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60

Smile丶燚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文教书育人格言大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lack1987

已采纳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以爱心聚在一起的十个人能够完成一万个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Thomas Carlyle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士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爱因斯坦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中山大学出版社)  “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法国思想家布韦  “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亚里士多德  “将所学回报社会才是真正成功。”——美国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戈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杨文  “拥有一颗好奇心最重要。”——“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  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皮亚杰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列夫?托尔斯泰  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陶行知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这头睡狮醒来,整个世界将在她的脚下发抖。”——法国拿破仑  “人应该象明亮的火焰一样生活,放出的光芒,最终火焰会熄灭,但是那也比卑微的小火苗强。”——叶利钦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的老师”。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美国第威夫人:“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  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审视,需要评价。  中国古代谚语:“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  画家张大千说:“人生在世,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  魏书生说:“人的能力强是工作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压出来的。”  墨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魏书生说:“你热爱生命,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绩。”(乐于奉献)  “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笔能成其文,言能明其志。”(对教师的要求)  德国哲学家尼采:“一个志向高远的人,不仅要超越他的行为和判断,甚至要超越公正本身。”  明朝冯梦龙:“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208 评论

super船长

《导游语言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独著 约25万字) 《语用研究论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独著 约25万字 1、《导游辞艺术》《修辞学习》l 独立 约3千字2、《论导游辞语言技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 独立约8500字3、《导游辞的缩距技巧》《修辞学习》6 独立 约3500字4、《论导游辞中的叙述性语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 独立 约9000字5、《导游辞中的反问技巧》《现代语文》3 独立 约5000字6、《论导游语言运用中的置疑技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 独立8700字7、《论导游语体特点》(简略)中国修辞学会编《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4 独立 6000字8、《论导游语言语体特点》(详细)张洪仪等主编《语言文学与文化》(1)知识产权出版社6 独立约18000字9、《论导游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3 独立约7900字CSSCI来源期刊)。10、《导游辞中的正问、奇问、疑离技巧》(《修辞学习》2第28-转9页核心刊物现更名为《当代修辞学》CSSCI来源期刊 独立 约3000字11、《论导游语言运用中的缩距技巧》《中国旅游文学与语言研究论丛》(一)旅游教育出版社 7 独立约17000字12、《论导游语言交际方式》《中国旅游文学与语言研究论丛》(一)旅游教育出版社 7 独立 约12000 字13、《论导游语言运用原则》《中国旅游文学与语言研究论丛》(一)旅游教育出版社 7 独立 约13000 字14、《论书面导游辞》《树人大学学报》全国优秀学报2006年第3期 第84-89页约1万字15、《论导游语体特征制约下的导游辞的规范性与得体性》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6年9月 第184-188页 约9000字16、《旅游服务语言状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商务印书馆(权威出版物)2007年8月 第69-79页约15000字17、《不同导游对象的导游辞比较研究》《修辞学论文集》(一级学会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321—327页约7200字18、《论通语语体与导游语言语体》《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2期 第63-68页CSSCI来源期刊约9600字19、《红色导游辞文本创作的针对性》(2万字)吴伟凡主编《中华人文经典与汉语文化教育》学苑出版社2011年10月20、《旅游语言文字解说系统研究状况——兼谈旅游景区牌示语的文化形象问题》(9万字)待发 1、主编《实用导游语言技巧》(中国旅行社协会推荐用书)旅游教育出版社 3 全书约5万字,本人执笔约22万字 第一作者2、主编《中国旅游文学与语言研究论丛》旅游教育出版社 7 全书约20万字,本人执笔论文约5万字3、主编《汉语言文学知识》(全国中级导游考试用书)(全书约24万字,本人执笔第二、三章约8万字)旅游教育出版社11 章节顺序第二作者4、主编《汉语言文学知识》(导游年审书架)(全书约24万字,本人执笔上编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下编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第一作者5、编著《香港经典导游词》旅游教育出版社,6(第二署名人,独立完成全书3万字)6、主编教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导游资格考试用书《汉语言文学知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08(全书8万字,全部独立完成) 1、参加编著《旅游文学作品欣赏》(全国旅游专业规划教材)(全书约20万字,本人执笔第四章、第六章。约8万字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作者)2、参编《旅游汉语会话》(编写者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l 约5万字3、参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汉语言文学知识·资格考试》(编写者之一)旅游教育出版社8 约5万字4、参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汉语言文学知识·中级考试》(编写者之一)旅游教育出版社8 约5万字5、担任编委并参编《走遍中国一一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2——5册编委之一)中国旅游出版社 66、参编《北京市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汉语言文学导游知识》(编写者之一第二章第一、二、三节)北京燕山出版社5 参编者之一 约5万字7、参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部分)指南·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一章对联和古诗词署名海伦(笔名)旅游教育出版社4 参编者之一 约5万字)

