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5

美酱老师
首页 > 论文问答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ctorsher

已采纳
是师范生?未来的老师?建议自为。以后当老师用得上。
299 评论

足疗沙发厂家

Yuan Y The Finding Methods of Anonymous Markers Based on Their Behavior Feature In Community Question A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2014 IAKS Vol 174-袁毅,蔚海燕问答社区低可信度信息的传播与控制研究图书馆论坛, 2011,164(6)袁毅,杨成明微博客用户交流的机制、结构及特征研究图书馆论坛, 2010(6)袁毅微博客信息传播结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1(12)袁毅,杨成明微博客用户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社会网络及其关系实证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1(12)王仁武,袁 毅等基于Clauset和PageRank的社交网络族群兴趣发现研究情报杂志, 2015(11)王仁武,袁 毅基于社区Web日志挖掘的用户行为实证研究图书馆论坛2011,31(4)袁毅,王晓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影响因素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1(18)袁毅 网络参考文献著录质量及可追溯性研究情报学报,2010(2)袁毅链接分析用于学术网站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情报学报,2005(5)袁毅网络信息资源内容评价关键指标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6)袁毅 基于共引分析及Fisher判别法的网站过滤及扩展研究情报学报,2006(5)袁毅 核心网站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5)袁毅分组评评学科核心网站的方法图书馆建设,2006(5)袁毅基于conglomerate的核心网域确定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7(2)袁毅主题特征度在核心网站评价中的作用情报杂志,2005(10)袁毅学术网站作者权威度研究情报科学,2005(10)袁毅,王大勇引文评价学术网站可靠性及可行性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5(3)袁毅,徐曼 PageRank用于网站评价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分析情报杂志,2006(2)袁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认识与应用偏差分析图书馆论坛,2003(6)袁毅动态联盟信息咨询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3)袁毅高校信息服务价格模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3(4)袁毅 CNKI运作模式及其对ICP经营及产业化发展的启示现代情报,2003(3)袁毅网络结构单元中学术信息分布规律研究现代情报,2006(2)袁毅高校决策类咨询课题的检索与分析方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7)袁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刘蓓,袁毅, Eric B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论文合作网中的应用研究情报学报,2008,27,(2)Boutin E, Liu P, Yuan Y Les réseaux latents : un outil au service de l’intelligence é VSST’2007研讨会地点:Marrakesh (摩洛哥)刘蓓,袁毅, Eric B中国情报学论文地区合作网研究情报杂志,2008,27(9)杨成明刘蓓,袁毅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互联网利用状况研究——基于CSSCI 1998-2006年九年网络引文数据图书情报工作,2009,53(6):37-杨成明,袁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用户网络资源利用特征分析情报杂志 2009,28(3)史亚光,袁毅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图书馆论坛 2009(6)张兴刚,袁毅基于搜索引擎的中文问答社区比较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9(6)张兴刚,袁毅Tag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浅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8)肖红燕,袁毅学术网站的判定方法研究情报探索,2008,(2)王晓光,袁毅微博营销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媒体微博为例现代情报 2015(7)

