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6

langlang0802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态保护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米珠

已采纳
现今,城市化本身几乎被看作现代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唯一直接指标,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又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集中、需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增多、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恰恰因为这种外显因素,长期以来,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上,人们基本都是持否定态度,许多人甚至将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归咎于城市化。 虽然我们不可能改变城市化与资源环境消耗的一般过程,超越资源环境消耗快速增长的阶段,但不同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资源环境消耗的变化曲线是有差异的,这主要受发展理念、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加大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而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则降低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如图2、3所示,如果采取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曲线就会下移,曲线就会相对平缓;而如果采取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曲线就会上移,就会比较陡峭。事实上,由于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源环境消耗的轨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环境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实现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同时,降低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规模。为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上推行“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式,在经济方面推行“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在建设领域提倡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规模比许多国家都大,所面临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强烈,迫切需要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三 城市化模式的转变对粗放型城市化模式的反思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后,资源环境约束正替代资本约束上升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断加大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这其中既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和生态环境先天脆弱有关,也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高需求有关,更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以往城市化的推进方式来看,在长期实行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化过多地依赖于数量、规模的外延式扩张,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内涵,城镇建设、发展总体上没有摆脱粗放型的模式。由于城镇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并没有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明显提高,城镇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却很低;相应的,废弃物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也大,致使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中国消耗了全球26%的粗钢、47%的水泥、40%左右的原煤、37%的棉花,而创造出的GDP仅为全球的4%-5%[10]。中国每增加1个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11]。目前,中国城市化主要还是依靠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来推动的,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问题十分突出。粗放型的城镇发展模式,使城镇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严重阻碍了城镇综合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城镇的承载能力,制约和影响了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通常,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初期,为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生活空间需要,必须不断扩大生产和建设规模,注重追求数量和规模,而这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不得不依赖于劳动力和资源的大量投入以及环境保护、治理的低投入。因此,这一阶段的城镇发展模式一般是粗放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差。然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在20世纪90年代已进人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而资源利用方式和城镇发展模式并没有随之转变。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正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如果还继续延续原有的发展模式,中国的资源环境状况根本无法支撑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不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对城市化、城镇发展的认识和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仍然没有改变片面追求城市化速度、规模和忽视城市化质量、效益的倾向。各地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经济增长、轻资源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发展、轻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代价高,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表现在城镇建设上,一是贪大求洋,不顾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状况,盲目照搬能源高消耗的美国式城市化模式;二是倾向于追求城镇规模和形象工程等看得见的“政绩”,不顾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不计资源和环境成本,不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资源配置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未充分发挥从理论上讲,城市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生产要素集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但在目前的城镇发展体制下,政府单纯以行政力量为主导配置资源,超越了市场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城市化对资源的需求不是以市场价格来确定,资源无法正常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流动。由于价格等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手段缺失,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利益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没有节约、保护资源的内在动力。这样也就无法遏制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无序和过度占用,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利用效率必然较差。表面上看,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降低了城市化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实质上,由于这种城市化模式必然是粗放型的,城市化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很大,而且如果考虑到为解决由此所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所必需的长期资金投入,城镇发展所支付的经济成本实际是很高的。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突出,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继续依靠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镇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推进集约型城市化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按照国际一般经验,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经济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持续推动下,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这给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而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和矛盾的根源,从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模式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镇发展模式,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型城市化道路。(1)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目前,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67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只有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森林人均占有面积9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石油的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11]。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必须首先转变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充分发挥城镇资源利用效率高、人口承载力大的内在优势,提高城镇的资源环境容量,以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2)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针对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国家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城市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相对集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焦点和关键。因此,必须切实转变城镇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城镇发展领域具体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尽快建立集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从而减少城镇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是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环境问题是目前影响和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妥善处理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效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集约发展是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汲取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做到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要使城镇建设由注重外延扩展向注重内涵、集约发展转变,引导城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好大喜功、互相攀比、追求大规模大气派,建设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集约型城镇。可见,要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粗放型城镇发展模式,推动城镇集约型发展。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就是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城镇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起来,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城镇发展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以缓解城市化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为此,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实施以下行动策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紧凑型城镇。强化规划的调控作用,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鼓励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运用经济杠杆,减少土地低效利用;积极推进城镇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镇。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环境;大力推广节水措施,促进全社会节约和合理用水;开发利用非传统水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能型城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产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措施,促进建筑、交通和生活节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促进节能和新能源开发。——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城镇。强化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保护,增强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98 评论

