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7

家有陈先森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汉语言文学优秀论文范例图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淡蓝喵喵喵

已采纳
二、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1、美学指导。汉语言文学的首要应用性既是美学指导,而不是相关文学的运用性。美学是理解文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万物的基础。只要适合美的标准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适合美的标准,其不可存在。美是维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理解文学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学,美学给文学提供了内在的规律,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保证。所以,汉语言文学的首要运用性就是美学指导。2、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很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3、写作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它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4、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变现在两个方面。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运用性论文的分享,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
299 评论

鄙视投机者

郑伟,11 - 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紫江青年学者。07 -1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语言研究所)讲师(07 - 08)、副教授(09 - 08)、教授(09 - 11)、博士生导师(06 - 至今);08 - 0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2 - 06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文系,访问学者;10 - 04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个人荣誉 03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北京; 03 上海市2013年度“曙光学者”,中国上海; 06 上海师范大学第七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中国上海; 12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中国上海; 12 第一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国上海; 02 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2010年度“李方桂博士论文奖”(LFK Dissertation Award),美国西雅图; 11 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2010年度“李方桂田野调查奖”(LFK Fieldwork Award),美国西雅图; 11 第十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二等奖,中国北京; 06 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届“优秀青年教师”,中国上海; 05 国际中国语言学会“青年学者奖”(桥本音韵学奖,Mantaro J Hashimoto Award on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美国波士顿; 06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奖”,中国上海。 个人著作05 《汉语音韵与方言研究》,上海:三联书店。08 《吴方言比较韵母研究》(2011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丛书之一),北京:商务印书馆。08 《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潘悟云主编、郑伟副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发表论文曾在Language and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民族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2015】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thern Wu and Min dial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A: 119- (SSCI, A&HCI) (in English) Wu dialect, to appear in William S-Y Wang and Chaofen Sun () Oxford Handbook on Chinese L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 (in English, co-authored with Shangfang Zhengzhang) 论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以吴语为例《语言科学》1:25- 淳安威坪方言古全清阴平字的浊化《方言》1:36-(第二作者,与袁丹、徐小燕合作) 吴语与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学论丛》51:108- 中古以后麻佳同韵的类型及其性质 《中国语文》3:254- 【2014】《事林广记》音谱类〈辨字差殊〉若干音韵条例再分析《汉语史学报》14:105- 论古汉语核心词“咬”,潘悟云主编《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181-185页,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当涂湖阳方言的体貌标记“啊”,卢小群等主编《汉语方言时体问题新探索》,321-329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论《切韵》麻韵和佳韵在吴方言中的演变与分合,《汉学研究》(台北)1: 37- 《切韵》重纽字在汉台关系词中的反映,《民族语文》4:28- 早期和现代吴语中的指示词“能”及相关问题,《汉语史学报》13:189- 历史音变规律与方言地理分布类型,《语言研究集刊》11:266-【2012】 “支微入虞”与现代方言,Language and Linguistics(Taipei, SSCI & AHCI) 5: 887- (第一作者) 安徽当涂湖阳吴语同音字汇,《方言》4:314- 安徽当涂吴语词汇,《东方语言学》12: 41- 自然音变与音变类型:边近音l的演化方式,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Hong Kong) 2:121-【201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楚语词札记,《汉语史学报》11: 227- 探索不同材料所反映的汉语以母字的音变,《语言研究》4: 73- 〈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中国语文》 4: 352- 书评: Branner(2006)-The Chinese Rime Tables: Linguistic Philosophy and Historical-comparative Phonology,《东方语言学》9: 195- 吴语音韵史中白读音的保守与创新——以虞韵[*iu]、鱼韵[*i]的两项变化为例,《语言科学》1: 21-【2010】 吴语太湖片曾梗摄字的读音及其演变,《南开语言学刊》2: 72- 龚煌城先生汉藏同源词表,《东方语言学》8: 141- 早期和现代吴语中“上”的完成体用法,《方言》1: 45- 论北部吴语与闽语的历史联系—几个词汇上的证据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SSCI & AHCI)1: 70-【2009】 切韵侯尤韵在太湖片吴语中的演变,《汉语史学报》8: 86- 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和历史层次,《语言科学》4: 356- 从侗台语看汉语的复声母,《民族语文》2: 50-56;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9: 75-【2008】(第一作者) 常州方言的句末语气词,复旦大学《语言研究集刊》5: 123- 古吴语的指代词“尔”和常熟话的“唔”——兼论苏州话第二人称代词的来源问题,《语言学论丛》37: 105- 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层次及年代问题,《语言科学》3: 320- 常州话的体助词“则咧”和“佬咧”,《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2-165,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吴语早期文献所见的“等”字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2: 33- 古代楚方言“(羽能)”字的来源,《中国语文》4: 378- 汉语和藏语的“来”,《民族语文》2: 24-【2006】 说上古汉语的“洗”,《语言研究》4: 56-【2005】 常州方言的指示代词,《吴语研究》,306-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一作者)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6- 古壮语地名“武缘”“无虞”试释,《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6:45-

