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32

百度地图运营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级别排名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颖的时光

已采纳
李懂成,男,中国著名文物艺术品权威鉴定专家,徐州民间博物馆的研究员,同时担任博宝艺术网特邀专家,香港东方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上海尊宝艺术品有限公司特邀顾问。
316 评论

小嘟嘟呀呀

西北大学的考古啊,很好啊,那个城市很好,西安的考古条件好。 西北大学考古学系简介:考古学系成立于2003年,下设考古学本科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之一。先后由著名学者马长寿、陈直、刘士莪教授等主持教学科研工作,著名学者苏秉琦、陈梦家、胡厚宣、阎文儒、唐兰、宿白、石兴邦、王仲殊先生等先后讲学和指导专业建设。多年来,考古学系充分利用陕西省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1986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考古专业被列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3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被列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学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考古学系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大部分教师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 “保持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通过与陕西文博考古单位合作与协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科技考古学概论”)、省级精品课程1门(“史前考古学”);有一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科技考古学概论”》,有二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一大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有些毕业生已担任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职务,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或各省区文博考古研究机构、高校的业务骨干,在我国的文博考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出版了学术著作和译著20多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形成了中国史前考古、商周汉唐考古、文物研究与保护、西部民族考古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成为我国考古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直觉得干考古不错,本人才大二~没什么抵触情绪,现在就是理论多了点,有点小纠结,要记一些古人类的文化特征…各种各样的骨头名称…总得来说,挺好!而且有很多机会出去参观实习。

217 评论

小龇everything

国内最主要的三大刊物:《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 第一任主编、副主编为夏鼐、 陈梦家。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简报,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论述,考古工作简讯,考古技术工作,书刊译介,学术动态等。创刊于1955年,原名《考古通讯》。1955~1957年为双月刊,1958年为月刊。1959年改名《考古》,出至1966年第 5期停刊(其中1960年出10期)。自1972年复刊至1982年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主办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月刊。出版地点北京。原名《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初,本是文物局资料室编辑的内部通讯性刊物,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个方面。1951年,编者改为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并公开发行,但有关考古的内容仍然较少。从1956年开始,内容不再包括图书馆方面。1959年改名《文物》,有关考古的文章进一步增多。1966年6月停刊,至1972年复刊,内容改为专一于古代文物,不再刊载革命文物方面的文章。该刊与《考古》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外,还注重碑帖、书画、版刻和各种传世文物。《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刊物。季刊。出版地点北京。夏鼐主编。内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的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它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第 1册。该刊1947~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出版了第2~4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考古研究所编辑,于1952年出版了第5册。1953年改称《考古学报》,为半年刊,至1955年出版了第6~10册。1956~1960年改为季刊,1962~1965年复为半年刊。1960年下半年、1961年和1966~1971年停刊。1972年复刊至1977年为半年刊(其中1972年仅出1期),1978年起重新改为季刊。其他:刊名 创刊日期 出版频率 主办单位 附注考古与文物 1980年1月 双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 1987年7月 季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学报 1957年 1967-1972 年停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于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 1959年创刊中文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两刊合并,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6年停刊,1973年复刊(1966和1973年均只出版了两期),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江汉考古 1980年4月 季刊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学会 农业考古 1981年 季刊 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史前研究 1986年4月20日 季刊,停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 人类学学报 1982年8月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化石 1972年 季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1953年 年刊 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编辑委员会 辽海文物学刊 1986年5月 半年刊 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辽宁省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89年8月 季刊 江西省文化厅 由《江西历史文物》与《江西革命文物》合并而成。1992年起改名《南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 半年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方文物 1985年2月 季刊 黑龙江文物管理局 原名为《黑龙江文物丛刊》 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年10月 1984年11月停刊 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 改名为《北方文物》 四川文物 1984年1月 双月刊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物世界 1999年11月 季刊 山西省文物局 原名为《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1989年5月 季刊 山西省文化厅文物局 1999年11月改名为《文物世界》 中原文物 1981年3月 双月刊 河南博物院 原名为《河南文博通讯》 广东文物 1996年8月 半年刊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58年 双月刊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研究 1982年12月 季刊 吉林省博物馆学会,吉林省考古学会 东南文化 1985年10月 月刊 江苏省考古学会 原名为《文博通讯》 文博通讯 1975年5月 1984年停刊 南京博物院 1985年10月改名为《东南文化》 文博 1984年7月 双月刊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89年6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 鉴赏家 1995年5月 半年刊 上海博物馆,《鉴赏家》编辑部 收藏 1993年1月 月刊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疆文物 1985年 季刊 《新疆文物》编辑部 福建文博 1979年8月 半年刊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文博编辑组 故宫文物月刊 1983年4月 月刊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2月 双月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原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47 评论

yuki198611

找中国排名的就够显赫了,不用世界级的,中国鉴宝专家才懂中国的宝贝

325 评论

流虹星607

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344 评论

L趣多多

《考古》《寻根》(这个主要针对民俗文化现象)