sh玫瑰人生

给你提供一些论文素材,和你相关的论文,仅供参考 你上中国知网 你输入你的题目,搜索一下就有了 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 刘成玉 文献来自: 生态经济 2001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刘成玉$西南财经大学农经系!成都610074生态环境 制度建设在我国 ,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社会经济体制尚不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在西部地区 ,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制度创新 ,构建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法律保障 陈国生 文献来自: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生态安全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运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来保护环境污染,已成时代强音。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法律保障@陈国生$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思考——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史玉成 文献来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改变限制其选择范围的制度条件着手 ,进行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创新。如进行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 ,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承?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西部生态农业的外部性损害与国家补偿法律制度片论 黄河,李永宁 文献来自: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西部生态农业的外部性损害关于制度上的缺失会有好多种 ,在本文中强调并认为至关重要的应该是对生态农业外部性的极端漠视。农业的外部性是指农业部门的活动 ,给他人主要是非农业部门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外部经济 ) ,或者造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安排 王曦,赵绘宇 文献来自: 当代法学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科技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市场拉动制度做出法律制度安排 :1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成本内部化的价格机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可能产生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偏好。但要使这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土地法律制度体系 韩松 文献来自: 政法论坛 199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条规定所确定的土地基本制度为土地民事法律制度、土地经济法律制度和土地行政法律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二)土地民事法律制度土地民事法律制度是调整平等主体土地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土地民事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归属利用法律制度和土地民事流转法律制度。土地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 王明远,马骧聪 文献来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制度。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或地方相应规定执行保护金制度,其实施依据、收取保证金的时间、标准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大都各不相同或极不完备。尽管这项制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提 被引用次数: 3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刘庄,谢志仁,沈谓寿,王建民 文献来自: 水土保持研究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规划方案更加完善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刘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谢志仁$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文章主要论述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性质、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我国农地制度的法制建设 王小映 文献来自: 中国农村经济 2002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农地制度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运用法律手段整体配套建设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体系、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制度 ,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完善农村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为核心的 被引用次数: 3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法律架构 江伟钰 文献来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依法经营是实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分静态法律制度保障和动态法律制度保障两种 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法律架构@江伟钰$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系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法律建设 的学术趋势 搜生态 的学术趋势 翻译 论生态制度法律建设 搜索相关数字 生态保护区面积 市生态农业收入 矿山生态治理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174 评论

天龙过江

We hav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the 21st century, we must mak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prevent damage to human 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mankind, so that the Earth's biological, endangered plants facing A tree,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 Yes, this i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everyone's Greentree said it, he can enjoy, he Therefore, we must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t us change the survival of the planet even better! 我们要保护环境作为21世纪的人,我们就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让人类再次破坏。因为人类的破坏,使地球的生物、植物面临濒危灭绝。一棵绿树,建立生态家园。对,事实如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说绿树吧,他可以乘凉,也可以遮风挡雨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自然环境,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的更加好!

183 评论

45度向上傾斜

[1] 李德生,孙旭红,宋文华等 经济林木在北方城市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研究,2004,(7):51~53[2] 朱玉强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对策 天津科技,2001,(5):10~11[3] 张蔚 浅析天津的城市绿化与发展大众科技,2005,(9):130~131[4] 蒋展鹏 环境工程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72[5] 董希文,崔强,王丽敏等 园林绿化树种枝叶滞尘效果分类研究 防护林科技, 2005,(1):28~29[6] 张秀梅,李景平等 城市污染环境中适生树种滞尘能力研究 环境科学动态, 2001, (2):27~30[7] 张新献,古润泽,陈自新等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 :12~17[8] 吴中能,于一苏,边艳霞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安擞农业科学,2001,29(6):780~783[9] 李顺,唐建华,雍枫城市绿化抗污染树种的选择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1):25、68[10] 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1)[11] 张永生,房靖华 森林与大气污染.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4):61~63

289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保护文献

    [1] 李德生,孙旭红,宋文华等 经济林木在北方城市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研究,2004,(7):51~53[2] 朱玉强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对策 天津科技,2

    理想气体9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生态保护参考文献

    去知网吧。搜索关键词:生态环境。看一篇好的文章,下面全是参考文献,会有收获

    夏至迎熙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生态环境保护文献

    不多说了。

    Emily14730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生态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是关 诸葛于 文库环

    羅潔愛爾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生态环境保护文献综述

    论文前三章分别写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信息1、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格式 一、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应由题目(标题)、摘要、目录、前言(引言)、正

    雪绒花05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