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9

超级好奇诶
首页 > 论文问答 > 诗经相关论文有哪些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匪号叶小二

已采纳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思考作文
323 评论

雪野在宁

一、 文选(一)《左传》:郑伯可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 烛之武退秦师 晋灵公不君 齐晋鞌之战 楚归晋知茔 祁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江乙对荆宣王(三)《礼记》:大同复习要求: 1、 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 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 齐桓公伐楚 祁奚荐贤 大同 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二、 通论(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 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 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 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 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 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 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 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 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 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 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 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 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 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 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四)诗词格律知识 21、三、 名词解释 2、 韵例 2、交韵 3、句中韵 4、韵部 5上古韵部表 6、双声 7、叠韵 8、五音、 七音 9、上古音、中古音 10、连绵词 11、古音通假 12、本字 13、叶韵说 14、毛传 15、十三经 16、传、笺、疏、正义 17、集注、集解 18、曰、为、谓之;19、谓 20、貌 21、犹 22、之言、之为言; 23、读为、读曰 24、读若、读如 25、衍文、脱文 26、句读 27、通假 28、稽古 29、引经 30、割裂 31、迂回 32、委婉 33、古诗 34、平仄 35、入声字 塞音韵尾 36、押韵、首句入韵 37、出句、对句 38、颔联、颈联 39、粘对、失粘、失对40、犯孤平 41、拗句、拗救 42、三平调 43、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44、合掌对、同字对 45、一韵到底、出韵 46、诗韵、平水韵 47、词调、词牌、词谱 48、小令、双调、三叠、四叠 49、一字豆50、重头、换头考试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句中词义解释;4、阅读古注回答问题; 5、修辞与文体知识;6、诗词格律;7、通假字识别;8、古文白文标点翻译古代汉语第二学期复习提纲一、 文选(一)《诗经》:关雎 桃夭 芣苡 静女 柏舟 七月(二)《楚辞》:哀郢 渔父(三)《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至713页第二自然段)(四)《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五)汉文:论积贮疏 报孙会宗书 陈情表(六)唐文:答李翊书 复习要求: 1、 《诗经》前五篇要求能背诵、默写; 2、 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3、 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七)唐诗宋词: 1、背诵《练习题》21页指定的21首诗并用所学知识判定它们是否是格律诗?如果是格律诗,则进一步考察其中是否含有拗救现象?属于何种拗救? 2、 熟读《练习题》21页指定的首10词同时对比格律诗与词之间在平仄、押韵、对仗三方面有哪些差异 二、 通论(一)《诗经》用韵 1、《诗经》的韵脚分布有哪几种情况?①句尾韵和变相句尾韵——句中韵;②每章中有一韵到底和换韵;③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 2、研究《诗经》押韵的意义——建立《诗经》韵部系统,从而建立上古韵部表即得知在上古哪些字之间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3、批判以朱熹为代表的“叶韵说”的错误——详见教材542页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1、 观察古书中的两个字之间是否存在着双声或叠韵的关系时,为什么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读音为根据? 2、 教材540页的上古韵部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它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什么是对转、旁转? 3、 上古汉语时期有多少个声母?中古的声母又有多少个?对这些声母是按什么标准来进一步分类的?上古的声母与中古的声母有什么主要差异?什么叫“古无轻唇音”? 4、 你会使用第二册附录三、附录四吗?有无更简捷的办法或更方便的工具书? 5、 什么是连绵词?确定连绵词的标准是什么?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方面有什么特点?在字形上又有什么特点? 6、 什么叫古音通假? 7、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古文中的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有什么不同? 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9、 了解教材548—550页所列举的“假借字”:唯、麋、惠、归、直、由、曾、辩、輮、矢、慝、具、舟、时、鼌,以及教材文选中所出现的通假字及对应的本字 10 通过教材551页所举例来了解认识古音通假的重要意义 (三)古书的注解 1、 为什么在汉代产生了对古书的注释?为什么到唐代又产生了新的注解? 2、 儒家代表作《十三经注疏》都分别是什么时代的哪些人作的注和疏?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将它们编辑在一起的? 3、 教材613页的《毛诗诂训传》的一页的书影中共体现了哪几位学者的劳动?