197 评论

紫草莓蛋塔

艺术通讯社联合腾讯网,时隔三年再次进行权威统计,本次专家排行更加注重德行,同时参考专业知识程度,在国内3000多位报名专家里,经过多轮筛选,最后选出十位权威专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金申,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 [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会员。著名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文史学家,画家。文革中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内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统工作多年。八十年代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多年研究佛教考古。归国后为国家文博系统培训文物骨干、为海内外高等院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教文物。在佛教学术研究、文物鉴定、文史考证等方面著述丰富,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除了学术研究著述以外还善禅意题材和草原人马书画。蔡国声,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是一个中国文物鉴定界内响当当的名字,他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贾文忠,字闻钟,号铜斋,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 [2] ,硕士研究生导师 [3] 。大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文物修复研究》期刊主编,《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编委。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李鉴宸,曾名李健,祖籍江苏南京,现居上海,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63566国际著名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全日制文物鉴定与修复科班毕业,先后取得劳动保障部文物艺术品鉴定师中级高级资质高级文物艺术品评估师鉴定估价师三级等一系列中国国内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资质,2016年至2018年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2016年至2019年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特约研究员,长期在香港,新加坡,雅加达三地发展,截至目前,在全球开办有十二处李鉴宸工作室。金运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还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叶佩兰(1937-),浙江金华人,生于北京,汉族,为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瓷器专家。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鉴博艺苑(北京)收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国的彩瓷。1956年供职于故宫博物院。40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并对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整理海内外收藏的中国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国已发表的有关资料编著古陶瓷类的《海外遗珍》。单国强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马秀银,女,1946年生。杂项专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从事文物、历史研究和鉴定工作近四十年,主要研究鉴赏范围:玉器、铜器、金银器、木器、瓷杂等。

265 评论

reviveanna

1耿宝昌(中国国籍)、2马未都(中国国籍)、3李鉴宸(新加坡国籍)、4吕成龙(中国国籍)、5赵青云(中国国籍)、6李知宴(中国国籍)、7丘小君(美国国籍)、8杨伯达(中国国籍)、9翟建民(中国香港籍)、10金申(中国国籍)

340 评论

a淡淡小雨

回答 1,蔡国声,是文物鉴定界有名的“高产专家”,出版过很多鉴赏类的书籍,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央视《寻宝》节目,那以后几乎每一个刚入行的藏友都听过他的大名。网上还介绍说:“蔡国声先生能慧眼识珠却从不捡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腰缠万贯的富翁。” 2,叶佩兰,出生在北京,早年误打误撞进入故宫,进行文物整理工作。被分配到陶瓷组后在孙瀛洲老先生后面学习,40多年时间名不见经传,自从参加了鉴宝节目后声名鹤起,据说对中国彩瓷的研究特别厉害。 3,周南泉,在玉器鉴定界,他的地位应该可以进前三了吧,他是故宫研究员,还拥有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宝玉石协会、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首席专家等众多头衔,被人称为“玉界泰斗”,号称鉴定超10万件玉器无一失手! 4,邓丁三,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收藏家》杂志的主编,曾任首都博物馆副主任,《一槌定音》栏目专家组成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系教授。曾有网友评价他拥有一双“透视眼”,一眼就能看出文物的真假。 更多2条 

86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级别排名

    回答 1,蔡国声,是文物鉴定界有名的“高产专家”,出版过很多鉴赏类的书籍,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央视《寻宝》节目,那以后几乎每一个刚入行的藏友都听过他的大名。网上还

    慧紫愿吉 9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级别排序

    您的问题,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

    海飄愿瓶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级别

    故事汇欢迎投稿

    吃货终结者0416 7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级别高吗

    2008北大版核心期刊: 85 文物考古 文物 考古 考古学报 考古与文物 东南文化 农业考古 中原文物 北方文物 华夏考古 江汉考古 敦煌研究 故宫博物院院刊

    小兔子luck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

    那你就买这几本吧!!! 《农业考古》 考古学集刊《考古》 《文物》 《文物考古类期刊》 《文史知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 若

    鹿鹿小宝贝 7人参与回答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