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5

叹久妞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日传统文化差异论文2000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mianwowo

已采纳
是民族文化?不是战争啊?儒教,佛教在日本扎下了根,而在中国失去了很多。因此,礼貌不同,道德不同。
315 评论

无锡一号

《“总体战”和现代日本经济体制三大特征的形成》 《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评日本政治“存异”和文化“求同”的殖民统治方针》 《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新动向述评》 《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试论幕末和明治初期日本“洋学”的基本动向》 《世界历史》1994年第3期《重新认识锁国政策对日本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 《世界历史》1992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历史》1993年第1期全文转载)“文明形态史”研究补遗——影响斯宾格勒与汤因比的三位学者及其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当今日本史坛值得关注的理论动向》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俄国和欧洲及文化·历史类型―――论比较文明论的先驱尼古拉·达尼莱夫斯基》《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阐析》 《日本学刊》2004年第3期《从“尊王攘夷”到“尊王扩张”——对日本近代国家战略思想演变轨迹的探析》《日本学刊》200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西学和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内在联系》 《日本学刊》 2000年第6期《日本西学的基本历程》 《日本学刊》1996年第1期《外来压力: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催化剂》 《日本学刊》1993年第4期《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第2期全文收录)《“从满蒙领有论”到“大东亚共荣圈”——对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再认识》《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试论福泽谕吉的 “贸易立国论”》 《复旦学报》2009年第2期《“洋学”家的“尊王”论在日本近代政治体制形成中的作用》《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从“同化政策”看日本殖民统治和殖民扩张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对日本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的历史考察》《复旦学报》1999年第6期《南蛮学时代:日本西学的初创时代》 《复旦学报》1994年第2期《从近代日本和英国宗教动向的反差看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复旦学报》1988年第2期《解构日本战后经济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 《史林》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总体战”和现代日本间接金融体制的形成》 《史学集刊》2004年第4期《对锁国时代日本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状况的历史考察》 《史学月刊》1994年第1期《清政府鼓励赴日留学政策的二律背反――简论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术研究》2004年第10期《“总体战体制论”:当今日本史坛值得关注的理论》 《历史教学》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历史》2004年第8期)《论殖产兴业指导者的政策理念》 《江西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再论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问题及改革――对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历史学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 期)《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阿尔弗莱德·韦伯的“历史内在结构论”述评》《河北学刊》2004第5期《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的三大贡献》 《江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近代前后日本西学的历史性演变》《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4年第2期全文收录)《东西方社会变动的共时性——西学传入中国的基本前提》(日文)(日)中国社会文化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与文化》第21号(2006年6月)《对中日两国“战时金融体制”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日文)《地域综合研究》第34卷第2号2007年2月《“政祀合一”:日本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特异现象”―-与欧美的比较》(日文)《“水户学”与国际交流论文集》(东京大学主办)2005年12月《中、日、韩三国的相互理解和误解》(日文)京都大学人文科学论丛第1辑1998年12月《“总体战”和日本经营方式“三大神器”的形成――史证和质疑》《“集体暴力及其记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2005年7月《西学:明治宪法体制的“推进剂”》《北京论坛2008’论文集》(2008年11月)《“文明”和“文化”的辨析》《北京论坛2006’论文集》(2006年11月)《“美国因素”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北京论坛2005’论文集》2005年11月《战争:日本金融体制的推进器》(《亚洲研究辑刊》第4集2008年12月《阿尔弗莱德·韦伯:〈文化社会学〉》 载《外国史学名著导读》复旦出版社2007年《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载《外国史学名著导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语源到现实意义的观照》载《史与诗:世界诸文明的历史书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论日本政治体制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规律》《东亚政治体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9月《论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日政策的“二律背反”》《亚洲研究集刊》2004年创刊号《日本战时经济体制在战后的延续――“1940年体制论”解析》《日本研究集林》2004年第1期《当今日本史坛值得关注的理论动向》《“史学理论热点与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6月《论日本“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主义的联系》《第七届日本殖民主义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7月《“总体战”和“日本型经营”的形成》《“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11月《试论“台湾问题”的历史地位》《“海峡两岸台湾历史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12月《论与兰学“失之交臂”对朝鲜西学发展的影响》《韩国研究论丛第9辑》2002年《从中、日、韩西学的形成看其传统文化的差异》《第4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4月《论日本殖民统治和殖民扩张主义的特性》《第二届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8月Can two tigers peacefully coexist on a mountainThe Korea Times 2001-05-21Who is Christian?The Korea Times 2001-04-21Can Korea make “the multiple choice?”The Korea Herald 2001-04-20What is Koizumi’s desire to visit Yasukuni Shrine ?The Korea Herald 2001-05-16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The Korea Herald 2001-05-14We were advised to keep quiet:An answer to “Questioning to China’s Policies on Tibet”The Korea Herald 2001-04-14Cultural Aspects of Spy Plane IncidentThe Korea Times 2001-04-10Japan’s intention to distort historyThe Korea Herald 2001-04-07《军用飞机的冲突和措词的对立》 《东亚日报》2001-04-8《历史教科书,还是历史剧本?》 《东亚日报》2001-04-10《从中国、日本、朝鲜西学的形成看传统的差异和影响》《韩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新探国际学术论文集》2002年9月《论“日鲜一体”和日本在朝鲜推行的殖民主义同化政策》《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1年《1801年辛酉教难及其对朝鲜西学发展的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1年《论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政策的实质》 《面向21世纪优秀论文集》2001年《论“堪和贸易”的中断对日本西学的影响》《日本研究集林》2001年第2期《辛酉教难及其对朝鲜西学发展的影响》《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0年)《论日本在朝鲜推行的“皇民化”政策》《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0年)《试论朝鲜西学的接触期》《韩国学论丛》第1辑(2000年)《“西洋化”与国际化――日本西学的历程及与国际化的关系》载《国际化:岛国日本的历史抉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从新闻媒体的宣传看近代日本对朝鲜的认识――兼论对中国的认识》《韩国研究论丛第2辑》1996年《孔德和他的实证主义概论》 《西方智慧通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8月《从中、日、韩西学的形成看其传统文化的差异》《第4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冲绳硫磺日美血战》 《文汇报》1995年8月15日 《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日译汉) 日本研究中心1999年《中国必须注意日本民众的战争责任》(日译汉)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7期《日本文化模式论》(日译汉)载《文化人类学理论构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荷兰结构主义》(日译汉)载 《文化人类学理论构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现象学和文化人类学》(日译汉)载《文化人类学理论构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343 评论

