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7

Romy莎莎mei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阅读杂志社曹阳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易叉叉叨叨

已采纳
“孩子的作文写得不错,想给孩子的作文投稿,但是不知道哪里有投稿渠道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般而言,学生投稿的渠道有报纸、期刊杂志、网络渠道等。但目前的平台参差不齐,难以辨别。有的平台知名度小,作品不能发表刊登,而知名度大的,征稿要求高,发表机会渺茫。另外,还有不少以参赛费、评审费、出版费为由,实则借机牟利的不良组织。为了广大师生家长能够找到正规合法的投稿渠道,整理了适合中小学生习作投稿的多家知名杂志社信息,以下征稿杂志均为全国发行的有书刊号的正规发行书刊。 投稿不需任何费用,请大家放心投稿!少年文艺《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7月,由宋庆龄题写刊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她是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全国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主办:少年儿童出版社作文世界:读写乐园《作文世界:读写乐园》是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教育类期刊。月刊。意林·少年版《意林》少年版读者定位为8~13岁少年儿童。贴近学生,关注成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集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为一体,扩大少年儿童阅读视野,增强美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娱乐身心,提高写作水平与文化素养。中文自修聪明的小豆丁《中文自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面向中小学生的语文类刊物。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两种。小学版:《中文自修 ·聪明小豆丁》中学版:《中文自修》出版周期:月刊新作文 小学中高年级版《新作文》,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第一本采用双色印刷的作文杂志,拥有中国最为完整的作文期刊系列。《新作文》,一流专家和一流名师,曹文轩,秦文君,张定远,崔峦,曹阳,黄玉峰等等,鼎立加盟铸就优秀品质。《新作文》,以高扬人文作文为己任,倡导“开放兼容的新作文思路。小溪流:故事作文《小溪流》现分三个版本:“故事作文”版(邮发代号42-40)主要面向小学生,刊发的作品有童话、童诗、寓言及学生作文。“成长校园”版(邮发代号(42-238)主要面向中学生,以初中生为主,刊发的作品有情感故事、成长小说、灵性作文、少年美文等。“少年作家”版(邮发代号42-313)面向以高中生为主的读者。创新作文《创新作文》按年级分的,分类比较细致。主办: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以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独特的开本赢得了不少少年朋友的喜爱。多年来,孩子们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飘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小星星·作文100分这本杂志是有名的少儿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旗下的,《小星星·作文100分》是小学版的。主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此《少年文艺》是江苏凤凰旗下的,与上面的有别。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创刊于1981年10月,是全国小语会会刊,获“中国首届少儿报刊奖”。创刊24年来,该刊始终坚持有时代特点、有教育意义、有儿童情趣、有实用价值的办刊宗旨,刊发学生作文7000多篇,教师辅导文章2000多篇,发现并培养了大批写作人才。 阅读与作文《阅读与作文》,伴随广大少年儿童走过成长的各个阶段。丰富的文史知识,经典的文化常识,学生习作评点,考试作文导读,让孩子的文学底蕴与写作水平逐级上升。这本杂志结合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作文素材:小学版《作文素材-小学版》期刊共60页,16开,字体大、画面美、内容丰富、印刷环保。《作文素材》是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明星品牌,畅销10年之久,2016年出版了《作文素材——小学版》。故事作文发送电子邮件收到回复,代表邮件发送成功。一般来说,编辑部的选稿周期为三个月。如果投稿被采用,学生和指导老师会收到编辑部寄出的稿费、样刊和证书。想了解自己投稿情况的同学,也可以随时拨打编辑部电话。题裁包括:写话、记叙文、想象作文、幽默小故事、小诗等习作都可以投稿。作文大王《作文大王》主要面向一、二年级,是彩色版,特别重视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说和写的训练,培养智力,内容适合课堂教学,适合学生课外趣味阅读,重视学生家庭亲子互动的听说读写训练,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首选。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0 评论