他们分别是什么时代的人?如何把他们的注文逐一区分开来? 4、 注解的形式主要有哪些?①释词;②串讲;③通释全章大意 5、 注解的内容主要有哪些?①注明典故出处;②指明词语出处;③分段并诠释每段大意;④阐明哲学思想 6、 古注中的注音方式先后有什么不同?“如字”是什么意思? 7、 《史记》、《汉书》、《文选》、《三国志》等主要有哪些古代注本? 8、 清代学者在注解方面有何贡献?有哪些代表性注本?《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古书疑义举例》、《经籍篹诂》等著作是何人所著?属于什么性质的书? (四)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1、 曹丕关于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的说法是什么? 2、 试运用姚鼐的十三大类分类法将教材一、二、三册的文章及《练习题》32页之文归类 3、 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姚氏分类法“有的名同而异实”“有的作品可能跨类” 4、 从用韵的角度观察,辞赋、颂赞、箴铭、碑志、哀祭这五类有何特殊之处? (五)古书的句读 1、 造成古书断句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哪三方面?联系教材所举例深入理解 2、 以《练习题》29页——31页三段古注为例练习对古文进行断句 (六)古汉语的修辞 1、 教材为什么只列举了8种修辞格?是否其它辞格在古汉语中不存在?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稽古?什么是引经?二者有什么不同? 3、 从教材以外的古文中找到例句来理解8种“代称”是如何运用的 4、 为什么说话要迂回?什么情况下说话需要委婉?迂回与委婉有什么不同? (七)诗词格律 1、古诗可以按照是否有格律分为哪两类? 2、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3、律诗共有几联?每联各叫什么? 4、律诗对平仄的要求是什么?五律和七律各有哪几种平仄格式? 5、什么叫四声?中古的四声与现代的四声有些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确定唐诗中每个字的平仄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以现代的四声为标准? 6、确定一个汉字在中古时期是属于哪一个声调,可以用哪些方法? 7、现代人创作格律诗时关于平仄和押韵的准则是什么? 8、律诗每一联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要求是什么?是否是绝对的? 9、律诗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10、俗语说律诗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话全对吗?为什么?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不论”?又在什么情况下即使是四(六)字的平仄也允许变化? 11、什么叫犯孤平?是不是任何律句中只要只有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犯了孤平后如何才能挽救回来? 12、什么叫拗救?拗救共有哪几种类型? 13、律诗在押韵方面有哪些要求? 14、什么是诗韵?它别称又叫什么?共有多少个韵?其中平声韵又有多少个? 15、律诗关于对仗有哪些要求? 16、律诗与绝句是什么关系?绝句在平仄、押韵、对仗方面与律诗相比有何异同? 17、什么叫三平调?怎样才能避免三平调? 18、什么叫首句入韵?什么叫出韵、失粘、失对? 19、什么叫同字对、合掌对、流水对、工对、宽对、借对? 20、什么是词?它还有哪些别称?它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21、什么词调、词牌、词谱?词牌在填词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22、词可以按照哪些不同角度来分类? 23、什么叫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换头、重头、三叠、四叠? 24、词与律诗相比,在平仄、押韵、对仗三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25、“东”与“冬”在律诗中不能用于同一首诗的韵脚,在词中却可用来互相押韵,为何? 26、如果词中上句比下句多一个字,有无可能构成一个对仗形式?如何构成? 27、什么叫一字豆?它一般是什么词、什么声调的字?一般出现在句中什么位置上? 三、 名词解释 1、 韵例 2、交韵 3、句中韵 4、韵部 5上古韵部表 6、双声 7、叠韵 8、五音、 七音 9、上古音、中古音 10、连绵词 11、古音通假 12、本字 13、叶韵说 14、毛传 15、十三经 16、传、笺、疏、正义 17、集注、集解 18、曰、为、谓之;19、谓 20、貌 21、犹 22、之言、之为言; 23、读为、读曰 24、读若、读如 25、衍文、脱文 26、句读 27、通假 28、稽古 29、引经 30、割裂 31、迂回 32、委婉 33、古诗 34、平仄 35、入声字 塞音韵尾 36、押韵、首句入韵 37、出句、对句 38、颔联、颈联 39、粘对、失粘、失对40、犯孤平 41、拗句、拗救 42、三平调 43、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44、合掌对、同字对 45、一韵到底、出韵 46、诗韵、平水韵 47、词调、词牌、词谱 48、小令、双调、三叠、四叠 49、一字豆50、重头、换头考试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句中词义解释;4、阅读古注回答问题; 5、 修辞与文体知识;6、诗词格律;7、通假字识别;8、古文白文标点翻译

152 评论

blackiron.sh

关于诗经的论文研究很多可以将两篇诗经作比较或就一篇提出不同的观点也可研究诗经对诗人的影响。

130 评论

青青园中葵me

木瓜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子衿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诗经相关论文有哪些

    木瓜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

    yoyo爱生活20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诗经的相关论文有哪些

    联系我。详谈

    小美人杰西卡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诗经相关论文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思考作文

    慵懒安静的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诗经的相关论文

    联系我。详谈

    碗碗小公主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李白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古诗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只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

    stella59444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