囩囩囡囡

中国文化と日本文化の比较宫崎产业経営大学経営学部 経営学科氏 名 沈 景华(仮名)目 次序 论 第一章 言 语 第一节 丁宁语の表现法 第二节 ボカシの表现法 第三节 汉字と中国文化 第四节 汉字文化とカナ文化 第二章 惯 习 第一节 食文化について 第二节 饮酒文化について 第三章 风 俗 第一节 生活习惯 第二节 义理人情 结 论

81 评论

呼啦啦呼嘞嘞

中国和日本:道文化和忍文化的区别中国文化重于“道”,在于个人修养的提升,重要的是天人和一,内圣而外王。中国的文化在于改变自己的内心,控制欲望,重视给予和和谐。日本文化重于“忍”,说实话,日本人没有学会中国人的“道”的境界,不知道控制欲望,重视给予是需要让人改变观念,真正愉悦的接纳的,只以为要想做到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压抑和自我克制。结果发展出来“忍”文化,这种文化让这个民族的心理产生了扭曲和阴暗。

182 评论

xulisha0221

这个课题非常大,如果要说清楚,可以写一本书了,但是可以总体来说日本虽然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属于我们的附属国,始终在向我们学习,但是,这个民族确实也曾经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别出心裁的日本文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他们的文化在吸取了汉文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02 评论

水果西瓜太郎

从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点滴可见一斑,比如使用的筷子两国就有不同。首先不同的是,在日本,男用筷子比女用筷子粗,可是在中国没有这种区别。还有筷子的长度,中国的筷子和日本的比起来长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吃中国菜的时候,大家围着大桌子吃,桌子上往往有很多菜。如果用长筷子的话,远处的菜也可以轻松地夹到,而且还可以帮自己旁边的人夹菜,表示礼貌和好客。日本菜就不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菜,夹菜毫无困难,也用不着帮别人夹菜。所以中国的筷子长,日本的筷子短。另外,日本筷子的头儿是尖的,相对来说,中国筷子头儿是粗的。我想,这是因为日本四面都是海,主要吃鱼,那么,吃鱼时就必须用尖尖的筷子剔出鱼骨头 再就是语言习惯上,我们中国人对别人的邀请答应就直接说“不”,或者是“好的”可是日本人不会直接说出来的,就算是不行他们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说“我有事”之类的让对方领悟他不能去了。还有就是吃饭时当人家再让他吃的时候他会说“けっこうです。”是好了的意思,也就是不吃。可有的时候他吃也说这句代表好的再来点。这就要根据表情及情景来判断了。那从信奉神的角度讲也不同,日本信的神是大自然,所以他们很爱护环境,而我们中国信的是有道教衍生的神。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日传统文化差异论文2000字

    从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点滴可见一斑,比如使用的筷子两国就有不同。首先不同的是,在日本,男用筷子比女用筷子粗,可是在中国没有这种区别。还有筷子的长度,中国的筷子和日本

    皖北一只老色 6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外传统文化差异论文2000字

    自己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或者(国学)吧,上面的文献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阅的

    龙舌兰日出shine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中日传统文化差异论文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差异非常大,他们的文化主要是自行形成的。从形式上倒是有类似的,但是在内核上,非常的不同。这就谈到道德规范的问题了。中国有一句:文以载道,这个是

    丸子的小雕 5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日传统文化差异论文摘要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不同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它们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很大。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日本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偏向封

    三尺优姬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中日传统文化差异论文题目

    给分加qq529706140

    小小沉醉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