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

lovejing032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基因组学论文灌水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跳蚤的华丽转身

已采纳
这段英文摘要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啊?虽然写得很好了,不过总感觉有一两个地方有点别扭。下面是我的翻译,有一两个专有名词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标准译名,毕竟我不是专门做基因组学的,不过意思应该是不会错的了。“相关基因组的比较逐渐成为解读基因组的一个有力工具。在这项研究报道中,我们对29个真兽下纲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比较分析。我们确认了至少5%的人类基因组经历了纯化选择,并对覆盖整个基因组约2%的保守序列进行了定位。我们通过进化标记和对实验数据集的比较,指出了大约60%的保守序列所可能具有的功能。在这些序列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编码外显子(coding exons),可能的终止密码子通读事件(stop codon readthrough events),以及超过10000个位于外显子区的同义保守序列位点。我们发现了220个可能的RNA结构家族,和近一百万个与潜在的启动子,增强子和绝缘子重叠的序列元件。我们发现了经历过正筛选的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以及280 000个经历了功能变迁的非编码序列(由移动序列和超过1000个经由猿类和人类加速了的序列转换而来)。与一些跟疾病相关的变异序列的重叠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会有益于人类生物学,健康和疾病的研究。”
268 评论

无锡白香香

张文静*, 石旭飞, 何海洋等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 43, 1, 220- (EI)  张文静*, 林学钰, 石旭飞等 人工回灌对地下水质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 , 5(42):1404- (EI)  张文静*, 苏小四, 谷小溪 人工回灌条件下多组分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 , 2(42): 485- (EI)  张文静*, 何海洋, 谷小溪 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环境要素对氯苯生物降解行为的影响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2, (07)  张文静*, 何海洋, 谷小溪 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温度要素对氯苯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张文静*, 康博, 孟婧莹等 基于熵权的模糊模型在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划分中的应用 节水灌溉,   张文静*, 孟婧莹, 康博 基于GIS平台的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盖度响应关系研究 节水灌溉, 2012,   张文静, 郭永丽 基于MAROS平台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1, 10-172  张文静, 林学钰, 苏小四 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现代地质, 2007,3(21), p578-583。  张文静, 林学钰, 苏小四 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规律及其转化机理研究 水文, 2007,4(27), p1-4。  张文静, 林学钰, 张兰英等 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模拟实验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2(17), p90-93。  张文静, 林学钰, 苏小四 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2(37), p346-349。  张文静, 董维红, 苏小四等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水资源保护, 2006,5(22), p1-4。  张文静, 梁秀娟 确定河流纵向弥散系数的正态分布图解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z(34), p83-86。   著作教材: “十二五”规划教材《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第四编者

100 评论

音为爱899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许多领域。【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前景;现状一、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 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大大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花色、花香、花姿等性状的改良上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二、基因工程应用于医药方面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基因工程工程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干扰素(IFN)就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白血病、乙肝、丙肝、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目前,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完成中试,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专门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基因导弹”也将在不久完成研制,它可有目的地寻找并杀死肿瘤,将使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由中国、美国、德国三国科学家及中外六家研究机构参与研制的专门用于治疗乙肝、慢迁肝、慢活肝、丙肝、肝硬化的体细胞基因生物注射剂,最终解决了从剪切、分离到吞食肝细胞内肝炎病毒,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全过程。经4年临床试验已在全国面向肝炎患者。此项基因学研究成果在国际治肝领域中,是继干扰素等药物之后的一项具有革命性转变的重大医学成果。三、基因工程应用于环保方面工业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美国利用DNA重组技术把降解芳烃、萜烃、多环芳烃、脂肪烃的4种菌体基因链接,转移到某一菌体中构建出可同时降解4种有机物的“超级细菌”,用之清除石油污染,在数小时内可将水上浮油中的2/3烃类降解完,而天然菌株需1年之久。也有人把Bt蛋白基因、球形芽孢杆菌、且表达成功。它能钉死蚊虫与害虫,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现已开发出的基因工程菌有净化农药的DDT的细菌、降解水中的染料、环境中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多氯联苯的工程菌、降解土壤中的TNT炸药的工程菌及用于吸附无机有毒化合物(铅、汞、镉等)的基因工程菌及植物等。90年代后期问世的DNA改组技术可以创新基因,并赋予表达产物以新的功能,创造出全新的微生物,如可将降解某一污染物的不同细菌的基因通过PCR技术全部克隆出来,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加工重组,最后导入合适的载体,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具有非凡降解能力的超级菌株,从而大大地提高降解效率。四、前景展望由于基因工程运用DNA分子重组技术,能够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创造出许多新的遗传结合体,具有新奇遗传性状的新型产物,增强了人们改造动植物的主观能动性、预见性。而且在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对人口素质、环境保护等作出具大贡献。所以,各国政府及一些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抢夺这一高科技制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基因工程技术尚落后于发达国家,更应当加速发展,切不可坐失良机。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比如基因药物,它不仅能根治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人的智力、体魄、性格、外表等亦可随意加以改造;还有,克隆技术如果不加限制,任其自由发展,最终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还有,尽管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还未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不等于说转基因动植物就是十分安全的,毕竟这些东西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实践慢慢地检验。转基因生物和常规繁殖生长的品种一样,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来的不利性状,但常规育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且是近缘杂交,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而转基因生物远远超出了近缘的范围,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还缺乏知识和经验,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充分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楼士林,杨盛昌,龙敏南,等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李庆军,董艳桐,施冰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2002,27(2):22 这还有一篇-collection/2001a/gene/htm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基因组学论文灌水

    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

    刀剑如梦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基因组学论文

    这段英文摘要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啊?虽然写得很好了,不过总感觉有一两个地方有点别扭。下面是我的翻译,有一两个专有名词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标准译名,毕竟我不是专门做基因组

    远离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基因组学论文外文

    The horse streptococci(Streptococcus equi) belongs to an orchid surname the Cs o

    小虫超人HC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基因组学文献

    高通量测序方面的知识,真没听说过有好书,有几个网页对454,solexa,solid等有介绍。其它的要求,基因8 能满足,或者分子克隆指南。前者是原理,后者是技

    舞动的骷髅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基因组学论文题目

    可以对你们城市的工厂周围的植物进行调查啊

    吕鹤是谁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