311 评论

进击的银酱

它突出了知识、信息的价值,有利于广泛、迅速地传递商贸信息,沟通顾客和生产厂家,及时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在政治领域,它用来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充分发扬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提高其科学管理及决策的水平;在军事领域,它可以使军事指挥系统全面迅速地掌握敌情,加强全局的协调、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科教文卫领域,方便人们查询、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科研合作、远程教学、医疗会诊;在生活领域,可以实现电子购物、虚拟旅游、交互式娱乐;……电子广告、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电子报刊、电子教室、电子图书馆、电子论坛、电子会议、电子购物、电子游戏,以及远程医疗、远程点播等网络应用皆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这期间,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改变: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交往、活动的范围受制于物理时间和空间是比较狭窄的;而以因特网为基础,人们之间的交往以间接交往的形式为主,以符号化为其特征,交往、活动并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也就是说,网络交往、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现实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总之,因特网正以极快的速度,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甚至可以说离开因特网,现实社会生活有可能陷入瘫痪状态。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在进行规划,计划在21世纪初进入建立在因特网之上的“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是对立的,网络社会生活是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社会人通过因特网(作为网络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它必然以现实社会生活为背景。如果用物理空间和电子空间(Cyberspace)比喻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生存空间的话,那么,电子空间并不能取代物理空间,因为人毕竟还是一个物理的存在物。虽然电子空间会极大地改变传统社会的结构,但人的物质、能量的需求毕竟还要在物理空间里得到满足,即使是人的感知和情感需求,也需要在物理空间里才能获得直接的满足,比如基于家庭的各种情感,就需要家庭成员在一个物理的地点才能很好的培育和升华。真实的情形是,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 应该承认,网络形成之初,它不过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始这个电子空间的规模很小,不过是一个机房内、一个工作单位内的几台或多台计算机互联而形成的,不过是物理空间的补充。在这个小小的电子空间中,适应物理空间的传统道德规范是基本适用且够用的。当然,既然有一种新的相互联系、沟通、交往的方式,就如同驾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也必须遵守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联系、交往的具体规则。这些规则首先是一些技术性规则,如文件传输协议、互联协议等,这是人们得以联网的基本前提;其次,是人们在联网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往的一些基本的“乡规民约”,如电子函件使用的语言格式、在线交谈应有的礼仪等。这些规则有时制定得相当具体,以电子函件为例,连字母的大小写、信息要简单精炼、主题应该集中、函件应该签名等都有规定。后来随着交往中冲突的增多,于是相关的人们开始组织起来,制定了一些更严格的协会性、行业性计算机网络道德戒律,如美国的全国性组织计算机协会制定的下列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秘密;等等。 如果说早期的局域网还不足以构成一个社会的基础、传统道德还基本适用并够用的话,那么,以全球性的、开放性的、全方位的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则正在动摇传统社会道德的基础。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以信息技术领头的“后工业文明”或称“信息革命”的三次“浪潮”,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带来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必将引起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出现新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当然,每两种文明之间在产生、转换和新文明确立过程中会发生新旧文明之间的冲突,包括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冲突。确实,由于社会生活基础、人们交往和活动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内容以及变革中的利益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价值取向难免发生系统的改变,并产生出一些新的道德需求。

