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6

小马哥686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文竞争力分析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尛嘴亂吃

已采纳
一、 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 面对一大堆的财务数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纷沓而至的各种信息,如何理顺和筛选这些信息,如何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摆在企业的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非常重要。将杂乱的信息按照建立好的框架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避免情报工作的盲目性,有的放矢的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这里介绍三种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的业绩,学习与创新、内部业务流程、客户与市场、财务。既然可以用平衡计分卡来考察一个企业的绩效,那么同样可以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来分析竞争对手。 下表是用平衡计分卡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一个例子。 只是给出了竞争对手分析的一个框架,并没有列出所有的分析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来选择指标,然后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并且在指标权重的选择也需要企业自己来掌握。 在以上的框架里,有些信息是可以公开获得的,比如市场信息和财务信息,有些信息则比较难以获得,比如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的信息。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分析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标杆管理 (Benchmarking),也叫做基准管理或参照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70年代末由施乐公司首创,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用了标杆管理,其中包括AT&T、Kodak、Ford、IBM、Xerox等。标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和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将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本企业绩效的最佳策略,争取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作为基准,进行了标杆管理。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选取国外的大公司全方位的进行标杆管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世界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4位,而中海油排名50位左右。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历史上跟中海油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中海油跟它的差距又很大,有一定的可比性。这也是中海油选取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作为基准对象的原因之一。通过标杆管理中海油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标杆管理为企业分析竞争对手的内部业务流程,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2.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 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竞争对手分析的模型,从企业的现行战略、未来目标、竞争实力和自我假设四个方面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通过对未来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什么驱使竞争对手在向前发展。在企业常用的目标体系中,分析竞争对手的目标多是财务目标。这里我们不只是要了解它的财务目标,同时要了解它的其他方面的目标,比如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保护、对技术领先等方面的目标设定。同时目标是分层级的,要了解总公司的目标,还要了解各个事业单位的目标,甚至于各职能部门的相应的目标。 现行战略的分析,表明竞争对手目前正在做什么,和将来能做什么。列出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战略,对其尽心分析,以便本企业做出有效及时的回应。 竞争实力的分析,可以找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找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的改进自身的工作。 分析竞争对手对自身和产业的假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竞争对手对自身的战略定位,以及它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竞争对手对自身和对产业的假设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通过掌握这些假设,可以从中找到发展的契机,从而使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3.中国经营报开发的竞争力监测系统 中国经营报开发的企业竞争力监测系统也为竞争对手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在这套企业的竞争力监测系统中,设立了两组指标体系,一组是分析性指标体系,一组是显示性指标体系。显示性指标体系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表现,分析性指标体系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原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参照竞争力监测体系,建立本企业的竞争对手分析的指标体系。有关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的论述,在《中国经营报》以及金碚老师主编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竞争力的性质和源泉》一书中作了详细地论述,本文就不再赘述。 二、 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的内容 以上介绍的是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的方法。 1.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通常用企业的销售量与市场的总体容量的比例来表示。 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竞争对手及本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分析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分析在行业中,竞争对手及本企业总体的市场占有率的状况,还要分析细分市场竞争对手的是占有率的状况。 分析总体的市场占有率是为了明确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相比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是市场的领导者、跟随着还是市场的参与者。 分析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是为明确在哪个市场区域或是哪种产品是具有竞争力的,在那个区域或是那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制定具体的竞争战略提供依据。 2.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分析 竞争对手财务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成长性分析和负债情况分析、成本分析等等。 竞争对手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通常采用的指标是利润率。比较竞争对手与本企业的利润率指标,并与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比较,判断本企业的盈利水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同时要对利润率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率、营业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财务费用率。看哪个指标是优于竞争对手的,哪个指标比竞争对手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本企业的盈利水平。 比如,本企业的营业费用率远高于竞争对手的营业费用率。这里就要对营业费用率高的具体原因作出详细地分析。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工资、物流费用、广告费用、促销费用以及其他(差旅费、办公费等)。通过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分析找出差距。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营业费用。 竞争对手的成长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是产销量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同时对产销量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增长率做出比较分析,看两者增长的关系。是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的增长率,还是产销量的增长率快于利润的增长率。一般说来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增长率,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企业的产销量增长,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增长,而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所以经常也会出现产销量的增长率远大于利润的增长率的情况。所以在作企业的成长性的分析的时候,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剔除收购兼并因素的影响。 其他的财务状况分析,如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成本分析,在很多财务管理书里都提到,这里就不再讨论。 3.竞争对手的产能利用率分析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产能利用率是指企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很显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则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相对的低。所以要对竞争对手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产能利用率方面的差距,并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本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 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分析 目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超竞争的环境。所谓的超竞争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难说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所以学习和创新成了企业的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对竞争对手学习和创新的分析,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指标来进行: 1)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这是检验企业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2)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这体现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3)销售渠道的创新。主要看竞争对手对销售渠道的整合程度。销售渠道是企业盈利的主要的通道,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理和创新,更好的管控销售渠道,企业才可能在整个的价值链中(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分得更多的利润。 4)管理创新。在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资本更多地参与到了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在这样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管理的创新,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通过对竞争对手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分析,找出本企业在学习和创新方面存在的差距,提高本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打造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以获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5.对竞争对手的领导人进行分析 领导者的风格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领导者,会对企业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会不断的为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一个性格稳重的领导者,会注重企业的内涵增长,注重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所以研究竞争对手的领导人,对于掌握企业的战略动向和工作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对竞争对手领导人的分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主要的经历、培训的经历、过去的业绩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全面的了解竞争对手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以及分析他的这种素质会给他所在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机会。当然这里还包括竞争对手主要的领导人的变更情况,分析领导人的更换为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三、 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要做好竞争对手分析的工作,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充分的依据,除了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必须有一个基础来作保障,这个基础就是竞争情报的系统和竞争对手基础数据库。 竞争情报系统包括:竞争情报工作的组织保障、人员配备、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支持、竞争情报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建立了竞争情报的系统,才会将竞争对手的监测和分析,变成一项日常的工作,才可能及时地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地信息。 同时竞争对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非常的重要。现代企业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强调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决策。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竞争对手的数据库,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可能落到实处。 2.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行业关注投资回报率,有的行业更关注市场占有率。同时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会不一样。所以企业有必要建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绝对不能照搬照抄。 3.加强竞争对手分析的针对性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每一项都应该有其针对性。有的企业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把所能掌握的竞争对手的信息都罗列出来,但之后便没有了下文。所以这里要明确对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按照战略管理的观点,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为了找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从而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依据。所以对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也要有一个遴选的过程,要善于剔除无用的信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率。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151 评论

