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8

无敌小天兵
首页 > 论文问答 > 现代机电技术论文2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ngdan1101328

已采纳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141 评论

调皮捣蛋妈

编著出版的著作和教材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陈琳主持建设《数字影像技术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9469-769-1,2011年(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2011年)陈琳、赵锡安、李忠、徐明、郑权等《聋人手语900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2011)陈琳主编《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63万字王运武、陈琳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37万字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47万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已发行近10万册)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40万字(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陈琳参编 《大学摄影选修课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1月(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组织编写)陈琳著 《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30万字 (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已发行数万册)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二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二版发行约10万册)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第2版,24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版,15万字陈琳参编 《摄影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0万字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24万字陈琳编著 《135单反照相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万字陈琳参编 《实用摄影手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30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新知识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22万字陈琳编著 《最新照相机使用问答》,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9月版,25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性能选购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陈琳著 《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19万字(获江苏省高校摄影著作奖,全国首部系统论述数字摄影的著作)陈琳编著 《现代摄影器材问答百题》,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18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实用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14万字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陈琳、高文虎著《投影技术与投影教学》,南京出版社,1994年1月版,18万字杨家良、陈琳、吴中江主编《电化教育教程》,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20万字陈琳参编 《电化教育简明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22万字发表的论文(1997年以后的主要部分)《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教育研究》,2012年4期  《创新与引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8期  《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  《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与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合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广告新形式探析》,《现代传播》,2012年4期  《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  《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1期(与蒋艳红,李凡,王矗合作)  《网络发言人制度传播优势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12期(与丁晔,王健合作)  《从2010年世博会看电影传播新形式新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2期  《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1期  《影像画面构成设计研究》,《影像技术》,2010年6期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  (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4全文转载)  《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与王运武,徐华平合作)  《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载《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电化教育研究》,2009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与王运武合作)《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9第3期(与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合作)《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5期(与研究生张琪合作)《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短片发展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12期(与研究生 张伟合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7期(与张琪合作)《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4期(与研究生周惠颖合作)《网络阅读心理的不良倾向及其调整》,《中小学电教》,2009年5期(与研究生 王健合作)《基于〈聋人手语900句〉论多媒体电子书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4期(与研究生 杜荣良合作)《聋人手语动画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手语100句〉的开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2期(与胡永斌和研究生张汇芬合作)《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第12期《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 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8期 (与研究生合作)《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新世纪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的变化》,《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2期《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变化透视》,《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2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电化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期(与研究生合作)《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与研究生合作)《景影差异论》,《影像技术》,2007年1期《摄影用光创意手法论》,《影像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9期《观念为先、能力为上、创新为本——教师教育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9期《中国摄影学科的困境及出路》,《美术与设计》,2007年3期《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新的“干线式”教学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5期《从微观层面着眼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2期《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与研究生合作)《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与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数字化拍摄中的清晰表现》,《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4期《遭遇数字尴尬》,《大众摄影》2006年7期《数字拍摄中噪波的产生与消除》,《影像技术》2006年第1期《教育游戏发展的思考》(学术版),《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9期(与研究生合作)《信息技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数字影像分辨率的均衡匹配》,《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网络课程质量速度统一观》,《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期《数字影像获取中的色彩控制》,《影像技术》2004年4期《数字照相机规范》,《影像技术》2004年1期《数码相机操作与使用》,《影像材料》2004年4期《影楼数字化战略》,《影像材料》2003年第6期、2004年1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获中国教育技术研究会论文一等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数字相机国际语言解析》,《中国摄影》2003年第10期《数字影像的色彩控制》,《中国摄影》2003年第11期《专业扫描仪特殊修饰功能的利用》,《中国摄影》2003年第8期《数码摄影中的曝光控制》,《照相机》2003年第1期《专业型数码相机“专”在何处》,《摄影与摄像》2003年第1期《几种数码彩扩方法的比较》,《照相机》2003年第7期《信息技术对摄影深层次影响的思考》,《影视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输出催生数字相纸》,《影像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银盐相纸化的途径与要求》,《影像技术》2003年第3期《数字照相机成像芯片》,《影像材料》2003年第2、5期《数字相纸优势谈》,《影像材料》2003年第2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盐城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3年3期收录《网络课件质量速度统一观》,《自然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数字照相机色彩分割记录方式与特点》,《影像技术》2003年第4期《TIPA给我们的启示》,《影像材料》2002年第6期《多媒体教学异常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第6期《大学摄影教学改革之路该如何走》,《高校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全国师范院校电教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获二等奖《关注数码胶卷》,《摄影与摄像》2002年第7、8期《试探动画的教学功能与数字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期《音频数字化媒体与加工处理数字化》,《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4期《现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2期《摄影教学的革命》,《影像材料》2001年第6期《聚焦数字影像新技术》,《影像材料》2001年第3期《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盐城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单反数字照相机的特殊操作与设定》,《中国摄影》2000年第1期《全面认识专业闪光灯的特殊功能》,《中国摄影》2000年第2期《试探构建网络影展体系》,《中国摄影》2000年第9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再探》,《感光材料》2000年第1期《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感光材料》2000年第2、3、4、5、6期《数字照相机特殊性能指标辨析》,《摄影与摄像》2000年第1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用存储媒体的特色与使用》,《照相机》2000年第2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的特殊结构与组成》,《照相机》2000年第9、10期《数字音频产品与应用》,《电声技术》2000年第12期《幻灯片复制技术》,《教育传播与技术》1998年第1期《关于数字照相机在教育中应用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数码相机的特殊使用》,《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1、2、3、4期《试探数字照相机选购要点》,《照相机》1999年第1期《计算机屏幕影像拍摄》,《感光材料》1999年第2期《数码照相机分辨率辨析》,《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5期《数字照相机特有功能纵横》,《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7、8期《专业数字摄影设备的种类与选择》,《照相机》1999年第9期《关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盐城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色调分离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感光材料》1998年第1期《数字相机性能综观》,《感光材料》1998年第2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初探》,《感光材料》1998年第3期《数字摄影新发展扫描》,《感光材料》1998年第5期《数字摄影概论》,《人像摄影》98年1、2、3、4、5、6、7、8、9、10、11、12期99年1、2、3、4、5、6、7、8、9、10、11、12期《数字影像系统新景观》,《照相机》1998年第2期《关于数字摄影特色的思考》,《照相机》1998年第3期《影像稳定功能镜头透视》,《照相机》1998年第9期《分区套式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数字摄录一体机纵横》,《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6期

107 评论

舟舟的食儿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一、“ 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1、五大组成要素: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请参考机电之家机电一体化频道)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能量转换: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运动传递: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三、自动化技术: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108 评论

popo小婷婷

机电系毕业论文范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最好是免费的。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现代机电技术论文2000字

    机电系毕业论文范文字数在5000字左右最好是免费的。

    小禾小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现代农业技术论文2000字

    请你做个小调查,你的家乡采用了哪些农业新技术、

    俊之独秀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2000字

    一分钟了解通信技术

    还有谁没吃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现代制造技术论文2000字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

    百年帝国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现代科技论文2000字

    科技小论文 ——警惕全球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

    帅哥啦阿妹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