314 评论

huang8023ta

虚拟体验其有现实与虚拟的二重性。真实与虚幻、临近与遥远在虚拟体验中戏剧性地得到了整合;虚拟体验因其“非现实”、“不在场”的特点,使得它超越了在场体验的各种弊端,表现出相对于真实体验的诸多优势。但是,它的虚拟性又很容易导致体验主体的人格分裂,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虚拟体验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而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构而成的虚拟社会则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存体验方式――虚拟体验。虚拟体验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而且给现实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虚拟与虚拟体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人们对于虚拟的理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迁。人类通过科技,把社会现实中已经长期存在的或者是还不存在的可能性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而实现虚拟的存在。但是虚拟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现象,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首先,虚拟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获得了其合法地位。借助于计算机的发展,它有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它是借助于。人类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次,虚拟不完全是思维活动。它更多的包括技术层面的运作,计算机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再次,把虚拟仅仅归结为“超越现实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且是浅薄的,它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并且是对现实事物的创造性的改造。因此,虚拟不是简单的对社会现实照镜子似的“模拟”,在虚拟社会中,虚拟的事物或活动,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又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重新诠释。 虚拟在计算机网络中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的生存,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虚拟可以说是一种“无”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不虚的存在。因为人们平时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作为体验者来说,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场景之中了。这种体验虽然是一种虚拟体验,但它又的确是人们可以真实感知的,真实与虚幻、临近与遥远戏剧性地融合在虚拟体验中,人们的身心发展变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存在形态上讲,虚拟本身是建立在“无”的基础之上的,“虚拟”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的,它是非物理的,非物质的存在。它没有质料,只有形式,也不具有广延性,它不属于“原子”。虚拟的体验是在计算机网络里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它又是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这种体验具有二重性――现实性和虚拟性。 虚拟体验可以说是在拓展了的人类生存空间一虚拟社会中进行的,但是虚拟社会是一个“没有空间的地方”。现实空间是物理的,由原子构成的;虚拟社会的空间是以虚拟为基本特征的,是由时间和空间高度压缩以后形成的。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同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活动,如人们的交往、游戏甚至创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人们获得了真实的、但又是非现实的体验。 但是虚拟体验的各种形式都是植根于现代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的,与现实体验相比,虚拟体验表现出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特点。 首先,虚拟体验是虚拟的。它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基础是虚拟的。虚拟体验的产生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合理配置基础上,它不属于自然界,只是一连串的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第二,虚拟体验的主体是虚拟的。现实体验的主体是感性的,生物的人,主体间可以直接感知对方的存在,而虚拟体验的主体则是虚拟的,“只是一连串的符号,而且这些符号由主体裂变而成,谁都不能直接感知符号以及符号所致的现实主体的存在”。第三,由于主体的虚拟性,主体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虚拟的。 其次,虚拟体验具有不确定性。在现实社会中主体的生存与时间、空间是统一的,主体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坐标来表明自己的位置,从而使主体的在场变得确定起来。但是在虚拟体验之中主体的身份和位置就有了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极其反空间的”。“网络不承认几何学”。在虚拟社会里主体并不一定以在场的方式开展工作,在离场的状态下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人们就可以进行虚拟体验了。比如说在《传奇》游戏中,主体可以使自己游戏中的“主体”(符号或者是账号)处于“挂机”状态,并且不会影响“主体”的升级或者是增强力量,在这儿,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开着机器。但是自己并没有在机器旁边操作机器,虚拟体验中的“主体”――符号或者说是数字照样在进行着活动。这样就导致了主体存在的方位、时间和交往对象带有了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没有了地区和国界的限制。 最后,虚拟体验具有全球性。在现实社会里人们的各种活动大多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大部分的人在一生的时间里都不会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其他国家的人,人们的活动很少具有全球性,但是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传播业的大发展,导致了人们的虚拟生存,计算机网络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连接在一起。在网上国界变得模糊起来,同时由于科技方面的因素,在现实社会中强制性的控制手段由于虚拟社会的模糊性而变得软弱起来。这样的话,信息的传播速度明显的加快,具有了高度的自由性,使主体的体验活动和信息的获取都变成了全球性的行为。 二、虚拟体验的优势与缺陷 在一个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社会空间里,虚拟体验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在这里,虚拟不再意味着虚假、虚幻,相对于现存的一切而言,虚拟是一个“非在”(nowhere),也就是“不在场”(non―presence)。因其不在场,因此它超越了在场体验的各种弊端,表现出相对于真实体验的诸多优势。 第一,虚拟体验的丰富性有利于人们实现在现实交往中不容易实现的主客体间的价值互补和主客体转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上网主要是为了寻求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网上的交际脱离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没有现实社会的种种羁绊,具有虚拟性,交流双方不会产生任何的心理负担,变得自由而且充满创意。在网络里,交往的双方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性别和年龄。在网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获得了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感受。这些感受包括:平等感。交往双方彼此都是作为一组数字而存在,没有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的区别和限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由感。在网上你想说什么一般都是可以说的,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顾忌,不用担心会暴露真实的自我,人们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面具,感到十分的放松和自由;角色的可替代感。人们可以尝试一下在真实生活当中不大可能有条件进行的活动;满足感。在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网页制作、FLASH作品创作等形式获得成就感,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并因此可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 第二,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们可以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自由、自为、自观的主体性感受,促进人们主体性因素的发展和巩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场所,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信息不再是由权威人物或者是权威机构通过单项的媒体进行传播。网络的互动性使人们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自为、自观的主观感受。使人们的包容心增强,开始认可多元的价值观,心智获得解放,进而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第三,虚拟体验可以发掘一些特定的心理机能,丰富心灵世界,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网上讨论、语音视频聊天、网络游戏以及网上影音资料等,为上网者提供了丰富的发展资源:在网络上,虚拟体验不仅发展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发展的能力,同时又使人们的一些与生俱来的兴奋性情绪因素在虚拟的社会里得到很好的宣泄。 