厚德悟远

23《少男少女》杂志编辑社翁炫OICQ 9403201443《青年之友》杂志社孟祥宇 E-mail OICQ 7751035144《新生活》女性时尚杂志征稿 李非 E-mail OICQ 5390454545 文汇百花周刊沈华 E-mail OICQ 978080青年记者小 记 者半岛都市报 总 编 室 : 23《少男少女》杂志编辑社翁炫OICQ 9403201424《移动信息》杂志社编辑钟原胜OICQ 913556925《同龄鸟.新阅读》杂志社编辑黄雪倩OICQ 19962326526《旅游》杂志社编辑 七月OICQ 602378627《华人生活周刊》编辑雷庆珊OICQ 1560485728《硅谷》杂志社编辑冯大刚OICQ 188631329《雾都剑》杂志社编辑林涛OICQ 956847030《好日子 》编辑 叶眉OICQ 2838890331《中国厨卫》杂志社编辑李靖OICQ 2199263732《高考总动员》杂志社编辑曹桢OICQ 67422085《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net《新空间》钟丽君编辑:《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2002@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9426@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home@ 《美少女》阿若编辑:《少女》陶陶编辑: cn《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h 19891220@ net《中学时代》海沫编辑:hcrimo2000@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kqbaby@ 《男孩女孩》程华松编辑:《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阳光部落》编辑崔澎: com《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花蕊》中学生杂志:dongdonghexixi@ com《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029-4287329《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goldschool@21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Iuoyi7004@ 《成长》赖春晖编辑: net《花季雨季》夏日冰川:hjyj2002@ twsb@ 《高中生》:《课堂内外·高中版》:《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cake l 《读友》张漫编辑:020-38486120

