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05

睡神熊猫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是否正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囩囩囡囡

已采纳
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本身是极其富有和慷慨的,但同时又是脆弱和需要平衡的;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可阻挡,但人类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容许的限度,即不能使大自然出现不可逆转地丧失自我修复的能力,否则必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老老实实地承认人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决不能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想法。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当然,顺应自然不是任由自然驱使、停止发展甚至重返原始状态,而是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之需的同时,要呵护自然、回报自然,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在空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危机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生态问题具有世界整体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面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永恒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循环往复,促进生态文明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进步,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人们要自觉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我们党所追求的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境界,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93 评论

哇靠哇塞

早在我们酝酿提出“中国生态学”的时候,曾对于“中国生态学”概念能否成立,犹豫良久,因为这是一个敏感、尖锐的重大问题。几度春秋,随着查阅大量文献,反复论证的进程,我们对于创立“中国生态学”的信心才与日俱增;仔细推敲,认真研究,历经无数次自我审问和辩论,“中国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几经不断修正而逐渐成形。经多方鼓励和再三斟酌,终于冒昧出版了《中国生态学》,她是我们试创立“中国生态学”的里程碑,是我们几十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思考、研究和再认识的结晶。“中国生态学”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生态学的整理和发展,是在继承中国古代生态学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再创立的生态科学体系。“中国生态学”与“生态学”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是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生态学”是中国特色的生态学理论,是对我国古代生态学的理论提升、应用与拓展。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背景,其独特的概念体系和思维模式赋予“中国生态学”以新的理论形态,她具有一些不同于当今“生态学”的新思想观念和新的科学概念,拥有独特的科学理论和模型方法,有望为“生态学”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扩大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生态学的科学地位。我们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理论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元气论”和“原子论”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科学的最大优势是“整体论”思想。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优势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创立“中国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道”和“气”的概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然而其科学意义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说明。“一阴一阳之谓道”、“气者,道也”,这是古人的定义。我们在古人的基础上指出了“道”、“气”概念不仅仅是哲学范畴的问题,它也是生态学原理,揭示其科学基础,赋予其科学定义,显示其科学意义(见第四章),这是《中国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我们认为,“道”就是“整体性”,所谓“道理”就是“整体性原理”,是整体把握宇宙、自然、生命、生态、社会和人生的一种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气”就是能量和信息,在“气”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元气论”与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原子论”一样,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原子论”是机械论思想,“元气论”是整体论,“原子论”反映了静态的分析思想,“元气论”反映了动态的综合思想。“元气论”是生态观(过去说是“有机整体观”),“原子论”是一种非生态的物理观。我们把“元气论”、“整体论”和“道统论”作为《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第五章),这是对于“道”和“气”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根据中国生态学的理论特点,中国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在第四章中,通过五行概念和八卦概念的分析,讨论了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些重要特点,重点探讨了“金木”、“山水”、“乾坤”等基本概念的模型特征和科学意义。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代表了两大方向。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是当前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核心,系统生态学则是生态学革命的核心。中国古代提倡的整体性原理正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思想,现代生态学的“颠覆性”特征意味着她对人类的深刻影响,从生命的整体性特征来看,只有从生态学角度才能够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质。(第二章)。然而,现代生态学和生命科学都陷入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困境,“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深刻矛盾,“机械论”在科学方法论中的传统影响根深蒂固,使得认识生命本质问题举步维艰,为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科学理论方法已经迫在眉睫(第二章)。众所周知“中医”就是整体论的典型,这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优势。本书广泛应用了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整体论,它特殊的科学方法和模型方法是 “中国生态学”剖析问题的利器。中国人的生态学观察和生态学思想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多方面渗透着生态学的思想,影响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中的生态学问题就很突出,例如我们在第八章中有较多有关诗词的论述,它说明古代生态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特殊影响并赋予它所特有的科学内涵与科学价值。中国古代生态学是中国文化中不朽的灵魂,中国文化的生态学性质增添中国人无限的想象力和永恒的思想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勃勃生机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万古长青的内在动力。中华大地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面向全球最大的海洋,有广阔的大草原,有适宜农耕的江河平原,有养育珍禽异兽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典型而又强大的稳定季风,把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密切联系起来,寒来暑往,风雨随时,日月相推、四季交替,山川纵横、丘陵起伏,日月“西行”、江河东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和有序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八卦理论和《周易》的产生环境背景;四面八方,五行九州,具有极其明显的生态学区分,这就为阴阳五行模型和阴阳八卦模型的创立提供了观察对象和思维基础。