202 评论

优雅的猫214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您送来一颗娇嫩的幼苗,我还您一株健康的小树。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孩子倾注全部身心的爱是事业成功的源泉。教师教育格言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听、多看、多学习!无私奉献,淡泊从容。先生不就应专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就应专读书,他的职责是领悟人生之道。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不要简单地向后进学生说不。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王洁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们自豪,因为我们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我们把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把微笑传递给我们。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教师要用心去爱,去教育学生。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勤对工作,爱对学生,礼对家长,谦对同事。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地。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用爱心搭建与孩子理解沟通的桥梁,用耐心和细心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用真心诚心换取家长的放心。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杜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262 评论

九尾小妖

教育格言大全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布鲁纳教学四原则: 1、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动机原则) 2、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 3、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结构原则) 4、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则) 5、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反馈原则) ——[美]杰?S?布鲁纳:《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赞可夫新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列?符?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2楼——[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于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操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填其志之所以发也。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自叙》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六七)下》第101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英]R?皮特斯:《和目的永别》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方孝儒:《逊志斋集?务学》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3楼——[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教授法》 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起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起课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J?M?索里:《教育心理学》第397页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80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4楼——[苏]尤?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 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清王筠:《教童子法》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七页 智过其师,乃能如师。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虽声实并至,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 ——宋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上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第八卷 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立志》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第149页 教学总是很清楚地反映着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业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 ——[苏]达尼洛夫等:《教学论》第128页 讲习讨论,固须循序渐进;若省察克治,则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为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5楼——[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各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为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们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到22——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309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四》上,第98页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朱永新 把饭碗看得比人民利益更重要并没什么不可以,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民众从没有、也不应该把更高的期望真正寄托给谁,"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社会正义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公众自己维护。 ——网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储昌楼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中】孟子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中】张伯苓 要教育人民,有三件东西是必要的: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第三还是学校。【俄】托尔斯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管子 学校,王政之本也。【中】欧阳山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中】蔡元培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中】房玄龄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希腊】柏拉图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中】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中】梁漱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爱因斯坦 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诚,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希腊】德谟克里特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过去中国之衰,原因虽有种种,但教育的不振,当然是主要的基因之一。【中】郁达夫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马卡连柯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中】李政道 教学的结构是超出平常所理解的教学论和教学法的范围的。正是这些超出上述范围的东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106页 必须按照事物的发生和存在的本来面目进行教学,即通过研究因果关系进行教学。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文集》 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许多零碎而不相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的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满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是空的。 2006-11-17 13:36 回复 江苏社会科学 1位粉丝 6楼——[俄] 康?德?乌申斯基,摘自《世界教育史纲》第一册323页 教员如果不把他们所教的科目分成阶段,使每个阶段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另外一个阶段,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那么为教员本身设想,为学生设想,都是明显荒谬的作法。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大学授学》 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这种因果联系是重要的,这里面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被决定性。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391页 系统的教学能够提出主要的思想,并且显示出经过整理的知识的优点。同时通过系统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因而也就能扩大知识的总量。 ——[德] 约?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重要教育论文集》 智力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和发明,事实上,日益表现出:理解与发明这两个功能是不能分割的,因为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我们就要对于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加以改组,又因为要重新改组这些转变,我们就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而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就事先要有发明或再发现的因素。 ——[瑞士] 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第29页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情节运用得最好时,可以反映以前已经学过的东西,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超过前面的学习。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62页 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体系为止。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3页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1页 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主要的条件应是:在同一个知识领域里不会产生两套相互矛盾的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论教育的若干原则》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 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 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剌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 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 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教书育人格言大全

    教育格言大全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

    原来我在这里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论文教书育人格言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

    一人食24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论文教书育人格言摘抄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3、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4、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

    艾迪奥特曼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论文教书育人格言怎么写

    1、严师出高徒。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3、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4、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5、身为世范,为人师表。6、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iamYolandaXYZ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教书育人论文题目大全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木有雨啊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