239 评论

凭海而居

“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1956年 “任何参天大树都是萌芽长成的”3月,作为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阵地,《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7月,《萌芽》杂志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1960's 艰难岁月VS无人不知的《萌芽》《萌芽》杂志创刊后,就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来稿数量激增,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创刊号印数36000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50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最初,《萌芽》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为月刊,但只出了两期,因纸张供应紧张而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计出版了98期。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萌芽》复刊。1966年7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计出版31期。1980's 属于文学的80年代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哈华同志任主编。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1983年,湖南省青年作家彭见明1983年发表在5月号《萌芽》上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湖南省青年作家刘舰平刊于6月号《萌芽》上的小说《船过青浪滩》,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9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可见《萌芽》所刊作品的生命力之顽强。当时《萌芽》的最高发行量突破30万份。与此同时,大型文学杂志《萌芽》增刊《电影电视文学》,在上海创刊。开风气之先,发行量高达36万。1984年10月号《萌芽》发表的浙江省青年记者吴民民的报告文学《冰海沉船》,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6年5月,哈华离休,曹阳接任主编。以后的十年,《萌芽》被誉为“作家的摇篮”。(《萌芽》增刊改名为《电视电影文学》杂志,于86年5月划归上海市文联主管。为了激励与扶植青年创作,复刊后的萌芽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学奖,并恢复了推出年轻作家的“萌芽丛书”的出版。如今的《萌芽》编辑中,就有多位是从当年的“文学奖”中脱颖而出的作者。1988年6月,《萌芽》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1990年6月,《萌芽》杂志设计封面被评为国家刊物封面整体风格设计大奖。1994年6月号《萌芽》,闫连柯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篇小说二等奖、优秀作品编辑奖。1996年 文学杂志的市场之路1995年,赵长天接任《萌芽》杂志主编。随着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1996年1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内容栏目化,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定价00元/册。这明示了《萌芽》办刊的目的不再限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这一小众圈子,同时扩大范围,将眼光放远到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上。杂志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即以大学生为主,向下辐射到高中生,向上辐射到工作一两年的青年读者。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1996年8月号《萌芽》,上海作家王周生的小说《星期四,别给我惹麻烦》,荣获《小说月报》’97百花奖、优秀编辑奖,以及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萌芽》新人奖推出张磊、刘文诚、周洁茹、商羊、张雄、路玮、王淑瑾等一批文学新人。1997年,萌芽杂志社与沪南供电局合作,每月向全国贫困地区赠阅《萌芽》杂志一千册,持续一年。并面向贫困地区举行了“沪南杯”散文征文活动。2000年,考虑原价6元的月刊,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族每月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萌芽》杂志的开本从大16开,改回正16开,降价为8元保持至今。通过不断的市场实践,“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成为新时代萌芽的办刊口号。阅读萌芽成为大中学生的时尚。2000年,迎着这样的奇迹,萌芽及时推出了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更新栏目,“少年小说”、“学园Q弹”、“爱上男主角”、“大牌档”、“众议院”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栏目,使文学杂志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沙龙。基于1999年起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培养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畅销书作家和文学新锐,萌芽的影响力再度节节攀升,销量达到每月的50万册上下。2001年,随着优秀作者的队伍庞大,应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编辑部人员的积极筹划,《萌芽》恢复增刊的出版,一年为2期,为中长篇小说专号。2001年,国家出版署批准《萌芽》作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萌芽杂志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被列为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同年,萌芽杂志社被评为上海市宣传系统第一届(2003年—2004年)“文明单位”。1999年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作文革命早在1997年末,中国的舆论界就对中学语文教育投入了极大关注。