103 评论

阿菈VinU菟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  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制度等七个基本要素。这七个基本要素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组成单元,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生态文化繁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世界观上,需要超越机械论,树立有机论;在价值观上,需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人与自然的价值平衡;在发展观上,需要超越“不增长就死亡”的狭隘增长主义,建立“质量重于数量”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整体发展观。  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态产业作为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人类对传统生产方式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要求生态经济系统必须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来发展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生态消费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基础。生态消费模式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需要依赖消费教育来变革全社会的消费理念,进而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引导公众从浪费型消费模式转向适度型消费模式,从环境损害型消费模式转向环境保护型消费模式,从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转向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消费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难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要求就是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有效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没有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失去资源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节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废弃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生态科技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生态科技用生态学整体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发展,把从世界整体分离出去的科学技术,重新放回“人—社会—自然”有机整体中,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科技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性质中。坚持走生态科技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  生态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本源性动力在于制度创新。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发展,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来;另一方面,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鼓励更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创建更加公平的法制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工具,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295 评论

呼啦啦呼嘞嘞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3.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平性问题,在全社会树立一种生态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核算体系和补偿制度

304 评论

xulisha0221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理解的道理是,在“五位一体”中已经有了“社会”领域,如果把“生态文明”再拓展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难免存在重叠和交叉。总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受国际理念影响、政府主导、运用激励与约束的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中国特色之路。二、生态文明的核心1、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只有人才能办得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迁移动植物,而且也改变了他们的居住地的面貌、气候,甚至还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灭。”因此,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人与自然是主观客观的统一体。与自然既是相互对立斗争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这两者的统一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其二,人们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扩展资料: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误区一:生态好等于生态文明了。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人类社会文明决定环境状况。生态文明,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但由于物质十分贫乏,人们不得不“砍柴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形成“贫困—生态退化— 贫困”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环境好了,精神文明也要相应跟上, 才是生态文明的本义。误区二:生态文明必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一些人“只谈绿水青山,不谈金山银山”。换言之,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指经济发展,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等,都是发展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完整表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一地的发展,也不能只讲环境保护,守着“绿水青山” 放弃发展。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不是生态文明,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生态文明。要实事求是地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把握好“度”。误区三:“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误以为“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 将此等同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强调,破坏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宁可不要;以人体健康为代价的一时发展,宁可不要;损害国家长远利益的发展, 宁可不要。但与“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其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有个前提条件。在“两山论”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其二,对联合国评价认为“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花“金山银山”买“绿水青山”是得不偿失的。其三,塞罕坝、库布其的治沙实践证明:只要人们付出劳动,“荒漠变绿洲”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在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时,也不应该否认,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误区四: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保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土空间优化、整治与可持续安全,资源节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承载等方面。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无疑,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 环境保护应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但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否则,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与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其他脱节。与之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而需要所有政府部门均担负起相应职责。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文化、绿色消费、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等, 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联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误区五:生态优先就是环保优先。资源、环境、生态是一体的, 是从不同角度界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界。资源侧重于利用的目的,如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等;环境侧重于生存的目的,如宜居环境、优美环境等;生态侧重于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人是生物物种之一。生态优先,是生物优先、环境优先,还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优先,存在多解性,认识上的模糊性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多样性。例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一些地方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三面光”的人工水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一些地方“一刀切”关停企业,不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必须高扬的核心价值

147 评论

水果西瓜太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扩展资料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

277 评论

柔和的风0751

你好!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就包含着生态文明,和谐就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等就包含着人们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平等权利,法治就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治,爱国就包含着热爱美丽的中国,友善就包含着人们善待自然、与自然求和谐的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的这些要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和统一的。

247 评论

枫月絮影

从“人统治自然”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06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是否正确

    从“人统治自然”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亲爱的猪小呢 7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

    臭美的小女人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吗?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

    2012骏马飞驰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5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吗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换言之, 只是把“生态文明”中的“文明” 理解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好”或“不好”,而不理解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样

    么么哒狂人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有机整体论对吗?

    还是给楼主发下吧,记得给分哦比如在某个小山村里,蛇能吃老鼠,但是对与人类来说蛇十分致命,因此人类组织消灭蛇的行动,村里的蛇几乎灭绝。人类没想到的是没了蛇,老鼠的

    上海二当家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