与现实体验相比较,虚拟体验具有更多的自由平等感,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它给人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精神的创新有了更好的表现舞台。但是,虚拟体验毕竟带有非现实性,它的优势并不能抹杀它的缺陷,甚至可以说,它的优势的背面恰恰潜藏着它固有的缺陷。 首先,它的虚拟性使人们很容易产生主体分离,易使青少年上网成瘾,让身心受到伤害。青春期正是长身体、发展智力的黄金时期,过多地把精力耗费在电脑屏幕前面,不仅使主体的身体生长受到影响,而且长期处在角色的分离状态下,很可能使正在逐步形成完善人格的青少年沉湎于理想化的虚拟体验之中,养成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的消极避世心态。 其次,虚拟体验的全球性和不确定性使网络信息良莠并存,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处在知识单一、经验不足、判断能力差、性格形成的时期。而网上的信息平台具有开放性,他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变得无拘无束,同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现实社会中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同时网上的许多黄、赌、毒信息在网络信息控制性比较弱的情况下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很多自制力不是很强的青少年整天沉湎于这些信息之中。长此以往,抹平了他们的求知欲,削弱了他们的情感感知力,误导了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方向。 因此,虚拟体验是一柄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利用不好则会导致主体人格的丧失,进而酿成社会的悲剧。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也面临着改革,虚拟体验的出现、普及和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要积极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虚拟体验与学校教育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学校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场所,“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现实社会中学校教育起着培养人才、传承人类文明、创新文化的功能,人类社会的存在、延续和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校园,在信息化的校园,充分共享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包括校园人在内的整个社会学习共同体的共有知识财富,包括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库在内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全新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和教学环境应运而生,先后出现了“虚拟教室”,“数字化图书馆”、“比特书店”、以及“虚拟计算机”等,在校园范围内把计算机用光缆连接起来,这样校园的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知识资源实现了高度的整合,校园成了完全开放的、超越时空的网络平台和知识中枢。虚拟体验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主要的角色,青少年在网络活动中充当了主体,据不完全统计网络资源的共享者90%以上的是14-26周岁之间的青少年。所以说,在这个开放平等的网络平台上,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应该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在网上正确地学习,获取健康的识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严峻的课题,为此,学校教育至少应当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丰富学生的现实体验,使虚拟体验和现实体验和谐互补。现实社会中许多现代化的公共健身游乐场所的建立和维护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数量过少,设备陈旧,形式落后,缺少有趣的因素等等使正在寻求多变刺激的青少年学生,逐渐地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此外,一些传统的益智游戏逐渐的流失,现在许多孩子已经不会捉迷藏、丢手绢、跳房子等游戏了。与此相反的是,虚拟体验的丰富性、多样性耗去了他们绝大部分精力。所以我们只有丰富学生现实体验的形式和种类,尽最大可能实现现实体验和虚拟体验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恰当利用网络虚拟体验,充分发挥虚拟体验的优势,弥补现实体验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在虚拟的世界里,个性解放和思想独立使人变得年轻,充满朝气和活力,让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平和的水平上,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完善虚拟体验的形式,加强对它的规范化设计开发,发掘它的优势,避开它的缺陷,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它自身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师资培训,促使教师学习现代化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正确而且有效的上网知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若想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做个称职的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虚拟体验,教师必须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网络文化知识水平。只有教师自己懂得了虚拟体验的概念,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在虚拟体验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教师自己获得发展,完善自我,形成创新,全球化的教学思维方式。 第四,努力培养青少年自主、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沉湎于虚拟体验中,以至于不能自控、不能自拔的事例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性格的因素。一些性格内向的,没有特长的以及家庭不是太和睦的青少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是太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而虚拟社会中的游戏、聊天等活动满足了他们对权力、财富、甚至是性的欲望,并且逐步代替了现实中的有效行为。对此,教师应及时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情绪发泄或者是情绪的升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受挫能力,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用鼓励和信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性格,尽力让他们感到人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性格,更多地体验到自己人生丰富的价值。 第五,教师应该和家长建立必要的和经常性的联系,确保学生的活动信息能及时有效的相互反馈。现实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依靠教师的力量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其实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许多因素紧密连接在一起,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生物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家长和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能够更好地给学生设计出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让学生能在丰富的虚拟体验中掌握好自己的标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得到健康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格。 第六,努力净化网络,从根本上断绝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创建安全、健康的“信息公路”。对于青少年的虚拟生存来说,健康的网络环境就是很好的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在校园网上设置一些安全的界线,安装一些具有过滤功能的软件;其次,要求政府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用法律来禁止网络违法行为,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最后,政府和网络文化工作者应该多创造出优秀的网络文化,用健康的和充满人性化的网络文化占据广阔的网络市场。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虚拟社会中得到延续和创新,并且已经积极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虚拟体验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虚拟体验将在学校教育中扮演主要角色。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优秀的虚拟体验形式,发挥虚拟体验的优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我国下一代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在未来现代化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需共同努力,尽快建立起一套指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里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准则。