《萌芽》作为时代青少年与文学之间的媒介,具有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一场作文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1998年,《萌芽》联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著名高校,向中学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就这样应运而生。“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最后确定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1999年3月,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当年有7位一等奖获得者幸运地得到了保送联合主办高校的破格录取资格,自中国大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因作文比赛的奖项,获得深造机会。自1999年7月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始,至第七届大赛止,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独家协办并以“中华杯”冠名。2005年,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由掌上灵通有限公司独家协办,以“掌上灵通”冠名,简称“灵通杯”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历时7年8届。7年来,参赛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递增至7万多人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由最初的7所陆续扩大为10所到后来的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1999年以降,全国不计其数的媒体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冲击,引发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思考。“新概念”的参赛稿件给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许多作品使评委铁凝、叶兆言等成名作家无法相信这样才华横溢的文章出自中学生之手。评委会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搁笔了。”作家赵丽宏也发出了“青春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的感叹。许多潜在写作的年轻作者被发掘出来,文学的基础人口获得了拓展。而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80后”作家,更成为如今文坛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他们的作品之畅销是文学出版业中的奇迹。另外,韩寒这名当年由大赛发掘出的一等奖获得者、媒体眼中的“高才留级生”所引发的话题,至今是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深远的冲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媒体舆论都不得不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重新审视与思考。每年由大赛衍生出的出版物《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品选》的销量也历年保持较好的销售势头,成为广大青少年业余课外阅读的重要补充。而且后来每年出版《新概念才气作文选》2000年 萌芽网站建立——青春文学文化家园初具规模1999年《萌芽》杂志策划成立网站,以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编、读、写三者通过虚拟媒介更好地交流办刊心得,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即时消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2000年3月26日萌芽网站正式成立。2005年4月,改版后的网站一期顺利改造完毕。成为一个融《萌芽》官方信息发布、论坛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学爱好者集散地。杂志读者可通过登陆网站了解萌芽杂志、新概念大赛、萌芽书系及萌芽网站社区的全方位“萌芽”官方信息,也可在网站的平台上与萌芽杂志社、萌芽作者、萌芽读者进行直接交流沟通。2006年5月,萌芽网站完成二期改版,新增萌芽播客、聊天室、在线投稿《萌芽》杂志系统等新功能,进一步改造论坛结构,同时吸引大量萌芽作者聚集网站与读者面对面沟通。目前,网站的注册会员数量已逼近70万。日均流量百万,论坛日均发帖量15000帖。萌芽网站业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青春文学文化家园”。2003年 萌芽书系——国内畅销青春文学图书品牌诞生2003年,作为青少年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刊物,《萌芽》杂志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稿源优势正式以“萌芽书系”的品牌,推出青春读物。2009年,萌芽杂志社与上海故事广播合作,创立了上海地区唯一一各面向中学生的广播节目萌动60分。早在杂志建立初期,《萌芽》编辑部就不定期地与全国各地出版社合作,为决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搭建作品推广的平台,推出“萌芽丛书”。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后,《萌芽》也时有图书策划编撰的成果。应该说,在2003年“萌芽书系”品牌确立前,《萌芽》推出的图书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和可靠公信力;这个品牌的确立,已经使《萌芽》的图书编辑走向更专业更成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至今萌芽书系已与全国各大出版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托萌芽杂志社自身的社会效应及经济实力,本着大力扶持青年作者的宗旨,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利于青年作者成长的图书出版条件。已出版的图书囊括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萌芽作品合集、萌芽作品年选等各个种类,诞生了畅销书作家蔡骏、那多、李海洋、马中才、王皓舒、朱婧、田瑞辉等实力作者。品牌旗下文学出版物已达50多种,每种最低以10000册起印,至今销售达上百万计。2013年,孙甘露接任《萌芽》杂志主编。