宇宇酱ovo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11月。统计学,主编之一,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国民经济统计学,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明教材,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11月。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副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9月。中国证券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如何分析经济形势,专著,中国商业经济出版社,1995年月。社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与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6月。世界十大证券交易所海外上市指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5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与曹远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产业结构竞争力主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9)-科技竞争力主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如何计算和使用GDP(与王仁曾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金融统计分析(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月。国民经济核算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5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2月。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副主编,编著负责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4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国民经济核算教材大纲和习题集(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金融统计分析(主编,新版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2月。金融统计分析学习指导书(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2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1世纪发展主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经济统计和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区域发展主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发表论文(1997年以来)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2期。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问题和发展战略,统计研究,1996年第5、6期连载。世界国民经济核算新发展,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5期。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China, 载于《Social Impact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ran Van Hoa), Macmillan Press L,UK,2000年(英文)统计现代化是中国迈向21世纪的基础,中国信息报,1996年1月11至25日连载。世界国民经济核算新发展,《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10月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Information, in Japan,1999,首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报,1998年12月28日连载。首都国际竞争力评价,首都经济,1998年9月。英国创新趋势分析,北京统计,1999年3月。科技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技月刊,1999年4月。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战略与管理,1998年3月。面向市场进行科技资本重组,中国科技日报,1998年11月21日。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欧元的国际竞争力,载于1999年PECC金融与市场发展委员会“欧元研讨会”论文集。Foreign Trade of Asian Transitiona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development,载于《The Cures,their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s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Edited by Tran Van Hoa), Macmillan Press L,UK,2000年(英文)。China: Be in Safety or in Danger,同上,(英文)注:论文17和18在澳大利亚Sydney 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与Wollongong大学主办 “亚洲国家贸易与发展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of Asia Countries)上宣读。1997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资料,1997年第2期。中国国际竞争力,求是内部文稿,1998年。中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僚望,1998年9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经济经纬,1999年3期。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研究,日本法政大学统计研究所“统计研究”(日文),1999年5月。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的两个转变,北京日报,1996年4月11日。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调查分析,中国企业报,1998年3月4期连载。国民收入分配的控制,中国资产新闻,1997年11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资产新闻,1997年5月。北京、上海、广州私营企业家成长的比较,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管理世界,1999年5月。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评析及展望,中国科技月报,2000年第1期,中国国际竞争力现状与跨世纪发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1期。21世纪展望: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科技日报,2000年2月25日。(新华文摘2000年4月全文转载)。首都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生活质量竞争力评价和预测,管理世界, 2000年8月。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金融研究, 2000年8月。The Studies for Ero Competitiveness to U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France Macroeconomy, Beijing, 27-29 May 1999Economic Structure Changing in China: 1987-1997,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Macerata, Italy, 21-25 August 2000The Impact of Asia Financial Crisis, Macmllan Press 2000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国际竞争力测度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The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Fund Flow Movement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 Study of Northeast Asia(JESNA), V2N1, August 企业怎样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信息报,2000年10月26日。中国国际竞争力有多强(上、下),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6期、第17期连载(包括7篇论文)。为中国应用统计开拓奋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高校统计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研究,统计学(复印报刊资料),2000年第1期。21世纪:全面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国统计,2001年第1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竞争力,中国统计,2001年第3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GDP: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统计研究,2001年第8期。China : Aspect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a Globalized Economy, Macmllan Press 2001。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1年第5期。建设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科技园区,前线杂志,2001年第4期。充分发挥首都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优势,前线杂志,2001年第2期。社会科学及管理中的统计学,中国统计,2001年第4期。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中国统计,2001年第5期。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什么是中国21世纪发展主题,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国际竞争力评价原理与方法,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预测方法,北京市第11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0月。日本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日本政府行为与日本国家竞争力,《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转载)中国的竞争力在哪里,环球时报,2002年6月17日第15版。金融危机让泰国清醒,环球时报,2002年7月22日第18版。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日报2002年8月9日第15版。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2002年世界竞争力主流竞争要素与中国发展要点,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10月。南海国际竞争力有多高,经济日报,2002年10月25日。The Studies on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Chinese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1987-2000, Canada,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put-Output Technique,2002-10-10-15从宏观经济层面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变化,载《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11月。China, New Asian Regionalism and the WTO,APE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mpact of Crises on Trade,Regionalism and Globalisation in Asia and Australia,University of WollongongWollongong, Australia5-6 July 2002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指标及其在政策中的应用—中澳科技指标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中国大陆科技国际竞争力现状、问题与对策,2002年亚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竞争与区位优势分析国际研讨会,2002年8月。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3期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统计研究》2003年第1期。南海市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信息报,2003年4月11日第5、6版。世界经济歧路徘徊,国际竞争力谁胜谁?--2003年IMD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中国信息报2003年5月30日第5版。加入WTO后的中国国际竞争力:2002年的评价与分析,《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广西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国信息报,2003年6月27日第5、6版。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7月25日第5、6版。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8日第5、6版。中国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22日第5、6版。中国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9月5日第5、6版。北京市城区、近郊、远郊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中国地区国民素质竞争力评价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8期我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北京统计》2003年第9期。提升大学竞争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8期。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经济日报2003年9月2日第11版。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中国31省市竞争力评价报告(日文),日本法政大学日本统计研究所,统计研究参考资料,N85,ISSN 0288-8734, 2004年2月。中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中国31省市食品制造业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4年12月3日第5、6、7版。