270 评论

走错雨山

网络流行语大全 称呼语 偶 :我的意思。 MM :妹妹全拼的缩写 GG :哥哥全拼的缩写 JJ :姐姐全拼的缩写 DD :弟弟全拼的缩写 GF :女朋友英文girl friend的缩写 BF :男朋友英文boy friend的缩写 PLMM :漂亮美眉全拼的缩写 PPMM :漂漂美眉的拼音缩写 美眉 :妹妹 问候类 C U :SEE YOU CYA :SEE YOU R U O K :ARE YOU OK? 白白 :再见 IOWAN2BWU :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M$ULKeCraZ:Miss you like crazy OIC :Oh, I see CUL8R :see you later RPWT :人品问题 OICQ :意思是oh ,I seek you 3166 :再见(日语) 886 :再见(英语) 3Q :THANK YOU PF :佩服 别称类 SL :色狼 犬科 :追逐女生,尤其是坛子里的MM--味精,KISSYOU 等人! 狼族:与犬科不同,作风比较正派。经常独自出没于论坛,虽然爱美色,但不死缠硬磨MM。 恐龙 :长得不太好看的女生(带歧视性质,请不要多用) 老大 :常被众人吹捧又常被众人暴打的人 楼主 :发帖子的人 楼上的 :前一个发帖子的人 斑竹 :版主之意,有时写作 板猪等 板斧 :版副 BT :变态 马甲 :已经注册的论坛成员以不同的ID注册的论坛成员通常有多个 zt3 :猪头3 zt4 :猪头4 (借用流星花园 杉菜语) 菜鸟 :表示什么都不懂 MPJ :马屁精 ODBC :哦大白痴 XB :小白-》小白痴 SB :本论坛的简称,对某些人的蔑称请大家不要混淆 lr :烂人 lj :垃圾 发泄类 靠 :粗鲁话 倒 :?? 晕倒 :无法礼遇到了极点 9494 :就是!就是! me too :我吐 YY :意淫 表 :不要 将“不要”两字快速连读而成 酱紫 :这样子 将“这样子”三字快速连读而成 好康 :好看 牛B :又作NB,牛X之意 ze :贼恶(真恶心吧),真恶 SE :少恶 BBS :波霸(BIG breast sister) PF :佩服 FT :faint的简称,晕倒的意思 粉 :很 由闽南方言演变 寒 :害怕 7456 :气死我了 874 :不去死! 动作类 灌水 :发无聊的帖子 抛砖 :跟贴 拍砖头 :批评某帖 闪 :离开 踢一脚 :跟贴 路过 :随便看了一下帖子而已 停车做爱: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引申而来。 874 :好象是打耳光的意思,不能太确定。 PP :批批,可能是批评指正的意思 ZT :转贴 pmp :拍马屁 pmpmp :拼命拍马屁! 其他类 纯净水 :无任何内容的灌水 水蒸气 :也是无任何内容的灌水吧 TMD :骂人之语 TNND :骂人之语 弓虽 :强的左右部分 BTW :By the way

1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论文

    网络流行语大全 称呼语 偶 :我的意思。 MM :妹妹全拼的缩写 GG :哥哥全拼的缩写 JJ :姐姐全拼的缩写 DD :弟弟全拼的缩写 GF :女朋友英文gi

    咕噜1313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社会网络分析论文选题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Nichkhunni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关于网络与社会的论文

    提供给你一些提纲吧:一,网络的现状:正面,负面,专家的观点;二,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和趋势;三,两者的联系;四,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五,网络对大学生社会

    霍爾因斯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基于神经网络的论文

    你不翻译了???

    id独自等待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基于语料库的论文分析

    搜nlpir,这个中文分词的效果最好(现在不确定,毕竟分词软件也不少)

    AndyBarrel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