173 评论

韩食小神厨

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首要前提。这样的认识在三小领导班子中已经形成共识。三年来,学校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长直接参与规划制定,直接参与活动组织,把教师的发展当作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个人发展意识越来越强,“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对于三小人来说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内化成了工作中的标准。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学校制订了《第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规划》,在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中,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谋划,尤其在建校初期制定的《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中作为重点部分进行表述,确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我们的要求是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主动发展的愿望,都拥有自己的专业认识,都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都感受良好的职业幸福,逐步建立起和谐的团队关系和团队文化。为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行层级负责制。校长和主管校长职责明确,有效履行领导、指导、监督责任。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二、创新模式,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1年10月,学校开始参与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改革行动。2012年7月,学校正式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三专”是新教育实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模式,指的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学校以“三专”模式为依托,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教师只有对阅读有持续的热情,才不会停下自己业务思考的脚步。学校明确提出了“1234”读书要求,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不少于2篇读书感悟,参加不少于3次各层面读书活动,不少于4000字读书摘抄。同时开展共读活动,三年来,我们共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薛瑞平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管建刚的《一线教师》等。每一本书的阅读都是一次心灵丰富的旅程,教师的专业观点找到了理论依据,找到了与教育名家“心有戚戚焉”的沟通。有人说“且思且行”的状态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状态。专业写作是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学校鼓励教师用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住自己的教育记忆。目前学校50岁以下教师全部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罗耕萍、冷雪、杨晓梅、刘旭颖等一大批老师坚持每周写博客。记录有收获,有反思,有感动,这样的记录让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目标,让日常工作更有条理。我作为校长也记录自己的管理经验,业务思考,已经坚持了七年,积累了六十余万字的教育博文。学校每月都开展优秀随笔的评比,举行颁奖仪式。刊发《幸福驿站》小报,发表教师优秀随笔。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基于教研组、学科组或是其他形式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成立了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小组,开发儿童绘本课“儿童读写绘”研究小组,他们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阅读交流,探讨教学得失,研究教学方法,分享收获幸福。为促进教师阅读,21位青年教师成立了“松竹书社”,开展读书沙龙,交流阅读的收获,用更宽松的要求,更高效的活动,“寻找尺码相同的人”,让大家互相温暖着、鼓励着共同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是经过讨论,经过实践适合我们教师现状的有效的研修方式。这样的研修方式有活力,有动力,有魅力,吸引教师参加,活动收效明显。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一段辛苦修炼的旅程,在这段旅途中,我们的行进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停滞,有磕绊,有困惑,也有焦虑。对于三小的教师来说,任务重,压力大,活动多,只靠上班的八小时很难挤出大块的读书和写作时间。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所以我们的教师逐渐养成在生活的缝隙里读写的习惯,逐步实现专业发展,让我们的教室朝向完美。从知到行,从理念到实践,这期间的距离其实很远。如何把阅读的感悟和收获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三、丰富活动,有效载体,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理念。学校本着开放办学的思路,不断加强对外的学习与交流。学校总是多方争取、尽最大力量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先后组织教师参加“石家庄新教育桥西开放周”、“海门新教育开放周”、“四川金堂新教育开放周”等活动,连续三年参加新教育年会,聆听专家的报告,感受教育最前线的声音。定期举办校内培训,主讲人为学校领导、学科教学骨干,培训做到主题化、系列化。加强课题研究。目前我校申报国家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1项,全国教育学会课题2项,省教育学会课题6项。老师们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不仅仅完成课题,而且用课题的理念指导学校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工作中我们深深的体会,教研组建设的好,这个教研组有关的一个面的工作就完成的好,他们甚至能超越学校的工作要求和理念。我们认真组织每次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明确分工跟踪教研。学校规定每周每个教研组有一个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统一到阅览室,雷打不动。依托教研组推荐,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武,掀起了一股“教学的狂欢”。组织校内优秀教研组评比,对教研组进行全面考核。每学年末,我们都举行隆重的仪式,对优秀教研组、榜样教师、最具成长力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增强团队凝聚力。如今,以理念新,工作实的罗耕平老师为代表的四年级组、以团队意识强,执行力坚决的张瑞莲老师为代表的六年级组、以高起点、痴迷童书阅读的刘维娜老师为代表的二年级组、以年长不服老的邵素红老师、慢工出细活的马爱敏老师为代表的三年级组、以敢打硬仗,形成了工作加兄弟般感情的体育组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态势,能够自主发展,自我加压,形成了团队特色。