246 评论

miss.w\^O^/

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兴、繁荣、理性和回归四个阶段。从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文学创作与文学风格逐渐回归本源的过程,这有两个标志,一是内容上向现实主义回归,一是风格上向写实传统回归。当代文学的这种嬗变的过程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中国思想刚刚解放,作家积压在心中的十年郁闷希望一吐为快,这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为代表。伤痕文学虽然感情上比较饱满,切中人心,直抒胸臆,但从艺术上来说未免粗糙,这就为紧接着出现的寻根文学、先锋派等文学流派的出现做了铺垫。事实上,其后出现的意识流、寻根文学、先锋派和新写实主义等,从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先锋文学。先锋文学的集中出现,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土壤。八十年代中后期探索性的作品大量涌现,是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对以往文革遗风的一种反拨和革命,是对“老三篇”式的高、大、全文学的一次反动。在时代精神上也契合了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文明和先进思想的社会思潮,这种进步思潮反映到文学中来,便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革命,这种革命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革命。中国当代作家们尤其年轻的一代,他们不满以往的传统模式和八股传统,希望学习西方文学借鉴西方作家的技巧,并与本国的文学创作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这种努力表现为一大批新老作家在形式上不断探索,主要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比如王蒙的早期小说,以及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等等,总体上这个时间的小说,在内容上创新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早已出现的先锋小说和新潮小说的形式,多数以形式的创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革新既体现在语言上、叙述风格上,也体现在故事结构、文体等方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集中向外国同行学习的时期,作家们力图在形式上寻求一种突破,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叙述方式和刻板的表现形式,改变以往文以载道以及高大全的文学观念,各种形式不断涌现,流派纷呈。意识流、先锋派、新写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一并包收并容,并在中国当代文坛进行某种形式的复制和实验,文坛和读者对这种探索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支持与欢迎,这使八十年代的文学实验和文学创作形成了文革后的第一个高峰,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从来没有的自由,真正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时期的文学革命是与当时的全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相吻合的。但回过头来看,这种对西方文学技巧文学形式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囫囵吞枣式的生吞活剥,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其本质来说,还是一种形式上的革新和风格上的变化。但它对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思维的冲击却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作家第一次开始学会以开放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文学,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同时也开始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当代文坛和当代文学创作,文学开始有了创新的意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称得上一次文学上的革命。虽然还带有幼稚学步的成分。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语言文学优秀论文范例图片

    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兴、繁荣、理性和回归四个阶段。从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文学创作与文

    鱼京自心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汉语言文学优秀论文范例

    自己动用找吧~!或写。这上传不了 1W字。在说了。也不知你学的是哪方面的怎么帮你啊~! 1、 [汉语言文学]论徐小斌长篇小说《羽蛇》的神秘色彩 内 容 摘 要

    suibianlaidian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汉语言毕业论文答辩ppt优秀范例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来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

    眼角落下的泪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ppt优秀范例

    熟悉自己的论文;知道自己论文的亮点和不足

    腾瑞水暖卫浴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汉语言文学优秀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从其专业名中即可得到相关的理解。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

    流云归晚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