269 评论

小悟空harrywang

尚普咨询撰写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立足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汽车行业的生产工艺、资源状况、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策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重点分析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市场、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同时还分析了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现状,揭示了汽车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投资机会。  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汽车品牌表现,还依托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一、GDP增长研究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研究   第三节 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章 汽车行业环境研究   第一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产品所属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第四节 汽车产业政策及产品标准   第三章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三、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汽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   二、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汽车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   一、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增长   二、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   三、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售收入   四、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一、企业数量与分布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总额   四、从业人数   第三节 2005-2010年汽车市场产销率调查   一、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调查   第五章 汽车产业用户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汽车产业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中外汽车竞争分析   二、汽车价格竞争分析   三、汽车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世界范围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我国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九章 国内汽车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05-2015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05-2015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汽车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五、尚普咨询建议

332 评论

红桃小K子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市场范围扩大,机会增多;另一方面,风险加大,竞争更趋激烈,这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很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僵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参与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不足。由此,中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和跨国公司抗衡,要抵御住国际经济风险,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后,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企业基于市场需求,整合有效资源而形成的,支撑其持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系统能力。它涉及管理、产品、技术、能力和文化等多方面,但由于环境和文化差异,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各有不同。归纳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把握。第一,目的要素: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前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如华为基于顾客需求的技术创新和美的的品牌差异化战略。如果缺乏对顾客价值的足够关注,就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市场需求,即使技术很先进,也难免会由“先驱”变为“先烈”。第二,动力要素:知识创新和企业文化。知识创新是企业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各种竞争力的精神源泉。一个企业能具有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华为的“狼文化”、深南电路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第三,保障要素:制度、管理和人力资源。制度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前提条件,管理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度、管理和人力资源这些因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有的直接体现为核心竞争力,有的内隐在核心竞争力中。如华为、海尔的管理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制度则是深南电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第四,外化因素:技术、营销、服务、质量、品牌和成本等。这些是直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关键环节。技术尤其是独有的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质量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营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竞争优势的必要方式;服务是企业在技术、质量、营销等能力趋同情况下的竞争新领域。当然,不同的企业,会在不同的环节狠下功夫,其核心竞争力所体现的特点也不一样,如华为抓住了技术环节,东风日产抓住了技术、品牌和服务环节,美的则抓住了技术、营销和成本环节。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竞争力分析报告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市场范围扩大,机会增多;另一方面,风险加大,竞争更趋激烈,这

    多儿的妈咪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竞争力分析论文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

    大懒虫杰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论文竞争力分析

    《XX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分析》你好,我在线帮你填写下,即可

    traveler072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论文竞争力分析表

    绿色贸易壁垒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摘要]在我国加入-$后,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来阻止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从而使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受

    小馋猫儿richard 1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航天电子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他是生产军服的,他的三大主业一是纺织印染,二是服装业,三是房地产,大家主要对他的期待是红豆集团的资产注入给你一份公司的分析报告看看  国泰君安 红豆股份(

    伯妮新娘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