四、分层培养、有效管理,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中层团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中层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校长办学理念的实现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提升中层团队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每周一八点的中层例会雷打不动,会上每位中层根据主管分工汇报一周工作安排,提前计划、认真部署,确保工作高效开展。为提升中层管理能力,在中层会的结束部分增加了培训环节,主讲人由每位中层轮流担任,主讲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理论、方法、案例和读书心得等。在学习与实践中,中层队伍不断转变意识,变管理者为合作者、服务者,不断实现工作创新,不断优化和升华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执行力。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骨干教师不单单是荣誉的获得者,更多的是发挥辐射作用。一是选用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带领学科组成员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区级骨干教师郭桂红任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她与组内的七名教师一起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各课型的授课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二是安排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张瑞莲、冷雪、胡丹等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上了示范课,骨干教师的教学理论、经验、智慧,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三是举办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杨兴瑞等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是年轻老师汲取营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四是开展骨干教师送课活动。杨景川、张晓玲、王月等老师分别到韩兴庄小学和上徐小学送课,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13年学校新分入19名新教师,为了让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并且踏上职业发展的快车道,实现有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引导青年教师认识到职业的幸福感,以看到学生的成长为自己的骄傲。一年中,学校分别召开了两次青年教师专项总结会,通过“视频回忆”的形式,感受自己成长的历程。这样的形式,教师得到的是力量和鼓舞。二是组织青年教师专项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专项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参与感和竞争感。学校在第一学期末组织新入职教师过关课活动,在第二学期末组织了综合素养比赛,通过讲课、说课、粉笔字和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学习,锤炼自己的业务。从两个学期的活动来看,效果明显,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有新入职教师在省市区业务评比中获奖。三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可以学习的“身边的英雄”。每个教师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专业偶像”,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名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身边寻找“专业偶像”似乎更能解决问题。氛围好的年级组,青年教师成长的很快,心理相容,可以产生很好的交流,同时老教师的精神和业务让青年教师尊敬,并不断学习。这样的”专业偶像”会对新入职教师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为青年教师组织“薪火相传,师徒结对”活动,不断强化师傅的角色意识,师徒捆绑在一起,形成合力,促进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教育家是自由的。三年来,由于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关注,教师队伍素质获得了快速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与课程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多名老师守住自己的学生,守住自己的教室,开发属于自己的“师本课程”。王宏伟老师的作文训练系统,张瑞莲老师的班级自主管理体系,魏志新老师学生德育金龟子城堡,罗耕平老师的阅读银行,冷雪老师的童话剧课程,李丽骎老师的童书阅读课程,罗双老师的写字课程,赵雪老师的特色作业等初见成效。近一年来,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效果日趋明显。学校德育处被评为全区优秀技术攻关团队,高年级语文组被评为全市优秀教研组。陈利主任在省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杨景川老师在省体育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罗耕萍老师在省师德征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刘芳老师的音乐视频课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朱明影老师在省微课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刘维娜老师阅读指导课《夏洛的网》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佟海超、胡丹、张瑞莲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上做示范课。由教学、德育两处室牵头组织和申报的创新案例《一年级入学课程》获市级一等奖。佟海超、胡丹、张瑞莲在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上做示范课。施慧平、曹阳、冷雪连续三年在全市班主任素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王志鹏、罗耕萍、冷雪先后在《河北教育》、《当代教育家》等重点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邵素红、郭桂红两位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罗耕萍老师被评为省级模范教师,并代表市参加全省优秀教师座谈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罗耕萍老师作为班主任的“小毛虫班”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教室”提名奖。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了全校整体工作的进步,教师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改革效果显著,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81 评论

