 (1)教育科学前沿(2)管理纵横(3)创新实践(4)科学研究(5)学科改革与发展(6)职业技术交流(7)研究生论坛(8)本科生园地(9) 教育探讨(10)职业教育探索(11)中学教育(12)小学教育(13)学前教育 欢迎各类教育工作者及研究生踊跃投稿。投稿本刊之前,请作者务必仔细阅读本刊投稿须知及论文撰写要求。单页文字请尽量控制在2400字内,参考文献及文稿编排请务必照论文撰写格式要求撰写,参考文献要求注录规范。作者联系单位和地址请一定照投稿须知要求填写清楚,以便本刊尽快编排与准确投寄杂志。作者应对来稿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修改,删节。如不同意删改,请事先声明。本刊所刊文章均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如不同意您的作品被该数据库收录,务请随稿说明。本刊所有文章均收录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如果不同意您的文章被收录,请随稿注明。未随稿注明稿件视为同意授权将以下权利给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编辑部: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权给第三方使用。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练,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文章尽可能不含图、标。论文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注明所在地及邮编)、中文摘要(80-2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层次标准连续编号,如“1”,“1”,“2”等,左顶格)、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属于基金资助的,注明基金名称、批准号。 文稿要求用电子文件,用word文档通过以附件。参考文献应是近三年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3篇左右。本刊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

90 评论

八零梁行

本刊欢迎关于语言、文学、翻译、教学的有创见性、应用性、前瞻性的论文,对触及社会和学术界热点、重点及时代感、现实性较强的论文优先录用。 文章如果是用汉文写作,请提供标题的英文对照;如果是外文写作,请提供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的汉文对照。 作者需要提供如下信息(多个作者应分别介绍):姓名、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论文如有资助背景,请注明项目编号或代码。参考文献注明文献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引用期刊文章需注明刊名、年、卷(期);引用报纸文章需注明出版日期及版次。未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本刊郑重声明:来稿严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否则,责任自负。本刊欢迎电子稿函件投稿。勿一稿多投,如30天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因本刊人力有限,恕不退稿本刊将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作者本意的情况下,适当压缩修改。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申明。目录·2015年6期部分目录两个“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胡明亮“风度”的感情色彩及发展趋势研究赵立博英汉中间结构对比研究崔艳姬惯用语的隐喻理解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研究--以“吃+NP”类惯用语为例祝敏汉语“字”的生成性王悦婷新型“被”字句语义结构及语义类型刍议陈晨汉语助词“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姚家兴“着”的语法化进程探究王璐菲《林家铺子》中的重叠式状语研究刘通西方宗教文化具象和理念的跨文化操纵翻译肖琼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与产出性词汇测试成绩的相关分析陆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变异探析郜梦亚《隐喻手势语》述评钟晓云,高原《说文解字》“欠”部字研究林鹤鸣浅谈象似性在英汉双宾结构中的体现王培娜基于语料库的常用词收义及其排序研究--以“滚”“、主意”和“结实”为例孙荣,朱英姿“羊”字成语隐喻初探曹珍英汉作格结构句法、语义比较李珍对《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所列“词缀”的商榷刘学智试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经济学词语收录的缺陷杜舒雅,刘霁菡面向语义网的同义词群建构中动词“拿”的义项划分冯丽岳阳市商业场所营业员语码转换动机分析李佳越南学生“不”和“没(有)”的运用偏误分析张飞祥颜师古《汉书注》以形说义李杏中日网络流行语对比研究杨茜,刘少东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质疑补正张家群卡萨琳终身不嫁的缘由分析李根灿生态女权主义批评视域下的《比利·巴思格特》解读唐静静论豪普特曼《獭皮》中主人公的“小市民”特点于姗姗斯蒂文森对叶灵凤早期小说叙事技巧的影响韦黄丹《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男性叙事马晓光行走的面具--论《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真实自我的缺失李隋玉从《陶庵梦忆》探究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江舒琳萧光远著述考证欧蕾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对舍伍德·安德森相关研究的回顾综述李肖微,卢志鸿清初遗民楚辞研究的时代特色徐璐汪曾祺谈小说吴永福大学文化建设漫谈--从美国大学悬挂国旗说起赵晓芳

194 评论

一个人淋着雨

《小学语文》月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是与语文课程改革、教材发展、教学实践同步,着重研究、探讨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专业性杂志,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主要栏目有:卷首语、名家讲坛、热点讨论、课改风景线、教学探索、精品课堂、教材研究、备课之备、读书吧、比较与借鉴、教师发展、观点集萃、动态信息等。《小学语文》月刊的读者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研员,其他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投稿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小学语文》编辑部(100081)。《小学语文》月刊每月1日出版,大16开,每期64面,定价为8元,全年定价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订阅,免收邮资,全年均可办理订阅手续;国内订阅代号:82-992;电话:(010)88758977、58758985;传真:(010)58758991;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户名:人教教材中心;账号:4043200001819400020232。邮局投稿请寄至: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小学语文》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1或发至各栏目电子信箱:名家讲坛、热点讨论:课改风景线、教学探索:精品课堂:教材研究、备课之窗:作家作品、读书吧、教师教育、 比较与借鉴:注:请按栏目投稿,请勿一篇稿件投至多个栏目。如果您的稿件不适何您所投栏目,栏目负责人会协调处理《小学语文》博客地址:《小学语文》博客圈地址:欢迎朋友们光临,积极投稿!

20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