姜大大夫人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曹阳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复制话题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 总之,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不要简单地原样复制,举出一个个相同的例子然后“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与材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举呢?如果作为新的论证的材料,当然可以举,但要为自己新的论述服务,如果没有新的论述,那就等同于原样复制了,我们称之为“复制话题”。 2000年高考不少考生的作文有这种毛病。例如,开篇就“复制”,说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海,这仅仅能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现象而已,再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有的考生作文举出榴莲和臭豆腐,说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就没有多大意义。有的考生作文所举的例子很好,说“在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人拿一个塑料袋,问大家这个塑料袋有什么用途,有人说可以当口罩,有人说可以当帽子,有人说灌上空气可以当气球。最后班长说把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压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这些例子本身是不错的,但可惜举完例子就戛然而止了,没能充分运用这个例子进行说理。有一些考生举了“给一个温度计测量楼高”“一加一等于几”等智力测验题或“某次考试失利每人总结的原因各不相同”的体验等等,这些例子本身都是不错的,可惜没能进一步让这些例子为论证服务,而仅仅把这些例子往那里一摆就完事大吉了,这叫“以摆代议”。如果所举例子与试题材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就不仅仅是“以摆代议”了,而是“克隆”原材料了。文意散漫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四个图形,找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能告诉我们生活中答案不一样的事很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近期,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等原因而自杀。其实,我们不能死钻牛角尖,我们初中时学过《范进中举》,范进好不容易成了举人,可是由于高兴过度,反而疯了。作为社会,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而我们学生也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好好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好的,在公共汽车上售票的李素丽,也可以成为劳模。他们干的是一般人不愿干的工作,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终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 前些天,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他就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手里拿着枪,以为可以随意开枪。其实枪是人民给的,不是想开就开的,他敢胡作非为,终于被依法判刑,对这种人就应从重处理,决不手软。 我们在高中时学习了许多学习和做题的方法,有时一道题可以多解,但我们往往学得很死,有时一看到题知道怎么做,但算了很久才能算出,有时还不一定对。但当老师讲出很简单的方法时,我们才明白,如果我们每次都试着换几种思路,我们会做得更好。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选自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笔,这样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像前面的文章①②③自然段,意思大致上还是往一块儿拢的,但第④自然段突然与前三个自然段脱节了,让人觉得是横生枝杈。第⑤自然段表面看来好像和第①②③自然段一样,都在谈学习上的问题,其实不是一码事:前两个自然段在谈减轻学习负担,第③自然段已经稍有偏离,谈起了对前途的认识问题。到了第④自然段就野马脱缰了。第⑤自然段表面看好像又回到前三个自然段的意思上来了,其实第⑤自然段谈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显然和前三个自然段谈的不是一码事。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这就是“东拉西扯”式病文的显著特征。 偏离话题是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总结分析2000年高考考生作文情况,笔者认为造成“偏离话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转移话题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世界上的问题很多,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我原先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专心去解决问题。可是当我看到一篇文章过后,我的想法有了变化。 那篇文章这样写道:有一幅漫画《水开了》,说的是一个女孩面对水开了的场面不知所措,竟然叫道:“妈妈,水开了,你快来呀!”很多人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女儿的错,那么大的人不会烧开水,将来可怎么办呀。我一开始也认为这种分析对,可是有人说,错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一个父亲不严格管教孩子,一个母亲不教孩子干家务活,这孩子能成长吗? 时下,很多父母一贯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导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道路上遇到麻烦。这使我想起《动物世界》里的一组镜头:母狮子捉到一只小羊,但它没有把羊放到小狮子身边,而是让小狮子自己去捉。可是小狮子只会在母狮身边躺着,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没想到母狮不但不去帮助小狮子,反而去咬它,小狮争不过妈妈,乖乖地去捉小羊,最后终于把小羊捉到手。试想,如果母狮不严格训练小狮,那么小狮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 我希望父母们借鉴一下母狮的方法,平时管教孩子严一些,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们。当然,孩子也不能一味地靠父母管教,自己也要主动去学习,就像魏征所说的:“若木之硬者,必固其根;若水之长者,必浚其源。”只有从小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材。 《水开了》虽然只是一幅画,却发人深省。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是国家的长远大计,切不可当作小事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但把握话题却是基本要求。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但在行文当中却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 上面所举病文,开始说“想法有了变化”,可以说是切合题意的。但在具体述说变化的过程时,没能仅仅扣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而是偏到“对孩子溺爱是害不是爱”的话题上去,把原话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穿靴戴帽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 《生活中,看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种种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答案也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 ……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旁边看上去像小学生的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接着讲解员又问:“星星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小?”有一位小同学非常天真地说:“因为天空是有限的,要是星星太大了就放不下了。”有的说:“因为星星本来就那么小。”讲解员很耐心地给大家讲了星星看上去那么小的原因,听后大家感到茅塞顿开。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也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答,这就是解答的妙处。 2000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这类“穿靴戴帽”式的作文。上面的病文不但没有扣紧“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反而去论证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内容上与原话题背道而驰,仅仅摘了原话题的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究其原因,虽和试题的提示语较多,同时限制性要求不足有关,但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没能把握原话题的涵义,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话题本意的意识,把自己宿构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有的考生自己也觉得所写内容与原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只好“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打扮一番。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这类文章的毛病是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的,我们把这样的病文类型称之为“穿靴戴帽式”。 另起炉灶 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节选): 《心灵悟语》 “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合上我的日记本,体味着这一段话的含义。是呀,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像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12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到达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地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 这种“另起炉灶式”病文的病症和病因都摆在明处:不是按试题规定的命题或话题写,而是把试题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内容和试题没有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多半由于考生事先“死背”下了一篇文章,而看到考题后已经感到“不合辙不押韵”,但又不愿或无力按试题写出新作来,于是照搬原先背好的文章,造成“另起炉灶”;还有一个原因是考生对试题没仔细看明白或看不明白,写出的文章自然“驴唇不对马嘴”。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阅读杂志社曹阳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曹阳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

    辛燃arzu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新阅读杂志社社长曹阳

    曹县曹阳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是2017-01-03在山东省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赣江路东段路南(名门世家2号楼)2-1-409号

    爆米花也是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新阅读杂志社

    其实一般你生活中看到的许多杂志,都是可以投稿的,青年文摘或者是读者,这些的话都是适合我们投稿的,但是可能对稿子要求比较高。

    百度钱包丶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新阅读杂志社社长

    当代著名爱情诗人、作家、评论家。曾先后用名阿欣,梦雨,古木,雪梅,梅子等笔名先后在《星星》、《诗神》、《绿风》、《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故事林》、《淮风诗

    慧心永梅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新阅读杂志社长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县,《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我国当代散文家,诗人。他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等。

    鼠宝宝zhz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